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为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YO后残余近视散光的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对16例(32眼)RK后残余近视散光患行再次PRK治疗,并连续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表明术后6个月球镜屈光度-0.42±0.62D.柱镜屈光度-0.57±0.52D,裸眼视力≥1.024眼(75%),最佳矫正视力下降l行以上3眼(9.4%),实际球镜矫正度与预期矫正度相差1.0D以内31眼(96.9%),柱镜相差1.0D以内26眼(81.25%)。结论:PRK治疗RK术后残余近视散光的预测性强,特别在矫正残余散光方面,其结果令人满意。在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以上较常规PRK治疗组有所增加,提示安全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前 ,对近视的治疗已有多种手术方法 ,但 PRK仍是最简单、安全的手术方法之一 ,国内外已有不少成功的报道 [1 ,2 ,3 ] 。但对其远期疗效 ,国内报道较少 ,现对我科 1996年1月开展 PRK以来治疗的中低度近视、随访时间 3年以上的12 6例进行分析 ,以评价 PR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远期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6年 1月至 1997年 5月 ,我院共行 PRK治疗的近视 1130只眼 ,其中随访时间 3年以上的中低度近视患者12 6例、 2 34眼。男 6 8例 ,女 5 8例 ;年龄 18~ 34岁 ,平均 2 3.4± 3.1岁。近视屈光度 - 1.0 D~ - 6 .0 D,平均 - 4.0 1D…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角膜屈光手术在眼科临床发展迅速,其中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效果得到临床肯定,但其远期疗效(5年或更长)及并发症少有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治疗近视及散光,使近视治疗有了一个新发展。它是集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及眼科医学工程于一体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获得了显著疗效。我中心自1996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结果。方法:采用美国Keracor116型准分子激光治疗机对140例患者角膜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结果:共进行140例。术后裸眼视力≥0.5者138例(98.6%);≥0.8者136例(97.1%);≥1.0者132例(94.3%);术后并发症轻微,主要有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屈光回退和激素性高眼压。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是治升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 RK)是一种疗效肯定的矫正近视手术。其最大缺点是安全性、预测性差 ,术后矫正不足 ,发生率约为 2 0 % [1 ]。我科应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 PRK)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留近视 14例 2 8眼 ,现报告如下。1 对象1996年 4月至 1998年 1月 ,我科采用 PRK治疗 RK术后残留近视 14例 2 8只眼 ,其中男性 9例 18只眼 ,女性 5例 10只眼 ;年龄 19~ 3 0岁 ,平均 2 3 .4岁。 RK术后 1~ 5年 ,平均3 .4年 ;裸眼视力 0 .0 5~ 0 .2 ,平均 0 .10 3 ,戴镜视力 0 .6~ 1.5 ,平均 1.0 1;残留屈光度 >- 6.0 DS14眼 ,≤ - 6.0 DS…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61例(119眼)。术前等值球镜屈光度-1.00D~10.50D.结果:术后半年Ⅰ组(-1.00D~6.00D)和Ⅱ组(-6.25D~10.50D)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100%和94.29%;≥1.0者分别为79.31%和37.93%(P<0.01).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下降达到2行者Ⅰ组0眼;Ⅱ组2眼(6.9%).结论:PR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安全、有效,对中低度者稳定性、预测性好,对高度者预测性差,存在回退明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辅助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近视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飞秒激光辅助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与对照组(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各40例.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并总结相关护理体会.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屈光度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是现代科技应用于临床屈光医学的一项新技术,自八十年代经不断发展,准分子激光技术已逐渐应用于眼科临床[1],现就我院于1997-10~1999-10间,所行完整随访资料的PRK 548例1056只眼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48例1056只眼,男324例,624只眼,女224例432只眼,年龄18~38岁,近视屈光度为-1.50D~-11.50D,本组资料按近视的屈光度分为A组(-1.50D~-6.00D),共207例,B组(-6.20D~-9.00D),共236例,C组(-9.20D~-11.50D),共105例。1.2 术前检查包括裸眼视力,…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PRK后类固醇激素局部治疗的最佳方案.将123例(246眼)低中近视患随机分成A、B、C3组:A组432例)为对照组;B组(46例)拂炎眼液(0.1%醋酸氟米龙眼液)治疗组,前两个月2/d.后两个月1/d;C组(45例)拂炎眼液治疗组.第一个月4/d.以后透月减次1次共4个月.结果表明.术后3个月3组间裸眼视力,预期矫正精度问无显差异.角膜上皮下雾浊出现率,A.B、C组分别为67.2%、51.8%和47.8%.A组与B、C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意义.B、C两组之间差异无显意义。拂炎治疗后出现激素反应性眼压增高(超过1kPa以上)在B、C两组分别是4.3%和13.3%.两组差异有非常显意义4P<0,01)。结论:对于低中度近视组、PRK后以B组激素治疗方案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PRK)术中使用丝裂霉素(MMC)对抑制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效果及其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1981年1月~2010年6月公开发表的关于PRK术中使用0.02%MMC对抑制Haze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术后Haze发生比例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减少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MMC组比对照组明显地减少了Haze的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与对照组相比,MMC组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结论:PRK术中使用0.02%MMC可以明显减少术后Haze的形成,对角膜内皮细胞暂未发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鹤超  张绥中 《天津医药》1998,26(6):357-359
