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动态血压监测与偶测血压观察降压疗效的比较(摘要)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内一科徐新叶金水本文观察比较了150例降压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和偶测血压对疗效的判断,旨在探讨两种方法评价降压治疗效果的异同。1对象和方法入选患者治疗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及药学原理。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5例。参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降压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降压治疗的基础之上,再联合采用调脂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TC、TG、HDL-C以及LDL-C等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在临床上治疗时,可采用降压联合降脂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不良反应轻微,有显著的治疗疗效,预后质量可观,值得推广并使用。  相似文献   

3.
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西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耐受性、谷峰比值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入选高血压病人52例,年龄(45±11)岁,服用拉西地平2~8 mg/d,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监测24 h动态血压。结果服药后血压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下降,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治疗后昼夜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心率在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均大于50%,能有效控制清晨血压高峰期的血压。结论拉西地平治疗高血压降压疗效显著、安全,能持续24 h。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拉西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耐受性、谷峰比值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入选高血压病人52例,年龄(45±11)岁,服用拉西地平2~8 mg/d,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监测24 h动态血压.结果服药后血压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下降,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治疗后昼夜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心率在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均大于50%,能有效控制清晨血压高峰期的血压.结论拉西地平治疗高血压降压疗效显著、安全,能持续24 h.  相似文献   

5.
参桂胶囊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桂胶囊对高血压病病人血压的影响。方法78例高血压病病人在常规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参桂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78例病人显效6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44%。结论参桂胶囊对高血压病有一定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善微循环障碍对高血压病病人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病病人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予常规降压药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对照组予卡托普利等常规西药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甲襞微循环。结果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4.6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67%(P<0.05);治疗组治疗后可降低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微循环障碍(P<0.05)。结论微循环障碍的改善对治疗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沈巍 《山东医药》2010,50(29):76-77
目的观察自拟化浊降压汤对伴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伴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病患者给予自拟化浊降压汤进行治疗,30 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患者血压明显降低,总有效率为85.71%,而且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明显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自拟化浊降压汤能有效降低血压,同时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将207例高血压病患者纳入观察,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104例和对照组103例,均予美托洛尔口服治疗。治疗组加用厄贝沙坦口服治疗。治疗半年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的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压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可使患者血管适当扩张,从而达到降压效果,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血压水平,控制血压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了6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外周微循环,发现高血压病患者大多数伴有微出血,其中球结膜出血达91%,以渗出性出血为主;出血区微血管减少、模糊,微血管内有重度红细胞聚集,甚至有血流停止。微出血随病情加重而加剧。经安定、复方降压片和利尿药治疗,血压正常后,这种微出血并没有终止,仍在继续。这说明上述降压治疗是不足的,还应给予活血化瘀和活血止血治疗。  相似文献   

10.
叶季鲜  李红梅  黄静  杨春姣  李敏 《心脏杂志》2001,13(3):188-189,192
目的 :探讨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和内皮素 (ET)与高血压病之间关系。方法 :放射免疫方法检测 2 5例正常人和 36例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治疗前后血浆 CGRP和 ET浓度 ,同时测量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结果 :1高血压病患者血浆 CGRP浓度低于正常人 ,与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 ;ET浓度高于正常人 ,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2有效降压治疗后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 CGRP浓度回升 ,ET浓度下降 ,CGRP/ ET比值明显升高。结论 :血浆 CGRP和ET浓度失衡可能是高血压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效降血压可能与 CGRP和 ET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益肾降压颗粒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肾降压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肾气亏虚痰瘀阻络证的疗效。方法将55例符合标准的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25例)。试验组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益肾降压颗粒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8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尿微量蛋白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不仅能明显降低血压,而且能显著降低尿微量蛋白的排出量,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祛痰活血通络法是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一种有效治法,益肾降压颗粒是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一组有效药物,与常规西药合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青年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观测 86例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左手无名指甲襞微循环变化 ,并与 78例健康青年人比较。结果 :青年高血压病组甲襞微循环改变与病程密切相关 ,病程 >6年组病人存在早期微循环异常改变 ,主要表现为红细胞聚集度增加 ,血流中线流比率下降 ,粒流比率增加等 ,总积分值为 3.1± 0 .32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有必要适当服用扩血管药物 ,以改善微循环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早期研究表明,未治疗或血压控制不理想的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表现为压力反射敏感性(BRS)和心率变异性(HRV)下降。此外,长期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的BRS和HRV也降低。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强化降压治疗是否可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BRS和HRV。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队列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对象为33名血压控制不理想的高血压病患者,年龄45~63岁,药物治疗史2~15年,均无神经系统、肝、肾、内分泌疾病,也无房颤等异位节律性心脏疾患,收缩压<220mmHg(1mmHg=0.1333kPa)。本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美托洛尔(metoprolo…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八味降压汤配方颗粒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影响,探讨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32例高血压患者服用八味降压汤中药配方颗粒后血液流变学和红细胞刚性指数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32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4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1.2%。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刚性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位降压汤配方颗粒具有降低血压和血液黏稠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快速降压与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关系。方法对因高血压病接受快速降压治疗后出现分水岭脑梗死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于快速降压后出现分水岭脑梗死,其中71%患者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评估可能存在的颅内外动脉狭窄,血压不宜快速降低,尤其对于老年人,以防分水岭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未达标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5月—2011年6月年住院治疗及门诊治疗高血压病患者200例血压控制未达标的原因,并针对各种血压未达标原因制定个性化的降压方案,减少影响降压的不利因素,积极合理降压。结果 200例患者有190例经合理指导降压后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总有效率为95.0%。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未达标与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和患者用药依从性差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的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病(EH)病人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60例病人口服依那普利(5~15)mg,每日1次,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测血压观察降压效果,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依那普利治疗后血压、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比用药前有下降(P<0.01);降压疗效:显效29例,有效2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依那普利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病人的血压,逆转LVH。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清降止眩汤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疗效 ,将 74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清降止眩汤组40例和卡托普利组 34例 ,观察治疗前后其血压、血脂和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发现 ,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 ,但两组间降压疗效无显著差异 (P >0 .0 5) ;降脂疗效清降止眩汤组优于卡托普利组 (P <0 .0 5)。提示清降止眩汤降压效果稳定 ,临床配合卡托普利使用不失为治疗高血压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9.
快速降压导致分水岭脑梗死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快速降压与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关系.方法 对因高血压病接受快速降压治疗后出现分水岭脑梗死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于快速降压后出现分水岭脑梗死,其中71%患者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 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评估可能存在的颅内外动脉狭窄,血压不宜快速降低,尤其对于老年人,以防分水岭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化,微循环变化的关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的血压昼夜变化、甲皱微循环变化特点。方法以30例年龄相当,血压正常的健康者作对照组我们观察了67例高血压病(EH)患者的血压昼夜变化、甲皱微循环变化。结果发现高血压病组白天与夜间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异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甲皱微循环观察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组微循环的管襻形态、血流流态、襻周状态积分值及其总积分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甲皱微循环总积分值仅与年龄呈弱相关,r=0.375,P<0.05。高血压组除年龄外其他血压参数均与总积分值呈显著性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的变化较正常对照组小,且微循环改变明显。昼夜血压水平与微循环恶化改变的发生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