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78年至2002年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9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诊手术84例,手术止血率76.2%(64/84),手术总死亡率7.2%(50/693),主要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大出血、腹腔大出血、肝性脑病和肝功能衰竭。平均随访时间3.5年,5年生存率92%、10年生存率60%。术后复发性出血率7%(5年)和12.5%(10年)。肝性脑病发生率3%(5年)和5%(10年)。远期主要死亡原因:上消化道大出血15例,肝功能衰竭23例,并发原发性肝癌7例。结论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断流术彻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50例Hassab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肝功能A级4例,B级20例,C级26例。本组26例急症期手术,24例择期手术。随访率93.3%。随访期中,生存37例,死亡5例,均为ChildC级。本组生存率88.1%。肝功能良好者,择期行Hassab手术安全,近期疗效尚满意。但肝功能差、病情重者施行急症Hassab手术,死亡率高,疗效也不理想,应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自1973年2月-2006年6月我院为17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了责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止血率为96.1%,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0.7%。主要死亡原因为消化道大出血、术后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及重度感染全身衰竭等。出院的159例中获得随访140例,随访率为88.1%,随访时间为6个月~27年,平均随访时间5.0年。随访术后累积复发出血率为6.9%(1年),17.7%(3年),30.7%(5年)和36.6%(10年),累积生存率为89.2%(1年),79.6%(3年),68.6%(5年),59.2%(10年)。随访期死亡原因主要为消化道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肝功能衰竭、合并肝癌等。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时机,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和术后跟踪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自2005年9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择期行选择性贲门血管离断术治疗的5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共有13例病人出现近期并发症,其中胸腔积液8例、腹水5例、持续性低热7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51例获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大网膜包肾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月至2005年12月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76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近远期并发症以及生存情况。结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大网膜包肾术后近期脾窝积液、发热、远期再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胃壁厚度改善(P〈0.05),肝性脑病发生率未增加(P〉0.05)。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包肾术保留了机体自发性的分流,兼有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效果。方法自2002年6月至2005年11月,采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共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8例,与62例传统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比较分析。测量患者手术前、切脾后、手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入院时、手术后2周的门静脉血流量,观察术后肝性脑病、复发出血发生率,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改善程度以及成活情况。结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患者复发性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腹水、食管胃底曲张程度改善(P<0.05),自由门静脉压和门静脉血流量明显下降(P<0.01),不增加肝性脑病发生率(P>0.05)。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保留了机体自发性的分流,兼有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高压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与结扎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断流门静脉高压症贲门周围血管时离断与结扎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8只SD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离断组、结扎组及假手术组3组,另选6只SD大鼠作正常对照组(仅行剖腹探查).前3组动物分别于术后30 d及100 d各处死8只,正常对照组于术后30 d全部处死,观察贲门及胃底与周围组织粘连及新生侧支血管情况和食管下段粘膜下层及固有层的相对平均血管数及静脉口径.结果术后贲门胃底与周围组织粘连及鞍新建侧支血管以离断组为著,结扎组较轻.食管下段粘膜下层及固有层的相对平均血管数和相对平均静脉口径,假手术组不同时相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30 d,离断组及结扎组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100 d,两指标水平都有所回升,离断组已接近假手术组水平(P>0.05),但结扎组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结扎法与离断法在对贲门周围血管进行断流时具有等同的近期效果,结扎法手术创面少,创伤小,术后粘连轻,新生血管较少形成,其断流的远期效果可能相对持久.  相似文献   

8.
