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眼眶肿瘤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7例眼眶肿瘤患者47个病灶(良性组35例,恶性组12例)进行术前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瘤超声造影的特征,应用SonoLiver分析软件进行后处理得到肿瘤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获取造影剂达到时间(AT)、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曲线下面积(AUC)、峰值强度(IMAX)、造影灌注指数(PI)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良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点不同.时间-强度曲线参数中上升支斜率、半降斜率的绝对值、IMAX、PI、mTT、半洗出时间、RT良恶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AUC、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在眼眶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活检结合造影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经活检病理确诊的卵巢肿瘤患者180例(良性卵巢肿瘤120例,恶性卵巢肿瘤60例),所有患者都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造影分析。结果良性肿瘤超声显示多为囊性,彩色超声显示囊壁少量点状血流;恶性肿瘤超声显示多为囊实性,彩色超声显示囊壁丰富血流。恶性肿瘤患者的动脉阻力系数(RI)值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卵巢肿瘤患者的增强速率与半廓清时间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患者,而始增时间与达峰时间明显低于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活检结合造影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可实时动态显示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提高超声对良恶性卵巢卵巢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与血清学检查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本院的肝脏肿瘤患者纳入研究,行血清学检测和超声造影TIC定量检测,并根据病理检测结果将其分为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比较分析两组之间所测量指标的差异,并对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ROC曲线的构建和比较。结果最终纳入患者205例,恶性肿瘤组89例,良性肿瘤组116例。恶性肿瘤组的血清学指标甲脂蛋白含量和超声造影峰值强高于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提示,AFP含量,超声造影峰值强度的曲线面积分别为82.7%,78.8%,联合预测ROC曲线下面积为91.8%。结论血清学指标和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恶性肿瘤分析均有一定的诊断效能,而两者联合诊断的预测曲线则提示,血清学与超声造影联合诊断效能明显优于二者的单独诊断效能,有望成为临床上一种无创精确简便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onoLiver造影软件参数成像在诊断乳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68例乳腺肿块(恶性92例,良性76例)行超声造影检查,应用SonoLiver软件分析得到参数成像图,着重分析乳腺肿瘤超声造影的3个定量参数(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及平均渡越时间)及参数成像图.结果 良恶性肿瘤的参数成像图表现明显不同,88.0% (81/92)乳腺恶性肿瘤参数成像图表现为颜色杂乱,五彩斑斓,团块状或斑片状分布;81.6% (62/76)乳腺良性肿瘤参数成像图表现为颜色相对单一分布.良性肿瘤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均大于恶性肿瘤(P<0.05);良性肿瘤平均渡越时间小于恶性肿瘤(P<0.05).超声造影参数成像诊断法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85.9%、85.5%、85.7%.结论 超声造影参数成像诊断法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有助于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卵巢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卵巢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初步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卵巢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5个卵巢占位性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患者手术病理及随访结果 将病例分为良恶性两组,比较两组病例时间-强度曲线(TIC)参数并分析其ROC曲线.结果 超声造影共检查41个良性病灶,34个恶性病灶,其TIC参数中上升支斜率、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始增强度、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在良恶性两组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确定上升支斜率、峰值强度诊断阈值分别为2.5及34.66 dB.结论卵巢占位性病变的TIC定量参数分析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初步认为上升支斜率、峰值强度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经直肠超声造影观察膀胱良恶性病变的声像图特点,研究经直肠超声造影对膀胱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病人65个膀胱占位性病变的经直肠超声造影声像图,采用时间-强度软件测量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并分析各自的增强模式及定量参数特征,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经直肠超声造影诊断51个膀胱恶性病变,14个良性病变。病理诊断49个膀胱恶性肿瘤,16个良性病变。膀胱良恶性肿瘤的峰值强度(P=0.000)和廓清时间(P=0.000)有统计学意义,到达时间(P=0.237)和达峰时间(P=0.2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直肠超声造影诊断膀胱恶性肿瘤的符合率为95.3%,灵敏度为97.9%,特异度为87.5%,阴性预测值为93.3%,阳性预测值为96.0%。结论:经直肠造影造影检查鉴别诊断膀胱良恶性病变的价值优于常规超声,“快进慢退”高增强模式结合峰值强度及廓清时间界值点鉴别膀胱恶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肾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常规超声检查示肾脏占位病变患者50例,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分析造影模式及灌注特点,并与手术组织病理结果或CT增强扫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超声造影诊断肾脏良、恶性肿瘤的符合率。