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西藏大学生就业的历史背景及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制度改革引发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倾向两方面进行论述。阐述西藏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优劣势及就业心理的自我提升。提出在就业的新形势和就业工作的新任务下,研究西藏大学生就业心理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解决西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和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不仅能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还可发挥中医优势,便民利民。创业环境的影响力贯穿创业过程的始终。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环境可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3个方面分析,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打造中医特色创业教育体系,健全创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完善傣医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云南中医学院民族医药学院以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进行了傣医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的开发实践。该课程指导学生创建融合傣医药特色的创新创业项目,在比赛中培养傣医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傣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创业与就业质量的提高。通过分析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民族医药专业大学生双创指导课程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医药类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或多或少表现出焦虑逃避心理、自负自卑心理、盲目从众心理、过分依赖等心理。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试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通过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等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掀起第三次创业浪潮的大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高等中医药院校也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和实现高质量就业是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的任务和目标,通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树立创新大于创业的工作理念,处理好创新与创业、创业与学业、创业与就业、创业与成才4个关系,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端正就业态度,提升就业竞争力,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背景趋势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愈趋严峻.因此提倡、鼓励大学生创业对缓解当前就业矛盾和压力,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文章通过设计问卷,对广州巾医药大学门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为学校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西藏自治区3所高校本科生的就业心理调查,为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的方法,对西藏大学100名、西藏藏医学院240名、西藏民族大学1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普遍具备职业规划意识,西藏大学学生对于提升学历以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意识相对较强,西藏藏医学院学生选择留在家乡发展,愿意为边疆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意愿最为强烈。在工作性质的选择上,西藏藏医学院和西藏民族学院80~90%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当公务员或进入事业单位工作,西藏大学有21%的学生选择到企业工作或自己创业。数据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藏高校本科生就业心理与结果中因素有关。高校应充分了解学生就业心理倾向,制定适应当前西藏经济发展、符合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需要的适宜的就业指导策略,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日益增加,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成为大学教育的最主要目标之一。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成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我校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分享,探讨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相关专业本科生择业意向与初次就业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和人才培养状况。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经调查研究,中医药相关专业本科生就业与择业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困惑、就业现状与择业意愿之间的差距、升学与就业选择不定、初次就业质量不高等。结合当前就业形势,提出应立足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突破就业困境;强化医教协同,转换临床专业学生就业思维;深化医疗与教育改革,增强基层就业吸引力;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但由于就业环境及医疗卫生政策措施的相对滞后,中医专业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比其他专业大学生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文章就中医专业大学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较常见的心理困扰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能力结构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就业能力问卷》对某医学院校308名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就业能力由社会实践、思维、道德素质、社会适应、自主能力五个维度构成;就业能力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随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发展;社会实践和毕业打算对就业能力有比较重要的影响。奖学金对就业能力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逐步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同时,自主创业成为时下很多高校毕业生的一种热门选择,再加上政府正在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与政策氛围,这就带动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开始热衷于创业思维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锻炼。医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其创业思维的培养在路径、方法上有着其独到的特点。1创业思维的重要性创业思维从广义上说是指创业者对创业行为的一切设想  相似文献   

13.
困境与出路: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遭遇到人力资源相对过剩、社会排斥以及用人单位偏见等困境。究其根源,主要有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三方面的原因。要突破当前中医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主要有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创新创业教育是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教学改革举措,是国家赋予高等教育的使命。通过分析云南中医药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其在近十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的经验,从而提出"一个中心、四大优化、五大保障"的体系构建设想,为我国双创时代背景下高等中医院校如何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管理理念中更好地融入创新创业元素提供一种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步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院校的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使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文章提出大学生就业时,要认清形势,更新观念;全面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学会心理调适,坚定信心,不断进取,以妥善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对民族地区双创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工作者,要依托民族地区特色和发展趋势,结合院校、学科、专业特点,将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多维融合,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等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在新时代呈现新的发展面貌。笔者认为在民族地区开展双创教育极其必要,通过调研、访谈,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高等院校专业设置情况、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现状及问题,根据院校及专业实际,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态对中医药院校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提出新的需求,中医药院校应坚持育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用融合、用创新创业成果检验教育成效为基本原则,采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就业创业实践、加强就业创业教育能力建设、改进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等发展策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去”。为了帮助老年患者排除烦恼、忧郁、孤寂、恐惧等消极心理,在心理调摄过程中要学会以“静”求效。 一、要学会“倾泄法”,驱“忧”达“静” 忧郁、烦恼是老年人常有的消极心理状态。这种心态如果得不到及时克服,就会加重病情而影响健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探讨西藏地区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西藏藏医学院2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藏地区医学院校学生普遍具备职业规划意识.对考研和就业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就业形势、考研和找工作之间的冲突与个体差异、人格特征等内在因素有关.相互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藏地区医学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与结果中因素有关,学院相关机构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以便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受挫一般状况,并探讨实施挫折教育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涮查法,对某校中医、中药、国贸、体育等四个专业不同年级1300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统计学方法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结果:大学生在就业、情感、家庭因素等三个方面受挫较为明显,尤以就业方面最显著,且在他们遇到挫折时,与老师及学校的心理机构沟通较少。结论:开展挫折教育势在必行,并探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循环挫折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