目的:观察多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MMC)对角膜准分子激光切削术(PR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影响。方法对100例(100眼,均选左眼)患者进行PRK手术,等效球镜约在-1.00 D~-6.00 D。其中MMC组50例50眼行PRK,术后将浸有0.02%丝裂霉素C棉片,浸润角膜中央切削区,持续时间约10~15s,后用10~20ml复方氯化钠液冲洗;对照组,50例50眼行PRK,术后仅用复方氯化钠液水冲洗。两组患者术后均戴同一型号强生牌隐形眼镜,用同一组PRK术后常规眼药滴眼,并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由同一医生在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情况及Haze评分。结果不同时间MMC+PRK组和PRK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3~6个月,MMCA组Haze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0.02%丝裂霉素C溶液使PRK术后切削区增生的角膜基质细胞减少,减轻PRK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有效的抑制Haze的形成,维持和促进PRK术后角膜的光学透明性,增强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减轻患者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术后的疼痛,提高角膜上皮的愈合速度,现将激光切削与酒精剥除角膜上皮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检测经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术(Trans-PR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RK)相比的可预测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60例需行PRK手术的患者全部纳入临床观察研究,所有患者均为右眼行酒精去上皮的PRK手术,左眼行激光去上皮的Trans-PRK手术,术前未与患者特别说明两种方式的区别,术后第1、3、7天通过询问患者双眼疼痛感、异物感、畏光流泪等不适感觉,对患者双眼自我感觉进行对比分析,然后术后1、3 d行裂隙灯下观察,术后7 d、1、3、6个月行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染色等方式检查术眼角膜上皮修复情况,然后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在屈光矫正的可预测性、安全性、有效性。结果 Trans-PRK和PRK两种手术方式,患者在术后1 d双眼不适的自我感觉方面无明显差异,3 d时行PRK的术眼较行Trans-PRK的术眼不适感明显(60例,38例主诉右眼较左眼不适感明显),术后3 d观察行Trans-PRK术眼的角膜上皮修复较行PRK术眼恢复快(60例左眼角膜上皮3 d均恢复,可以取下角膜接触镜,46例右眼角膜上皮3 d恢复,余下14例更换角膜接触镜后,延迟1 d,于术后第4天取下角膜接触镜)。患者术后3 d的裸眼视力,左眼视力明显高于右眼视力。结论 Trans-PRK手术方式较传统20%酒精去上皮的PRK手术更加简便易行,不但利于临床医生掌握操作,也能加速术后角膜创面的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加快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虽然观察数量为60例,为期6个月,但仍能证实较传统PRK手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人眼的折光系统及近视眼的成因,并根据光学原理探讨近视眼的矫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明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核形态变化。方法 22只(40眼)新西兰白兔行-5.5OD,5.5mm 直径的近视 PRK,术后不同时期取角膜进行茜素红—锥蓝染色以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核形态。结果 PRK 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核形态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PRK 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损害,是一项安全的矫正近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角膜塑型术(Ortho-K镜)对近视矫正的作用及控制近视发展的长期效果.方法:对200例配戴Ortho-K镜满6年的青少年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其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200例386只眼配戴前裸眼视力0.31±0.21,屈光度-3.81±2.78 D,角膜曲率44.51±3.53,BUT时间18.28±8.14 s,眼压值2.13±0.67 kPa,内皮细胞计数2 859±851,角膜中央厚度544±68 μm.结果:随访6年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视力得到显著提升(P<0.05),屈光度和角膜曲率比较有显著性降低(P<0.01),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角膜中央厚度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角膜塑型术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矫正近视的手段,能有效降低近视屈光度,控制近视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雁  赵堪兴 《天津医药》1999,27(12):717-719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LASIK技术对高度近视(A组)和超高度近视(B组)进行手术并对手术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屈光度由术前等效球镜(-8.35± 0.5)D减少到术后(- 0.61± 0.44)D,B组由(-12. 55± 2.82)D减少到(-1.28±0.8)D。与术前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裸眼视力≥0.5和≥1.0者A组分别是100%和32.9%,B组分别是89.14%和21.7%。两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并症术中有角膜刀中途停顿,角膜缘少量出血及术后偏中心等。结论:LASIK手术对高度和超高度近视有良好矫治效果。但手术复杂,手术参数和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赵强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317-318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少年儿童近视患者应用数字化角膜塑形镜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116眼)青少年验配数字化角膜塑形镜,对其验配前后进行视力、屈光度、眼轴及眼压等临床指标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视力、屈光度及眼压等指标方面,患者经过数字化角膜塑形镜治疗后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治疗前后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塑形镜对控制少年儿童轻、中度近视发展具有明显效果,是临床矫治青少年近视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20.
多焦视网膜电图评价不同程度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赵堪兴  周南 《天津医药》2003,31(4):213-215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近视眼患者视网膜功能的早期改变,方法:应用美国EDI公司生产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仪对48例受检者依屈光不正程度分为正视及低度近视,中度近视,重度近视3组,每组16例进行检测,分析其总体和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的反应以及与屈光不正程度的关系。结果:随着屈光不正程度增加,反应密度明显下降,潜伏期未见延长,结论:近视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反应密度下降,提示有,视网膜感受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