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徐文波 《海南医学》2010,21(17):67-68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损伤的诊断、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外伤后颅内静脉窦损伤患者采用明胶海绵和(或)肌筋膜片覆盖修补4例,周围硬膜悬吊术6例,静脉窦缝扎术3例,吻合术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中完成静脉窦损伤的紧急修补,止血明确。15例中恢复良好10例,中残3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对颅内静脉窦损伤尽量做到早诊断,术中根据具体的损伤特点采用相应的修补方法,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31例外伤后颅内静脉窦损伤患者采用静脉窦直接缝合12例,颅骨骨桥悬吊合并明胶海绵覆盖修补10例,硬脑膜或大脑镰瓣翻转修补5例,肌肉筋膜和明胶海绵覆盖修补4例。【结果】本组死亡3例,重残1例,中残4例,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对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采用手术缝合的方法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颅脑损伤致静脉窦破裂手术治疗体会。方法根据静脉窦破裂的部位、大小及出血情况采取静脉窦两侧作硬膜悬吊缝合,边缝边牵引已缝好的硬膜缝线,止血纱明胶海绵填塞、骨桥两侧硬膜骨梁悬吊、医用胶封闭、止血纱明胶海绵覆盖压迫加两侧硬膜缝合后结扎固定、硬脑膜及颞肌筋膜修补破裂口、上矢状窦前1/3破裂止血困难者结扎止血等不同的止血方法。结果17例颅脑损伤致静脉窦破裂患者,1例死亡,2例重残,14例效果良好。结论颅脑损伤致静脉窦破裂出血的患者,只要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沉着冷静、止血方法得当,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脑膜瘤患者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7月278例脑膜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措施。结果术中并发症主要为颈动脉及其分支损伤、脑挫伤、静脉窦损伤;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对侧偏瘫、失语、颅内再发出血、术后癫痫、脑梗死、颅内感染、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等。结论注意围手术期处理,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及时发现并及时治疗并发症可有效降低其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损伤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矢状窦前1/3损伤3例,其中缝合结扎2例,明胶海绵压迫止血1例。矢状窦中、后1/3损伤5例,其中缝合修补3例,明胶海绵压迫止血2例。横窦损伤2例,其中骨桥悬吊止血1例,明胶海绵压迫止血1例。结果:出院时遗有偏瘫3例,精神症状2例,余愈后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术前做好充分思想准备,掌握手术时机和适应证,对不同部位静脉窦损伤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均能化险为夷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损伤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矢状窦前1/3损伤3例,其中缝合结扎例,明胶海绵压迫止血1例。矢状窦中、后1/3损伤5例,其中合修补3例,明胶海绵压迫止血2例,横窦损伤2例,其中骨桥悬吊止血1例,明胶海绵压迫止血1例,结果:出院时遗有偏瘫3例,精神症状2例,余愈后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术前做好充分思想准备,掌握手术时机和适应证,对不同部位静脉窦损伤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均能化险为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用EC耳脑胶在静脉窦损伤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8例静脉窦破裂出血患者,用涂有EC耳脑胶的肌筋膜或骨膜修补破口,明胶海绵贴覆压迫3~5 min.结果 18例术中止血可靠,术后无1例再发出血及静脉窦血栓形成,无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EC耳脑胶辅助修补静脉窦损伤方法简单、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在治疗脑静脉窦破裂出血中的实用价值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采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联合生物型人工硬脑膜重叠缝合以及医用生物蛋白胶封闭方法治疗开放性颅脑损伤伴脑静脉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78例患者中38例痊愈,33例好转出院,4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结论 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在开放性颅脑损伤伴脑静脉窦损伤的治疗中能有效地发挥止血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年以来15例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再次或加固气囊牵引、镇静、止痛、降压,膀胱内药物灌注或电凝、电切等措施。结果:15例术后出血,经上述保守方法止血后,均达到了满意止血效果,无1例开放手术止血。结论: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经加固气囊牵引、镇静、止痛、降压、膀胱内药物灌注等保守治疗,止血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静脉窦损伤43例临床资料分析,对诊断和治疗问题进行了讨论。43例中,22例治愈,21例死亡。颅骨线状骨折,尤其是凹陷状骨折经过静脉窦,出现大出血和脑受压症状,应考虑本病。对有活动性窦出血,出现失血性休克和伴有颅内血肿者,应行紧急手术。损伤较轻,可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损伤重者,用海绵压迫并行硬膜缝合固定常可奏效;对前1/3矢状窦严重损伤且止血困难者可行结扎。  相似文献   

11.
