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治未病"治则的思想探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未病”是《内经》的重要治疗思想,它包括养生保健(属于医学养生学范围)和早期治疗(治疗原则)两个方面[1]。就治疗原则而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其具体内容有二,一为本篇所言及《灵枢·逆顺》所言“上工刺其未生者”,为未病  相似文献   

2.
《内经》“治未病”的基本含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经》“治未病”的基本含义黑龙江中医学院王非,杨旭(150040)哈尔滨市王岗镇医院刘林安达市工业职工医院王媛哈尔滨市电车公司职工医院杨桦“治未病”是秦汉以前先进的医疗卫生思想,首见于(内经),是(内经)防治理论的核心c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内经)...  相似文献   

3.
“治未病”这一学术思想,早在我国夏商时代《周孔》、《吕氏春秋》等书中就有记载。而《内经》却正式提出并确立。经日:“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历代医家对“治未病”这一指导思想十分重视,在理论、实践上都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4.
《内经》养生防病的方法具有方便、经济、快捷、有效,适于社区推广的优势,值得在社区普及推广,以改变社区医疗的重心,将治病逐步变为防病,将治已病转向治未病。  相似文献   

5.
研究《周易》等古代著作有关生活和疾病预防的论述 ,对照《内经》“治未病”的思想 ,可知后者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分别渊源于前者的“防患于未然”和“不药而愈” ,两者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6.
《内经》巨刺与《治未病》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巨刺与“治未病”思想中医的“治未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一是既病防变。《灵枢·逆顺篇》有关于“上工治未病”的具体论述。归纳而言,一为“刺其未生”,二是“刺其未盛”,三是“刺其已衰”。巨刺首见于《内经》,是九刺法之一。《灵枢·官针篇》讲...  相似文献   

7.
论中医学中的"治未病"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重要思想之一,其内涵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调摄情志;顺应四时等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既病之后则应尽早诊治和先安未受邪之地,以防疾病加重或传变。  相似文献   

8.
论《内经》治未病之预防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经》以及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理论基础,确定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其中防重于治的预防思想贯穿在整个理论体系中。纵览《内经》可以看出,《内经》的预防观是以“治未病”的思想为其核心内容,吸收先秦诸于哲学中防患虑患的先进思想,首次提出“治未病”、“上工救其萌芽”等论点,并将能否“治未病”作为衡量医生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本文仅从以下两方面就此予以阐述。一、提出“治未病”概念“治未病”一词首见于《内经》。考《内经》中凡三见,但其中“未病”的含义不尽相同。约有以下二义:  相似文献   

9.
“治未病”最早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后世医家在此理论基础上多有发挥,如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清代医家叶天士根据温病发展规律提出“先安未受邪之地。”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内涵丰富,意义广泛,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将其运用贯穿于高血压病领域,对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提前干预,对于预防、减少和延缓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促进恢复,提高生命质量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内经》养生学和"治未病"思想对糖尿病防治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兆和  张征宇 《中医杂志》2007,48(10):940-941
《内经》的养生学说建立了中医养生学体系,确立并强调以顺应自然、形神共养、惜精固本、综合调养等养生的基本原则,倡导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应遵循《内经》的养生方法,从调养身体提高正气和预防病邪、避其毒气等方面着手,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发展,《内经》养生学说和"治未病"思想对于糖尿病的防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从以上文字可看出古代先贤早已认识  相似文献   

12.
《内经》治未病与延缓衰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衰老和抗衰老医学是21世纪最前沿的医学研究之一,“治未病”思想将在延缓衰老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兹简述如下:1“治未病”与延缓衰老的联系治未病与抗衰老,二者都是21世纪研究领域中最热门的课题之一。“治未病”是中医药奉献给人类先进而超前的思维,引领着医学事业的发展,是医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研究《周易》等古代著作有关生活和疾病预防的论述,对照《内经》“治未病”的思想,可知后者的“未病先防”、“即病防变”,分别渊源于前者的“防患于未然”和“不药而愈”,两者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内经》治来病思想的阐述,从体质、环境因素、饮食、运动、情志、生活起居、防治并发症等方面简要探讨如何防止消渴。  相似文献   

15.
《内经》“治未病”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治未病"是《内经》治则学说的组成部分,其含义一是未病先防,治在未病之先,从精神调治、体育锻炼、合理饮食、适时养生、科学用药等方面进行调养,以增强抗病能力,防止疾病发生。二是既病防变,治在发病之初,必须及时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传变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截断病机,及时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其三除邪务尽,使病愈防复发,体现了《内经》"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运用于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仰模  田黎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2329-2330
论述了《金匮要略》治未病思想的源流;强调疾病可知又可预防;治未病重视未病先防;治未病重视有病早治;治未病强调既病防变;治未病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治其未传、愈后防复五个方面阐述《内经》"治未病"的学术内涵,并主张采取心理调理、合理饮食、运动疗法、辨证论治四项措施干预亚健康。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治未病思想与肿瘤病学三级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对当代医学界尚难治愈的恶性肿瘤,中医以“治未病”为中心,开展研究工作,应用于中医肿瘤学领域,与现代肿瘤病学的三级预防有异曲同工之妙。“治未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是古代医家对疾病提出的预防学术思想。《难经》、《金匮要略》承先启后而发挥之,使中医预防学理论倍受推崇而日臻完善。“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有治疗、医治;治理;调理、调养;条达、条顺;安定之义。“未病”包含…  相似文献   

19.
从阳气的重要性和主要生理病理表现等方面论述了<内经>重阳气理论所体现的治未病思想,探讨了<内经>阳气学说与治未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核心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两个方面,是祖国医学预防学说的中心思想,对于指导当今社会疾病的防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干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故针对于中风病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治未病"的思想入手,结合《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养生理念,提出了关于中风预防的几点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