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诱发性肺量计训练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诱发性肺量计训练组(30例),常规护理组(30例),观察术后肺功能恢复时间、血气分析、肺部并发症和非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诱发性肺量计容量恢复至术前水平的时间,诱发肺量计训练组(9.3±2.1)h,对照组(15.4±2.8)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术后肺部并发症方面诱发肺量计训练组1例,对照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4),非肺部并发症诱发肺量计训练组5例,对照组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0)。血气分析方面,术后0.5h两组动脉血氧饱和度诱发肺量计组(94±0.8)%,对照组(92.5±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术前诱发肺量计训练能促进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肺功能恢复,但还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评估对肺部并发症和非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过去20年,成人心脏手术无论在麻醉还是手术方式上都得到了飞跃发展,但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没有改变。在临床上术后肺部并发症仍是心脏手术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导致患者预后不良、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显著增加。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推广和普及,预康复已经成为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基础治疗,其中术前吸气肌训练正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干预方法被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但由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在全球未得到统一认识,且术前吸气肌训练在预防成人心脏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中存在显著的异质性从而阻碍了其在临床的应用。本文通过回顾现有研究报道,针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定义、机制和评价工具,以及术前吸气肌训练在预防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作用、实施方案和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呼吸功能训练法对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患者呼吸功能状况、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及住院天数的影响,评价呼吸功能训练对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裂孔疝患者50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责任护士常规护理;训练组除常规护理外接受研究者术前及术后呼吸功能训练指导。以血氧饱和度、肺部并发症发生与否分析患者呼吸功能状况,并结合术后住院天数综合评价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结果主观呼吸功能评价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术前2 d和术后5 d平均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但术后5 d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7,P<0.05);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术后总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8,P<0.05)。 结论围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对改善食管裂孔疝患者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指标有明显效果,可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上腹部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呼吸功能锻炼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术前连续3天进行束腹深胸式呼吸训练和有效的咳嗽排痰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呼吸锻炼组术后肺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呼吸功能锻炼可改善病人的肺功能,提高患者对上腹部手术的耐受性,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三尖瓣又被称为“被遗忘的瓣膜”,原因是三尖瓣疾病存在很高的自然死亡率和手术死亡率。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是治疗三尖瓣反流的一种创新型手术方式,极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正逐渐在临床中推广。但是,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仍然是影响心脏术后患者快速康复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开始使用术前吸气肌训练来减少心脏疾病患者的术后肺部并发症以及改善术后生活质量。然而,目前没有任何关于术前吸气肌训练对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影响的研究报道。因此,我们首次大胆猜想吸气肌训练能减少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同时分析其治疗机制,并提出治疗建议。但这种康复干预措施目前在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患者中缺乏实际的临床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未知的挑战,这或许是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术后新发生肺部并发症的56例患者(研究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按照1∶6匹配同期同类未发生肺部并发症的336例患者(对照组),探讨性别、年龄、术前并存疾病(心脏疾病、高血压、肺部疾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疾病)、术前卧床时间、手术方式、麻醉方法、失血量和手术时间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57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56例术后新发肺部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研究组年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前合并肺部疾病、髓外固定术、全身麻醉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卧床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12,95%CI 1.07~1.18,P0.001)、术前合并肺部疾病(OR=3.30,95%CI 1.34~8.15,P=0.010)、术前卧床时间延长(OR=1.29,95%CI 1.15~1.44,P0.001)、髓外固定术(OR=5.69,95%CI 2.10~15.39,P=0.001)和全身麻醉(OR=2.15,95%CI 1.05~4.40,P=0.036)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新发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术前合并肺部疾病、术前卧床时间延长、髓外固定术和全身麻醉可以作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新发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或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术前肺功能检查在脊柱侧凸手术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JG  Wang W  Qiu GX  Liu Y  Qian WW  Weng XS  Yang XY  Wang YP  Ren YZ  Tong ZH  Cao Y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1):1296-1298
