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在高位肛瘘术后肛门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32例高位肛瘘患者行切开挂线术。用Wexner肛门失禁评分及MRI评估术后肛门控便功能及括约肌损伤情况;MRI分别作横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其中横断面T1WI、T2WI、T2WI抑脂及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矢状面及冠状面分别做STIR和T2WI。结果32例术后3个月肛门失禁者共11例,Wexner评分1~5分5例,6~10分3例,11~15分3例,16分~20分0例。磁共振成像显示11例均有不同程度括约肌损伤,其中内括约肌缺损11例,合并外括约肌缺损9例,合并耻骨直肠肌缺损5例,肛直环缺损较明显者8例。结论MRI能较好地在显示肛门括约肌及其缺损情况,在高位肛瘘术后肛门功能及括约肌损伤评价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17例复杂性肛瘘患者,均行MRI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T1WI、T2WI、T1WI脂肪抑制序列,T2WI脂肪抑制序列,DWI及ADC图,T1WI脂肪抑制增强检查,以手术结果为参考标准。结果:17例患者MRI检查显示瘘管35条,出现肛周脓肿19个、瘘口25个;与手术结果对比,显示瘘管符合率为97.2%(35/36),肛周脓肿符合率为100%,瘘口符合率为92.8%(25/28)。结论:1.5T MRI检查能够清楚准确地显示复杂性肛瘘患者的肛瘘数量、瘘管走向、内口位置,瘘管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及并发症状况,为临床医生术前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以提高肛肠手术成功率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主要对高场磁共振在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及复杂肛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已经通过病理诊断确诊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的患者,共有60例,在手术前运用高场磁共振体部心脏相控阵线圈对所有患者进行冠状位、轴位以及矢状位等多种序列检查以及一般检查,对比高场磁共振检查与一般检查的结果。结果:对比一般检查与高场磁共振检查的结果,一般检查中有20例患者被确诊为复杂性肛瘘,而高场磁共振检查确诊为复杂性肛瘘患者为38例,一般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48.78%。手术前一般检查以及高场磁共振扫描在肛瘘内口位置诊断的准确率比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一般检查与高场磁共振扫描在肛瘘主管、肛门直肠周围脓腔以及肛瘘支管诊断的准确率来对比,一般检查明显低于高场磁共振扫描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高场磁共振检查对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及复杂肛瘘进行诊断能够有效确定脓肿与肛瘘的数目、具体位置、累及范围以及与周围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证实的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SE、TSE矢状位、冠状位T1WI、T2WI、PDWI扫描。结果:21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中,部分性撕裂19例,完全性撕裂2例。结论:MRI能够准确地诊断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磁共振常规扫描序列结合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和18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双侧臂丛神经成像,采用常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横轴位、重T2W1反转恢复脂肪抑制技术成像序列冠状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横轴位及斜冠状位、弥散加权背景抑制成像序列周围扫描。结果:通过对比观察,DWIBS序列对臂丛神经根及神经节的显示率要明显高于STIR/long TE序列,两种序列影像检查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常规扫描序列扫描,诊断臂丛神经肌肉损伤具有良好的影像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three-dimensional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state acquisition, 3D-FIESTA)序列在肩周炎患者喙肱韧带MRI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集的100例肩周炎患者的MRI资料,比较MRI常规序列与3D-FIESTA序列对喙肱韧带的显示效果。男48例,女52例。年龄20~80岁,中位数53岁。病程1~9个月,中位数6个月。先进行常规序列扫描,即斜冠状位快速自旋回波(fast spin echo, FSE)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 T1WI)序列扫描;再进行斜冠状位和斜矢状位3D-FIESTA序列扫描,并应用后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由2位影像专业高年资医师分别独立分析MRI图像,并采用自拟标准评价喙肱韧带显示效果。结果:斜冠状位3D-FIESTA序列与FSE T1WI序列对喙肱韧带显示效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496,P=0.000)。斜冠状位3D-FIESTA序列对喙肱韧带的显示率为77%(77/100),斜...  相似文献   

7.
