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71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例的病程发展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92例,积液量:<30 ml 28例,30~50 ml 23例,50~100 ml 31例,>100 ml 10例。手术治疗35例,单侧钻孔引流24例,双侧钻孔引流11例,单侧硬膜下腔-腹腔分流3例(系术后复发)。结果保守治疗57例中39例积液消失,10例积液减少,5例积液无明显变化,3例伤后3~4个月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治愈;手术治疗35例中32例一次治愈,3例术后复发,改行硬膜下腔-腹腔分流后治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在不同年龄不同时期采取相应治疗方法;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和保守治疗期间CT动态复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几种小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63例婴幼儿硬膜下积液,35例行钻孔硬膜下置管外引流术,其中2例改行硬膜下一腹腔分流术,1例改行开颅积液包膜切除术;28例保守治疗。结果35例行钻孔硬膜下置管引流术的患者,18例痊愈,14例好转,3例无效;28例保守治疗的患者,20例痊愈,8例好转;2例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及1例开颅手术积液包膜切除术的患者均痊愈。全组无手术感染及死亡。结论婴幼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视具体情况可手术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以硬膜下置管外引流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合理方法。【方法】对42例获得随访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其中18例行钻孔引流术,24例行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钻孔引流患者中有1例的硬膜下积液在住院期间治愈,其余患者硬膜下积液出院时未见减少,其中15例1~6个月随访积液好转或自愈,2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另24例行保守治疗的患者,其中21例1~6个月随访积液好转或自愈,1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2例积液扩大有颅高压表现者行开颅剥除包膜并打通外侧裂池,术后6个月后随访痊愈。【结论】多数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可经保守治疗好转或治愈,少数有颅高压症状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开颅剥除包膜并打通颅底脑池的脑脊液循环较为合适,钻孔引流的治疗效果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硬膜下积液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婴幼儿硬膜下积液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方法 43例婴幼儿硬膜下积液。包括游离性积液26例、包裹性积液8倒和原发性积液9例。根据积液类型,32例行钻孔硬膜下置管引流术,其中7例改行硬膜下-腹腔分流术,1例改行开颅积液包膜切除术;11例直接行硬膜下.腹腔分流术。结果 24例行钻孔硬膜下置管引流术的患者,20例痊愈,4例好转;18例行硬膜下-腹腔分流术的患者,13例痊愈,5例好转;1例行开颅手术清除积液的息者痊愈。全组无死亡和手术感染。结论 婴幼儿硬膜下积液应积极外科治疗,具体方法根据积液类型而定,游离性积液和包裹性积液首选钻孔硬膜下置管引流术,原发性积液首选硬膜下-腹腔分流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腹腔分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积液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慢性硬膜下积液,行腹腔分流术。结果 对15例慢性硬膜下积液病入行腹腔分流术,15例病人均得到随访。1年半内慢性硬膜下积液完全消失率为73%,其余病例逐渐缩小,总体有效率(硬膜下积液消失和缩小)100%。结论 以腹腔分流术代替传统的钻孔引流术(BHID)或采用骨瓣或骨窗开颅术清陈积液,具有手术简单、有效、并发症少、无复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临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经验。方法:对46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手术治疗20例。手术治疗30例次,其中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5例,钻孔外引流19例,骨窗开颅蛛网膜撕口4例,积液腔腹腔分流2例。结论:对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应采取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的分析37例患者采用文章中不同治疗方法。结果全部病例中30例痊愈,7例出院时大部分消失。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选择恰当的方法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联合蛛网膜造瘘术对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的疗效。方法:根据住院号末位奇偶数,随机将64例TSE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小骨窗开颅联合蛛网膜造瘘术,对照组给予钻孔引流术。观察2组患者积液消失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积液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有1例积液复发(3.13%),而对照组有9例积液复发(28.1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联合蛛网膜造瘘术治疗TSE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进展型硬膜下积液的成因和采用Ommaya囊置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2例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进展型硬膜下积液的患者,植入Ommaya囊后行穿刺抽吸或外引流术.结果:12例患者积液经3~6次抽吸或3~5 d外引流后积液均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经3、6个月CT复查未见积液复发.结论: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进展型硬膜下积液形成的原因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Ommaya囊置入术治疗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进展型硬膜下积液是一种非常简单、安全、经济、疗效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8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和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保守治疗10例,占35.7%;钻孔引流术14例,占50%;开颅囊壁部分切除术3例,占10.7%;积液-腹腔分流术1例,占3.5%。其中双侧硬膜下积液16例,占57.2%;单侧硬膜下积液12例,占42.8%。随访时间2个月~1年,积液完全消失21例,积液明显减少6例,积液无变化1例,治愈率为96.4%。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诊断以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为主,治疗方法可采用保守治疗和钻孔引流、开颅囊壁部分切除及积液-腹腔分流术。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大脑镰旁硬膜下积液(subdural fluid accumulation beside cerebral falx,SFACF)十分少见,其临床表现和处理有一定特点,文献对此报道较少.