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依从性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出院的T2DM患者按先后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两组患者出院前均进行糖尿病(DM)饮食、运动、遵医服药、自我监测、并发症的预防及相关知识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干预组出院后建立健康档案,由内分泌科医生、护士每月随访一次,每周一次电话沟通,进行DM相关知识与护理指导,家属对患者出院后的治疗给予支持并进行监督。干预后6个月采用依从性评定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并观察血糖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有显著提高(P<0.05),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糖达标率显著提高(P <0.05)。【结论】家庭干预能够明显提高T2DM患者的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指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8月T2DM患者16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均衡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行为转变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护理干预依从性、血糖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疾病认知情况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干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用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T2DM患者...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高危人群筛查结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于景德镇市第六人民医院行健康体检的社区居民100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参检者进行T2DM筛查。分析T2DM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分析正常、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体检者的临床特征;另分析T2DM高危人群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参与本次筛查的1000名社区居民经临床诊断明确为T2DM患者420名,非T2DM患者580名,其中包括血糖正常302名,糖尿病前期278名;而T2DM患者中高危200名,非高危患者220名。高危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腰围、SBP、DBP、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高于非高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者BMI、腰围、SBP、DBP、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高于糖尿病前及血糖正常者,且糖尿病前高于血糖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高危患者及非高危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高危患者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各项评分均低于非高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T2DM患者因素较多,糖代谢异常为T2DM高危人群的重要因素,在临床干预中需将糖代谢指标作为筛查及预防的重点,同时予以健康管理干预,以降低高血糖对机体的影响,从而更好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伴运动方式对2型糖尿病代谢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无运动禁忌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60例作为干预组,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采取同伴运动方式进行干预,同期选择60例T2DM患者为对照组。运动治疗6个月后对运动依从性、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干预组运动治疗6个月后运动依从性明显提高,各项糖尿病代谢指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同伴运动方式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依从性,有利于糖尿病代谢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动态监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趋势以及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方法采取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24例新诊断未经干预治疗的T2DM患者进行连续72 h的血糖监测,患者记录生活日记。结果 CGMS所测的血糖值与指端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r=0.94,P(0.01)。患者一天中血糖较高的时间段为早餐后及中、晚餐后1~5 h,下午2点至凌晨1点是血糖高峰最集中(57.5%)的时间段,而75.5%的血糖低谷值出现在凌晨2点至5点。血糖(7.8 mmol/L及11.1 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93%和57%。食物、运动、生活事件影响血糖波动。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新诊断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食物、运动、生活事件是影响血糖波动的主要因素,为拟定更为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为糖尿病教育提供更形象、更具说服力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12干预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T2DM )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在本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档的T2DM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112干预模式”,两组同期随访18个月。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 )、餐后2小时血糖(2hPG )、三酰甘油(TG )、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FPG、2hPG、HbA1c、TG均得到有效控制,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112干预模式对 T2DM 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降低患者血糖,促进患者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减少其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阶段性、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初发T2DM患者双C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初诊的T2DM患者采用CSⅡ和CGMS联合治疗(双C治疗)法,给予阶段性、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干预治疗前、后进行血糖及糖尿病知识测试得分、依从性等比较.结果 干预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压下降,糖尿病知识测试及格率显著增加,病人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 阶段性、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是提高初诊T2DM患者依从性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双C治疗的顺利实施.同时能减轻糖毒性,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给予以感恩拓延-建构理论为指导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心理韧性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T2DM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感恩拓延-建构理论为指导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韧性、血糖水平、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成人用)(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2DM患者给予以感恩拓延-建构理论为指导的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心理韧性及治疗依从性,降低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计步器联合电话支持对初发T2DM患者运动量、血糖控制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名初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计步器联合电话支持的干预。干预3个月后,用计步器、血糖指标(FPG、2 h PG、Hb A1c)和糖尿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在运动量、血糖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累计步数和有效步数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糖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活质量的心理/精神维度的得分以及生活质量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计步器联合电话支持的干预方法可提高初发T2DM患者的运动量,有效改善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共同照护模式应用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干预效果及对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SDSCA)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接收的80例T2DM患者,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共同照护模式。