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7例脑干出血的临床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干出血具有起病急剧、临床表现凶险、而部分不典型病例又较难发现等特点,自70年代CT及MRI问世以来,脑干出血的发现率明显提高,从而对其临床表现和预后有了进一步认识,本文就我院1994年以来收治的27例脑干出血患者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8例,年龄43~90岁,平均64.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1例,脑血管病5例,脑外伤史2例,长期头痛史3例,风湿病史2例,在活动下起病10例,其中4例是情绪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干出血临床表现,出血量,出血部位、治疗方法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3例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18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1例,中残1例,生活自理2例。结论脑干出血的常见原因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长期饮酒。发病后病情及临床表现、出血量、出血部位对其预后影响显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是神经系统常见病,脑干出血约占全部脑出血比例的10%^[1],病情大多凶险,病死率高:治疗手段少(基本为内科保守治疗),存活者部分也会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脑干出血即使出血量不大,病情也较凶险,其预后广受关注。现对本院2004年2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48例脑干出血患者预后及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CT表现也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回顾性分析1988后 ̄1995年11月收治的脑干出血患者37例,病灶部位用5mm扫描,在CT机上准确测量出血量。结果显示:双侧大片型出血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单侧局限型出血者,差别有显著性,CT是目前脑干出血的最佳诊断方法,能立即明确出血部位、出血量、并可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出血量、血肿部位、症状特征和临床预后的变化趋势。方法 将6 2份病例按病情结局 ,划分为存活型 (Ⅰ型 )、脑干衰竭型 (Ⅱ型 )、多器官衰竭型 (Ⅲ型 ) ,依据相关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Ⅰ型为桥脑被盖部血肿 ,出血量 <3ml,提示存活。Ⅱ Ⅲ型为脑干腹侧面血肿 ,出血量>5ml,合并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第四脑室积血梗阻、联合病灶、急性冠脉综合征 ,肾功能衰竭 ,提示死亡。Ⅲ型出血量 3~ 5ml,控制内脏并发症有效 ,提示可能存活。结论 预后分型有利于本病的抢救 ,重症监护和并发症治疗。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脑干出血发病率约为原发性脑出血的10%,但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远高于其他疾病。脑干解剖特点及密集的功能核团与脑干出血手术极高的操作难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原发性脑干出血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分为开颅血肿清除、血肿穿刺抽吸两类。目前对于脑干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尚未形成共识,缺乏大型多中心临床观察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现有的...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脑干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寅生  祝兆林 《临床荟萃》1999,14(19):872-872
我院神经科近3年中确诊的11例自发性脑干出血,并结合文献,分析了自发性脑干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后,提出了自发性脑干出血的分型问题。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11例脑干出血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4~74岁,平均(54.45±17.80)岁。既往有高血压史者8例。 1.2临床表现 11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发病诱因:情绪波动3例,劳累后2例,大便时1例,无明显诱因5例。症状表现:二便失禁5例,头痛4例,头昏2例,呕吐9例,其中呕吐咖啡色液体  相似文献   

8.
选择我院收治的210例急性脑干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5例。对照组未实施院前急救处理,由家属或目击者送院。观察组开展规范化院前急救程序,比较两组患者预后质量。观察组接受正规治疗时间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个月ADL能力和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规范化院前急救为院内治疗提供保障,可显著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脑干出血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临床过程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收集近5年本院经影像学确诊的原发性脑干出血32例,提取数据分析一般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32例中死亡19例,痊愈5例,伴后遗症出院8例。出血量大、呼衰、昏迷等对预后影响大。结论: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死亡率仍高,影响预后的因素也较复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脑干出血患者血糖、血压、血白细胞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5 例脑干出血病例,记录入院时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血白细胞计数(WBC),血中性粒细胞比值(N),血糖(FBG),预后(死亡或存活)。以死亡和存活为二分类应变量,用SPSS 10 0 统计软件进行Binary Lo 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脑干出血死亡率55. 60%,以桥脑出血最多见,入院时SBP、WBC、N、血糖升高,预后不良。结论 脑干出血SBP、WBC、N、血糖升高可作为脑干出血预后差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干血肿的诊断、治疗。方法分析27例外伤性脑干血肿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以及预后。结果27例中19例经过保守治疗,8例经过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至2年,按GOS分级:良好12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结论手术治疗、高压氧、亚低温、GM-l等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外伤性脑干血肿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4 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进行了分析。