颅内外伤性跨窦血肿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跨窦血肿与静脉窦损伤的关系及手术方法。方法通过对36例跨窦血肿回顾性总结,观察跨窦血肿合并静脉窦损伤的发生率及手术处理原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36例跨窦血肿中有29例合并各种静脉窦损伤.其发生率为80.56%,并且适当的手术处理可以取得较好疗效。结论颅内跨窦血肿大多数合并静脉窦损伤,术前要充分估计手术风险,以便从容应对各种静脉窦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颅内静脉窦闭塞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闭塞的磁共振(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0月至2003年1月经临床及MRI确诊的颅内静脉窦闭塞患者13例。结果:13例均表现为T2WI相应静脉窦流空影消失,而代之以高信号,脑实质有不同程度的梗死及出血。磁共振脑静脉成像(MRV)显示,相应硬膜窦狭窄,管腔不规则及闭塞。结论:MRI及MRV对颅内静脉窦闭塞可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宋萍  杨峰  武夏夏  柏福运 《当代医学》2021,27(13):85-86
目的分析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系成像(MRVI)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0例经临床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首先开展MRI平扫,然后开展MRVI扫描、MRI增强扫描,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检出情况。结果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共诊断出静脉窦血栓36个。MRI扫描后共检出30个静脉窦血栓,临床检出率为83.33%(30/36);MRVI扫描后共检出32个静脉窦血栓,临床检出率为88.89%(32/36);增强扫描后共检出34个静脉窦血栓,临床检出率为94.44%(34/36)。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发现,受累部位静脉窦内无流空效应,存在血栓混杂信号,其中8例T1WI、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5例T1WI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结论采用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静脉系成像能准确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钱伟东  屈洪党  訾刚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2):1272-1272,1340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多表现为颅内高压征象,伴或不伴局灶神经功能异常。头颅CT未见特征性表现,MRI仅5例示静脉窦异常信号,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MRV)12例均显示病变静脉窦狭窄或者闭塞。结论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征象伴或不伴定位体征的高危患者头颅CT不能明确诊断,应及时行MRI结合MRV检查可快速明确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并避免误诊误治。MRI及MRV简便易行、快捷无创,易于临床推广,可作为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徐娉 《中原医刊》2011,(5):19-20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3例出血性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治疗后病情逐渐平稳,其中9例保守治疗患者动态复查CT显示血肿逐渐缩小,无一例血肿扩大;4例手术患者中3例恢复良好,1例病情重,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家人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抗凝治疗是当前治疗脑静脉窦血栓的主要方法,即使在合并颅内出血的情况下也常作为治疗首选方式。但对于大范围及多灶性出血梗死,特别是已发生脑疝患者,外科手术清除血肿或去骨瓣减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分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Ling F  Wu J  Zh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3):1439-1442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影像学分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0例DAVF患者,121个病变按部位进行分区,分别为硬膜窦区,海绵窦区,天幕区,颅底静脉丛区,大脑镰区。按引流静脉分类,Ⅰ型瘘口直接向脑膜静脉或硬脑膜窦引流;Ⅱ型向硬脑膜窦回流后反流入脑或脊髓静脉。Ⅲ型直接向脑或脊髓静脉回流。结果:结合部位和引流静脉对本组病例分类结果为:海绵窦区Ⅰ型38例(69.1%),Ⅱ型17型30.9%,硬膜窦区Ⅰ型11例(33.3%),Ⅱ型16例(56.4%),Ⅲ型2例(10.3%);而天幕区20例,颅底静脉丛6例,大脑镰区1例均为Ⅲ型。结论:相同部位不同引流静脉类型治疗不同,相同引流静脉类型不同部位治疗各异,部位和引流静脉类型联合分类有助分析临床风险和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妊娠相关脑卒中合并脑疝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跃峤  陈文劲  王宁 《北京医学》2008,30(6):332-334
目的 总结妊娠相关脑卒中合并脑疝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1月收治的妊娠及产后6个月内妊娠相关脑卒中合并脑疝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妊娠相关脑卒中合并脑疝者.确诊脑出血1例.脑动静脉畸形伴脑出血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或侧裂静脉及Labbe静脉血栓形成伴脑出血2例.3例围生儿或胎儿存活.2例死亡.结论 当孕产妇出现神经症状及体征时.临床医师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急行CT、MRl、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及时手术以挽救母婴生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R 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例经临床证实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均用0.35T磁共振成像仪行MR I及MRV检查,分析MR I及MRV在该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R I平扫中见正常的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MRV见静脉窦闭塞,增强MR I见空三角征。结论:低场强MR I及MRV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造影( MRA)、磁共振静脉造影( MRV)在颅内肿瘤术前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患者20例,术前行MRI检查及MRA和/或MRV检查。以术中所见为标准,对术前图像资料分析结果作对比。结果:MRA检查18例,供血动脉异常增粗4例,颅内重要血管受压、推移和包埋现象6例;MRV检查12例,静脉窦受侵犯6例,静脉窦受压、推移4例,引流静脉增粗3例。 MRA及MRV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结论:MRA、MRV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重要血管的解剖关系,为神经外科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评价应用介入手段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择宣武医院自2005年3月—2007年2月收治的28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其中18例行脑静脉窦机械性碎栓治疗和局部溶栓治疗,5例患者接受静脉窦置管溶栓合并颈内动脉溶栓,5例进行静脉窦置管溶栓合并静脉窦支架置入术。术后予以积极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定期复查PT及PT值,将INR控制在2.0~2.5。结果出院前19例患者腰椎穿刺时颅内压在150~200mmH2O,血管造影或MRV检查证实静脉窦主干通畅,皮层静脉和深静脉恢复正常;8例患者部分再通,皮层静脉和深静脉部分代偿。27例患者的症状、体征都有不同的改善,其中22例头痛消失,3例有轻度头痛,2例视物不清,记忆力下降。1例因产后3周渐进性头痛、发热、意识障碍,经全脑DSA明确为颅内多发静脉窦血栓形成。虽积极予以静脉窦溶栓和碎栓治疗,但因患者病情严重,死亡。结论应用血管内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