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角形穿支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中小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4月至2010年11月,临床应用角形穿支筋膜皮瓣修复12例门诊小腿皮肤缺损患者,男4例,女8例,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癌、外伤、血管瘤、色素痣各2例,鲍温氏病、骨外露各1例,手术修复范围为3 cm×3 cm~5 cm×5 cm。结果 临床应用12例,l例远端出现轻微血运障碍,经换药后愈合,余11例皮瓣全部成活良好。经随访6个月至2年,小腿功能及外形恢复满意。结论 小腿角形穿支筋膜皮瓣操作简单,成活率高,是修复小腿中小面积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解剖学研究,分析腓动脉穿支特点,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通过解剖40侧新鲜小腿标本,使用明胶氧化铅灌注技术,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容积螺旋CT扫描,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重点观察小腿.解剖后统计小腿外侧穿支出现数量、穿出位置、各穿支的管径、血管蒂的长度,归纳其规律性.针对2005年7月至2009年10月的43例中等面积的手、足皮肤缺损进行了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术,并统计成活率,术后就外观和功能随访6个月到2年.结果 小腿外侧腓动脉穿支为2~9支,平均4支,在腓骨小头下方(9.80±0.93)cm、(13.40±0.90)cm、(17.20±1.13)cm、(21.30±0.77)cm四处出现率较高,动脉穿支直径分别为(1.33±0.39)mm、( 1.30±0.46)mm、(1.17±0.30)mm、(1.22±0.23)mm,血管蒂长分别为(5.87±0.73)cm、(5.83±1.73)cm、(5.44±1.09)cm,(5.10±1.93)cm.临床应用43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成活42例,1例皮瓣坏死.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到2年,皮瓣术后外观满意36例,术后臃肿需要二期修整的7例.供区小腿外观、功能均正常.结论腓动脉有四处穿支出现基本恒定,其中小腿中1/3段的穿支血管(第2、3条穿支)管径较粗,蒂长度5~7cm,适合进行游离皮瓣设计.  相似文献   

3.
小腿血管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3,自引:12,他引:11  
目的报道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腓动脉终末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胫后动脉穿支或腓动脉终末穿支发出点为血管蒂,沿隐神经或腓肠神经轴线切取皮瓣,逆行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缺损。其中,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3例,面积5cm×4cm-15cm×8cm,腓动脉终末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6例,面积16cm×8cm~30cm×10cm。结果临床应用29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28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小腿血管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研究小腿不同区域皮肤穿支血管的分布特点及规律,探讨小腿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在下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8侧下肢标本,其中12侧用于全程追踪各穿支血管的来源与分布;另26侧用于观察并测量外径≥0.5 mm穿支血管的穿出部位、走行方向、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等.1998年5月至2010年11月临床应用多普勒血管测听仪测听穿支血管,并根据小腿穿支血管走行轴线设计带穿支血管的筋膜蒂皮瓣,邻近转位修复62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男50例,女12例;年龄7~78岁,平均40岁.创面部位:胫骨上段10例,胫骨中下段32例,足踝部20例.缺损面积为2cm×3cm~9cm×l6cm.结果 解剖发现小腿内侧、后侧、后外侧及前外侧有4条明显的营养血管链,其中内侧隐神经与后侧腓肠神经走行区营养血管链的穿支最多.本组59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2例逆行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结痂,1例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行二期植皮.62例患者术后获3~48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皮瓣外观与质地满意,无一例患者发生骨髓炎.结论 在小腿4条链状血管丛走行区,以纵向走行的穿支血管为纵轴线切取离创面最近的筋膜蒂皮瓣,其切取方法简便、对穿支血管干扰小、血供可靠,为下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小腿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2月至2010年8月,应用小腿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1例.以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为轴线,以连线中点上方2 cm为穿支穿出关键点,于小腿外侧设计皮瓣.切取皮瓣面积为7.0 cm×6.0 cm~12.0 cm×7.0 cm.血管全部采用端端吻合法.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为3个月~3年,皮瓣质地、色泽良好,手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小腿创面均一期愈合,下肢功能无影响.结论 小腿外侧穿支皮瓣不携带肌肉,不损伤小腿主干血管,对皮瓣供区影响小,还具有血供可靠、质地薄的优点,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小腿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2月至2010年8月,应用小腿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1例.以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为轴线,以连线中点上方2 cm为穿支穿出关键点,于小腿外侧设计皮瓣.切取皮瓣面积为7.0 cm×6.0 cm~12.0 cm×7.0 cm.血管全部采用端端吻合法.