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比较咽鼓管置管术与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将71例(86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6例,44耳)与对照组(35例,42耳)。实验组在鼻内镜直视下行咽鼓管置管术,每日;中洗后鼓室注药治疗;对照组行鼓膜切开并置管。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21耳(47.73%),显效19耳(43.18%),无效4耳(9.09%)。对照组治愈12耳(28.57%),显效17耳(40.48%),无效13耳(30.9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69.05%(P〈0.05),实验组治疗后平均听阈为20.95dB,显著好于对照组28.25dB(P〈0.01)。结论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术疗效明显优于鼓膜置管术,联合药物管腔内注入可有效恢复咽鼓管功能,且避免了鼓膜损伤,符合微创原则,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腭裂与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腭裂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了解腭裂修复术及鼓室置管术手术前后的听力学变化.方法对203(406耳)例腭裂患者进行年龄分组,采用声导抗,纯音测听或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判断中耳功能.21例腭裂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作腭裂修复术的同时,行鼓室置管术,术前术后作听力学检测.结果203例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为68.5%,6岁前可高达80%.21例腭裂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后随访1~3年,听力明显改善,平均听力比术前提高17dB(P<0.01).结论腭裂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明显有关,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腭裂伴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应早期行鼓室置管术,方能改善听力,有助于正常语言的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及鼓室药物灌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分泌性中耳炎20例均为经门诊行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室注药保守治疗2~3个月后无效,考虑主要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所致。收入院行鼓膜置管术,并定期局部灌注药物冲洗,置管时间1~3个月后拔管。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获得良好效果,总有效率100%,治愈率75%(15/20)。全部患者听力明显改善,纯音测听术后平均提高20~30dBHL。声导抗检查恢复为"A"型曲线15例,"A s"型曲线5例。拔管后鼓膜均自然愈合,无遗留鼓膜永久性穿孔、鼓膜萎缩、化脓性中耳炎等并发症。结论鼓膜置管术是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方法,其中术后的鼓室药物灌注冲洗尤其重要,同时要预防脱管、感染、鼓膜不愈合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同期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听力变化、复发率及并发症等.方法 对80例(132耳)病史超过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4~12岁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42例(72耳)采用在耳内镜下同期行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B组38例(60耳)则仅在耳内镜下行鼓膜置管而不行腺样体切除术.结果 A、B组术后纯音听力均提高.A组术后中耳积液平均时间为(8.5±1.2)天,通气管脱落或取出后3个月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率为8.3%,并发中耳感染率为2.7%;B组积液时间为(10.3±1.4)天,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率为21.7%,中耳感染率为11,7%.结论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可改善听力,能缩短中耳积液时间,减少复发率及继发中耳感染的发生率.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伴有腺样体肥大的患者施行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是最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纤维喉镜下咽鼓管导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并分析在纤维喉镜电视监视下用咽鼓管导管行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在纤维喉镜电视监视下用咽鼓管导管行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6例41耳。结果:临床观察4~12个月,显效:18耳,占43.9%;有效:15耳,占36.6%;无效:8耳,占19.5%,总有效率为80.5%。结论:此法操作简单,不破坏鼓膜的生理结构,并发症少,是改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功能,提高其听力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麻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加鼓膜置管术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20例(24耳),于门诊局麻下,结合鼻内镜经鼻腔径路行咽鼓管咽口球囊扩张,并行鼓膜置管。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拔出T型管。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8例患者耳闷塞感、听物朦胧感症状明显减轻,未再出现鼓室内积液。2例术后仍有耳内闷胀及听力下降,耳内镜检查示鼓室积液未吸收,再次置入T型通气管后症状改善。结论局麻下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加鼓膜置管术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对于改善咽鼓管功能方法安全可行,并发症极小,是一种微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耳内窥镜下鼓室置管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效果。方法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84例(98耳)在耳内窥镜下行鼓膜置管术,手术前后进行听力检查评估。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治愈57耳(58.2%),好转38耳(38.8%),无效3耳(3.1%),总有效率97.0%。结论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术视野清楚,创伤小,疗效好,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鼓膜穿刺抽液和置管对于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OSAHS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202例(267耳)随机分为腺样体切除伴鼓膜穿刺组96例(145耳)和腺样体切除伴鼓膜置管组106例(122耳)。鼓膜穿刺组于术后1月和3月、鼓膜置管组通气管取出后1月复查声导抗,并对两组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率、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鼓膜穿刺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34%和93.10%;鼓膜置管组取管1月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有效率为95.08%,两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0%和0.8%,再手术率均为0。结论对于OSAHS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在腺样体切除的前提下行鼓膜穿刺与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9.