目的评价术前肺功能检查(PFTs)在预测脊柱侧凸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以1996年10月~1999年10月完成的298例脊柱侧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前肺功能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4%;开胸手术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2%,而未开胸手术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32%,两者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00);正常PFTs患者术前呼吸困难症状发生率为27%,异常PFTs患者术前呼吸困难症状发生率为77%,提示术前呼吸困难症状与异常PFTs相关(P=001),但与肺部并发症发生无关(P=052)。在60%<肺活量占预计值的比例(FVCR)<80%、40%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激励性肺活量计 (IS)在预防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对 1999~ 2 0 0 2年收治的 3 0 2例腹部手术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将病人根据性别、年龄、手术部位等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从术前3d开始使用激励性肺活量计持续至术后 3d ,比较两组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 0 2例病人中有3 8例术后出现了手术后肺部并发症 (PPC) ,发生率为 12 58% ,上腹部手术为 14 2 9% ,下腹部手术为 5 2 6%。术前年龄 >60岁、有吸烟史、肺功能异常的病人术后PPC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分别为 17 16%、2 0 2 5%、2 0 59%。在观察组上腹部手术PPC的发生率有所降低 ,但差异无显著性。而对高龄、吸烟、原有肺部疾病的病人 ,使用激励性肺活量计后PPC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使用IS可降低上腹部手术PPC的发生率 ,尤其是对那些高龄、吸烟、原有肺部疾病的高危险因素病人 ,应用IS预防PPC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术前呼吸训练改善肺减容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效果观察   总被引:34,自引:8,他引:26  
田勋燕 《护理学杂志》2005,20(14):29-30
目的探讨术前呼吸训练对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肺减容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7例单、双侧肺减容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训练组(12例)。对照组术前不进行呼吸训练,训练组行深慢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咳嗽训练等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脱机时间和手术前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等指标。结果训练组患者术后脱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均P<0.01);训练组术后3个月与6个月血气分析和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术前常规呼吸训练利于肺减容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 7.5 %高渗盐水对择期腹部大手术后全身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连续 5 2例择期腹部大手术病人 ,配对分为两组对比。术毕进入SICU后 ,研究组 ( n=2 6)应用 7.5 %高渗盐水 ( 4ml/kg) ,后续平衡液 ;对照组 ( n =2 6)仅用平衡液。比较两组病人的液体平衡量、体重变化、PaO2 /FiO2 比值 ,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研究组手术日和术后48h的液体正平衡量减少 (P <0 .0 0 1) ;术后体重增加幅度降低 (P <0 .0 0 1) ,体重下降时间提前 (P <0 .0 0 1) ;术后PaO2 /FiO2 比值较高 (P =0 .0 0 0 111) ;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较低 (P =0 .0 175 ,P =0 .0 3 74)。结论  7.5 %高渗盐水可减少择期腹部大手术后的液体正平衡量 ,促进液体负平衡提前出现 ,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前放化疗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2-2013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的术前同期放化疗并手术治疗的63例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其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放化疗前后肺功能的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放化疗后,63例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较治疗前明显降低(83.7±17.7比96.4±17.8,P<0.01),而其他肺功能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34.9%(22/63),其中肺炎19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术前肺弥散功能正常者(DLco%大于或等于80)和异常者(DLco%小于80),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7%(11/37)比41.7%(10 /24),P=0.338].放疗后DLco%明显下降者(DLco%下降大于或等于15%)和无明显下降者(DLco%下降小于15%),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1.6%(6/19)比37.8%(14/37),P=0.664].结论 术前放化疗会降低食管癌患者肺弥散功能,但并不损伤肺通气功能,亦不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经生活技能训练(20例)和未经生活技能训练(20例)治疗前后分别对其SDSS总分进行分析.结果:经生活技能训练组训练后社会功能有改善(T=2.924,P=0.009<0.01),未经生活技能训练组训练后社会功能无变化( T=1.831,P=0.083) 0.05).