我们自1997-08~2003-09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骨窗硬膜下积液40例,现将其中并发大脑镰旁硬膜下积液5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形成机制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通过采用脑室镜观察假膜腔、病理特点和对手术组和非手术组脑容积变化进行分析后推测硬膜下积液机制,根据推测机制采用小骨窗开颅明胶海绵填塞增加假膜壁层脏层粘连而消灭死腔治疗硬膜下积液,术前术后对IL-6和IL-8检测评价手术效果。结果脑中线移位、基底池受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萎缩、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脑容积与硬膜下腔之间压力不平衡导致脑脊液通过撕裂蛛网膜进入硬膜下腔,采用小骨窗开颅明胶海绵填塞治疗慢性硬膜下积液有效率为93%,术后IL-6和IL-8因子浓度高于术前(P0.05),在长期随访中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小骨窗开颅明胶海绵填塞增加假膜壁层脏层粘连治疗硬膜下积液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术治疗开颅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护理要点与方法。12例硬膜下积液经过反复持续引流后积液消失,6例转为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18例病例无出现颅内感染、颅内出血、脑疝、气颅或拔管困难、引流管断裂等并发症。认为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是治疗开颅术后皮下积液的有效方法。加强外引流管的护理,确保外引流管通畅是有效治疗开颅术后皮下积液的关键。掌握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密切观察病情、维持有效的引流、严格控制引流速度,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及危险情况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实施快速康复的护理模式能够在帮助患者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方法:总结45例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采用保守治疗32例,手术治疗13例,其中前囟穿刺4例,钻颅置管引流8例,硬膜下-腹腔分流术1例。结果:32例保守治疗在半个月至3个月内积液完全消失,13例手术患者1个月内积液减少,6个月内积液消失。结论:小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应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大部分保守治疗后恢复好;对积液量多、症状明显者应及时手术引流,减少后遗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持续引流联合佩戴自制弹力帽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手术侧皮下/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去骨瓣减压术后手术侧皮下/硬膜下积液患者采用单双号法分为联合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联合组患者实施经皮穿刺持续引流联合佩戴自制弹力帽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经皮穿刺持续引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皮下/硬膜下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拔管后的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皮下/硬膜下积液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患者(3.6±1.1 d vs.6.1±1.3 d),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9.1±1.9 d vs.12.2±2.3 d),拔管后的积液复发率(2.3%vs.13.6%)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4.5%vs.6.9%)(P0.05)。联合组拔管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3%vs.13.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持续引流联合佩戴自制弹力帽用于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手术侧皮下/硬膜下积液患者,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可作为现阶段临床治疗该疾病患者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积液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择115例慢性硬膜下积液病例进行分析研究,手术方法有硬膜下积液钻孔外引流术,积液腔-腹腔分流术,硬膜下积液包膜剥除+颞肌贴敷术。结果在115例临床病例中,通过第1次手术治愈后9例复发,第2次手术治愈后2例复发。结论可采用积液腔-腹腔分流术及硬膜下积液包膜剥除+颞肌贴敷术治疗老年性、难治性慢性硬膜下积液患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情况和术后表现.结果:开颅血肿清除术4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出现,血肿吸收完全,脑组织膨起良好.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效果良好,应进行重新的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急性硬膜下血肿新型救治模式的建立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急性硬膜下血肿新型救治模式,探讨、评价该救治模式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唐都医院2003-01~2006-01采用新型救治模式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35例,以2000-01-2002-12期间采用传统治疗方法的56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对照,通过统计分析治疗效果、开颅手术量次、住院时间,评价该治疗模式的有效性。结果 两种救治模式对轻型患者结果差异不大,新型救治模式对中型、重型患者减轻了血肿压迫,缩短了血肿吸收期,减少了住院时间,部分重型患者避免了开颅手术,重型和特重型患者争取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 急性硬膜下血肿新型救治模式显著提高了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缩短了脑组织受压时间,减少了开颅手术次数和平均住院时间,该模式是一套完善的、高效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救治模式,为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蔡振华 《临床医学》2010,30(10):69-70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硬膜下积液小骨窗引流术的特点、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全麻或局麻下行单侧或双侧小骨窗引流术。结果全组60例除2例拔管后硬膜下积液有不同程度的复发,经保守治疗痊愈外,其余58例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开颅术后硬膜下积液小骨窗引流术较单、双孔引流术更有利于并发症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对32例采用颞肌填塞及侧裂池造瘘治疗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至5年,复查CT积液完全消失26例,大部分消失6例,无复发,出血及感染。[结论]颞肌填塞及侧裂池造瘘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