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生儿破伤风(NT)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术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2000~2008年北流市NT年报告发病率为0.37‰~1.39‰,病死率13.91%。2002~2008年发病率控制在WHO提出的消除NT目标(1‰)水平以下。发病年龄以出生4~8d为多(占76.43%)。病例中88.74%为在家分娩的新生儿。7.28%是流动人口,92.72%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NT发病率(2.33‰)显著高于常住人口NT发病率(0.81‰)(P0.001)。男婴发病率(0.61‰)显著高于女婴发病率(0.23‰)(P0.001)。病例发生与地区传统风俗和经济水平有关。结论采取必要的健康教育干预,降低住院收费,提高住院分娩率和严格实施接生过程消毒是降低NT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郑雁 《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843-1843,1888
目的了解陵水县新生儿破伤风(NT)发生原因。方法对陵水县1999-2004年NT的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NT发病率波动在1.64‰-4.62‰,发病率≥3700的乡镇有5.8个,病死率为33.3%.80.0%。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以男性为多,发病平均在出生后7d内。NT病例中在家分娩的占88.9%.100.0%,其中接生员未接受过培训的占50.0%-100%,所有NT母亲仅有2例未全程接种破伤风类毒素(TT),NT病例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结论实现消除NT的防治工作,应把贫困、边远、交通不便的地区作为重点,还要提高产妇的住院分娩率,普及新法接生。  相似文献   

3.
4.
为了解海口市1997~2000年新生儿破伤风(NT)的发病情况,利用该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对4年来3个区的 NT病例进行分析。1997~2000年共有19例 NT发生,年发病率在 0.36‰至0.75‰(活产儿)之间波动,其中死亡 2例,病死率10.5%。秀英区是海口市经济较为滞后的地区,也是NT的高发地区,例如1998、1999、2000年发病率分别为1.79‰、2.64‰、1.11‰),均超过国家小于1‰的规定。19例NT中,流动人口17例(占89.4%),常住人口2例(占10.6%)。无证私人诊所接生16例(占84.2%),家中不洁接生3例(占15.8%)。19例NT中均无一例母亲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及知道NT为何病。结果提示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是本病的高发区,流动人口儿童是本病发生的主要人群,无证私人诊所接生是滋生本病的温床。因此,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尤其对育龄妇女进行破伤风类毒素接种是控制NT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天门县10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与不同地区、住院分娩、接生方式、胎次及围产期保健有密切关系。城镇发病率为0.78‰,棉区为1.37‰,粮区为1.03‰;住院分娩无1例新生儿破伤风;新法接生发病占10.7%,旧法接生74.9%;第一胎发病占19.3%,第二胎27.3%,多胎32.3%。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由1974年的5.47‰下降至1983年的0.76‰。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掌握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分析流行因素,为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策略与控制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将资料分为实施监测策略和控制措施前、后,并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06年6年报告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共107例,年均发病率为0.57‰;死亡12例,年均死亡率为O.06‰.结论 中山市新生儿破伤风病例主要以不安全分娩因素为主,均为流动人口.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及对育龄妇女进行破伤风类毒素的预防接种是降低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李庆宣  陈海丹 《中国热带医学》2003,3(4):539-539,526
农垦三亚医院自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3月共收治 8例新生儿破伤风病例 ,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 8例 ,男 7例 ,女 1例 ,发病日龄 5~ 8d 5例 ,4d内发病 3例 ,胎龄 :足月儿 ,6例 ,早产儿 2例。民族 :黎族 7例 ,汉族 1例 ,全部来自三亚市郊区农村农场等地。母文化 :初中以下 8例。出生地点 :均在家中出生 ,旧法接生 ,接生人员为家中或族中长者或密友 ,无一受过医学教育。断脐用具 :8例均用农家做针线活用剪刀断脐 ,其中 5例未经任何方法消毒直接使用 ,3例用酒精 (75 % )擦洗剪口后应用。1.2 临床主…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2004~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海南省新生儿破伤风(NT)近年发病特点,分析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为制订全省消除NT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NT监测方案开展监测,纳入AFP监测系统运行。NT个案数据信息录入计算机,利用Excel2003进行分析处理。结果2004—2005年度全省共监测到NT病例147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83‰和0.64‰,病死率11.6%,病例中流动儿童占23.2%。多数市县都有NT病例发生,两年发病率都大于1‰的有东方、白沙、乐东、陵水、琼中5市县,东方的bit发病率最高,为2.51‰。病例中93.9%在家中分娩,94.2%的病例为不洁接生,患儿母亲接受过产前检查的仅占14.3%。病例报告以县级以上报告为主。占84%。结论在家分娩和旧法接生仍是全省NT发病的高危因素。提高孕妇住院分娩,普及新法接生,是控制NT发生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新生儿破伤风预后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江  陈就好 《广东医学》1996,17(12):853-854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海南省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us,NT)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NT监测与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1999~2009年NT监测资料。结果海南省1999~2009年平均发病率0.72/1000活产儿,发病呈缓慢持续下降趋势,3~4年有一相对高峰,5~10月份发病较多,病例呈散在分布,无明显集聚性。发病主要集中在历史发病率较高的〉1‰的陵水、三亚、东方、乐东、昌江等少数民族市县。