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65例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和33例正常人进行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_(1α))、血浆丙二醛(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全血谷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SH-pX)等指标的测定,发现RP患者血浆TXB2以及TXB_2和6-K-PGF1α比值T/K均较正常人升高(P<0.05).6-K-PGF1α和SOD较正常人降低(P<0.01)。而MDA、GSH-PX无明显改变,表明RP患者病理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血小板功能改变以及自由基的损伤。但对SOD与TXB2、T/K比值、6-K-PGF1α的相关分析表明,它们之间无相关性(P>0.05),表明RP患者虽有血管内皮──血小板功能紊乱,但非自由基损伤所致。  相似文献   

2.
倍频视野计与Humphrey视野计在青光眼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倍频视野计(FDT)在青光眼的视野诊断上能否达到Humphrey视野计(HFAⅡ)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对145只受检眼(51例青光眼、39例可疑青光眼和55例正常对照)进行FDT筛查、FDT全阈值与HFAⅡ视野的对比研究,能过对FDT的MD、PSD在青光眼、可疑青光眼与正常人之间的方差分析,以及FDT的MD、PSD与Humphrey的MD、CPSD之间的相关分析,了解FDT与HFAⅡ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紫外光A/核黄素角膜交联(ultravioletA/riboflavincornealcross-link-ing,UVARCXL)后兔角膜基质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1的短期含量变化。方法 15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角膜交联后3d,C组为角膜交联后7d。B、C两组行UVARCXL。各组取角膜后去除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应用ELISA法检测角膜基质内MMP-1的含量。结果 A组角膜基质内MMP-1/总蛋白含量为(0.140±0.036)×10-6,B组为(0.242±0.059)×10-6,C组为(0.372±0.061)×10-6,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051,P=0.000)。UVARCXL后3d,兔角膜基质内MMP-1含量显著升高,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其含量进一步升高,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VARCXL后7d内,兔角膜基质内MMP-1含量持续增加,推测MMP-1可能对UVARCXL后的角膜基质重塑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干性角结膜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CD系列单克隆抗(McAb)、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干性角结膜炎(KCS)患者38例和对照组正常人35例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发现KCS组CD3和CD4细胞的百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2和P〈0.02),CD8细胞的百分数高于对照组(P〈0.02),CD4/CD8的比值低于对照组(P〈0.001)。提示KCS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正常,KCS可能是一种病毒性眼病。  相似文献   

5.
采用放射免疫(RIA法)法检测81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和44例正常人血清性激素指标。结果:男性AMD患者表现为T值下降,PRL、FSH、LH、E2、E2/T和P值升高,与正常组相比,除P外,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01);女性AMD患者表现为E ̄2、T和E ̄2/T值下降,PRL、FSH、LH和P值升高,与正常组相比,除LH、T外,其余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0.001)。说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衰退在AMD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新生血管性顽固性青光眼的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治疗非新生血管性顽固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对37例(46眼)非新生血管性顽固性青光眼,随机分为HAD房水引流物置入术组(HAD组,24眼)与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组(MMC组,22只眼),平均随访15.8月(3 ̄34月)。术后一年眼压峰值(X↑-±SD):HAD组为17.0±6.4mmHg,MMC组为18.7±7.5mmHg(P〈0.05);眼压下降率(X↑-±SD):HAD组为63  相似文献   

7.
