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器在非心脏手术中常合并有心脏起搏及传导系统的功能障碍应用的必要性。方法:对60例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外科患者在手术前1天或术前4h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术中和术后行心电图监测记录,观察起搏器的工作状态。结果:60例中起搏器起搏有71.67%,其中严重窦性心动过缓、Ⅱ度AVB、房颤伴长间歇(>2s)和双束支阻滞的患者临时起搏器工作状态多,患者合并心肌梗死和心肌病时,是术中发生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具有临时起搏器植入的明显指征。结论:在非心脏手术中合并有缓慢型心律失常、Ⅱ度AVB、房颤伴R-R长间歇和双束支阻滞者在行外科手术前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可以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心外膜心肌临时起搏在治疗心外科术后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46例心脏手术后因各种心律失常而安置心外膜心肌临时起搏器。结果:43例康复出院,2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症,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1例术后3周转为窦性心律,1例术后4周安装永久性人工起搏器,1例出院半年后猝死。结论:正确使用临时起搏器,对于心脏术后心律失常导致的心输出量降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有助于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置入临时起搏器的患者在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原则进行探讨.方法:对该院因缓慢性心律失常置入临时起搏器的肿瘤患者行非心脏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起搏状态下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所有患者均逐渐调低起搏频率,在出现稳定的窦性节律后顺利拔除临时起搏器电极.结论:置入临时起搏器患者行非心脏手术需充分的术前准备加之合理的麻醉方法和科学严谨的围手术期管理是保证患者成功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器在腹部手术中合并有心脏起搏及传导系统障碍患者中应用的必要性。方法对42例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外科患者在术前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术中和术后行心电图监测记录,观察起搏器的工作状态。结果 42例中起搏器起搏有64%,其中严重窦性心动过缓、Ⅱ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心房纤颤伴长间歇(>2 s)和双束支阻滞的患者临时起搏器工作状态多,患者合并心肌梗死、瓣膜病和心肌病时,是术中发生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具有临时起搏器植入的明显指征。结论在腹部手术中合并有缓慢型心律失常、Ⅱ度AVB、心房纤颤伴R-R长间歇和双束支阻滞者在行外科手术前,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可以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协助有重症缓慢心律失常合并血液动力学障碍患者度过围手术期。方法:由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MEDTRONIC起搏导线,以HP78352c监护仪为指导,把起搏导线置入右心室适宜位置。结果:8例患者均获成功,有效地度过围手术期。结论:临时心脏起搏,能有效协助有重症缓慢心律失常合并血液动力学障碍患者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非心脏手术中推行临时起搏器植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5月我院接收的68例外科手术患者(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作为该研究对象,按照分层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于术前4 h或术前1 d行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对照组未行临时起搏器安置,详细分析临时起搏器工作状况,并对比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存在双束支阻滞、Ⅱ°AVB、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起搏器工作状态相对较多,而并发冠心病、扩心病时临时起搏器工作状态相对较高;实验组心输出量、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心脏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心脏手术中推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治疗,对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其手术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临时起搏器在外科手术中的适应证及应用价值。方法:16例合并有缓慢型心律失常患术前均安置了心脏临时起搏器。结果:所有患在临时起搏器的保护下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对合并心动过缓需外科手术常规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使手术适应证扩大。麻醉及手术安全性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非心脏手术前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的必要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2011年我院手术科室要求会诊的无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对所有阿托品试验阳性的156例患者于非心脏外科手术前床旁植入临时起搏器,植入起搏器前均行经食管电生理检查,经食管电生理检查诊断窦房结功能障碍,分为食管电生理检查阳性组和阴性组,观察围术期患者起搏器工作情况及临时起搏器相关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156例患者均于术前床旁顺利植入临时起搏器,即刻起搏成功率100.0%,未发生出血、血肿、心肌穿孔、心包填塞、下肢静脉血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15例患者发生电极脱位,脱位率(9.6%).食管电生理检查阳性组共32例,术中、术后起搏器完全及部分起搏25例;食管电生理检查阴性组共124例,术中、术后完全及部分起搏10例;两组完全及部分起搏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5,P<0.05).结论 无症状性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非心脏手术前床旁临时起搏器的植入必要且有效、安全.对于非心脏手术前植入临时起搏器的无症状性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的筛选,食管电生理检查较阿托品试验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的指征。方法327例行外科手术前行临时起搏器植入的老年患者,根据术中和术后心电图监测记录,将患者分为起搏组和备用起搏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共129例患者在围手术期需要临时起搏器辅助,其中窦性心动过缓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房颤伴长间歇(>2s)、快慢综合征的患者临时起搏器工作状态多(P<0.05),而Ⅱ度AVB、双束支阻滞、完全左后分支阻滞、完全左束支阻滞的患者临时起搏器工作状态较少;麻醉方式对临时起搏器工作状态无影响(P>0.05);中小手术临时起搏器工作状态少,而大手术时高(P<0.05);扩心病、传导束硬化症、晕厥发作等时起搏器工作状态明显较高(P<0.05),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起搏器的工作状态较少(P>0.05)。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存在Ⅲ度AVB的风险。结论老年患者存在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Ⅲ度房室AVB、房颤伴长间歇(>2s)、快慢综合征、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晕厥发生史则术前应先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而存在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完全左后分支阻滞并合并扩心病、传导束硬化症时,在行大手术、全麻时可先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  相似文献   

10.