鼓膜置管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对鼻咽癌(NPC)放疗后的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方法:对32例(51耳) NPC放疗后经鼓膜切开抽液冲洗治疗无效的SOM患者进行鼓膜置管和随访,对治疗耳的咽鼓管功能、听力及其 他症状的改变进行评估。结果:随访6个月~5年,治愈8耳,治愈率为15.7%,有效41耳,总有效率为96.1%。 7耳(13.7%)咽鼓管功能好转,所有重复置管耳的耳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置管后耳漏发生率为25.5%, 鼓膜穿孔发生率为9.8%。结论:鼓膜置管治疗SOM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对于咽鼓管功能已经严重损害 的患耳,重复鼓膜置管是维持耳功能的可靠手段;鼓膜置管的并发症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突切除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24耳)行乳突切除手术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其中行完壁式并面隐窝开放手术20耳,开放式手术4耳,同期行鼓膜切开置管术3耳。术后6个月拔管,测试术前、术后的听力。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听力下降,19耳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提高,鼓室导抗图为A型曲线者17耳,C型曲线者7耳。术后随访6-36个月,未见中耳炎复发。结论:对反复发作、长期迁延经治疗无效的分泌性中耳炎,乳突切除术可改善乳突、鼓窦、鼓室和咽鼓管的通气引流,减少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腺样体消融术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于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7年1月-2018年2月间诊断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年龄在7-12岁之间患者30例55耳,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16例28耳)和对照组(14例27耳)。研究组手术方式为:腺样体消融术+鼓膜切开置管术+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照组为:腺样体消融术+鼓膜切开置管术。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听力结果。根据鼻内窥镜下示咽鼓管咽口无明显扩张,气骨导差≤10dBHL,或气骨导差缩小>15dBHL,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结果研究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62.9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2.675,P<0.01)。结论腺样体消融术同期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更为有效的改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近期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索有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方法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3例(78耳)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鼻内镜下,对31例(38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咽鼓管置管术,留管并反复注药治疗;对照组:对32例(40耳)患者使用传统的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术后随访6~9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16耳,占42.1%,好转18耳,占47.4%,总有效率89.5%:对照组:治愈8耳,占20.0%,好转21耳,占52.5%,总有效率72.5%。治疗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置管术是在直视下操作,通过咽鼓管的自然通道插入导管,不仅避免了损伤鼓膜,也避免了咽鼓管吹张的重复操作,为临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提供了一个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3.
手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鼓膜置管术和腺样体切除同时鼓膜骨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83例(142耳)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鼓膜置管组和腺样体切除同时鼓膜置管组,评价术后疗效。结果腺样体切除同时鼓膜置管术组有效率为96.43%,鼓膜置管术组有效率为84.48%,二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88,P〈0.05).结论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切除同时鼓膜置管术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采用乳突轮廓化并行鼓膜置管和单纯鼓膜置管术后,患者听力的改变及其有无差异,并对影响术后听力改变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52例(86耳),其中20例(33耳)行乳突轮廓化联合鼓膜置管治疗,32例(53耳)仅行鼓膜置管治疗,所有患者均在鼓膜置管术后3~6个月拔管。分析影响术后听力改变的可能因素,涵盖性别、年龄、鼓室黏膜、乳突轮廓化、中耳积液性质、脱管史、耳溢液史、留管时间等。结果乳突轮廓化联合鼓膜置管组术后听力提高30耳(90.9%);单纯鼓膜置管组术后听力提高38耳(71.7%)。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4.535,P=0.033)。对影响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后听力的可能因素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提示患耳脱管史(OR=13.425,P<0.05)、中耳CT结果(OR=0.057, P<0.05)是影响术后听力的主要因素。