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对小肠病变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5月收治的45例小肠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同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 诊断后,45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检出阳性病灶率86.67%(39/45),不明消化道出血病变检出率为85%(17/20),腹痛病变检出率为100%(13/13),小肠癌75%(9/12),与手术病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通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小肠病变部位、范围及性质作出全面的评价,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服甘露醇结合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200例小肠病变患者,根据诊断方案分为A组(100例)、B组(100例),A组口服甘露醇结合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B组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组诊断效能(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小肠充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诊断准确度(99.00%)、灵敏度(100.00%)高于B组(87.00%、85.14%)(P<0.05);A组小肠充盈率[77.00%(77/100)]高于B组[38.00%(38/100)](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口服甘露醇应用于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可提高诊断准确度、灵敏度,降低漏诊率,提高扫描图像清晰度,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小肠造影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43例因怀疑小肠疾病进行小肠CT造影病例的影像资料,由两位影像医师共同分析,用分级法判断小肠粘膜、肠壁和系膜血管解剖结构显示。对照临床和病理诊断,评估其影像诊断正确性,总结小肠炎症、肿瘤和血管性疾病的影像表现。结果:43例小肠CT造影,正常25例,良性病变14例,恶性病变4例。43例小肠粘膜、肠壁结构和系膜血管显示良好占69.8%,83.7%和97.7%。结论: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能很好显示小肠粘膜、肠壁结构和系膜血管,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应用多层螺旋CT口服法对小肠疾病展开小肠造影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因疑似患有小肠疾病进入该院施行相应诊疗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掌握其常规指标的前提下,应用多层螺旋CT口服法对入选病例开展小肠造影的系统化检查,经回顾各项造影征象及医疗数据后,评估此法用于小肠疾病鉴别的效果情况.结果 78例都顺利接受16层螺旋式CT扫描,服用泛影葡胺后未见显著不适感.经手术后病理学证实及对比评估知:16层螺旋CT扫描所得结果 的定位正确率、定性正确率分别是84.62%、58.97%;胃肠内镜探查所得结果 的定位正确率、定性正确率分别是57.69%、75.64%.统计学处理可知,16层螺旋CT扫描的定位准确率高于胃肠内镜,定性正确率低于胃肠内镜探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口服法应用在小肠病变造影扫描操作中,能提升小肠疾病的定位正确率,且患者不适感少,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胃肠道造影检查方法和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小肠疾病中的差异,为临床小肠疾病诊断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52例经过手术病理诊断确定为小肠肿瘤、克罗恩病、肠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胃肠道造影检查方法和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定位符合率上,胃肠道造影检查方法低于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定性符合率上,胃肠道造影检查方法低于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小肠类疾病的实践过程中,与传统采用胃肠道造影技术进行诊断的方法相比较,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诊断小肠类疾病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随机选取的90例小肠梗阻患者,研究对象分类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行单气囊小肠镜检查,观察组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最终诊断效果.结果 经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诊断,观察组诊断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诊断符合率、病因诊断结果、诊断敏感性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肠梗阻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诊断敏感性,较好反映出患者小肠梗阻的原因及相关信息,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腹痛,怀疑小肠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评价其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7年2月至11月,对118例诊断不明,怀疑小肠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并行多平面重建(MRP)、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技术(VRT)重建。 结果 118例患者检出病变87例,总阳性病灶率73.7%(87/118),不明消化道出血病变检出率53.3%(16/30),腹痛病变检出率80.7%(71/88),与MSCTE检查前总阳性病灶检出率23.7%(28/118)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与临床符合率达91.9%(80/87),所有患者均完成检查,无明显不适。 结论 多层螺旋CT是小肠疾病诊断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小肠扭转中的价值。方法搜集行全腹CT增强扫描且经手术证实的小肠扭转患者9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行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上静脉(SMV)成像,分析其在小肠扭转中的表现。结果 9例小肠扭转患者中,6例全组小肠扭转,AV重建显示SMA左侧的空肠动脉呈螺旋状或圆弧形向右侧旋转,分支远段位于右侧,SMV及分支与同名动脉伴行;3例部分性空肠扭转显示上端局部空肠动脉分支由SMA左侧呈圆弧形向右旋转,SMV及分支未能明显显示异常。小肠扭转诊断准确率100%(9/9)。结论 MSCTA能根据空、回肠动脉的走行、分布等,为快速、准确诊断小肠扭转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口服引入对比剂的方式达到小肠充盈的方法 和采集时间进行探讨.方法 口服低浓度阳性对比剂49例和阴性等渗甘露醇溶液40例,空腹分段口服1500-2000m1.分时间段采集小肠造影图像,根据对比剂到达回盲部来评价小肠充盈效果.结果 口服阳性对比剂组,肠道里对比剂的CT值改变较大,对比清晰,前端到达回盲部时间相对延后,小肠充盈29例良好占59.2%(29/49).20例不良占40.8%(20/49).口服等渗甘露醇阴性对比剂组,肠道里造影剂的CT值不改变,前端到达回盲部时间相对提前;小肠充盈33例良好占90.0%(33/40),7例不良占10.0%(7/40).结论 小肠完全充盈的时间和效果,与应用对比剂类型有关,口服足够量的对比剂和液体连贯进入肠道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小肠造影检查对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择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小肠疾病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实施小肠CT造影检查,统计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以及疾病表现.结果 小肠螺旋CT造影检查结果 正常26例,良性病变13例,恶性病变5例.其中涉及炎症性疾病8例,血管性病变3例,小肠肿瘤性病变7例.全部18例病变患者中,有7例发生影像学检查条件下观感表现显著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现象,其中涉及炎症性病变6例,小肠腺癌1例.