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为降低围产儿童死亡率,减少母婴并发症,临床上对高危妊娠需要结束妊娠者,常采用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法。但传统的持续性静滴催产素法引产时间长,安全性小。近年来有报道采用脉冲式静滴催产素引产法,可提高催产素引产的安全性,缩短引产时间,提高引产成功率。本文应用药物动力学原理,对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新的一次静脉推注药物动力学数据处理的方法,该法原理和计算简单,无需编程,且能给出参数的准确结果。两种一次静脉推注药物动力学例子被用于计算,结果优于现有方法。 相似文献
3.
4.
136例静脉滴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门急诊病人静脉滴注使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相关因素,探讨抗菌药物的合理给药方案。方法:统计2004年1~12月期间上海市吴泾医院所有门急诊静脉滴注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及发生ADR的情况。结果:总体ADR发生率为0.50%。女性ADR的发生率高于男性,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是皮肤及附件,占48·53%。临床表现为红斑疹、斑丘疹、荨麻疹、水疱疹。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剂量和滴速,减少和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静脉滴注引发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原因和一般规律。方法对山东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2010年76例静脉滴注ADR的性别、年龄、涉及ADR药品种类,进行分析。结果 76例ADR中抗生素发生的ADR频率为35.52%。中成药发生ADR的频率为19.73%。结论加强ADR收集,监护,ADR知识宣传,使人们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5名健康人静脉滴注妥布霉素的药物动力学结果。血药浓度同时用酶免疫法和微生物法测定得到的动力学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t_(1/2)β分别为1.57±0.25和1.74±0.24h。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普外科静脉滴注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及临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3月接受的静脉滴注治疗患者166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静脉滴注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制定处理对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以及临床处理效果.结果:静脉滴注不良反应以医源性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为主,由于热原反应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在处理过程中所有患者未发生输液败血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年龄有直接关联,高龄患者经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大,≥75岁的老年患者占发生不良反应总人数的47.95%.结论:分析静脉滴注药物治疗的患者静脉滴注后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实施有效的处理对策,可以降低静脉滴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利于快速康复,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9.
静脉滴注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部近5年记录的静脉滴注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了解临床静脉滴注药物不合理用药现状,并探讨干预策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选取2004~2008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审核医嘱工作中记录的不合理用药,统计其类型并将每年的情况作比较,对结果 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共统计不合理用药292起,其中不合理药物联用143起,占总数49.0%;不合理的剂量99起,占33.9%;选用不合理溶媒16起,占5.5%;重复给药26起,占8.9%;给药方案不妥7起,占2.4%.结论 临床静脉滴注药物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通过总结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临床静脉滴注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统计我院普外科患者静脉滴注不良反应病例及采取临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近4年普外科1850例静脉滴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显著升高,特别是75岁以上患者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50%.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为医源性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其次为其他不良反应,热原反应发生率较低,而静脉滴注败血症则罕见.结论:普外科患者临床逐年上升,应高度重视其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输液所致静脉炎的药物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建化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8,(8):766-767
目的输液带来的静脉炎等问题是护理工作的难点,药物的渗透压、pH值、刺激性、毒性及输注速度是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的重要原因。文献报道可致输液性静脉炎的药物有多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述静脉输液的技术进展,旨在为静脉药物集中配置的建设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相关最新发表的文献,对静脉输液的技术进展进行回顾。结果与结论:静脉输液的包装形式经历了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密闭式的发展,包装材料也从玻璃瓶、塑料瓶发展到了非PVC输液软袋。 相似文献
13.
14.
15.
《Toxicology mechanisms and methods》2013,23(1):61-67
Intravenous infusion over long periods is an increasingly common method of administration for novel medicinal agents. This investigation was undertaken to evaluate the suitability of a new catheter implantation technique in the rat an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infusion fluids and volumes on litter parameters. Fe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anesthetized on day 1 of gestation and an indwelling catheter was implanted into the posterior vena cava by introduction into the femoral vein. A swivel joint in the roof of the cage allowed unrestricted movement of the animal. One group of rats was not treated further. Other groups were maintained on continuous infusion with physiological saline or isotonic glucose (dextrose) solution at various rates until day 15 of gestation (the test article would normally be dissolved in the infusion fluid starting from day 6 of gestation). Anesthesia and catheter implantation without infusion caused a slight transient reduction in maternal weight gain by comparison with historical data from untreated rats. This parameter then showed a clear inverse relationship to infusion volume in the infused groups. An infusion rate of 0.25 mL/h (i.e., 24 mL/kg day?1) did not adversely affect gestation. Infusion of 1.0 mL/h of saline caused an increase in early resorption incidence and retarded fetal development. The same volume of isotonic glucose solution caused only a minor increase in resorptions with no effects on surviving fetuses. 相似文献
16.
17.
奥沙利铂静脉输液的有关物质检查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奥沙利铂静脉输液中有关物质和奥沙利铂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奥沙利铂静脉输液的有关物质和奥沙利铂的含量,Polaris C18-A色谱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10∶90),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49 nm,理论板数按奥沙利铂峰计不低于2 000。等渗调节剂甘露醇采用经典的氧化还原法,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进行回滴定测定。结果奥沙利铂进样质量浓度在0.10~1.00 g/L范围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最低检测限为0.06μg,平均回收率为100.17%(RSD=0.53%)。甘露醇平均回收率为100.54%(RSD=0.34%)。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好,准确、灵敏、快速,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患者使用莲必治注射液致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使用莲必治注射液的1876例儿童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AKI诊断标准分为AKI组85例和非AKI组1791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原患疾病、合并用药、莲必治注射液用药情况等多种因素,分析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我院使用莲必治注射液的患儿AKI发生率为4.53%(85/1876)。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儿在年龄、入住ICU比例、血清肌酐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合并用药(氨基糖苷类、阿昔洛韦、利巴韦林、血管升压药、安痛定)、日给药剂量和输液浓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输液浓度、高日给药剂量、低内生肌酐清除率、合并用药(氨基糖苷类、阿昔洛韦、利巴韦林)、年龄≤3岁和入住ICU是莲必治注射液致儿童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所有AKI患儿经停药等处理,转归较好,无继发尿毒症发生。结论:高输液浓度、高日给药剂量、低内生肌酐清除率、合并用药(氨基糖苷类、阿昔洛韦、利巴韦林)、年龄≤3岁和入住ICU是莲必治注射液致儿童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使用莲必治注射液应重点关注有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以保证莲必治注射液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9.
抗菌药物静脉滴注给药方案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抗菌药物静脉滴注给药方案。方法依据药物动力学和抗菌药物药效动力学原理,采用文献报道相关参数设计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青霉素G静脉滴注给药方案。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感染患者给予阿米卡星380.64mg,静脉滴注速率33滴/min,每天给药1次;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给予环丙沙星311.85mg,静脉滴注速率52滴/min,14h后给予第二剂量;化脓性链球菌感染患者给予青霉素G480万U,静脉滴注速率33滴/min,给药时间间隔12h。结论依据药物动力学和抗菌药物药效动力学原理,结合相关试验数据,可以设计静脉滴注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