尹霞  裴玉洋  裴玉芹 《光明中医》2006,21(10):71-71
肛瘘是指发生于肛门周围与肛管直肠部的瘘管,属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继发病.脓肿初起红、肿、热、痛,继则化脓,切开排脓后反复自溃,脓溢毒出,暂可收口.余毒未尽或正气虚弱,脓水淋漓,久而不敛或闭而又溃,形成肛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旁流脓淌水.本病目前的治疗方法除肛瘘切除术外,还没有其它有效根治的方法,现将肛瘘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占我国肛门直肠疾病的25%,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肛瘘是指位于肛管周围,由内口、瘘管及外口三部分组成的肉芽肿性管道,常由直肠肛管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而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垂体微腺瘤患者应用3.0T磁共振(MRI)动态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于汕头市潮南民生医院接受垂体微腺瘤诊治的患者中进行随机抽取,本研究共计纳入5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3.0 T MRI动态增强扫描,选取标准头部线圈并常规行FLAIR序列、矢状位T2WI成像、冠状位T1WI成像以及轴位T1WI、T2WI成像。结果:MRI平扫结果显示患者鞍区垂体部显示T1异常信号改变且表现为稍低长信号,可见轻度失常垂体形态且高度有明显异常。微腺瘤近中线患者可见轻微偏移垂体柄,部分患者可见局限性下陷等征象。11例患者垂体MRI平扫信号未见明显异常。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可见明显强化的正常垂体组织,肿瘤组织强化速度明显减缓。与正常垂体组织相比,肿瘤区强化信号明显更低且可见清晰边界,延迟扫描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强化表现明显减缓。8例患者接受增强扫描可见缓慢增强肿瘤区信号且强度较正常垂体组织略低。5例延时扫描患者微腺瘤信号明显较正常脑垂体组织高。55例患者微腺瘤呈边缘性或者偏侧性生长,占96.49%。结论:垂体微腺瘤患者应用3.0T MRI动态增强扫描应用价值较高,能够获得可靠确切的诊断结果,有助于为临床医生进行病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次性根治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对90例不同类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施行一次性切开根治术、挂线术。结果 术后总有效率及治愈率为100%,术后无并发症,无肛瘘等后遗症。结论:一次性根治是根治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MRI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病例行MRI平扫,冠状位下SE序列T2加权成像(T2WI),FFE序列T1加权成像(T1WI),及GD-DTPA增强后冠状位下FFE序列T1WI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31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30例MRI平扫T1WI图像上为低或稍低信号,1例为高或稍高信号,T2WI均为高或稍高信号。动态增强后早期31例均为低或稍低信号,延迟后有明显强化。结论:垂体微腺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诊断垂体微腺瘤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MRI在跟腱断裂的诊断及术后恢复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35例跟腱断裂的MRI表现及术后表现。35例跟腱断裂的患者均行常规MRI横断面T1WI,矢状面T1WI、T2WI和STIR序列扫描。结果其中21例完全性跟腱断裂,14例部分性跟腱断裂;10例患者跟腱断裂部位发生于跟腱上段,18例中段,7例下段。右侧23例,左侧12例;结论 MRI能够清晰显示撕裂跟腱断端的形态及肌腱周围软组织的挫伤、出血,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术后恢复评价,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期手术不遗留肛瘘,是近几年来肛肠外科的一大进展。所谓一期手术就是切开排脓的同时,切开或挂线切开引起脓肿的原发内口肛隐窝,以达到日后不形成肛瘘的目的。我们总结了183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期手术均达到痊愈,无肛瘘形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肛瘘是一种常见疾病,国内发病率为1.67%~3.6%,国外为8%~25%,发病高峰年龄段在20~40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5~6∶1.婴幼儿发病也常见,其男女比例与成人无明显差异,约为5∶1.肛瘘大部分是由肛腺感染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进而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伤口不愈形成的肛周与直肠下部相通的瘘管.肛瘘一端通于皮肤,一端通于肛管或直肠. 肛瘘是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化脓性感染的慢性阶段.  相似文献   

15.
