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医药结合针灸治疗方法和纯西药治疗方法对血管性痴呆的不同疗效,探讨肾虚痰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的最佳临床诊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50例肾虚痰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分成两组,1组为采用中医药结合针灸治疗组;2组为纯西药治疗组。1组使用中药结合针灸方法,2组使用纯西药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评价治疗前后简易智力量表(MMSE)、日常生活功能水平量表(ADL)、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结果 1组总有效率为96%,2组总有效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MMSE、HAMD、HAMA、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HAMA、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肾虚痰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中医药结合针灸治疗方法的疗效优于纯西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更正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年5卷10c期《中医药结合治疗肾虚痰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作者单位:545300广西融水县人民医院;应为作者单位:545300广西融安县人民医院。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3.
针药结合治疗肾虚痰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肾虚痰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中医药组(A组)和单纯西药组(B组)以及空白对照组(C组)。A组采用中药价针灸治疗方法,B组采用西药方法,C组未进行治疗干预。结果 A组、B组治疗前后MMSE、CDR及ADL积分比较均有差异,A组呈显著差异,C组无差异,A组中医证候疗效与B组、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针灸和中药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比单纯用西药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肌肽对皮层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动物的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永久性结扎小鼠单侧颈总动脉建立皮层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模型后饲养28 d,期间隔天给予肌肽(200、500、750 mg·kg-1)或生理盐水,采用运动量监测、敞箱实验、热板实验,恐惧记忆、水迷宫模型检测小鼠行为学指标。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动物的运动量和疼痛阈值没有改变;其中肌肽(200、500 mg·kg-1)能明显延长小鼠在敞箱实验中的探索时间,逆转手术引起的动物恐惧记忆中背景记忆能力的下降,并明显改善手术引起的水迷宫实验中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结论单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的皮层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肌肽对皮层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动物的认知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治疗下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情况,为其有效的评价VD患者认知障碍程度提供临床依据,为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20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采取针刺和药物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情况。结果:患者认知状况的改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8.3%,药物组为48.3%,针刺组优于药物组;治疗后病人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升高(P<0.05)。治疗后针刺组和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可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疗效优于口服吡拉西坦,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4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肝肾阴虚型、肝肾阳虚型、痰浊阻窍型和瘀血内阻型分为4组。根据不同类型配以不同的中药方施治,同时配合针刺治疗。施治3个月观察4组治疗效果。结果4组经过治疗后,疗效显著。结论对本病的防治,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方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柯干从气虚血瘀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属中医“呆证”、“善忘”、“癫证”等范畴。其病机有虚、火、风、痰、瘀之分,治疗有滋肾填精、益气养血、养肝熄风、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之别。柯干老师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提出血管性痴呆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脑,脾肾气虚是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基础,瘀阻脑络是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痰瘀互结型高血压伴脑卒中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经中医辨证分型显示均为痰瘀互结型的高血压伴脑卒中患者按照均等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和实验组(西药联合实施针刺治疗)各42例.探讨两组患者在血脂和血压方面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TG、TC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  相似文献   

9.
刘光先 《中国药房》2014,(7):596-598
目的:研究姜黄醇提物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线拴法复制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60只SD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尼莫地平(80 mg/kg)组与姜黄醇提物高、中、低剂量(200、100、50 mg/kg)组。灌胃给药,于术前48 h开始给药,每8 h 1次,连续7次。穿梭箱实验测定大鼠主动逃避(AAR)次数、被动逃避(PAR)电击时间;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寻台潜伏期;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一氧化氮(NO)、过氧化脂酶(LPO)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升高、AAR次数减少、PAR电击时间延长、寻台潜伏期延长,脑皮质NO、LPO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姜黄醇提物高、中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降低、AAR次数增加、PAR电击时间缩短,寻台潜伏期缩短,脑皮质NO、LPO含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姜黄醇提物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韩为  张玲  郭铁  杨骏 《安徽医药》2012,16(8):1099-1102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井穴治疗血管性痴呆(VD)疗效差异的关键因素。方法选取80例VD患者,采用正交设计法,从不同刺激方法(针刺和点刺出血)、不同刺激频次(1次/天和2次/天)、不同疗程(1个和2个疗程)以及不同针刺治疗介入时机(发病一个月以内和一个月以后)角度设计实验方案,共分8组,每组10例观察病例。8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接受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积分评定、生活自理能力指数(ADL)量表积分评定及彩色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采取极差分析法。结果针刺方法对MMSE、ADL评分结果影响最大,疗程次之,针刺频次影响最小。针刺方法对TCD检查基底动脉平均脑血流量结果影响最大,发病后介入时间次之,针刺频次影响最小。结论不同方法,不同频次,不同的介入时间,不同疗程的治疗均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有一定的影响;治疗方法对血管性痴呆疗效的影响最大,疗程次之,不同频次对其影响最小;最佳治疗方案组合为:发病一月内针刺井穴治疗,每日一次或者两次,治疗2个疗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小鼠海马p38 MAPK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线结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设多奈哌齐治疗组,采用多奈哌齐连续治疗4 wk,并设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为对照组,利用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观测其行为学改变,用原位杂交技术观测其p38 MAPK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多奈哌齐组小鼠学习、记忆成绩明显优于血管性痴呆模型组(P<0.05),其海马p38 MAPK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P<0.01)。