<正>1932年美国胸科医生Hyman制造了第一台雏形的心脏起搏器,1952年Zoll将起搏技术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心脏起搏技术不断发展,临时心脏起搏器技术是心脏起搏生物工程的一个很小的分支,但临时起搏器的植入常常在无症状的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需作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可逆的缓慢心律失常、永久起搏器术前紧急过渡性起搏等特殊时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临时起搏器的植入过程简单,但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是保证有效起搏的关键。1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临时起搏器植入在骨科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西安市红会医院2014-06~2016-06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97例,患者术前均存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术前予以临时起搏器植入。结果 所有97例患者均一次性电极植入成功,植入后即刻起搏率100%;所有患者在临时起搏器的起搏或备用起搏状态下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明显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对于骨科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围手术期植入临时起搏器,可提高骨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非心脏手术患者有时合并心脏方面的问题,如窦房结功能低下、各种房室传导阻滞(AVB)等,这些问题限制了某些手术的开展,给患者带来一定的手术风险。而行临时心脏起搏,可有效降低术中危及患者生命的心律失常发生,从而减少围手术期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1〕。本文对22例非心脏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器对心脏疾病患者在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中的"保护性"应用价值及需注意的一些问题。方法将70例合并存在不同程度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外科患者,在外科手术前0.5h ̄24h内,在X线机下,经皮穿刺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后置管放入临时起搏电极于右室心尖部。起搏频率一般设定为60次/min,起搏电压3 ̄5V,脉宽0.5ms,以VVI方式起搏。起搏器工作正常后进行外科手术。结果70例患者术中、术后起搏器起搏、感知功能均正常,其中15例患者在完全起搏的情况下完成手术,34例患者在部分起搏的情况下完成手术。使用电刀时将起搏模式改变VOO方式,无起搏脱漏现象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术后观察6h ̄3d撤除电极,病情均平稳,无并发症,均顺利度过围术期。结论术前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心脏疾病患者的非心脏手术中"保护性"应用是一种简单、可靠、安全可行的方法,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器对心脏疾病患者在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中的"保护性"应用价值及需注意的一些问题。方法将70例合并存在不同程度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外科患者,在外科手术前0.5h ̄24h内,在X线机下,经皮穿刺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后置管放入临时起搏电极于右室心尖部。起搏频率一般设定为60次/min,起搏电压3 ̄5V,脉宽0.5ms,以VVI方式起搏。起搏器工作正常后进行外科手术。结果70例患者术中、术后起搏器起搏、感知功能均正常,其中15例患者在完全起搏的情况下完成手术,34例患者在部分起搏的情况下完成手术。使用电刀时将起搏模式改变VOO方式,无起搏脱漏现象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术后观察6h ̄3d撤除电极,病情均平稳,无并发症,均顺利度过围术期。结论术前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心脏疾病患者的非心脏手术中"保护性"应用是一种简单、可靠、安全可行的方法,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雁  袁睆  谢霞  戴爱萍 《吉林医学》2012,33(7):1495-1496
目的:总结42例患者在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手术治疗房颤的术后监护体会。方法:常规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改良迷宫手术同时行瓣膜置换或成形手术、血栓清除术并留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结果:出院时39例为窦性心律,3例出院1个月后转为窦性心律。结论:做好术后患者心律、心率、容量、电解质的严密监测,在使用胺碘酮和临时起搏器时的密切监护及肺部的精心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基层医院临时心脏起搏器在急诊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28例急诊住院需外科手术但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术前均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结果:28例1次植入,临时起搏器成功,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无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高原地区需急诊外科手术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术前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可提高麻醉及手术的安全性,操作方便,并发症少,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总结经食道心房起搏在阿托品试验无效的严重窦性心动过缓非心脏手术患者术中的起搏效果。方法对术中心率低于50次/分的严重窦性心动过缓非心脏手术患者进行经食道心房临时起搏。结果150例患者术中获得了1∶1起搏,3例术中食道电极移位,重新调整电极位置后获得1∶1起搏,5例术中获得大部分起搏,158例术中血流动力学均稳定,手术全部顺利完成。结论采用经食道心房调搏在非心脏手术中临时起搏安全有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自1960年Fuman开创经静脉植入电极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以来,心脏临时起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过去多采用在X线指导下或床旁盲目放置电极导管的方法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因需搬动人、耗时过长及并发症多等原因而延误病人的诊治。本文就我院近1年来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在术前安置临时起搏器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逢春 《四川医学》2005,26(9):977-978
目的 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方法学及应用。方法 对12例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病人经静脉进行床旁及X线下临时心脏起搏,观察手术操作的方法学、起搏成功率、临时起搏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在围手术期的应用。结果 临时心脏起搏可以迅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床旁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适用于病情重、不宜搬动患者,且临时心脏起搏对围手术期的心动过缓患者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各种缓慢型心律失常比较常见,临时起搏器有助于患者顺利渡过围术期。患者术后自主心律升高到足以维持正常循环功能后停用起搏器,去除起搏导线,但是去除过程中通常会合并一些并发症。所以需设计一种可降解、无需拔除的临时起搏导线解决以上问题。目前已知镁在生物医学应用方面逐渐增多,本文对镁合金作为可降解临时起搏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