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为不常见先天性病变 ,系先天性胆管壁层发育不良所致 ,以肿块、腹痛、黄疸为主要临床症状。1 资料和方法1.1 患者 16例 ,其中女 15人 ,男 1人 ,年龄 1.5~ 2 7岁 ,平均10 .7岁。其中 7例经手术证实 ,余 9例与CT检查结果相同。1.2 仪器 美国惠普HP -10 0 0型彩超仪 ,日本东芝SSA -2 40A和日本横河RT -2 80 0超声仪 ,探头频率 2 .5~ 3 .5MHz。1.3 方法 空腹状态下对右中上腹进行纵横多方向连续扫查 ,重点观察肝内、外胆管的走行 ,是否存在扩张及扩张的部位和程度 ,同时要观察胆囊的情况 ,另外也要观…  相似文献   

2.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20岁.外院诊断肝多发囊肿,于2007-12-07日来我院就诊.查体: 一般状态佳,血压13/9kPa,心率75次/min,触诊肝脏剑下4cm,肋下3cm.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息者的CT资料,并和US、ERCP和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的轴位、MPR和三维图像很好的显示肝内外胆管的解剖形态,清楚地显示扩张的肝内外胆管。其中Ⅰ型单纯性胆总管扩张3倒。Ⅳ肝内外胆管均扩张2例,Ⅴ型肝内胆管扩张(Caroli’s病)1例。结论螺旋CT可以很好的显示扩张的肝内外胆管的形态、部位以及周围组织结构。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为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又称先天性总胆管囊肿,文献上虽有报告,但利用CT检查此病国内尚未报道,我们自1985年以来经CT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共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105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5年-2007年11月共手术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 dilatation of the biuct,CDBD)患者105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彩色B超诊断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1例陈定章,王全华1临床病例患者,女,3岁,出生后即发现腹部膨大,无腹痛,未行检查治疗。因1月无诱因突然皮肤巩膜黄染,小便黄,反复发冷、发热,发现右上腹包块,在当地医院行CT、B超检查,提示肝巨大囊肿,来我院诊治。查体...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又称Caroli病 ,十分少见 ,该病于1 95 8年由Caroli首先报道 ,并因此而命名。目前该病的检查手段包括B超、CT、MRI、PTC和ERCP ,由于CT和MR能更好地显示肝内胆管的全貌及其与囊状扩张胆管之间的关系 ,对于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且为无创检查 ,因此成为先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的磁共振诊断,特别是磁共振胰胆道水成像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34例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的MR1及MRCP的影像特点,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胆总管呈囊样扩张(Ⅰ型)26例,胆总管憩室(Ⅱ型)1例,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多发性囊样扩张(ⅣA型)6例,肝内胆管多发性囊样扩张(Ⅴ型即caroli病)1例。MRCP影像与手术结果完全相符合。结论:MR1结合MRCP这一无创的成像技术,在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 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8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病人的MRI及MRCP影像特点,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在48例病人中,按Todani 分型I 型28例, Ⅱ型1例,Ⅲ型1例,Ⅳ型11例, Ⅴ型(Caroli disease)7例,所有病例术中所见与MRCP 影像相符合.MRPC定性和定位准确率达100%.结论 MRCP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例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的临床及影像学(CT和超声)资料,结合文献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 按照Todani氏胆管扩张症的分型,Ⅰ型胆总管扩张症1例,表现为肝外胆管呈囊状低密度影,管壁薄而光滑;Ⅳ型胆总管扩张症4例,表现为肝外胆管囊状或梭形扩张伴有肝内胆管囊状或串珠状扩张;Ⅴ型胆管扩张症1例,表现为肝内胆管多发囊状扩张,增强可见中心点征.6例超声检查,均能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确诊为胆总管囊肿1例, 4例为提示性诊断,误诊1例.本组中合并胆囊炎和胆囊结石、胆管癌以及肝硬化各1例.