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郗磊  刘存明 《江苏医药》2012,38(7):840-841
目的 总结7例异位嗜铬细胞瘤的麻醉处理.方法 7例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5例术前即怀疑为嗜铬细胞瘤,按嗜铬细胞瘤行以酚苄明及扩容为主的术前准备,2例因麻醉或术中循环动力学波动剧烈而考虑到嗜铬细胞瘤的可能,中止手术,待按正规的术前准备后再行手术.结果 5例经过正规准备的患者,术中循环动力学虽有一定波动,但相对缓和;2例再次手术患者术中循环动力学波动明显趋缓.7例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术期.结论 对术前漏诊的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最好中止手术,并行规范的术前准备,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嗜铬细胞瘤是由嗜铬组织发生的较少见的肿瘤,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10%发生于肾上腺外嗜铬组织,包括腹膜后和后纵隔等部位.虽然大多数嗜铬细胞瘤为良性,但因其合成和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或)肾上腺素,导致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及其他并发症,如心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1].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麻醉处理比较困难,急剧的循环功能紊乱是麻醉与手术危险的根本原因.本院2000年以来实施嗜铬细胞瘤手术15例,现将其麻醉管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嗜铬细胞瘤是由嗜铬组织发生的较少见的肿瘤,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10%发生于肾上腺外嗜铬组织,包括腹膜后和后纵隔等部位。虽然大多数嗜铬细胞瘤为良性,但因其合成和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或)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其麻醉处理方法。结果术中有15例血压明显升高,4例心动过速;肿瘤切除后血压不同程度降低,除1例顽固性低血压需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余病例给予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后血压很快升至安全范围。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及严密的监测是嗜铬细胞瘤手术顺利完成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7.
本院从1995年至2005年共做过8例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过程均平稳顺利,现总结一些体会如下. 1一般资料 8例病人,年龄40~75岁,6男2女,ASAⅡ~Ⅲ级,均有不同程度不同年限的反复发作性心悸,进行性加重,发作时有的有全身紫绀.入院查血压都高于正常达200~160/130~100mmHg,心率90~140次/分,心界有不同程度扩大,心电图示T波改变,血糖升高,术前经B超、CT均已诊断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8.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及麻醉管理。方法45例患者分为3组,A组采用静脉滴注异丙酚+芬太尼,B组在A组基础上吸入异氟醚,C组在B组基础上提前予以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C组平均动脉压波动明显小于B组和A组(P〈0.05)。结论静脉滴注与吸入复合全身麻醉配合硬膜外麻醉的方法,便于术中管理,血流动力学波动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的外科手术麻醉方法.方法 收集 30例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管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恢复良好.结论 全身麻醉可避免和减轻手术探查、切除肿瘤后出现的血压剧烈波动,并且可主动控制呼吸,呼吸循环管理相对方便.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切除嗜铬细胞瘤前血流动力学指标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0.
嗜铬细胞瘤是源于肾上腺髓质的一种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因其肿瘤细胞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临床上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及代谢异常等一系列症状,手术麻醉的处理比较困难,麻醉期间容易发生致死性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笔者近期曾遇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嗜铬细胞瘤由嗜铬细胞形成,主要见于肾上腺髓质,其他含有嗜铬细胞的组织如交感神经节也有可能发生。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是嗜铬细胞瘤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由此可产生一系列与此相关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循环系统的急剧不稳定,手术和麻醉处理较为特殊。我院自1990年8月以来共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15例,全部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现将手术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任子斌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7):1771-1772
1病例介绍例1 :男 ,34岁。4年前无诱因突感多汗、乏力、心前区放射痛等症状 ,血压波动于140~160/90~110mmHg之间 ,口服降压药症状消失。4年来间断出现多汗、乏力、头晕。血压保持一个较高水平 ,有时达180~210/100~110mmHg ,每次血压升高均伴有上述症状 ,心率增快达120次/分  相似文献   

13.
嗜铬细胞瘤为功能性肿瘤 ,血压变化大引起的症状错综复杂 ,是人体变化最大的一种肿瘤 ,手术是目前治疗嗜铬细胞瘤唯一有效的办法 ,但危险性大 ,手术中神经紧张 ,创伤刺激、体位改变、肿瘤部位的挤压等均可诱发高血压危象 ,所以手术前准备充分 ,术中动作舒缓 ,术后护理得当 ,是手术成功的关键。1 临床资料1999年 7月~ 2 0 0 1年 7月 ,我院共做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48例 ,其中男 2 6例 (占 54 17% ) ,女 2 2例 (占45 83 % ) ,年龄为 12~ 65岁 ,平均年龄 3 8岁 ,其中单侧肾上腺素嗜铬细胞瘤 44例 ,占 92 % ,旁动脉 1例占 2 % ,膀胱内 1例占 2 %…  相似文献   

14.
嗜铬细胞肿瘤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 ,但此类手术麻醉病死率高且麻醉管理困难。我院采用硬膜外 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获得手术麻醉成功。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 ,34岁 ,体重 45kg。近 1个月来血压持续升高、头痛、乏力、胸闷、腰痛加剧伴下肢水肿来我院就医。入院查体 :血压 1 95~ 2 1 0 / 1 1 5~ 1 2 0mmHg ,心率 1 30~ 1 4 0 ,血氧饱和度 (SpO2 ) 90 % ,心功能Ⅲ~Ⅳ级。X线示 :右肺粘连、肺气肿、心脏向左扩大 2~ 3cm。心电图 :左室肥大 ,ST T改变 ,左下壁心肌缺血。超声心动图 :左心功能降低。肺功能测…  相似文献   

15.
任怀敏 《河北医药》1999,21(4):316-316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瘤持续或间断的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改变及代谢紊乱。由于外科手术中瘤体切除前后剧烈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使得麻醉的处理有其特殊性,现将我院近年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嗜铬细胞瘤的病例报告如下,并探讨其麻醉管理特点。1 临床资料本组共7例病人,男2例,女5例,年龄18~58岁,均有高血压(阵发性3例,持续性4例),头痛、心悸等典型症状,其中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例,左侧2例,双侧1例,肾上腺外(膀胱)1例,肿瘤最小的30cm×25cm×20cm,最大…  相似文献   

16.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及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所致,其表现为高血压、心律失常,代谢紊乱等症状,麻醉处理难度较大。我院于2012年11月14日对1例右肾上腺嗜铬细胞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由于麻醉围手术期准备充分,麻醉处理得当,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经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全身麻醉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期1例术前误诊腹膜后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过程。术中切除瘤体时采用七氟烷、丙泊酚加深麻醉,静脉泵注硝酸甘油的方法处理血压的升高。瘤体切除后血压剧烈下降,及时使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持续泵注获得满意效果。术后回ICU病房继续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做后续治疗。结果患者安全顺利完成麻醉和手术,10d后痊愈出院。结论手术中及时根据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实施降压和升压措施,适当的麻醉深度,积极补充容量维持循环功能稳定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患者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嗜铬细胞瘤由嗜铬细胞形成,主要见于肾上腺髓质,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是嗜铬细胞瘤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嗜铬细胞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1]。临床上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症状,麻醉处理比较复杂。近年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适合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24例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A组)和全麻+硬膜外组(B组),每组12例。观察2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肿瘤切除前后均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但B组血压、心率波动明显小于A组(P〈0.05),麻醉清醒及拨管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全麻+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范围小,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20.
回顾分析我院自1998年至2003年收治1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病人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