结果超声造影诊断肾脏良性肿瘤16例,诊断恶性肿瘤30例。时间强度曲线显示14例肾脏良性肿瘤超声造影呈“慢进慢出,低增强”模式,26例肾脏恶性肿瘤呈“快进快出,高增强”模式。结论超声造影可为肾脏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可更准确、客观地分析肾脏病灶周边及内部的血流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直肠实时超声造影在前列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SonoVue造影剂,对21例患者40个前列腺结节行超声造影,观察病灶造影增强方式,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造影参数,比较前列腺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差异.结果 21例患者中良性结节组11例患者,恶性结节组10例,两组f-PSA、t P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良性结节27个,恶性结节13个.良性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方式以均匀增强方式为主,恶性结节增强早于周围正常组织,达峰强度、达峰时间及再灌注时间均短于良性结节(P<0.05),以不均匀增强为主.结论 超声造影中前列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达峰强度、达峰时间及再灌注时间等参数有一定差异,有助于鉴别诊断.如将造影参数与f-PSA、t-PSA联合能进一步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对于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经穿刺活检病理及临床确诊的51例肺部病变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对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各定量参数及造影剂到达肺部病变及邻近肺组织的时间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超声造影TIC曲线定量参数中始增时间(Contrast agent arrive time,AT)良性组小于恶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TIC曲线定量参数中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上升时间(Rise time,RT)、峰值强度(Maximum intensity,IMAX)、上升支斜率(Rising slope,RS)在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恶性组中分出鳞癌组与腺癌组,超声造影TIC曲线各定量参数在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造影剂到达肺部病变及邻近肺组织的时间差良性组小于恶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时间差最佳截点值为2.5 s。结论:①超声造影TIC曲线定量参数中AT在肺部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②造影剂到达肺部病变及邻近肺组织的时间差对肺部良恶性病变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该时间差<2.5 s提示病变趋于良性,该时间差>2.5s提示病变趋于恶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相对定量参数及时间-相对强度曲线(time-relative-intensity curve,TRIC)在肝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9枚肝局灶性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获取良恶性病灶的相对造影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将TIC中每帧图像病灶声强减去肝实质声强得到相对强度,以时间为横坐标,相对强度为纵坐标,绘制TRIC,对比良恶性病灶TRIC形态特征.结果 相对达峰时间、相对达峰强度、相对增强时间及相对下降斜率在良恶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灶TRIC上升支及下降支均较陡直,在平均(28.24±8.14)s时达基线0值,并继续下降至基线下-8 dB附近小幅波动.良性病灶TRIC上升支及下降支均较平缓,且下降支下降至基线上4 dB附近小幅波动.结论 超声造影相对定量参数和TRIC为肝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SonoVue进行超声造影对比常规超声在提高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8例常规超声检出肝脏局灶性病变(FLL),根据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点,结合病史给出初步良恶性判断后,进一步采用超声造影,对病灶造影剂灌注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修正判断;最后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8个病灶中病理结果示良性病灶32例,恶性病灶46例。超声造影在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为92.8%,特异性为91.7%,准确性92.3%,明显优于常规超声。结论应用静脉团注SonoVue法进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有助于肝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图像对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185例,术前应用超声显像检测卵巢恶性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并与术后病理诊断做对照。结果:本组185例患者共195个肿瘤,超声表现为囊性6个(6/195),占3%;囊实性141个(141/195),占72.3%;实性48个(48/195),占24.7%;血管分布特点为在肿瘤隔或实质成分的内部呈多血管弥漫分布,以束状、树枝状或彩球状血管网为主,实质中心部出现2~3级杂乱血流;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5.7%。结论:超声图像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育龄妇女妇检时应常规进行卵巢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在低位胆道梗阻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低位胆道梗阻住院患者53例的超声造影诊断结果及其增强模式,并与病理结果比较,探讨超声造影对低位胆道梗阻定性诊断的符合率及增强模式对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 以增强早期呈现高增强或等增强并在增强晚期有消退表现作为诊断恶性病变的指标时,良恶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组恶性病例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3%、96.3%,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2.9%。