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对右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40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患者术前与术后的右心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术后患者的右室射血分数比术前明显升高,收缩和舒张末期容积缩小;右室射血分数的变化与二尖瓣口面积的改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用大剂量肾上腺素心肺脑复苏成功1例韩燕,石海明,项征患者,女,40岁。患风心病20余年,近因心慌、胸闷、气促、下肢水肿、不能平卧、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治疗不能缓解于1995年6月12日入院。1985年曾行"闭式二尖瓣扩张术"。体检:唇绀,颈静脉充盈...  相似文献   

3.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并心包填塞死亡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并心包填塞死亡一例刘宏珍杨天和蔡运昌⒇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3岁。因劳累性心慌、气短4年于1996年1月15日入院。超声心动图提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心房扩大、二尖瓣口面积1.0cm2。于入院后第10天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相似文献   

4.
瓣中瓣置入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常规二尖瓣置换术后常有左室功能恶化,有人推测术中二尖瓣结构的破坏是导致术后左室功能不全的主要机制之一。从1991年5月~1995年5月,我们对1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实施了一种新的二尖瓣置换术,即“瓣中瓣”置入术。术中保留全部二尖瓣瓣叶及瓣下结构,人工瓣置入固定后,前、后瓣叶均卷缩折叠于缝合环下。术后所有患者病情平稳,仅3例需要很少量的正性肌力药物支持,且都能在术后36小时内脱离呼吸机。经超声心动图测定,术后左室功能很快恢复,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果表明:对二尖瓣关闭不全及其合并轻度狭窄者采用瓣中瓣置入术,有利于术后左室功能的恢复,瓣中瓣置入术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薛玉增  朱兴雷 《山东医药》1998,38(12):18-19
采用国产球囊导管及配套器械对10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101例手术成功;其中90例术后随访23±9个月,二尖瓣口面积(MVA)为2.05±0.40cm2,4例发生再狭窄(占4.4%),无1例死亡。认为正确选择适应症、准确定位房间隔穿刺点、严格把握球囊扩张终点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二尖瓣病变伴肺骨化一例李醒三冯振博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5岁。二尖瓣替换术后8年,气促伴下肢水肿半个月,于1995年6月14日入院。患者8年前因二尖瓣狭窄伴严重关闭不全,行二尖瓣牛心包生物瓣替换术,术后恢复良好。入院查体:半卧位,巩膜黄染,口唇紫绀...  相似文献   

7.
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2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老年人风湿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分析老年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PBMV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功能状况。结果21例行PBMV,20例成功,成功率95.2%;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1例因瓣膜明显均质性致密增厚而扩张失效。平均随访9±3个月,PBMV术后二尖瓣口面积从1.12±0.25cm2增加至1.89±0.27cm2,左房平均压从3.40±1.08kPa(1kPa=7.5mmHg)降至1.72±0.75kPa,术后心功能改善1级者6例,改善2级及以上者14例,手术失败1例心功能无改善。结论PBMV是老年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18例心脏瓣膜病急诊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例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行二尖瓣闭式分离术4例,二尖瓣替换术3例,再次二尖瓣替换术6例,主动脉瓣替换术3例,主动脉瓣加二尖瓣替换术2例。术后早期死亡4例(占22.2%),其余均痊愈出院。本文对手术时机、手术要点及术后处理的特殊性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用在二尖瓣成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超声心动图用于3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指导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并评价手术效果。结果31例患者中29例成功实施二尖瓣成形术,2例行瓣膜置换术;7例行术中食管超声监测。术后二尖瓣返流明显减少,左心房内径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缩小,与术前比较,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初步指导二尖瓣病变手术方案并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骨下端切口改良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同期行二尖瓣手术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44例同期接受胸骨下端切口改良双极射频消融及二尖瓣手术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式及手术相关参数。记录手术即刻,术后第一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心电图。结果:44例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改良双极射频消融手术,同期接受二尖瓣置换者41例、二尖瓣成形者3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49.33±12.1岁;体重:57.53±9.54 kg,身高:161.62±6.83 cm,体表面积:1.59±0.19 m2。术前左房前后径为6.20±1.33(极值4.5~9.5)cm。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4.18±3.48 %。临床心功能(NYHA分级)为III级或IV级者16名。患者AF病史为5,14±1.76 年。所有患者中,二尖瓣狭窄者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者11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者28例。CHA2DS2-VASc评分为1.45±0.76 分。术中电除颤复律者11例。复跳时结性心律6例,均于术后1周内恢复为窦性心律。手术术毕转复窦性心律者43例(97.7%),返监护室后窦性心律43例(97.7%)。二次开胸止血2例(4.5%),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均常规服用胺碘酮200 mg 每日1次(QD)。术后3月维持窦性心律者31例(70.5%),术后6月为33例(75%),术后12月为32例(72.7%)。左房前后径≥5.5cm者其术后3、6及12个月的复律率与<5.5cm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胸骨下端切口改良双极射频消融同期行二尖瓣手术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并发症相对较少,对于左房前后径≥5.5cm 的患者仍有确切的转复效果,具有较好的研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对伴心房纤颤的11例风湿性心脏病和1例左心房粘液瘤患者采用改良迷宫Ⅲ式手术,前者同时行二尖瓣替换,后者同时行粘液瘤摘除;5例合并左房血栓者予以清除。结果:1例重度二尖瓣狭窄、小左室及左室纤维化患者术后死于低心排综合征;9例于术后38小时至73天恢复窦性心律(恢复前均为结性心律),以3 ̄18个月随访、心律均正常;1例复跳后即为窦性心律,1例术后为结性心律。认为此种术式可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对心房电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前后及不同心律时,外周静脉血中心房利钠肽(ANP)和脑钠肽(BNP)变化及与血液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成功行PBMV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36例,其中窦性心律11例,心房颤动25例。于PBMV术前及术后1天、3天取外周静脉血,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酶链免疫法测定血浆中ANP、BNP值;用心导管测定左房平均压(LAP)、肺动脉压(PAP);术后1天行超声心动图测左房内径(LAD)、二尖瓣口面积(MVA)、二尖瓣跨瓣压差(MPG)。结果PBMV术后ANP逐渐下降,由术前216.09±73.84pg/mL降至术后1天188.70±59.22pg/mL,术后3天140.70±41.53pg/mL(P<0.05),其中窦性心律组比心房颤动组ANP下降明显(64.09±32.89pg/mL比32.93±25.73pg/mL,P<0.05)。术后,窦性心律组中BNP先升高、后降低,由术前545.50±206.20pg/mL升至术后1天662.00±270.16pg/mL,术后3天降至430.05±206.30pg/mL(P<0.05);而心房颤动组BN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天与术前比较,ANP降低(ΔANP)与LAP下降相关性最好(r=0.565,P<0.01),BNP的差值(ΔBNP)与MPG的差值(ΔMPG)呈负相关(r=-0.474,P<0.05),而ΔANP/ΔBNP与MPG下降负相关(r=-0.556,P<0.05)。结论PBMV术后,窦性心律患者比心房颤动患者血浆中ANP、BNP下降明显。PBMV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ΔANP/ΔBNP比值是反应MPG变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39岁。因活动后胸闷、心悸14年就诊。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二尖瓣闭合不全。患者入院后行二尖瓣置换术,同时行临时右室心外膜起搏,起搏器为VVI型。本图为术后第二天同步记录的Ⅰ、Ⅱ、Ⅲ导联,图示:心房纤颤,心室率约115次/分。图1A示:R3、4、8、9。起始处见起搏信号,R3、7形态同于室上性,为假性室性融合波;  相似文献   