结果 :意识水平、周围血白细胞数、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以及血糖等因素与预后无显著相关 (P均 >0 .0 5 ) ;而治疗时机、出血量多少、脑疝和年龄等因素与预后显著相关 (P均≤ 0 .0 1)。结论 :抢救高血压脑出血必须进行超早期血肿穿刺治疗 ,加强脱水、降颅压、防止脑疝形成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近期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对3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近期疗效进行回顾分析。预后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好转(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和未好转(进步、病情无变化、恶化和死亡),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统计,使用u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前血压水平和性别不是危险因素,而患者年龄、入院GCS评分、出血量、出血部位、糖尿病史、破入脑室、意识障碍、脑室受压、术后有无再出血和并发症在预后好转组和未好转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影响微创血肿清除术近期疗效的因素很多,术前应积极干预。年龄、入院GCS评分、出血量、出血部位、糖尿病史、破入脑室、意识障碍、脑室受压、术后有无再出血和并发症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Logistic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8例,分析2组年龄、血压、手术时期等基本资料,并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 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预后良好60例,预后不良38例。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50岁、血压等级、Hunt-Hess分级、APACHEⅡ评分、再次出血及脑血管痉挛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脑血管痉挛、Hunt-Hess分级、再次出血及年龄是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ACHEⅡ评分、脑血管痉挛、Hunt-Hess分级、再次出血及年龄是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死率与有无昏迷、脑疝、并发症及脑脊液中RBC的升高分别经X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1、P<0.05);而有无肢体瘫痪、抽搐、外周血象增高,经X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护理对策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各种并发症,准确执行抗纤溶止血治疗,以防止发生再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分级对外科治疗的选择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60例自发性脑出血治疗的分析 ,提出新的临床分级方案。结果 :按ADL分级评定 ,手术组显效率65.4 % ,总有效率94.7 % ,非手术组分别为42.7 %和76.5 %。结论 :临床分级评定对自发性脑出血手术时机选择和对康复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天生存的早期因素。方法 对96例有明确高血压病史、头颅CT确诊的脑出血患者,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有显著性的指标用多因素COX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入院时的GCS评分、收缩压、舒张压、体温、血糖、出血量、是否破人脑室等,在单因素分析时均影响患者的30天生存情况;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GCS评分、体温、血糖、出血量等是影响30天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死亡的影响因素很多,昏迷、GCS评分低、出血量大、体温和血糖升高是预后差的早期主要临床征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国际大样本数据库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治和预后因素分析。方法选取1995年6月—2013年12月国际TCGA组织诊断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连续病例,分析临床诊疗的特征,评价临床客观疗效和生存时间。结合lncRNA RP11-350N15.6基因的表达和相关性分析,评价患者的预后指标。结果共497例子宫内膜癌入选。71.6%的患者为Ⅰ~Ⅱ期,白种人为72.6%,子宫内膜腺癌为75.9%,81.1%患者为绝经后患者。RP11-350N15.6基因表达与肿瘤组织病理和分级以及7个重要的肿瘤驱动基因具有明显相关性,高表达组总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国际TCGA子宫内膜癌研究的诊断治疗符合临床规范,高表达RP11-350N15.6是患者具有良好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年轻人与中老年人脑干出血的差异性,为脑干出血的进一步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武汉协和医院2001-2010年收治的65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调查患者当中,年轻人(≤45岁)37例,中老年人(〉45岁)28例。年轻患者中高血压37例,均未服用降压药(100%),男性34例(91.9%),吸烟30例(81.1%),死亡34例(91.9%);中老年患者中高血压28例,均长期服用降压药(100%),男性18例(64.3%),吸烟2例(7.1%),死亡21例(75%)。结论:两组基础病因均为高血压,但是危险因素存在差异性,年轻人主要是高血压未规律治疗,死亡率极高,而中老年人主要是长期高血压但坚持服药,病死率稍低于年轻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治疗。 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的患者,其中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后5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2例。将其与未出血患者比较探讨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7例患者出血表现为术后6~22 d(平均14.9 d)内出现大量肉眼血尿,血红蛋白平均下降28.7 g/L。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大小(34 cm)是肾部切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7例出血患者均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肾动脉造影提示6例为假性动脉瘤,1例为动静脉瘘,造影及栓塞过程顺利,血尿消失。随访10~38个月,未见肾出血再发、肾功能异常以及肾萎缩。结论 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往往为迟发性,其中肿瘤大小是术后出血的一个危险因素。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治疗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