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为3个月~3年,皮瓣质地、色泽良好,手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小腿创面均一期愈合,下肢功能无影响.结论 小腿外侧穿支皮瓣不携带肌肉,不损伤小腿主干血管,对皮瓣供区影响小,还具有血供可靠、质地薄的优点,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小腿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2月至2010年8月,应用小腿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1例.以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为轴线,以连线中点上方2 cm为穿支穿出关键点,于小腿外侧设计皮瓣.切取皮瓣面积为7.0 cm×6.0 cm~12.0 cm×7.0 cm.血管全部采用端端吻合法.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为3个月~3年,皮瓣质地、色泽良好,手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小腿创面均一期愈合,下肢功能无影响.结论 小腿外侧穿支皮瓣不携带肌肉,不损伤小腿主干血管,对皮瓣供区影响小,还具有血供可靠、质地薄的优点,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游离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游离穿支皮瓣进行体表瘢痕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探索穿支皮瓣应用的方法、技巧和有效性。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施行6例游离穿支皮瓣移植,均用于瘢痕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其中,应用上臂内侧血管穿支3例,应用股前外侧血管穿支3例。修复面部3例,下肢3例。结果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皮瓣质地良好。结论应用游离穿支皮瓣可以较好地修复体表组织缺损,并减少供区的并发症,是体表缺损修复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腿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外伤后跟骨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例外伤致跟骨外露患者,早期行清创,Ⅱ期应用小腿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跟骨外露创面。结果术后皮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血管危象等并发症。随访3~13个月(平均5个月),皮瓣颜色、外形、质地、弹性、血运、感觉良好,创面未见明显瘢痕挛缩,行走及运动时无疼痛,未因摩擦出现破溃现象。结论小腿外侧皮瓣供区与受区邻近、血管恒定、切取方便、皮肤质地良好,可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供区,同一麻醉平面即可手术,是修复足外伤后跟骨外露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腿逆行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小腿逆行穿支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效果。方法:2000年3月~2013年3月,应用逆行腓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创面19例。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创面9例。结果:28例皮瓣转移成活良好,l例应用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出现皮瓣部分坏死,切除坏死组织,创面游离植皮后愈合。结论:小腿逆行穿支皮瓣是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有效方法,手术适应证广泛,无需吻合血管,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探讨小腿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9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应用小腿穿支皮瓣修复的61例设为观察组,以小腿内侧皮瓣修复的48例设为对照组。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移植皮瓣成活情况、皮瓣供区植皮成活情况;肌腱粘连、肢体肿胀、骨不连及血管危象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两组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感觉及血液循环等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移植皮瓣成活率分别为85.24%和85.41%(P0.05);供区皮肤的愈合率分别为93.44%和93.75%(P0.05);血管危象的发生率分别是13.11%和13.33%(P0.05);术后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5.24%和91.67%(P0.05)。结论小腿穿支皮瓣不仅与小腿内侧皮瓣成活率和供区皮肤的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动脉危象和静脉危象等近期并发症和感染、骨不愈和、肌腱粘连、指腹萎缩、畸形等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而且避免损失下肢主要动脉。因此小腿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一、穿支皮瓣的产生背景上世纪70年代以来,肌皮瓣和筋膜皮瓣的应用使临床许多棘手的难题得以成功解决,挽救了许多生命,保住了无数肢体.但随着临床病例数的积累、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患者要求的不断提高,各种皮瓣的优、缺点和适应证等特点愈加清晰的表现出来.肌皮瓣血运充足,修复面积大,可以充填大的软组织缺损,但用于创面较为表浅的病例存在受区外形臃肿、影响功能(如穿鞋等)等缺点.筋膜皮瓣需携带深筋膜和全层脂肪,同样存在外形和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游离穿支皮瓣进行体表瘢痕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探索穿支皮瓣应用的方法、技巧和有效性。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施行6例游离穿支皮瓣移植,均用于瘢痕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其中,应用上臂内侧血管穿支3例,应用股前外侧血管穿支3例。修复面部3例,下肢3例。结果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皮瓣质地良好。