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肾炎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肾炎综合征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7%优于对照组73.3%,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尿素氮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和治疗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3.3%和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肾炎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观察。方法:在我院治疗的5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进行慢性肾炎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单一西医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研究组在治疗后尿蛋白量的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慢性肾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价值。方法将该院妇产科2019年1—9月收治的60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中医治疗,实验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黄体酮,肌肉注射,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寿胎丸加味。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孕酮(progesterone,P)及血HCG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有效率为73.68%,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及HCG水平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血P及HCG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新中医》2016,(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疗效及配合护理干预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肾炎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魏酸哌嗪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结合黄葵胶囊治疗。2组患者均于入院后给予护理干预,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浆白蛋白水平、肾功能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67%,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24 h尿蛋白定量治疗后比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白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尿蛋白定量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白蛋白治疗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UN和Cr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配合护理干预慢性肾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肾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贵航贵阳医院收治60例呼吸系统疾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0例予以西医治疗,观察组30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均住院天数为(5.2±2.6)d,明显小于对照组的(7.4±2.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均显著早于对照组消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住院时间短,且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周先炎 《河南中医》2016,(10):1807-180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胰汤。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情况、血淀粉酶、尿淀粉酶阳性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7.08%,治疗组有效率为95.8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阳性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肾炎血尿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22例,治疗组38例。两组均予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血尿安胶囊,治疗组给予滋肾止血胶囊。30d为1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检查两组尿隐血定性、尿红细胞计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组间尿隐血与尿红细胞计数化验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优于对照组的4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止血胶囊治疗临床表现以血尿为主的慢性肾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阴道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即口服西药,外用中药洗液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包括口服和外用洗液;治疗10d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7.1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道炎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8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抽签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BP与DBP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 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与2h PG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整体康复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1医院诊治的5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资料,随机将患者进行分组,即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行中西医结合整体康复治疗,1日1次,4周为1个疗程,之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8.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整体康复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致残率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出疗效较好,致残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8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仅采取基础治疗,观察组予以基础治疗和化痰清肺汤联合刮痧治疗,比较两组睡眠质量PSQI得分,评估疾病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前后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PSQI总分分别为(3.04±2.41)、(6.54±1.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PSQI各因子及总分比较,除睡眠障碍外,其余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有改善,且观察组FVE1、PEF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改善效果好,肺功能恢复好,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原发性慢性肾炎患者尿蛋白总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原发性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予以益气活血方治疗,1剂/日,水煎300mL,三餐后口服;对照组患者予以肾炎康复片治疗,1.5g/次,每天3次,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控制情况、临床综合疗效及各项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尿蛋白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尿蛋白、尿红细胞、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尿素氮及肌酐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能有效改善慢性肾炎患者临床症状及降低尿蛋白含量,保护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以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1.7%)显著低于对照组(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患者肝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内科胃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梅州市中医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8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单盲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在内的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治疗,持续治疗1年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病例平均治疗时间(196.5±7.8)d长于观察组的(137.9±7.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9 %高于对照组的8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中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7.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清胆固醇、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清胆固醇、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清胆固醇、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主要为库欣样体征、血糖升高、继发感染、骨质疏松等激素副作用和胃肠道反应,对照组共出现38例,发生率为40.4 %,观察组共出现16例,发生率为17.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