兔眼晶体机械性损伤后不同时间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其结果表明:伤后8小时至21天内,GSH-PX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MDA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提示晶体外伤后抗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是导致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和白内障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采用切断兔眼部分睫状后短动脉造成脉络膜缺血的动物模型,测定脉络膜血栓素B2、(thromboxane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rostaglandinF1α,6-keto-PGF1α)的含量,并观察复方樟柳碱1号(compoundanisodineI,CAI)对其影响。结果表明,缺血1hTXB2及6-keto-PGF1α升高;24h时6-keto-PGF1α已呈下降趋势而TXB1α仍处于较高水平,使TXB2/6-keto-PGF1α比率升高。CAI号升高6-keto-PGF1α并保持TXB2和6-keto-PGF1α之间的平衡。结果提示,缺血1hTXB2和6-keto-PGF1α之间的平衡发生变化;CAI号改善缺血区脉络膜的微环境并可能调节缺血区血管紧张度。  相似文献   

9.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杜宁静  唐国全 《眼科研究》1998,16(4):254-255
目的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闭角型青光眼(ACG)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了解ACG患者机体的整体免疫平衡状态。方法使用单克隆抗体的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检测45例闭角型青光眼(ACG)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并配组对照分析。结果ACG组的CD3+细胞的百分比数均低于对照组(P<0.005),CD4+和CD8+细胞的百分比数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01),CD4+/CD8+的比值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ACG患者机体存在着自身免疫调节功能的紊乱,且可能是引发疾病发生的一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8-Br-cAMP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作用后产生一氧化氮(NO)的效应,以探讨HXO-Rb44细胞分化和凋亡的机制。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 RNA斑点印迹技术检测 NOS mRNA及 Bcl-2 mRNA;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的含量;应用蛋白斑点印迹技术检测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酶活性;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蛋白质斑点印迹技术检测 NSE的免疫反应性(IR)。结果 NOS mRNA,NOS酶活性,NO含量和 NSE-IR均为实验组(EG)强于对照组(CG)(P<0.01),而Bcl-2 mRNA为EG弱于CG(P<0.05),并在EG标本上可见HXO-Rb44细胞呈现神经样的突起。结论 8-Br-cAMP可使 HXO-Rb44细胞生成 NO增加,促进 NOS的酶活性和 NOS mRNA的表达,提高NSE-IR,并降低 Bcl-2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8-Br-cAMP具有促使 HXO-Rb44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并诱导该细胞凋亡的效应,提示NO可能参与此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创伤性方法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基础脑血流速度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彩色三维经颅多普勒(3D-TCD)检测13例OSAS病例组觉酷暑状态脑动脉血流速度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病例组大脑中动脉(MCAs)、基底动脉(BAS)和椎动脉(VAS)血流速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慢(P〈0.05)。结论 OSAS患者基础脑血流速度较正常减慢,用TCD评价其变化具有很好的实用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56眼)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及肾病在控制血糖基础上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对照组,14例28眼)口服安慰剂VitC片0.1g;B组(试验组,14例28眼)口服非诺贝特片0.2g;均为每天3次,饭前0.5h口服,连续用42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力、眼底的变化、血压、肾功能、24h尿蛋白、尿转铁蛋白、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inla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s1,TIMP-1)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 05)。治疗42d后,视力提高32眼,其中A组6眼(占18.7%),B组26眼(占81.3%),两组视力较治疗前改善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19,P<0.05);A组患者较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4h尿蛋白=1.254、tCr=1.302、tBUN =0.539、t尿β2微球蛋白=0.926、tFA =1.026、tFib=0.954、tET-1=1.124、tMMP2/TIMP1=0.982,均为P>0.05);B组24h尿蛋白、肾功能(Cr、BUN、尿β2微球蛋白)、FA、Fib、ET-1和MMP2/TIMP1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t24h尿蛋白=6.739、tCr=8.378、tBUN =6.264、t尿β2MG =5. 542、tFA =7.092、tFib=5.428、tET-1=6.554、tMMP2/TIMP1=8.922,均为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水平(t24h尿蛋白=4.432、t尿β2微球蛋白=5.428、tFA =5.616、tCr=8.821、tBUN =6.482、tFib=5.904、tET-1=9.162、tMMP2/TIMP1=5.342,均为P<0.05)。结论 非诺贝特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肾病,可提高患者视力,能更有效改善视网膜微循环和肾血流动力学,保护眼底和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大鼠视网膜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mRNA表达的诱导作用。方法 24只SD大鼠,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实验眼玻璃体内注入IL-1β 250 U/5μl,对照眼注入等量生理盐水(PSS)。注射后4,24h取视网膜组织,提取总RNA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视网膜MCP-1mRNA表达。结果 眼内IL-1β注射后4h实验眼视网膜MCP-1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眼明显增加;24h实验眼视网膜MCP-1mRNA水平与对照眼相近。结论 视网膜MCP-1mRNA可被眼内IL-1β诱导表达,MCP-1可能在IL-1β诱发的眼内炎症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分析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对脉络膜横断面面积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7例(57眼),分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伴临床显著性黄斑水肿组(NPDRCSME-组)和伴临床显著性黄斑水肿组(NPDRCSME+组)。采用Topcon3DOCT1000脉络膜模式扫描黄斑区,比较2组之间脉络膜横断面面积差异,分析2组脉络膜横断面面积与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macularthickness,CMT)、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NPDRCSME-组与NPDRCSME+组性别、年龄和屈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50、0.790、0.070)。NPDRCSME+组脉络膜横断面面积(1141754.47±337762.05)μm2较NPDRCSME-组(1378128.45±395728.66)μm2变小(P=0.019)。NPDRCSME-组脉络膜横断面面积与CMT(中位数226.50μm)之间无相关性(r=-0.130,P=0.494);NPDRCSME+组脉络膜横断面面积与CMT(中位数317.00μm)之间也无相关性(r=-0.218,P=0.274)。NPDRCSME-组脉络膜横断面面积与最佳矫正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BClogMAR)(中位数0.097)之间无相关性(r=0.321,P=0.080);NPDRCSME+组脉络膜横断面面积与BClogMAR(中位数0.699)之间亦无相关性(r=-0.070,P=0.700)。结论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发生黄斑水肿者较未发生黄斑水肿者脉络膜横断面面积变小。脉络膜横断面面积与CMT、最佳矫正视力均不相关。  相似文献   

15.