男女性别比例为2.2∶1;病例发病中位数6d;94.92%在家分娩,0.83%母亲接种了破伤风疫苗。结论提倡住院分娩,加强产妇对生育知识的健康教育是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调整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监测策略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实行主动监测和“零病例”报告制度,接到疑似病例报告后,48h内按全国统一的调查表进行核实诊断;对全市育龄妇女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结果 实施监测策略和控制措施前新生儿破伤风的年均发病率为2 42‰,实施监测策略和控制措施后新生儿破伤风的年均发病率为0 59‰。 结论 说明高州市采取的监测策略和控制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市新生儿破伤风(NT)发病情况,确定高危人群,为消除NT策略与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4-2010年NT监测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2004-2010年共报告NT病例365例,发病率为0.96‰,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57∶1;死亡40例,病死率为10.96%,发病时间越短,病死率越高;病例主要为流动人口,特别是外省流动人口所占比例较大;全年均有病例发生,6-8月发病较多;发病时间集中在2~10d之间,4~8d为发病高峰;病例以在家由未经培训人员或家人接生为主,大部分为计划外生育,母亲均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只有少数做过产前检查。结论广州市消除NT的重点在于流动人口,要采取加强宣传教育、倡导住院分娩、提倡育龄期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完善NT监测系统等综合防控措施,并将计划生育和消除NT的行动计划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流市新生儿破伤风(NNT)流行特征,为消除NNT提供防治策略依据。方法对北流市1999-2006年NNT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6年共报告NNT146例,年报告发病率在0.67-1.39‰活产儿之间,呈逐年下降趋势。病例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山区,无明显的发病季节高峰。男婴远多于女婴,产妇住院分娩的占5.48%,在家分娩的占94.52%,患儿由未经培训人员接生的占86.98%,所有母亲均无明确破伤风类毒素(TT)免疫史。结论旧法接生和产前未注射TT是NNT发病的主要因素。推广住院分娩率,加强新法接生培训,对育龄妇女接种TT和加强NNT监测,是消除NNT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泉州市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探讨降低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的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泉州市2005年~2009年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泉州市2005年~2009年176例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均是旧法接生,93.75%为计划外妊娠。结论:不安全接生是导致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主要因素。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以及健康宣教,普及住院分娩、新方法接生是目前预防和消除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在海南省开展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研究,为我国制订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回顾性和PPS调查方法调查NT死亡率、育龄妇女TT接种率、抗体水平;开展NT病例监测,对育龄妇女进行TT突击接种并与儿童常规免疫系统同时运行,开展广泛的社会动员。结果 三亚、琼中NT发病率逐年下降,2001年三亚已降到1.07%,琼中县达到0.92‰,育龄妇女TT3针累计接种率达到95.1%、97.8%,育龄妇女TAT水平血清学监测结果与接种率调查结果一致,育龄妇女TT 1针接种后可产生保护水平TAT,并且有51%的人可维持13个月左右,在符合最短间隔条件下,不同免疫间隔TAT差异没有显统计学意义。建议 将育龄妇女TT接种与计划生育工作密切挂钩,在育龄妇女领取计划生育指标时,必须出示TT接种证,使育龄妇女TT接种工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4—2008年宁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情况,为行政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区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08年全区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141起,报告病人4633人,死亡31人。传染病是首位多发事件,学校是主要突发场所,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死亡占96.77%的是食物、职业、其它中毒和环境因素事件。结论应重点防控传染病的暴发;要做好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的疾病监测和晨检工作。做好各类中毒和环境因素事件的预防,是减少死亡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惠州市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特征,掌握其流行因素和现状,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12月救治的新生儿破伤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例救治的新生儿破伤风病病例全部为农村人口或流动人口,分娩方式均为院外分娩、旧法接生,只有10.61%的母亲在孕期到医院进行过产前检查,所有母亲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结论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普及住院分娩、新法接生、开展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接种是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钦州市新生儿破伤风(NNT)疫情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0~2006年钦州市NNT疫情年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NNT疫情及有关影响因素。结果2000~2006年钦州市累计报告NNT病例192例(男155例,女37例),死亡17例,病死率为8.85%。7年的发病趋势相对稳定,病死率呈递减趋势。在192例病例中,在家中出生的占94.27%;未经过培训的人员接生的占86.46%。产前做检查的占32.29%。母亲怀孕期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TT)的30例(15.63%)。结论推广新法接生,加强健康教育,对育龄期妇女实行TT接种,是控制NNT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