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灶的二维灰阶表现在良恶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表现模式对低位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增强早期呈现高增强或等增强并在增强晚期有减退表现有助于低位胆道梗阻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DFI联合血清CA125检测在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CDFI检查结果及血清CA125水平,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CDFI诊断卵巢良性肿瘤准确率98.9%,卵巢恶性肿瘤准确率为71.6%;CA125诊断卵巢良性肿瘤准确率85.9%,诊断卵巢恶性肿瘤准确率88.1%;CDFI结合CA125诊断卵巢良性肿瘤准确率98.9%,诊断卵巢恶性肿瘤准确率94.0%。结论 CDFI与血清CA125联合检测是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结节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肿块之一,超声检查大大提高了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成为临床常用的诊断手段,但其在对结节的定性诊断方面仍有不足。近年来,超声造影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定性诊断的能力,本文就超声造影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超声造影在肾、膀胱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及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CPS)在肾、膀胱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8例二维超声发现肾、膀胱异常回声结节,可疑肾、膀胱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行实时超声造影,造影结果与病理对照。结果造影提示肾恶性肿瘤41例,良性肿瘤8例,膀胱恶性肿瘤35例,膀胱良性病变4例。病理证实为肾恶性肿瘤38例,良性肿瘤11例,膀胱恶性肿瘤34例,膀胱良性病变5例。超声造影误诊4例。诊断肾、膀胱占位性病变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73%、75.00%、95.45%。结论超声造影在诊断肾、膀胱占位性病变及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内小病灶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最大直径小于3cm的肝内小占位病灶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病理诊断良性病灶20例,恶性病灶20例: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52.5%,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5.0%,后者高于前者(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内小病灶的定性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优势,明显优于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中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在判断肿瘤切除后术腔周围残留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脑胶质瘤患者于脑胶质瘤切除术中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实时观察脑肿瘤切除范围,判断肿瘤切除后术腔周围有无残留肿瘤.同时在术腔四壁及底部取脑组织行病理检查.将术中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术中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引导下对38例脑胶质瘤患者行手术切除并引导术者在术腔取组织标本205处,病理结果证实术腔及周围组织有肿瘤残留10例(10/38),无肿瘤残留28例(28/38).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术中常规超声诊断术腔及周围组织有无肿瘤残留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29例(76.3%,29/38),漏误诊9例,诊断符合率为76.3%(29/38);术中超声造影诊断术腔及周围组织有无肿瘤残留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34例,漏误诊4例,诊断符合率为89.5%(34/38),高于术中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835,P<0.01).结论 术中超声造影能有效地检出术腔及周围组织中的残留肿瘤,有助于提高脑胶质瘤手术全切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腹膜后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2例腹膜后肿瘤患者,活检或手术前在低机械指数下应用SonoVue进行超声造影,观察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分析时间-强度曲线(TIC)特征.结果 在超声造影下,腹膜后良性肿块可以呈现不同的声像图特征.恶性肿瘤呈现中央向周边的增强模式,增强血管迂曲,并呈现非整体增强,无回声坏死灶多见.TIC曲线中恶性组感兴趣区增强强度(P<0.001)、上升斜率(P<0.05)及半降时间(P<0.05)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膜后肿瘤具有不同的超声造影表现,有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扩散张量成像(DTI)及两者联合在前列腺中央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前列腺中央区结节患者79例,共计91个结节,给予DCE-MRI、DTI检查,分析良恶性结节DCE-MRI、DTI参数差异。结果经病理学诊断,91个结节中,恶性结节39个,良性结节52个;恶性结节DCE-MRI参数峰值时间为103.36±32.50 s,明显低于良性结节(P < 0.05),而强化率和容量转移常数分别为(4.90±1.10)%和12.20±4.11 min-1,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 < 0.05);恶性结节时间-强度曲线(TIC)类型Ⅲ比例为84.62%,明显多于良性结节(P < 0.05);良性结节TIC类型Ⅱ比例为80.77%,明显多于恶性结节(P < 0.05);良恶性结节TIC类型Ⅰ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DTI参数表观扩散系数值为(1.03±0.22)×10-3 mm2/s,明显低于良性结节(P < 0.05),而各向异性分数为0.32±0.10,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 < 0.05);峰值时间、强化率、容量转移常数、TIC类型、表观扩散系数、各向异性分数及联合诊断前列腺中央区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0.883、0.868、0.838、0.903、0.885和0.933(P < 0.05)。结论DCE-MRI、DTI及联合诊断在前列腺中央区结节鉴别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