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行常规对症及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观察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纯给予丁苯酞注射液静滴,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静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在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探究针刺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的96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而实验组运用针刺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NIHSS、Glasgow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Glasgow评分则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70.83%优于对照组的54.17%(P0.05)。结论: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运用针刺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可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6,(5):518-520
目的:观察分析醒脑通脉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5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醒脑通脉胶囊组、血栓通胶囊组、安慰剂组各50例。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及中医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组间指标差异,并且检测患者治疗前后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以观察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醒脑通脉胶囊组的NIHSS评分、BI、改良Rankin量表及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均优于血栓通胶囊组及安慰剂组(P0.05或P0.01),而观察其安全性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通脉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电针治疗对促进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梗死急性期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脑梗死急性期常规用药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牛津残障评分(OHS)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OHS总分均较前下降,BI总分均较前升高,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电针治疗对促进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女性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60例女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液检测指标,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疗程均为10 d。治疗前、治疗后3 d、10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两组治疗后3 d、10 d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女性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郑挺  王俊青 《新中医》2017,49(1):30-33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联合脑神经营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脑神经营养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电图异常程度、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脑电图异常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联合脑神经营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消除脑电图异常、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并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及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情况、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血清hs-CRP和MMP-9含量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显著提高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脉消梗汤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急性期患者2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脉消梗汤联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炎性反应指标、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氧化应激指标,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89.52%(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和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消梗汤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吸氧、降低颅内压、保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同时给予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醒脑静注射液:20 m 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静脉滴注,2次/d;纳洛酮2.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静脉滴注,2次/d。2组均于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Glasgow昏迷评分(GCS)。结果:NIHSS评分治疗后2组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GCS评分治疗后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驻马店中心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9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48 %高于对照组的78.2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明显,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在南疆地区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取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照组加予传统针刺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对病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之72.50%(P 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BI评分均有所上升(P 0.01),观察组两项分值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南疆地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疗程2周,以NIHSS评分及BI指数评分作为神经功能改善评价标准,并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NIHSS评分及提高BI指数(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电针治疗对促进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在脑梗死急性期常规用药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牛津残障评分(OHS)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OHS、BI总分,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电针治疗对促进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88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予以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针刺进行综合干预的观察组以及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意识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68.19%,优于对照组的52.27%,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 NIHSS 评分降低明显,Glasgow 评分则升高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不仅疗效较佳,而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意识障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5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化痰通络汤及针刺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变化,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BI评分升高(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27%,对照组65.4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1月收治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组53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塞通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2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脑卒中特定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34%,与对照组79.25%对比,明显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NIHSS、SS-QOL评分及脑血流动力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NIHSS、SS-QOL评分及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2%,与对照组7.55%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接受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同时能有效降低NIHSS评分,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且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抗炎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NHI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RP、C3与C4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与氟吡格雷片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12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6例,两组均给予降血脂、清水肿、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和氟吡格雷片,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和氯吡格雷片,治疗后对照分析临床疗效、脑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NIHSS、Barthel、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与西药常规治疗方法联合治疗ACI,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可有效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卒中量表评分、巴氏指数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葛酮通络胶囊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9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葛酮通络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心电图异常率,治疗前、治疗14 d后神经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88%(46/49),与对照组77.55%(38/49)对比,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心电图异常率观察组为14.29%(7/49),与对照组32.65%(16/49)对比,明显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中国卒中量表(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明显较低,Barthel指数(BI)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明显较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0.20%(5/49),与对照组8.16%(4/4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用葛酮通络胶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心电异常,改善神经功能,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