1986—2002年间我们对70例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断流和分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 :总结采用断流加分流治疗 13例门静脉高压症的经验。结果 :择期手术 10例 ,预防性手术 3例 ,均无手术死亡。出院病例均随防至今 ,无手术后再出血 ,发生肝性脑病 2例 ,均存活。术前门静脉压力平均为 (3.6 8± 0 .16 )kPa ,术后为 (3.18± 0 .11)kPa。结论 :联合手术具有断流和合理口径分流的特点 ,可将断流和分流两者优缺点互补 ,是目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较为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改良脾腔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接受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腔静脉分流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35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围术期死亡率2.2%( 3/135).110例获得随访,时间9月~12年,再出血率5.5% (6/110),肝性脑病发生率6.4%(7/110),自由门静脉压力由术前的(36.9±3.2)cmH2O,下降至(32.0±1.5) cmH2O,差异显著(P<0.01). 结论 脾腔分流联合断流术安全有效,是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优先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断流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急诊手术治疗的59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脾切除 食管胃底周围血管断流术,其中肝功能Child A级13例,B级34级,C级12例。术前均予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并采用善宁、可利新、立止血等药物治疗。无效者肝功能Child A、B级立即急诊手术,Child C级患者经护肝、抗休克等术前准备后于48 h内急诊手术。结果全组治愈率94.9%。术后2例死亡,术后再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此3例均为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随访42例,平均4.5(1~8)年,3例再发出血,死于肝功能衰竭3例,肝癌2例,余效果良好。结论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只要适应证掌握适当,果断采取急诊门奇断流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围手术期处理也很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三种不同术式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观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测定分流 (SRS)加断流手术 (PCDV)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 ,评价其在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 99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手术前后对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 :①SRS +PCDV组 :术后PVF减少 36 .1 0 %± 7.8% ,FPP下降 33 .99%± 9.53 %。FPP的下降与PVF的减少呈正相关 ,PVF和FPP较术前下降 (P <0 .0 5) ,但维持在正常高限且保持门静脉向肝血流 ;②SRS +PCDV组术后的PVF和FPP均介于断流组与脾肾分流组之间 ,且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分流手术后门静脉血流向肝内高灌注 ,门静脉系统瘀血状态依然存在。分流术后门静脉高压瘀血状态缓解 ;门静脉血流肝内灌注显著减少。分流术后门静脉压力降低 ,加做断流术后门静脉压力有不同程度回升 ,术后的PVF和FPP均介于断流术和分流术之间 ,该术式明显优于单纯分流术或断流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技巧和方法。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10月,采用完全腹腔镜方法,对3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切脾方法采用一级脾蒂离断法或者二级脾蒂离断法,断流方法采用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 33例在全腔镜下完成(其中2例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例需手助。手术时间170~430 min,平均250 min。术中失血100~1000 ml,平均533 ml。1例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33例术后住院8~20 d,平均10.6 d。30例术后随访3~25个月,平均13个月,2例再出血,1例原发性肝癌。结论全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是一种安全、微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科室施行的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有2例中转开腹,21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时间230~380 min,平均290 min;术中失血量300~1 500 mL,平均620 mL;术后禁食1~3 d,平均2 d;术后住院时间8~14 d,平均10 d。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对机体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8年3月~2014年6月,采用完全腹腔镜方法,对4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采用一级脾蒂离断法或者二级脾蒂离断法切脾,断流方法采用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 45例在全腔镜下完成(其中28例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其中1例需手助。手术时间110~43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失血80~1200 ml,平均325 ml。1例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44例术后住院8~20 d,平均10.6 d。41例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36个月,3例再出血,2例原发性肝癌。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及其主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方法检索Medline、Elsevier、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中英文文献,采用R.2.1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中英文文献671篇,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入选23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为:再出血率为2l%(95%CI:0.18~0.24),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95%CI:0.02~0.06),腹水发生率为29%(95%CI:0.14~0.47);手术死亡率为3%(95%CI:0.02~0.04),死亡率为23%(95%CI:0.15~0.33)。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仍具有一定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中临床最为常见且易导致死亡的是再出血,有必要对该术式做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改良的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11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运用磁共振血管造影及64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技术,立体显示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进行术前诊断及评估。术中采取紧贴脾、紧贴胃及紧贴食管分离的“三紧贴”原则,并对脾静脉插管,术后推注肝素预防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结果11例术后无胃排空障碍、门静脉系无血栓形成。术后左膈下积液2例、胸腔积液1例、顽固性腹水1例,持续低热3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10例获随访,时间2个月~3年,死亡2例,分别死于脑出血和肝功能衰竭。术后3个月内6例行上消化道造影,2例行胃镜检查,均提示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消失。术后13—35个月9例行上消化道造影,仅2例有轻度静脉曲张。均未见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复发出血,无肝性脑病。结论经改良后的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疗效满意,并不增加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再出血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改进方法。方法:采取改进的原位脾切除术,在保持脾脏原位状态下紧贴脾脏离断脾蒂及脾周韧带,最后离断脾上极的胃短血管。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时采取紧贴胃及食管分离的选择性血管离断术,保留迷走神经前后干。经脾静脉插管并于术后向脾静脉内持续滴注肝素盐水以预防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结果:用该法治疗31例,术后门静脉自由压力(FPP)平均下降8cm水柱,手术出血量平均420mL,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无胃排空障碍及门静脉血栓形成。随访12~36个月,无复发出血及肝性脑病,术后6个月彩超发现门静脉矢状部血栓3例(9.68%)。结论:三贴近法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出血少,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经脾静脉插管滴注肝素盐水可有效降低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胶体治疗在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普外科住院,接受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的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1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及对照组7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术期治疗方法,治疗组额外采用0.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500 ml/d常规输注;采集不同组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输液总量、白蛋白及血浆输入总量、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低蛋白血症纠正时间、住院经费等指标,统计分析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及相关指标差异,以评估羟乙基淀粉在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围手术期诊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治疗组切口并发症、胃肠道功能障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胸腹水及总计并发症发生均较低,较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白蛋白输注量、补液总量及住院费用显著减少,出入院体重下降值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后实施胶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降低白蛋白输注总量及住院费用,对患者术后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