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14年1月~2015年8月接受VATS肺段切除术的1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及术后恢复状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35~251min,平均(194±45)min;术中出血量210~560 m L,平均(320±40)m L;肺癌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数(9.3±4.1)枚;术后胸腔引流时间3~9 d,平均(5.2±2.3)d;术后住院时间7~16 d,平均(11.3±4.5)d;术后病理包括肺腺癌6例、肺鳞癌2例,肺隔离症1例,错构瘤1例、炎性假瘤1例。结论:VATS肺段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适合年龄偏大或患有较严重基础性肺部疾病及早期肺癌(Ⅰa期)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亚段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16年5月—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肺段相关手术治疗的单发肺小结节患者2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应用亚段切除技术的亚段组93例,只接受单纯肺段切除的肺段组134例。对比两组围术期和早期疗效,评价肺亚段切除的效果。结果:肺亚段切除手术时间(171.9±46.2)min,中位术中出血量20 mL,拔管时间(2.42±0.83)d,术后住院时间(4.69±1.74)d。与肺段组相比,手术时间(P=0.051)、出血量(P=0.453)、拔管时间(P=0.067)、术后住院时间(P=0.601)、术后并发症(P=0.225)、Ⅰ期切除淋巴结站数(P=0.133)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切除亚段数(P < 0.001)、胸腔引流量(P=0.001)上,亚段组均少于肺段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终点两组均无转移和复发。结论:胸腔镜肺亚段切除术安全可行,可用于精准切除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但肿瘤学疗效仍需随访数据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和分析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术后近期疗效。方法 122例患者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分别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n=56)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n=66)。选取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l)作为肺功能的评估指标,比较手术前和术后1个月肺功能的变化;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1天胸液引流量、术后胸液总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胸腔镜下肺段切除组与肺叶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1天胸液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肺叶切除组比较,肺段切除组的手术时间较长,而术后胸液总引流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后FVC、FEV1,结果表明肺段切除组较肺叶切除组肺功能损失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均无复发及死亡。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术后近期内均安全有效,但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更有利于保护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其安全性。方法:应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42例,恶性肿瘤患者同期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清扫术。结果:42例患者中2例中转开胸,其余均在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无术中及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或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对于治疗肺部疾病是一种安全可行、更加微创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7月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48例肺部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左肺上叶7例,左肺下叶10例,右肺上叶8例,右肺中叶4例,右肺下叶19例;其中45例恶性肿瘤患者均同期实施系统性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48例患者均完成手术,1例因胸腔致密粘连而中转为常规开胸,2例因肺门淋巴结侵及肺动脉干需行肺动脉成形术和1例因超生刀误伤肺动脉需肺动脉修补而将主操作孔延长至8cm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1例术后出现呼吸道痰液阻塞,经电子支气管镜吸痰后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二次手术。结论在具有娴熟的胸腔镜操作技术基础上,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安全、微创、疗效可靠等优点,特别适合作为早期肺癌及需要切除肺叶的良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早期肺癌患者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或者是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种手术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早期肺癌14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根据患者使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组使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指标对照中,清除淋巴... 相似文献
7.
8.
张寅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8,32(3):266-267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应用效果。方法:对行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患者1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天数、术后出血、术后有无严重漏气、是否需要二次手术等。术后将患者手术切除的病灶制成标本,进行细胞学检查。对两组患者随访6~20月,观察并统计患者的生存情况及疾病进展情况。结果:1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8.67±10.51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1.67±3.27 mL;平均住院天数8.39±0.48 d;患者术后均无严重漏气,无术后出血,随访6~20个月,均能长期生存,未出现疾病进展。结论: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有效,术后对患者生存状况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5例早期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组(45例,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B组(48例,接受胸腔镜肺段切除术)、C组(42例,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比较3组手术后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肺功能检查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C组,B组的出血量少于A组(P<0.05)。3组手术时间由短到长依次为A、B、C组,A、B两组手术时间短于C组(P<0.05),A、B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后住院时间由短到长依次为B、A、C组,A、B两组住院时间短于C组,且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术后A、B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C组(P<0.05),A、B两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淋巴结清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3组患者的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组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 相似文献
11.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肺叶切除是外科治疗肺部疾病尤其是肺癌最常用的标准手术方式。2008年7月-2009年7月,笔者科室采用不撑开肋骨、全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下施行肺叶切除治疗肺部疾病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已经成为早期肺癌的治疗方案之一,也是目前切除早期肺癌的首选技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可行性早已得到证实,其较其他术式具有可保留更多的肺组织、微创、预后好、康复快等优点,已成为直径<2 cm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的学习曲线.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3月本院60例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行手术的时间先后次序将患者依次分成A、B、C、D四组,各15例,分析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胸外科治疗的5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肺叶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肺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VV、FVC、FEV1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MVV、FVC、FEV1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NF-α、CYFRA21-1、C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TNF-α、CYFRA21-1、CE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接受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6):72-74+78
目的 研究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0例早期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肺段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胸腔引流量为(1058.56±105.28)m L,低于对照组的(1395.47±106.5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与术后1周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观察组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的肿瘤转移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可减轻对患者肺功能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切除术的方法.方法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对56例肺部包块患者进行了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肺切除手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包括肺楔形切除18例,肺叶切除23例,全肺切除15例;中转开胸手术2例.结果全组手术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手术死亡病例,与常规开胸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结论电视胸腔镜下小切口肺切除术有其严格的手术指征,还不能完全替代常规开胸手术,但只要指征明确,手术操作得当,在胸外科的常规手术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与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比较,探讨胸腔镜下肺亚段切除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行胸腔镜解剖性亚肺叶切除术的单发肺小结节病人9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胸腔镜下肺亚段切除术组(亚段组)34例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组(肺段组)56例,比较2组病人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和早期疗效。 结果 亚段组病人切除亚段数、术中出血量、标本切缘距离均明显少于肺段组(P < 0.01),2组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病理诊断、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段组Ⅰ期切除淋巴结站数明显少于肺段组(P < 0.01)。2组术后随访期间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 结论 以亚段为单位行胸腔镜下肺亚段切除能在保证切缘前提下切除更少的肺组织,可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总结电视胸腔镜(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辅助下肺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本科1993年4月至2006年9月在VATS辅助下行肺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87例.其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38例,均在辅助小切口下行肺叶切除术;炎性假瘤17例、结核瘤21例、错构瘤3例和转移性肺癌8例,均行肺部病变局部切除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2例术后血胸再次行VATS下止血,4例发生肺部感染,其余均恢复顺利.结论 电视胸腔镜行肺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安全可靠的优点,但要注意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