蔡丽萍  孟然  张宏 《眼科新进展》2016,(11):1024-1028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对干眼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并比较BMSC滴眼与眼眶注射两种不同应用途径的疗效差异。方法 收集BALB/c小鼠双侧股骨、胫骨骨髓,采用贴壁培养法纯化BALB/c小鼠BMSC。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5只健康6~8周龄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BMSC滴眼组、BMSC眼眶注射组,每组7只,除正常对照组外的28只小鼠使用2.5g·L-1苯扎氯铵溶液滴双眼,连续滴21d,建立中重度干眼动物模型。造模结束后开始治疗,模型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滴双眼;阳性对照组给予普拉洛芬眼液滴双眼;BMSC滴眼组给予含1×105BMSC的磷酸盐缓冲悬垂液滴双眼;BMSC眼眶注射组给予含1×105BMSC的磷酸盐缓冲悬垂液分别于治疗当天、第4天注射。治疗的第8天检测并比较各组小鼠眼表炎症指数、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tearfilmbreak-up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fluoresceinstaining,FLS)评分结果。第9天过量麻醉法处死35只小鼠,每组随机选取5眼制备HE染色、PAS染色切片,行眼表组织病理学观察,并进行杯状细胞计数;4眼用于制备冰冻切片,观察有无PK67标记的异体BMSC在眼表组织迁移,5眼用于ELISA测定小鼠眼表组织中IL-10、IL-1β蛋白含量。结果 模型组眼表炎症指数0.31±0.05、FLS评分8.80±1.21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0.01±0.01、0.14±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阳性对照组、BMSC滴眼组、BMSC眼眶注射组炎症指数分别为0.15±0.03、0.18±0.03、0.06±0.02,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BMSC眼眶注射组低于BMSC滴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BM-SC眼眶注射组FLS评分3.93±0.74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SIt(4.00±0.39)mm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6.36±0.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SC眼眶注射组SIt(5.86±0.54)mm明显高于模型组、阳性对照组(3.92±0.38)mm、BMSC滴眼组(3.90±0.3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模型组BUT(3.00±0.21)s较正常对照组(6.00±0.21)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阳性对照组(4.20±0.29)s、BMSC滴眼组(4.40±0.27)s、BMSC眼眶注射组(4.79±0.02)s均较模型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眼表组织HE染色:模型组角膜上皮细胞肿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肿胀;BMSC滴眼组、眼眶注射组角膜上皮表面平整,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紧密,形态接近正常小鼠,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AS染色杯状细胞数量BMSC眼眶注射组13.80±2.48与阳性对照组13.17±2.09相当,均多于模型组5.20±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冰冻切片:在BMSC滴眼组及BMSC眼眶注射组睑板、结膜下及角膜均未见带PKH67标记的BMSC。BMSC眼眶注射组IL-10蛋白含量(509.80±190.21)μg·g-1明显高于BMSC滴眼组(43.64±43.64)μg·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蛋白含量各组间存在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局部应用BMSC能使眼表炎症减轻、BUT延长、角膜上皮修复,从而有效缓解干眼的症状。BM-SC眼眶注射更能显著促进泪液分泌、增加杯状细胞数量,疗效优于BMSC滴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全身及视网膜局部血管中ET1的水平,与豚鼠视网膜微循环和代谢的平衡状态。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26例健康豚鼠静脉内注射ET1后10,20,40和80分钟以及7例正常对照豚鼠视网膜组织中cAMP和cGMP的含量。结果静脉注射ET1后10分钟cAMP、cGMP和cAMP/cGMP值降低,20分钟cAMP值下降为最低(P<0.001),40分钟时cGMP值(P<0.05)和cAMP/cGMP比值(P<0.01)下降为最低点,cAMP值呈回升趋势(P<0.01),80分钟时三者已增至对照组低限(P>0.05)。结论提示全身和视网膜局部血管中ET1的水平与豚鼠视网膜微循环及代谢的平衡状态有关,并参与视网膜组织细胞局部代谢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cataract,ARC)患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M1、T1基因拷贝数变异。