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文献整理,对"治未病"思想进行了理论探析。指出"治未病"思想源于中国古代避祸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论证了"未病"有无病和相对无病两层含义,"未病"不等同于"亚健康","治未病"的方法可概括为未病先防、已病防传和救其萌芽三类。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未病”理论源流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源流进行了探讨,认为先秦文化所蕴涵的哲学思想是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形成的思想根源;《内经》首先提出“治未病”一词,并形成了治未病的基本理论框架;后世医家对此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用“治未病”理论防治脑中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治未病"理论学说探讨如何开展对脑中风的防治,以助于推进中医脑病理论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未病先防、既病防传作为"治未病"理论的核心内容,对预防和治疗疾病有着切实而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其临床的滞后亦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将"治未病"理论更广泛地运用于实践从而改变临床滞后的现状,是当今学者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理念的实践工作,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医体质学说与“治未病”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体质学说理论已经过近30年的蓬勃发展,中医学历来强调"治未病",按照中医体质学说,中医"治未病"可着重从调整体质入手,通过改变体质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未病"是对疾病的主动预防,指出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反映了中医学重在预防的思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注意"治未病"的重要性。孙思邈"治未病"思想可以概括为"治未病"养生要以养性为本,性命双修;"治未病"须重视饮食调养、饮食疗法的应用;提倡"治未病"要常欲小劳,配合适当的导引、按摩、吐纳气息,却疾强身,从而使人们达到形神统一、形与神俱的健康境界。  相似文献   

8.
仲景“治未病”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权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5):707-708
医学科学发展突飞猛进,医学模式也悄然发生变化.养生强体,预防保健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治未病"这一充分体现"预防为主"的医学思想,早在数千余年以前即被我国医学家所确立.张仲景继承内难经旨,将"不治已病治未病"医学思想贯穿于<伤寒杂病论>之始终,形成了完整而严密的体系.其特点在于结合临床实际,开临床应用之先河,使得"治未病"学说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挖掘和整理回医治未病知识和经验,探析回医治未病思想内涵。方法:基于回医真一、元气、阴(静)阳(动)、四元、三子理论体系,从回医未病先治学说的理论基础、病因病机、疾病防治方法以及回医养生保健文化等方面挖掘和整理回医治未病知识和经验,进而整理形成回医治未病思想理论。结果:回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未病方法和经验,蕴含着丰富的预防医学思想,是回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结论:回医治未病理念渗透到疾病发生、发展、防治的各个环节,探析回医治未病思想,对丰富祖国传统民族医学内涵,促进人类的健康生存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治未病"学说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也是其重要特色和优势。"治未病"理论包含丰富的预防保健的内容,在养生、保健、预防、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都有相应的理论和方法。继承和发扬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是指导后学者防病健身、治病救人的行医之道。基于"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中医思想指导的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预防疗效显著,能提高活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心脏病患者的最终病死率,是冠心病患者易于依从的防治策略,可以很好地指导冠心病患者的预防和康复。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未病"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奠基。"治未病"始见于《周易》,易医同源,中医在其发展过程中吸取了易经的许多哲学思想,后世医家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事物都是以发展变化为运动规律,没有一成不变的,所以《周易》提出了居安思危的理论,告诫人们要防患于未然。如《文言.乾》指出: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未病”理论索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医预防治疗学中"治未病"的概念内涵出发,阐述了"治未病"的基本原则有四:未病先防、将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而"治未病"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养护正气类调治方法和祛邪于未发、未传类调治方法。当前"治未病"理论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展中医未病临床诊疗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开展体质及其调理与"治未病"理论的相关性研究,开展亚健康状态及其调治与"治未病"理论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患者极可能发生脆性骨折。中医"治未病"理论主张根据骨质疏松继发骨折的原因,遵循内外兼顾、防治结合的原则,运用精神调养、运动保健、合理食养等传统中医手段有效降低骨质疏松及继发脆性骨折的风险,对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病因,通过“治未病”思想理论对类风湿关节炎防治意义进行探讨,以望提高该疾病的预防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未病”之三要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未治病"思想源于《素问》与《灵枢》,主要是强调预防疾病。其核心理念可概括为"三防",即未病防发、已病防变、病愈防复。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理论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未病”既是传统、先进的医学预防思想,又是现代、全新的预防医学课题。中医一贯主张“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故有“上工治未病”之说。自《黄帝内经》以来的2000多年中,众多医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形成了系统的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理论核心,其内涵的实质是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避免和减轻疾病对人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中具有影响深远的理论之一,代表着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中医历来倡导"治未病"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未病态、前病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和传变未病态四个方面,贯穿健康、疾病、康复、保健等方方面面。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国家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逐步向预防疾病的方向转移,例如:新兴的全科医学以及慢病管理医疗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学习中医"治未病"思想精髓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其中针灸在治未病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笔者从针灸治未病的内涵、机理、方法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借助现代科技的优势来拓展针灸治未病的科研思路,如对针灸治未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探讨针灸治未病的优势病种等。  相似文献   

19.
“治未病”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思想,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治未病”就是指事先采取个性化调摄、整体干预等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这一理论具有广泛的含义。在护理实践领域中,应用“治未病”理论,引入中医护理理念,对于保障“预防疾病、减轻痛苦、促进健康”这一护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中医“治未病”理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刘宇  刘如秀  马龙 《河南中医》2013,33(2):175-176
冠心病证属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亏虚,标实为阴寒、痰浊、血瘀交阻,其发生与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内侵、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治疗冠心病可调养情志,顾护正气;避其邪气,顺应自然;未病先防,修身养性;既病防变,扭转病势;建后防复,调养脾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