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心肺危险指数与肺癌术后并发症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铁成  郑智  周涛  汤应雄  李军  严华  陈涛  宋定伟  胡敏  张霓 《肿瘤》2004,24(5):473-475
目的研究心肺危险指数与肺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1 144例接受肿瘤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进行分析,从临床资料中计算出心脏危险指数(CRI)和肺危险指数(PRI),两者相加之和为心肺危险指数(CPRI),分析CPRI与肺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术后30天内发生并发症的有167例(14.6%),死亡25例(2.2%).本组CPRI分为1~10级,其中CPRI<4的有808例,≥4的有336例.以CPRI≥4为标准,其预测肺癌手术风险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1.4%、79.5%.结论CPRI可以作为预测肺癌术后并发症的一项重要指标,但不能完全预计肺切除术后风险,仍需结合其它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肺切除术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方法之一,术后并发症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改良的心肺危险指数(CPRI)在预计术后心肺并发症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4年11月天津市肿瘤医院胸外科行肺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析其并发症。并探讨改良的Epstein CPRI在预计肺切除手术风险中的价值。结果全组256例患者中86例出现心肺并发症(33.6%),血胸6例(2.3%),其它并发症11例(4.3%)。按CPR1分级。CPRI≥4级者67例,其中61例出现心肺并发症,显著高于CPRI〈4级组(P〈0.05)。以CPRI≥4级为标准,预计肺切除手术风险的敏感性为70.9%,特异性为96.5%,准确率为87.9%。结论肺癌术后近期并发症主要为心肺并发症,CPRI在估计术后并发症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肺组织切除后的肺部并发症可引起严重后果。本文就术前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全部患者术前均接受颅和全身CT、肺灌注闪烁扫描、骨扫描和肺量计测试。预测残存肺功能公式为 :肺功能× (1-切除侧肺灌注比例×切除的肺段数 /切除侧肺段总数 )。手术指征为预测术后用力肺活量 (FVC ) >80 0ml/m2 或第 1秒用力肺活量(FEV1) >6 0 0ml/m2 。术后肺部并发症包括肺不张、痰液潴留需要气管镜吸除、肺炎、漏气需要安置胸管引流 7d以上、支气管哮喘、乳糜胸和脓胸。心脏并发症包括需要加以治疗的房颤 ,心动…  相似文献   

5.
钱永祥 《癌症进展》2012,(6):627-629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32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0天内死亡6例(1.85%),术后并发症74例(2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70岁的患者(P〈0.05),有并发症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的概率大于无并发症患者(P〈0.05),有并发症患者的FEV。%小于无并发症患者(P〈0.05),有并发症患者的吸烟指数〉400支/年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并发症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70岁(OR=17.627,P=0.001)、吸烟指数〉400支/年(OR=12.138,P=0.006)、合并基础疾病(OR=8.128,P=0.013)、全肺切除术(OR=11.267,P=0.007)和FEV。%(OR=10.897,P=0.008)等因素是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70岁、吸烟≥400支/年、合并基础疾病、全肺切除、FEV.。%是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肺癌患者弓形体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仁  金炳文 《中国癌症杂志》1999,9(3):211-212,219
研究肺癌伴发弓形体感染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住院肺癌者315例,其中男性244例,女性71例,细胞分类:小细胞肺癌16例,鳞癌188例,腺癌111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弓形体的抗体,同期还检测110例肺结核患者,76例肺急性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 术后并发症是肺切除术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本研究中,我们应用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对肺癌术后并发症按照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不同分级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966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依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此966例患者分为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同时根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将并发症分为4级,并针对不同分级的并发症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966例患者中,并发症组占15.0%(145/966),发生总数380次;依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将此380次并发症进行分级,其中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及以上分别占6.8%、75.3%、15.0%和2.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d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 of the lung single breath,DLco SB)及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术前FEV1是Ⅰ级、Ⅱ级、Ⅲ级及以上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下,Ⅱ级并发症在术后30天内最常见;FEV1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诱发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为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期间在肿瘤医院住院予以肺癌手术的患者419例进行调查,对肺癌术后心律失常可能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前吸烟、老年(≥65岁)、肺气肿病史、术中心包损伤、全肺切除的手术方式、术后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并发症(肺不张、液气胸)和术后镇痛均与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术前积极治疗心肺并发症,改善心肺功能;术后加强心电监护及预防处理,这样可减少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肺癌术后胸部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胸外科行肺叶切除术、系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证实为Ⅰ-Ⅲ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胸部并发症分为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特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合并症、术前检查、手术情况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显著性差异的结果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对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OR=1.053,95% CI:1.02 ~1.088,P=0.002)、手术部位(P =0.024)、手术方式(OR=2.257,95% CI:1.287~3.957,P=0.005)及手术持续时间(OR=1.007,95% CI:1.002~1.011,P =0.004)与无并发症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患者年龄、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及手术持续时间是肺癌术后发生胸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武艳 《肿瘤学杂志》2011,17(12):917-919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为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行肺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32.45%(61/18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吸烟史、心律失常史、术中心包损伤、全肺切除、术后肺不张等是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镇痛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对存在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高危肺癌患者,术前应积极治疗心肺并发症、改善心肺功能、戒烟;术中充分给氧,尽量减少对心肺的牵拉及挤压;术后加强心电监护、有效地镇痛,从而减少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仍是导致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晚期NSCLC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4日-2008年12月25日1,742例IV期NSCLC临床资料,所有病例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确诊。分析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分型、临床TN分期、转移器官数目、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应用Kaplan-Meire方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别,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742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0.0个月(9.5个月-10.5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4%、22%、13%、9%、6%。单器官发生转移与多器官转移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个月vs7个月(P<0.001)。不同器官发生转移后生存期不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肺12个月(11.0个月-12.9个月),骨9个月(8.3个月-9.6个月),脑8个月(6.8个月-9.1个月),肝、肾上腺、远处淋巴结转移均为5个月(3.8个月-6.1个月),皮下3个月(1.7个月-4.3个月)。腺癌患者1,086例(62%...  相似文献   