14.
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后二尖瓣再次关闭不全是成形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但术后二尖瓣狭窄非常罕见。该文报道了4例因粘液变性或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患者二尖瓣成形术后的二尖瓣狭窄。 方法 研究对象为1990年1月~1999年12月行二尖瓣成形术后的478例二尖瓣粘液变性及40例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患者。术中、出院前及术后每年均行心脏彩超检查。随访时间12  相似文献   

15.
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后早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常规二尖瓣替换术后常有左心室功能恶化,有作者推测术中二尖瓣结构的破坏是导致术后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旨在探讨保留瓣下结构的影响。方法:总结了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26例,其中部分保留22例为二尖瓣狭窄,完全保留4例为二尖瓣关闭不全。结果:与同期完全切除的26例(均为二尖瓣狭窄)比较,保留瓣下结构者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发生率较低,左心房缩小较明显,未发生左心室破裂。其余5项指标两组间无差异。结论: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应完全保留瓣下结构,其中将人工瓣置入二尖瓣口内更为简便安全。部分二尖瓣狭窄者可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而瓣叶和瓣下结构病变严重者则应完全切除。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并发脑出血1例山东省莱州市第三医院(261400)胡月华患者男,40岁。患肝炎后肝硬化8年。曾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次而行脾切除、胃底静脉断流及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术治疗。因低蛋白血症静滴白蛋白100ml后出现神志恍惚,行为异常。以"肝硬化"、"...  相似文献   

17.
二尖瓣替换术后瓣周过度纤维化致瓣膜功能障碍一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科旅朝霞敖定椿于文信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7岁。1980年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替换术(上海碟瓣)。术后心功能II级,一直服用抗凝药(凝血酶原时间维持在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反流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二尖瓣反流患者46例,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效果、心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未出现术中死亡病例及住院死亡病例。18例中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7例无反流,8例为轻微反流,3例仍为中度反流;28例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2例无反流,9例为中度反流,13例为轻度及轻微反流,4例仍为重度反流。所有患者术后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直径较术前减小,射血分数较术前升高(P0.05)。8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4%。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反流的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二尖瓣反流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经皮球囊二关瓣扩张术(PBMV)对二尖瓣分离术后再狭窄的治疗,各家意见尚不统一。我们通过11例二尖瓣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PBMV的血流动力学、超声心动图改变及临床疗效观察,对二尖瓣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手术方式选择进行初步探讨。一、材料与方法1.病历选择:11例患者均符合以下特点:()二尖瓣口面积wtl.scm’;()按NHYA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为I~叮级;()无风湿活动证据;(4)超声心动图末发现左房血栓;(5)瓣下结构无明显病变,二尖瓣无明显钙化。2一般资料:男3例,女8例。年龄36~61(平均47士8.2)岁。距二尖瓣分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保留二尖瓣的二尖瓣替换术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对13例二尖瓣病变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心功能测定。测定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局部射血分数、右心室射血分数及舒张末期与收缩末期的径线缩短率。结果:保留二尖瓣组(n=7)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左心室侧壁、下壁心尖部局部射血分数明显改善。不保留二尖瓣组(n=6),左心室射血分数于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仅左心室侧壁局部射血分数改善。结论:保留二尖瓣的二尖瓣替换术对术后心功能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效果,核素心室造影对评价手术疗效是一种有价值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