结论:生活技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受损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全麻上腹部手术对呼吸的影响,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49例全麻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综合治疗后治愈好转出院246例,死亡3例。全麻上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且较严重。结论全麻上腹部手术易对呼吸造成不良影响,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预防性护理,可以预防或减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对高龄、吸烟及原有肺部疾病的高危人群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3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上腹部手术的惠者30例,术前进行束腹深胸式呼吸训练和有效的咳嗽排痰训练,入院后第2天和术前1d做血气分析,观察比较患者训练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训练前后患者的R、SaO2、PaO2、PaC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2.23、9.25、10.18、13.35,均P〈0.01)。结论呼吸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3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30例,术前进行束腹深胸式呼吸训练和有效的咳嗽排痰训练,入院后第2天和术前1d做血气分析,观察比较患者训练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训练前后患者的R、SaO2、PaO2、PaC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2.23、9.25、10.18、13.35,均P<0.01)。结论呼吸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后使用镇痛泵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上腹部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 (对照组 )、Ⅱ (镇痛泵组 )两组 ,采用AS -3 0 0型电脑肺功能测定仪监测术前和术后 12、2 4、48h仰卧位时肺活量 (Vc)、潮气量 (VT)、1秒肺活量 (FEV1.0 )、最大呼气中期流速 (MMF)及呼吸频率 (RR) ,同时测定脉搏氧饱和度 (SPO2 )及术前和术后 8、12h的血气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均有明显抑制 ,但Ⅱ组患者术后肺功能下降的幅度明显小于Ⅰ组 (P <0 .0 1)。结论 应用止痛泵能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上腹部手术后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腹部手术后早期是否存在血浆白蛋白含量降低及术后早期血浆白蛋白含量变化是否与炎症介质水平相关.方法 选取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择期行不同腹部手术的患者45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胆囊切除组(A组)、胆囊切除+胆道探查组(B组)、消化道肿瘤根治切除组(C组).每组均为15例.3组于术前、术后12、24、48 h及72 h测定血浆白蛋白含量、血清IL-6、TNF-α浓度.结果 白蛋白含量:A组术后各检测时间点较术前无明显降低(P>0.05);术后各检测时间点B、C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含量较术前降低(P<0.01),C组下降更明显.血清IL-6、TNF-α:A组患者术后12、24、48 h较术前升高(P<0.01);B、C组患者术后各检测时间点较术前升高(P<0.01);术前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检测时间点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白蛋白含量与IL-6、TNF-α浓度呈负相关;(r=-0.376,P=0.000;r=-0.772,P=0.000).结论 腹部中大手术后早期患者出现血浆白蛋白含量降低;腹部手术后早期炎症介质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腹部手术后早期白蛋白含量与炎症介质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348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48例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42%。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优势比(OR)=3.934,95%可信区间(95%CI):1.431~9.478]、吸烟(OR=3.256,95%CI:1.204~8.863),术前合并糖尿病(OR=4.835,95%CI:1.454~11.562),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6.714,95%CI:1.528~13.762),肿瘤位于胸上段(OR=4.346,95%CI:1.447~10.382),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OR=3.977,95%CI:1.344~9.896)是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术中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OR=0.273,95%CI:0.194~0.875)是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保护因素。结论通过分析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发现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沐舒坦在普胸手术围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沐舒坦在普通胸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08例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沐舒坦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387例,围术期用沐舒坦治疗;对照组:42l例,围术期未使用沐舒坦。观察两组术后的住院死亡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天数等。结果 治疗组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肺不张)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20,0.034),平均住院天数比对照组少(P=0.020)。结论 沐舒坦可有效地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对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文献报道差别很大(6%~76%),其病死率高居各种并发症之首[1]。所以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而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有着多种危险因素[2],如中上腹部手术、麻醉方式、术后疼痛、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所以笔者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制定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