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生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6):2007-2008,2011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N)联合生长抑素对改善胰腺损伤术后病人营养状态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5年来该院收治15例胰腺损伤病人的治疗,整理资料分成2组:A组:单纯生长抑素组,手术 一般性治疗 生长抑素;B组: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抑素组,手术 早期肠内营养灌注 生长抑素。统计分析2组病例的血生化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EN联合生长抑素组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在术后显著高于单纯生长抑素组(P<0.05)。EN联合生长抑素组较生长抑素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EN联合生长抑素组术后住院时间、总费用较单纯生长抑素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EN可有效地改善术后病人的营养,缩短住院时间,EN还可降低住院费用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胃肠胰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胃底贲门癌、胃体癌、胰头及壶腹周围癌患者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后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相关资料情况。结果75例患者术中均放置了空肠造瘘营养管或经鼻空肠内营养管,50例胃肠胰腺大手术术中未放置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相比,节约了医疗费用(P<0.01),减少了住院日(P<0.05)。肠内营养组(EN组)总淋巴细胞计数术后第八天较术前升高(P<0.05);肠外营养组(PN组)白蛋白指标术后第八天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胃肠胰腺大手术术中放置营养管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比单纯肠外营养更有利于患者肝功能及术后免疫功能的尽快恢复,从而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并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抑素对胰腺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152例胰腺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6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为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为观察组,两组均联合生长抑素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以及治疗后的氮平衡、肌酐(Cr)、皮质醇(Cor)和血浆胰岛素水平,观察两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氮平衡、Cr升高指数及Co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抑素可加速胰腺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4.
肠内营养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胃镜辅助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指征和肠内营养效果。方法鼻空肠营养管经鼻插至食管内,后经胃镜用异物钳夹住鼻空肠管,推送至空肠上段,建立肠内营养,观察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体重等。结果鼻空肠管均放置成功,其中2例因不慎拔脱重新插入成功。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体重无明显变化,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胃镜辅助放置鼻空肠管成功率高,营养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下胃癌切除术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付庆芳 《微创医学》2007,2(4):373-374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病人的营养支持在临床应用中已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我科于2000年11月至2005年11月对68例腹腔镜下胃癌术后病人施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入院的28例重症COPD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28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4例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14例采用进口进食半流质。能量均为1000kcal/d。观察两组患者面罩无创通气时间,无创应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营养组患者28天死亡率均为4/14,传统组28天死亡率为4/14d。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存活组中,营养组平均无创通气时间为165±24 h,传统组为245±29 h,有显著差异。营养组住院时间为19±4.6d,传统组为26±4.4d,有显著差异。尽管应用肠内营养,但是肠内营养组治疗费用为11227±1834.3元,传统组为16384±2086.3元,明显降低医疗费用。观察组PaO2(10.74±0.82)kPa、PaCO2(6.29±0.75)kPa;对照组PaO2(8.59±0.88)kPa、PaCO2(7.64±0.81)kPa,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不能降低死亡率,但是肠内营养仍然值得在重型COPD患者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接受胃肠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在胃肠道术后12小时即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对照组在肠道排气后实施肠内营养。比较早期肠内营养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术后营养指标变化和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排气、排便时间差异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肝肾功能及血生化影响。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的资料。结果 11例出现胃肠道常见并发症,其余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日9.3d。结论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做好管道护理,严格配制和输入肠内营养液等,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后6~24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观察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与肠内营养的关系。结果通过肠内营养,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期中血浆蛋白和前白蛋白上升最明显(p<0.05),营养前后免疫指标IgA,IgG,IgM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且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腹部手术患者的营养状况,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效保障肠粘膜屏障功能的稳定性,防止细菌移位,避免了因此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手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取肠外营养(TPN)治疗,观察组40例行肠内营养(EN)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组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2组均有下降,见表1。观察组体重损失(3.0±1.0)kg,对照组为(3.9±1.4)kg。观察组平均排气时间为(51.0±9)h,对照组为(77±12)h,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8±1.2)d,对照组为(13.3±1.5)d。观察组平均营养费用为(1235.3±236.0)元,对照组为(2521.4±476.0)元,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和治疗费和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故在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费用低,安全可行,为较佳的营养支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比较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与常规输液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8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29例)于术后24 h经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对照组(29例)行常规静脉输液。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免疫功能、临床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第7天患者ALB、PA、CD3~+T(%)、CD4~+T(%)、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对照组相比,肠内营养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留置引流管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住院总费用少(P<0. 