结论 CT和B超在诊断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中具有重要价值,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许振梅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1):1501-1502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较少见的乳腺良性病变,在病变的某个阶段于扩张的导管周围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故又称浆细胞性乳腺炎。其临床表现多样,部分病例与乳腺癌鉴别困难。整理我院2005年5月~2009年1月诊治并取得病理的乳腺导管扩张症23例,分析其临床及超声表现,旨在探讨其声像图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53岁,均为非哺乳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型超声诊断乳腺导管扩张症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观察11例经临床和纤维乳管镜确诊为乳腺导管扩张症的患者用B型超声其声像学表现,并于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后复查。结果:治愈7例,显效1例,有效3例。治疗前乳腺导管呈节段性扩张7例,局部囊状扩张4例,治疗后乳腺导管节段性扩张及囊性扩张消失7例,管状及囊性扩张缩小或数量减少4例。结论:乳腺导管囊性扩张症的超声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性,对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超声多普勒发现了3例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的肝脏血管受累。其声像图表现为普遍扩张的肝动脉血流增加及特有的肝动脉分支形成的多发性动脉瘤样扩张,多普勒超声在这种罕见病中提供了肝脏受累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贲门失驰缓症是一种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1].主要是指下食道括约肌松驰障碍,导致食管功能性梗阻,临床较少见.本研究总结分析了10例资料,旨在探讨特征性声像图改变及其诊断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超声多普勒发现了3例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Osler—Weber—Rendu综合征)患者的肝脏血管受累。其声像图表现为普遍扩张的肝动脉血流增加及特有的肝动脉分支形成的多发性动脉瘤样扩张,多普勒超声在这种罕见病中提供了肝脏受累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治疗后并发肝静脉闭塞症(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的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HSCT患者进行常规腹部超声检查,并对其中9例并发HVOD患者进行密切追踪观察,以未发生HVOD患者(36例)为对照组,分析发生HVOD患者的声像图变化特征。结果HVOD患者出现肝大、肝静脉纤细、胆囊壁增厚、脾大、腹水等变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密切追踪超声检查能为HSCT患者移植后并发HVOD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盆腔脂肪增多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盆腔内脂肪组织异常增多及盆腔脏器受压为特征的少见良性疾病。1959年En-gles首次对该病进行了描述,1968年Fogg将本病命名为盆腔脂肪增多症。本研究收集了我院从1995年到2010年共5例利用超声诊断的并均经CT和手术病理证实的盆腔脂肪增多症病例,对其超声声像图做进一步的分析,以探讨利用超声对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诊断支气管扩张中的应用价值及限度。方法:对26例临床高度怀疑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同时行高分辨CT(HRCT)及螺旋CT(SCT)扫描,并以高分辨CT为对照组,分析螺旋CT扫描对诊断支气管扩张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在26例患者的130个肺叶中,显示有19例患者的24个肺叶为HRCT证实有支气管扩张,其中18例患者的23个肺叶为螺旋CT所显示。以HRCT为对照组,螺旋CT诊断支气管扩张的敏感性为95.8%,特异性为99.1%(其中1例为假阳性)。同时在对轻度柱状支气管扩张,扩张的支气管被黏液栓嵌塞等方面则优干HRCT。结论:螺旋CT扫描对诊断支气管扩张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能克服HRCT的某些不足,是目前诊断支气管扩张的一种新方法。但由于扫描时间及射线剂量的限制,对全肺行螺旋CT薄层扫描尚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也是最早采用手术治疗成功的小儿外科疾病[1]。该病主要以幽门壁环形肌增厚为主,各层组织均肥厚增大,形成纺锤形肿物样改变,右上腹部可触及橄榄样肿块是幽门肥厚性狭窄的特有体征[2]。既往临床主要根据病史和上腹部触及肿块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20.
本文6例经X线钡餐及超声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回顾分析超声及X线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