结论患耳脱管史和中耳CT结果是影响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后听力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中耳CT提示病变范围较广时,应在鼓膜置管基础上清除中耳鼓室、鼓窦和乳突病变,扩大中耳鼓室、乳突气房容积,改善中耳腔持续负压状态,并建立乳突、鼓室至鼓膜置管通畅引流,对提高听力防止并发症有积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技术(Balloon Eustachian Tuboplasty,BET)在儿童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2月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18例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既往有腺样体切除及1次以上鼓膜置管手术史;经过常规保守治疗3月鼓室积液无法吸收或既往1年内急性中耳炎发作3次以上。术前评估内容包括鼓膜相、纯音听力及声导抗测试、咽鼓管功能评分、鼻咽镜检查、颞骨CT。手术采用经鼻同/对侧咽鼓管球囊置入和/或鼓膜置管术。术后随访6月-18月,随访内容包括听力及鼓膜情况;鼻咽镜及咽鼓管功能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例(28耳)患儿全麻下完成BET,2例(2侧)未能置入咽鼓管球囊;13例同期行鼓膜置管手术。术后听力显著提高(31.04±10.03、20.95±12.80;P<0.001);术后短期(6月内)、长期(6月后)咽鼓管评分显著提高(2.04±2.65、5.33±3.90、6.71±3.45;P<0.05),其中主观症状的改善短期内(6月内)出现,而客观症状的改善术后6月出现,随时间延长更加明显;反复接受置管手术病人术前术后ETS评分分别为1.455±1.969和4.727±3.869。1例患儿鼓膜原置管区穿孔,无大出血、咽鼓管口粘连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儿童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前综合评价必不可少,咽鼓管球囊扩张可以作为儿童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6.
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颌面畸形,由于颌面畸形使得腭咽部肌肉解剖异常,造成咽鼓管功能障碍,致使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发病率升高,继而引起听力下降。虽多数患者幼年行腭裂修复术及鼓膜置管术等方式进行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因中耳病情迁延而变为慢性中耳炎,需要手术治疗。延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联合鼓膜置管治疗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安徽太和县中医院耳鼻咽喉科治疗的35例(57耳)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临床资料,均采用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治疗,其中18例患儿(30耳)仅采用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外17例患儿(27耳)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作为观察组,术后随访6月,比较两组预后。结果两组患儿均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6月随访对照组30耳中15耳痊愈,7耳好转,8耳无效,总有效率为73.33%(22/30);观察组27耳中20耳痊愈,6耳好转,1耳无效,总有效率为96.29%(26/27),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术前听阈无显著性差异,术后6月两组平均听阈均显著低于术前,但观察组术后6个月听阈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联合鼓膜置管治疗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临床疗效好,促进患儿听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本文回顾性分析了鼓膜置管注药联合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伴有咽鼓管功能障碍的难治性中耳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从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住院的18例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全麻下施行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术后按时复诊鼓室注射地塞米松,随访6个月以上,记录比较了术前、术后1月纯音测听阈值,鼓室图。术后6月的咽鼓管功能评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术前患者电测听显示传导聋及鼓室图B型曲线,患者有明显的耳闷不适感,TMM检测示咽鼓管功能障碍。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当天耳闷感觉明显好转,听力改善,术后1月电测听有改善,术后6月部分病人复发11%(2/18),但有效率89%(16/18)仍较高。结论 鼓膜置管注药联合咽鼓管球囊成形术对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鼓膜置管联合中药内服疗法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远期疗效。方法 60例患儿(73耳),随机分为鼓膜置管联合中药组(治疗组)和单纯鼓膜置管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患儿在行鼓膜切开置管术后,依次服用具有渗湿健脾通窍效用的中药1号方和2号方;对照组患儿仅行鼓膜切开置管术。疗程结束后,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比较二组的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2年内复发者6耳,仅3耳遗留轻度后遗症。对照组总有效率73.4%,2年内复发者13耳,11耳遗留后遗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置管联合中药疗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鼓膜置管组,复发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鼓室置管术加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保守治疗无效的75例(96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51耳),行鼓室置管术加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对照组36例(45耳),单纯行鼓室置管术。结果治疗组患儿术后咽鼓管功能、鼓膜形态、中耳积液吸收。鼓室压图峰压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鼓室置管术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除术治疗儿童SOM有较好的疗效,并且避免了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术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