结论多奈哌齐影响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p38MAPK mRNA表达,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西医规范治疗60例作为对照组,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6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b、24UPQ、Hb、Cc、BUN、Scr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患者中实施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益脑活血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脑组织一氧化氮 (NO)、乙酰胆碱 (Ach)、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含量的影响。方法 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 (CCA)结合腹腔注射硝普钠降低血压制备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 ,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中 NO、ACh、SOD、MDA的含量或活性。结果 益脑活血胶囊能明显减少血管性痴呆大鼠跳台实验错误次数 ,明显缩短受电击时间 ,延长潜伏期。结论 益脑活血胶囊有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白果内酯(Bilobalide,BB)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加尾动脉放血的方法建立小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血管性痴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9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同组(Nimo,13.5 mg.kg-1),石杉碱甲片组(Hupe,0.06 mg.kg-1),BB(1.25、2.5、5、10、50 mg.kg-1)组,术后连续给药60 d。采用跳台和避暗实验,观察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和记忆的能力;化学比色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中胆碱酯酶、SOD活性和MDA、NO含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BB可以缩短模型小鼠学习反应时间,延长记忆时间,减少错误次数;增加小鼠脑组织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降低胆碱酯酶活性和NO含量。病理结果显示,BB对血管痴呆小鼠脑组织皮层和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学变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白果内酯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于中风发作期痰瘀互结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P-选择素(P-selectin 140,GMP140)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3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75例中风发作期痰瘀互结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89例(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86例(采取阿司匹林治疗),选取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hs-CRP及GMP140表达水平,比较各组hs-CRP、GMP140表达差异性.结果 与健康人群比较,中风发作期痰瘀互结型患者血清hs-CRP及GMP140显著升高(P<0.05);经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s-CRP及GMP140显著下降,治疗后观察组hs-CRP和GM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2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中风发作期痰瘀互结型患者hs-CRP、GMP140表达水平,是治疗痰瘀互结型中风发作期较为理想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VD)精神行为学症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1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316例非痴呆患者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VD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文化程度、长期饮酒以及存在脑卒中等疾病病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教育文化程度、既往脑卒中病史以及长期饮酒与VD密切相关,属于临床造成VD后行为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文化程度、既往脑卒中病史是成VD的主要影响因素,脑卒中引发的精神行为学的异常是血管与脑卒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检测血脂异常不同痰瘀证患者颈动脉壁弹性,探讨VVI技术对颈动脉壁弹性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为中医理论的痰、瘀在血脂异常的证型演变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将120例研究对象根据标准分为血脂异常痰浊证组(痰浊组,n=42)、血脂异常痰瘀互结证组(痰瘀互结组,n=38),对照组(n=40);应用VVI技术检测颈总动脉壁的正向峰值应变(S+max)、负向峰值应变(S-max),正向峰值应变率(SR+max)及负向峰值应变率(SR-max)。结果:S-max和S+max组间比较,痰瘀互结组颈动脉S-max和S+max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痰浊组颈动脉S-max和S+max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max和SR+max组间比较,痰瘀互结组颈动脉SR-max显著小于痰浊组(P<0.05);痰瘀互结组颈动脉SR+max高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痰浊组颈动脉SR+max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VVI技术可较好地检测颈总动脉管壁弹性,血脂异常患者颈动脉弹性下降,当血脂异常痰浊证转化成痰瘀互结证时,其颈动脉弹性可能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8.
步长脑心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及TNF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及TNFα的影响。方法: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步长脑心通1.2克/日3次口服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丹参片3片/日3次口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血脂及TNFα检测。结果:步长脑心通与复方丹参片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降低血脂作用,且步长脑心通能显著降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TNFα水平(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可能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葡萄内酯对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安理申组(1.028 mg.kg-1)和葡萄内酯低、中、高剂量(0.257,0.514,1.028 mg.kg-1)组,ig给药,连续52 d。采用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以Morris水迷宫试验进行行为学测试,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检测大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谷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中、高剂量葡萄内酯可以明显缩短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提高其穿越平台次数,增强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葡萄内酯各剂量均能降低血管性痴呆大鼠AChE活性以及MDA和谷氨酸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葡萄内酯中、高剂量组的SOD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葡萄内酯对血管性痴呆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MDA含量、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以及谷氨酸对脑神经的毒害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瓜蒌-薤白”药对(GX)应用历史悠久,为历代医家长期遣方用药的经验总结,但其治疗痰瘀互结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与动物实验验证相整合的研究策略,探究经典药对GX治疗痰瘀互结心血管疾病的分子作用机制。动物实验过程均遵循安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批准号:AHUCM-rats-2021070)。基于前期HPLC-Q-TOF-MS分析结合数据库,获取69个GX药对的化学成分及163个GX治疗痰瘀互结心血管疾病的靶点,筛选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 (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细胞肿瘤抗原p53 (Tp53)等关键靶点,富集分析表明GX治疗痰瘀互结心血管疾病的靶点主要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鞘脂代谢、血小板激活、缺氧诱导因子-1 (HIF-1)、ras相关蛋白1 (rap1)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分析显示芹菜素、葫芦素D、亚麻酸、山柰酚等6个关键化学成分与Akt1、TNF、IL6、VEGFA和Tp53均具有潜在的结合能力。在动物实验验证中,与痰瘀互结证大鼠模型相比, GX能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