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79例(558眼)ARC组患者和145例(290眼)对照组的GSTM1、GSTT1基因重复或缺失等拷贝数变异情况,验证此方法在拷贝数检测中的准确性。结果 相同条件下GSTM1、GSTT1基因和RNaseP基因3次PCR扩增曲线基本重合、扩增效率基本一致、Ct值基本相同。GSTT1基因完全缺失(0个拷贝)的ARC个体(尤其是后囊下性ARC)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少有1个拷贝缺失的GSTT1基因型的个体发生ARC和皮质性ARC的风险升高(OR值分别为2.16、4.81,均为P<0.01),而>2个拷贝缺失的GSTT1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这种风险降低(OR=0.19,P<0.05)。GSTM1基因拷贝数变异的ARC个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T1基因拷贝数的缺失可能是ARC特别是皮质性和后囊下性白内障发生的危险因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准确、效率高,适用于GSTM1、GSTT1基因拷贝数变异的检测,适用于包括ARC在内的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间接光凝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oretinopathy,CSC)的临床疗效。方法 CSC患者41例(42眼),对渗漏点位于黄斑中心凹1/3PD(500μm)以内的20眼进行间接光凝为观察组,对渗漏点位于黄斑中心凹1/3PD(500μm)以外的22眼进行直接光凝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检查并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底、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fovealthickness,CFT)等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BCVA分别为0.59±0.20、0.60±0.22,治疗后3个月分别为0.90±0.18、0.91±0.04,两组治疗后视力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间相比,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CFT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治疗后1个月CFT均低于治疗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CF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CFT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和直接光凝相比,间接光凝对CSC同样具有良好的疗效,为不能进行直接光凝的旁中心凹渗漏的CSC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与红细胞变形能力(erythrocyte deform ability,ED)、红细胞膜磷脂成分及红细胞膜收缩蛋白(spectrin,SP)变化的关系。 方法 10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视网膜病变的有无分为DR组(55例)和非DR(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53例),检测其ED、红细胞膜磷脂成分和红细胞膜收缩蛋白二聚体(spectrin dimer,SPD)、四聚体(spectrin tetram er,SPT)相对含量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53例的相同检测结果作对比。 结果 DR患者红细胞滤过指数(erythrocyte filtration index,EFI)、SPD、SPD/SPT、神经鞘磷脂(spingom yline,SM)/磷脂酰胆碱(phophatidylcholine,PC)明显增高,而SPT、SM、PC、磷脂酰丝氨酸(phophatidylserine,PS)和磷脂酰乙醇胺(phatidylthanolam ine,PE)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和NDR 组比较有显著差异(F= 8.  相似文献   

20.
高压氧治疗迁延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迁延性 C S C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药物治疗三个月以上无效的病例作为试验组, 共 47 例55 眼, 采用高压氧舱压力为 25 A T A, 每日治疗 1 次, 每 10 次为一疗程, 观察时间 2 个月。随机选择 45 例51 眼同期诊断为迁延性 C S C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结果 试验组痊愈 22 例 26 眼 (4727% ), 有效 17 例 20 眼 (3621% ), 总有效率 8276% 。对照组痊愈无, 有效15 例 17 眼 (3333% ), 总有效率 3333% 。 X2 = 2777, X2 > 2769, P< 001。提示 高压氧能明显缩短 C S C病程, 提高疗效, 高压氧治疗迁延性 C S C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