肛旁脓肿是直肠肛管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的感染发展而成的 ,是肛肠科常见疾病 ,我院自 1996~ 1999年共收治 15 8例 ,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 8例中男 113例 ,女 4 5例 ;年龄 14~72岁 ,平均 4 3岁。肛门周围脓肿 76例 ,坐骨肛管间隙脓肿 4 6例 ,其它 36例 ;合并痔疮 2 3例 ,肛瘘 12例。1.2 治疗方法 :136例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并同时切开原发瘘管 ,患者均在骶管麻醉下取截石位 ,常规探查直肠 ,排除其它疾病 ,用探针进入脓腔 ,证实有窦道后 ,探针穿出内口 ,沿着窦道切开内括约肌、肛管粘膜 ,直达窦道内口 ,行…  相似文献   

16.
肛瘘是由肛腺感染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进而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伤口不愈形成的肛周与直肠下部相通的瘘管,是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化脓性感染的慢性阶段.肛瘘是临床上常见的肛肠科疾病,其发病率国内1.67%-3.6%,国外8%-25%,发病高峰年龄段20-40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5∶1[1].复杂性肛瘘发生率约占全部肛瘘病例的5%-10%,是指外口和管道有2个或以上,主管道通过外括约肌深部以下(低位复杂性肛瘘)或以上,甚至侵犯耻骨直肠肌、肛提肌(高位复杂性肛瘘),因其治疗中存在着复发率高、并发症和后遗症多等问题,被称为难治性肛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MRI诊断在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71例膝关节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患者受伤后的1~7 d内应用MRI进行诊断,并采用膝关节专用线圈在患者脂肪抑制PDWI的冠状位置进行扫描,并对FSE序列中T1WI与T2WI的斜矢状位置进行扫描,间距控制为0.5 mm左右,而层厚维持在3.5 mm。结果 71例患者中,骨挫伤病灶为82处,股骨内侧髁19处,外侧髁22处,髌骨9处,胫骨内侧平台16处,外侧平台12处,腓骨小头4处。所有病例经MRI检查后,脂肪抑制序列发现骨挫伤85处,而FSE序列中T1WI与T2WI中发现骨挫伤74处。Ⅰ型有18例(25.35%),Ⅱ型有21例(29.58%),Ⅲ型有32例(45.07%)。合并半月板或是韧带损伤41例,合并多处附属结构损伤23例。骨挫伤主要表现为股骨内、外侧髁与胫骨内、外侧平台,T1WI序列中信号强度不均,而在T2WI序列上信号强度较高,病灶形态表现为条状、大片状等,且形态规则或不规则。结论 MRI能够准确显现膝关节骨挫伤的部位与范围,且可表现出附属结构的损伤,这一明显优势对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的诊断与治疗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肛瘘治疗成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坤 《河南中医》2003,23(11):64-65
肛瘘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溃后,脓水淋漓,久不收口,形成慢性瘘管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治疗方法仍以手术为主。治疗机理是用切开或挂线的方法,使瘘管成为敞开的创面,保证引流通畅,从基底部生长,逐渐填充创面而达治疗目的。根据肛瘘治疗成败的经验教训及案例分析,探其原因,抓住成功的环节,以供临床参考,是笔者撰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的52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MRI常规序列T1WI、T2WI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率。结果:MRI常规序列扫描:显示局限性脑肿胀11例,影像表现:境界欠清,斑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脑沟、脑池局部变浅、消失。其余41例有13例陈旧性脑梗死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所有患者均表现急性脑缺血细胞毒性水肿征,影像表现:境界清楚,结节状、片状高信号病灶,且病灶范围明显大于常规T2WI、FLAIR像,20例脑干病变,23例放射冠、基底核区病变,5例颞顶叶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病变,2例胼胝体区病变,13例合并有多发性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24h内病灶检出率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脑梗死效果优于MRI常规检查,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门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是肛管、直肠周围感染和脓肿的后遗症,好发于青壮年。主要表现为肛门局部出现肿胀、疼痛,可有分泌物自肛门或瘘管中排出,并且反复发作。分泌物可污染衣裤,患者需频繁的更换衣裤,分泌物引起局部的不适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尤其是女性患者,由于生理解剖上的特殊性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