结论应用游离穿支皮瓣可以较好地修复体表组织缺损,并减少供区的并发症,是体表缺损修复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小腿远端不同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24例小腿下段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优选5种不同的小腿远端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其中腓动脉外踝后上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7例,外踝后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例,腓动脉高位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例,腓动脉外踝前上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8例,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5例.皮瓣切取面积为5 cm ×4 cm ~ 14 cm× 12 cm.结果 除了1例腓动脉外踝前上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发生远端部分坏死之外,其余皮瓣术后均顺利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15例患者获得1~36个月的随访,皮瓣色泽、质地及厚薄较为满意,供、受区外形与功能恢复也较为满意.结论 根据小腿下段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小腿远端不同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特点,选择最适宜的皮瓣加以修复,多能以供区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的受区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腿后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 1年Haertsch报道小腿后侧皮瓣的应用解剖 ,1984年Robert报道应用该皮瓣行游离移植。 1994年以来我们在临床应用 2 1例 ,效果满意。手术方法皮瓣设计 :术前以多普勒血流仪测定标记外侧和中间皮动脉走行并以此为轴心设计皮瓣 ,上界平腓骨小头 ,下界可至内、外踝连线上 10cm ,宽可达 12~ 14cm。皮瓣切取 :沿窝外上方的股二头肌内侧缘体表投影作斜切口至腓骨小头下缘的腓总神经斜跨部 ,先寻出沿股二头肌内侧缘走行并斜跨腓骨小头下缘的腓总神经 ,然后在其稍内侧即可发现与其伴行的腓肠外侧皮神经及伴行的外侧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胫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1年8月,对外伤导致小腿胫前软组织缺损的13例患者,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予以修复,皮瓣切取面积:3cm×30cm-4cm×40cm。、结果本组13例穿支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原缺损区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供区外形无影响。、结论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胫前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便携式超声仪定位小腿穿支皮瓣血管的效果,以及小腿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效果.方法 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应用便携式超声仪检测定位穿支皮瓣血管,应用吻合血管的小腿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31例,其中吻合血管的腓动脉穿支皮瓣24例(其中4例含腓动脉穿支骨瓣),胫后动脉穿支皮瓣3例,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2例,腓肠外侧穿支皮瓣2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大15.0 cm×8.0 cm,最小1.0 cm×1.5 cm,穿支皮瓣的口径最小0.2 mm,最大1.8 mm;修复部位:手指及虎口创面21例,前臂创面5例,小腿创面5例.结果 超声定位术中符合率为96.8%.31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修复,供区创面小的直接缝合愈合,供区创面较大的植皮修复愈合.结论 便携式超声仪定位小腿穿支皮瓣血管准确、可靠,小腿穿支皮瓣切取方便,厚度满意,供区创伤小,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支皮瓣移位修复腕部及以远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旋转轴点最远设计在腕部鼻烟壶,前臂头静脉体表投影为轴线,设计皮瓣面积最大2.5cm×4.5cm~7cm×8.5cm。结果移植皮瓣均成活,受区外形和功能良好,供区不能直接缝合的创面经中厚皮片打包加压后均一期成活,有少许瘢痕增生。结论桡动脉穿支皮瓣逆行移位修复手部创面具有不牺牲前臂主要血管和皮神经,不影响供区功能优点。在手部有血管、神经、肌腱、骨骼外露的创面修复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临床有很多复杂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通常需要用游离组织移植来治疗,已有文章报道了预扩张穿支皮瓣在该类临床救治中的成功应用。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4—2020年接受用预扩张穿支皮瓣行组织重建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的数据包括皮瓣类型、缺损类型和并发症。结果显示共有29例患者皮瓣重建成功,无大的并发症,组织缺损的中位面积为17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局部角形穿支皮瓣在修复全身各处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26例患者。缺损面积为1.0 cm×2.0 cm~13.0 cm×13.0 cm,根据缺损面积形状在其邻近周围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穿支血管,设计不同大小的角形穿支皮瓣带蒂转移,Ⅰ期修复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26例皮瓣均成活。10例面部切口均Ⅰ期成活,1例躯干供瓣区少许切口裂开,2例四肢皮瓣远端淤血,表皮剥脱均经短期内换药后愈合。结论局部角形穿支皮瓣带蒂转移可灵活应用于全身各处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皮瓣设计成角形易于旋转和推进,穿支血管可确保皮瓣的成活率,在修复局部软组织缺损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