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在小肠病变检查中应用,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的病理组织影像学特征,实现对疾病类型的清晰划分和细致确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建及增强扫描对脐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脐尿管癌的CT表现,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状及增强后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多轴位图像显示5例肿瘤均表现为中线或略偏向一侧、脐与膀胱顶部及前壁之间的占位性病变,呈类圆形1例,分叶状4例。肿块呈实性或囊实性,表现为实性2例,囊实性3例,增强后实性部分及囊壁表现为轻-中度强化、延迟强化,囊性部分无明显强化;肿瘤内或周边区域伴钙化3例。结论脐尿管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多平面重建及增强扫描有利于脐尿管癌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04例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患者,于规定时间内分别使用x线平片和螺旋CT对所有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检查。结果(1)在Ⅰ级和Ⅱ级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中,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Ⅲ级和Ⅳ级病变的检出,两者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螺旋CT检查出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骨质增生硬化和软组织肿胀的患者明显多于x线平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和关节强直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多种病变的检查中,多层螺旋CT都显现出了较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对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特点.结果 CT表现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包括阑尾增粗增大,间接征象包括阑尾周围炎和阑尾盲肠周围脓肿,周围软组织肿胀积气、腹腔积气.结论 急性阑尾炎的CT征象对于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小肠间质瘤征象,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13例小肠间质瘤,其中良性2例,潜在恶性1例,恶性10例。病灶直径3~37cm,平均23cm。良性病灶2例均小于5 cm,恶性病灶8例大于5 cm,7例呈圆形及类圆形,6例有分叶。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3例,明显强化8例,其中5例可见供血动脉。较大的肿块常发生坏死、囊变,增强扫描囊变区不强化,实性部分强化,3例坏死区为偏心性,1例坏死区内可见气体,2例合并腹腔内大量腹水。结论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rd tomograghy,MS-CT)对尘肺患者不同分期中肺动脉直径变化评价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符合尘肺病诊断标准的30例尘肺I期,30例尘肺Ⅱ期和30例Ⅲ期尘肺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进行CT扫描,测量肺动脉(MPA)直径、右肺动脉(RAP)直径、左肺动脉(LAP)直径、主动脉/升主动脉比值(RPAA)及主动脉/降主动脉比值(RPDA).结果:尘肺病患者的MAP、LAP、RAP直径,RPAA、RPDA比值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三期尘肺组MAP、LAP、RAP直径,RPAA、RPDA比值>二期尘肺组MAP、LAP、RAP直径,RPAA、RPDA比值>一期尘肺组MPA值(P<0.01或P<0.05).FEV1%与MAP、LAP、RAP直径,RPAA、RPDA比值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结论:尘肺组肺动脉MAP、LAP、RAP直径,RPAA、RPDA比值与尘肺分期有显著关系,采用多层螺旋CT测量肺动脉直径对尘肺病分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以作为临床对尘肺分期诊断和鉴定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腹部肿瘤患者62例,依据患者的检查扫描方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平扫检查,研究组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扫描结果与手术所见腹部肿瘤位置及侵袭范围的准确率。结果 62例患者CT检查结果,腹部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平均为87.10%。与对照组采用平扫的患者相比,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的研究组患者腹部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可达9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CT检查结果,腹部肿瘤侵袭范围诊断准确率平均为69.35%。与对照组采用平扫的患者相比,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的研究组患者腹部肿瘤侵袭范围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可达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准确而快速的检查方法,在腹部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均能够发挥重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扬彬  谭理连 《广东医学》2006,27(5):611-612
CT的临床应用较MR早了10年左右,但由于以往常规CT扫描速度较慢及计算机技术相对落后,使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直至螺旋CT产生,由于其快速的容积扫描,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结合采用高压注射器的造影剂团注技术等使CT血管成像在临床中逐步推广与应用。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以其优异的性能使螺旋CT血管成像(spiral CT angiography,SCTA)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某些血管疾病的诊断方面甚至可优于常规血管造影或DSA,有可能成为观察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43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5例,共57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并行冠状动脉三维重建,将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DSA)与MSCT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显示的敏感性为80%以上,特异性可达90%以上,且冠状动脉狭窄的阴性预测值为94%左右,诊断的准确率为81%。结论:MSCTA对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的阴性预测值较高,对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基本能够满足冠状动脉疾病初步诊断的影像学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方法在急诊老年血管源性急腹症中特征及其临床研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腹症老年患者,选取同时行超声和多层螺旋CT两项检查且临床确诊为血管源性急腹症的患者36例。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超声诊断腹主动脉瘤5例,动脉夹层8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2例,肾动脉主干及分支栓塞4例,门静脉栓塞3例,假性动脉瘤3例。多层螺旋CT诊断腹主动脉瘤5例,动脉夹层8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2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3例,肠系膜扭曲5例,肾动脉主干及分支栓塞4例,门静脉栓塞6例,假性动脉瘤3例。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72.2%;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为100%;经统计学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有显著差异(χ2=11.61,P0.01)。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方法在急诊老年血管源性急腹症中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对血管源性的病变范围及情况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