05),肠内营养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13. 79%)与对照组(17. 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00,P=1. 000)。两组均随访6个月,未发生远期并发症及复发。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以更好地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在胃间质瘤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1年10月在本院普外科胃间质瘤腹腔镜手术病例共30例,在术后24小时内给予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比较EN前后营养指标变化。结果生化检测结果显示:EN后明显优于EN前。结论胃间质瘤患者腹腔镜手术用EN后的营养状况较前大为改善,可以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天数,迅速补充蛋白及各种营养物质,可以部分或全部取代PN,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营养泵在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参与对象,其中胃癌术后患者23例,食管癌术后患者14例,重症危重患者8例,其余患者5例。患者均应用营养泵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评价患者的干预情况。结果:干预后有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恶心、腹胀、腹泻),无堵管现象。患者平均住院(10.2±0.2)天,且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后体质量有所上升,肛门排气平均恢复时间(52.1±1.2)小时。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回升明显。34例患者对干预服务持满意态度,14例患者对干预服务持一般态度,满意度为98%。结论:采用营养泵对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能够尽早恢复患者的胃肠功能,且其安全性较好,并发症率低,对患者的机体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可行性、指征及临床价值。方法 以1998年5月-2000年7月,早期肠内营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33例为实验组,以1995年1月-1997年4月延迟肠内营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26例为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对比,观察血淀粉酶升高情况、各种并发症、治愈率和费用的差异。结果 两组血淀粉酶升高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器官功能损害、感染、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不加重胰腺负担、不引起胰腺炎反跳,能降低重症胰腺炎的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刘宇 《中国民康医学》2014,(13):121-12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早期应用及临床护理。方法:选取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1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及个性化护理组)106例和对照组90例(传统肠内营养及常规护理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为(39.6±5.6)h,术后住院时间为(12.2±4.3)d,并发症发生率为3.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及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参麦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对消化道开腹手术患者术后肠道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1年1月—2015年6月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消化道腹部手术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给予参麦注射液和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主要观察指标是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M (IgM)和白蛋白。次要观察指标是术后并发症:消化道瘘、恶心、呕吐、腹泻、发热、腹痛和肛门排气时间。 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BMI、原发病部位、术前及术后1 d的IgA、IgG、IgM和白蛋白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8 d时IgA、IgG、IgM和白蛋白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腹泻发生率显著降低(11.67% vs.25.00%,P=0.037);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缩短[(1.42±0.50) d vs.(2.03±0.80) d,P<0.001]。2组患者术后消化道瘘、恶心、呕吐、发热和腹痛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早期参麦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显著改善了开腹手术患者术后肠道功能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1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55例.一组患者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护理,定为参照组;另一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定为研究组.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相关营养指标和胃肠道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相关营养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并发症的概率与参照组相近(P>0.05).结论 给予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改善具有突出作用,且不会加重患者的胃肠道负担,不会增加胃肠道并发症的出现概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4例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各17例。术前及术后第1、3、7天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并记录并发症、术后肠道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营养费用。结果: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肝功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异性;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恢复基本相似;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基本相同。而肛门排气时间时间EEN组快于EN组(P0.05);营养费用EEN组明显低于EN组(P0.01)。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和降低营养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浦嫚丽   《中国医学工程》2013,(2):44-44,47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在危重症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ICU中55例危重症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30例)、肠外营养(PN)组(25例),对比观察营养支持前后患者的血色素(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及肝功能情况。结果病人应用EEN后血色素(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均较PN组明显升高(P〈0.05),而PN组与营养前比较肝功能改变高于EN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EEN)能更好地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行EEN治疗更安全,是危重症病人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20.
辜玉刚  温尔刚  余小炯 《西部医学》2010,22(8):1438-144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2例SAP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31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31例。观察两组治疗结果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 2周后,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CTSI较前显著降低,且EN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营养支持后两周EN组的血糖、血清白蛋白、血钙和血肌苷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EN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中转手术率、感染率、病死率方面也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N治疗SAP疗效优于常规治疗,且安全、可行,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