12.
13.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与目的 最近研究显示存在K-RAS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难以从辅助化疗中获益,并且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耐药.这些发现提示K-RAS基因突变情况可作为EGFR TKIs疗效的预测指标.本研究中分析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新鲜组织标本,采用PCR技术扩增K-RAS基因,然后进行DNA测序并进行相应分析.结果 在52例患者中,2例患者肿瘤组织中的K-RAS基因的12号密码子存在突变(2/52,3.8%).统计学分析未发现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病理类型、吸烟情况以及肿瘤分化程度和分期间存在相互关系.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较低,与亚裔患者相近,而低于白种人患者.  相似文献   

14.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癌是恶性肿瘤患者首位的死亡原因,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等影像筛查的普及,肺癌的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以往以中央型局部晚期肺鳞癌为主,而目前肺癌疾病谱主要为以孤立性肺结节、磨玻璃结节、亚厘米结节等为影像学表现的早期肺腺癌。早期肺癌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就早期肺癌外科治疗的多个方面进展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60例,采用卡方检验对相关因素进行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单因素分析,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关的的影响因素有:血小板、白蛋白、Child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根治性(P<0.05);无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白细胞、血红蛋白、肿瘤部位、肿瘤大小(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关的6项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Child分级、术中出血量是独立影响因素(P<0.05),而血小板、手术时间、手术根治性为非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小板含量、血清白蛋白含量、Child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根治性是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其中,血清白蛋白含量、Child分级、术中出血量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352例高龄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目前肺癌已经成为老年肿瘤患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而手术仍是其首选治疗手段,在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本研究旨在分析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2008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行原发性肺癌切除术的352例高龄患者中术后出现心律失常者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应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结果 352例高龄肺癌患者中,术后发生心律失常者71例,发生率为20.2%。经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合并心血管疾病史、术前心电图异常、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心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时间与术后心律失常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结论应注意预防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肺癌的一个重要亚型。ALK阳性NSCLC脑转移患者的治疗尚无标准模式。方法本研究对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确诊的ALK阳性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治疗模式患者的转归。结果84例晚期ALK阳性NSCLC患者中,22例初诊时有脑转移,剔除3例合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双突变患者,共19例纳入分析。中位颅内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为12.0个月,一线脑部局部治疗(P=0.021)及一线克唑替尼治疗(P=0.030)可延长PFS;一线克唑替尼联合脑部局部治疗的中位颅内PFS为27.0个月,而单纯克唑替尼治疗的PFS仅为4.2个月。结论一线克唑替尼联合脑部局部治疗有助于延长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颅内PFS,因例数少,尚有待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已由原来的组织分型指导下的治疗转变为基因分型指导治疗的模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是肺癌最重要的两个驱动基因.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基因分型的复发或转移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胸科医院2004年7月-2015年12月间553例EGFR和ALK基因状态明确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53例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的晚期NSCLC患者,EGFR突变患者227例,ALK阳性患者58例,EGFR和ALK双突变患者2例,EGFR和ALK野生型患者266例.227例EGFR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28.7个月(95%CI:22.160-35.240),体能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为0分-1分(HR=4.451;95%CI:2.112-9.382;P<0.001)、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靶向治疗(HR=2.785;95%CI:1.871-4.145;P<0.001)是EGFR突变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58例ALK阳性患者的中位OS为15.5个月(95%CI:10.991-20.009),接受克唑替尼靶向治疗(P=0.022)是ALK阳性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266例野生型患者的中位OS为12.1个月(95%CI:10.660-13.540),PS评分为0分-1分(HR=2.313;95%CI:1.380-3.877;P=0.001)、接受化疗(HR=1.911;95%CI:1.396-2.616;P<0.001)是野生型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不同基因型的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差异较大,靶向治疗可改善EGFR突变、ALK阳性患者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