对比两组的血糖控制效果、应对方式、SDSCA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采取共同照护模式护理后,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医学应对调查问卷(MCMQ)中“积极”项目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时“消极”项目评分则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共同照护模式应用于T2DM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良好,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糖指标及应对方式,并且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在2型糖尿病(T2DM )抑郁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240例T2DM患者的抑郁状况进行评估,选择其中合并抑郁的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以聚焦解决心理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生活质量等。【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干预后抑郁焦虑评分值明显降低,干预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P<0.05)。【结论】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策略能为糖尿病抑郁症的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有效的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无运动禁忌证的T2DM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一般护理治疗,干预期间饮食、用药基本不变。运动组另外进行运动干顸6个月,并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等各项指标进行监测。[结果]6个月后,运动组和对照组HbAlC均显著降低,运动组cfPWV由治疗前的1160cm/s±213cm/s降低到1039cm/S±118cm/s,FMD由治疗前的(6.51±0.91)%升高到(7.44±1.04)%,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的cfPWV和FMD无显著变化。[结论]运动干预能够显著改善T2DM病人的血管功能,从而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陈湘江 《临床荟萃》2007,22(4):281-282
糖尿病严重的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如何有效预防、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已迫在眉睫,然而血糖监测又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石。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及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结果证实密切的血糖监测可延缓糖尿病慢性病发症发生及发展。近年来,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领域的临床应用受到关注。我们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一组新近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连续的血糖监测,目的在于能更详细的了解T2DM全天血糖漂移变化的特征,以期更有效的控制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胃转流术后患者生活方式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法,利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15例T2DM胃转流术后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并通过类属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患者生活方式转变中主要问题:包括饮食知识掌握不足、运动治疗严重缺乏、负性情绪逐渐增多以及患者随诊意愿不强和胃转流术后随访体系尚不健全。 主要应对策略:包括提前计算饮食热量以量化饮食摄入、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激励自我、多方面探索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及术前及时改正不良生活方式行为习惯。 影响患者生活方式转变因素: 包括手术效果、 亲友支持和角色转变。 结论 科学正确的生活方式是保证T2DM患者胃转流术治疗效果和避免远期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手段。 医护人员应加强关注术后患者生活方式管理问题,综合提高外科T2DM患者术后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抑郁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抑郁对糖尿病(DM)患者血糖水平及对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BDI)对就诊的255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有无合并抑郁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等资料的差异,对DM的相关因素行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有抑郁的T2DM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无抑郁的患者(P〈0.05);抑郁患者患DN的比例明显高于无抑郁的患者。【结论】抑郁可影响T2DM患者血糖控制,并且是发生DN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T2DM)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与社会心理因素(包括情绪障碍)有着密切关系,对此有充分认识并进行积极治疗,无疑将对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帮助。我们调查了48例T2DM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并对其中10例用赛乐特进行了干预治疗,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云林 《医学临床研究》2012,(11):2186-2188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泵入及常规胰岛素皮下注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近2年来就诊于本科的T2DM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泵入(Ⅰ组)及常规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Ⅱ组)两组,记录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及生活质量积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各维度积分在两种方案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5)。与Ⅱ组相比,Ⅰ组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明显降低(P〈0.05),12周及24周后生活质量改善较为明显(P〈0.05)。【结论】采用门冬胰岛素持续泵入可以使患者血糖短时间达标,减低低血糖风险及胰岛素用量,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T2DM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延续性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11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IMB模型的延续性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疾病感知控制水平[采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饮食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SDSCA)]及生活质量[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活质量测定量表(DSQL)]。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FBG、2 h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IPQ评分、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3个月后,两组SDSCA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DSQL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延续性健康教育有助于T2DM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可提升患者的疾病感知控制及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临床路径在社区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阳红娟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449-1451
目的开发设计适合我国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DM)和糖尿病高危人群诊治的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方法运用图文式CP对社区DM患者和DM高危人群进行护理干预,并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各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型DM和DM高危人群经CP干预后,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CP干预后得分高于传统方法干预组(P〈0.05),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结论图文式CP对于社区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具有明显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HbA1c控制与其慢性合并症、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收集T2DM现患病例一般信息、自我管理信息、治疗方案、临床指标等数据。根据HbA1c水平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HbA1c达标率为22.1%;(2)未达标组合并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比率明显高于达标组(P〈0.001,P=0.008);(3)39.3%患者血糖监测频率≥4次/月,10.8%患者HbA1c监测频率≥3次/a,5.8%患者血糖监测频率≥4次/月且HbA1c监测频率≥3次/a,患者知晓糖尿病知识、控制饮食、规律运动的比例分别为35.4%、31.4%、53.1%。结论 T2DM患者的HbA1c达标率低;HbA1c控制与糖尿病合并症、并发症有关;应通过加强个性化的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