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味泻心汤治疗轻中度上消化道出血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丰 《新中医》1999,31(7):37-37
我科在1995年1月~1998年5月共收治38例轻中度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采用加味泻心汤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38例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8岁,16~30岁12例,31~45岁15例,46~78岁1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泻心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5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6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加味泻心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一周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78.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泻心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率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应注意的是,在给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酌情增加相应药物。  相似文献   

3.
张丽平 《中医研究》2010,23(9):48-49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空肠上段、胰腺、胆道的出血,主要症状为呕血、黑便,易引起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后果。2007—10—2009-06,笔者采用加味泻心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2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椿君 《新中医》2003,35(3):61-61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空肠上段、胰腺、胆道的出血。主要临床症状为呕血及黑便,易引起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后果。近几年来,笔者采用加味泻心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加味泻心汤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属临床急诊 ,常以便血呕血而入院就诊。笔者自 1995年 12月~ 1998年 12月用自拟加味泻心汤加减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粘膜病变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48例 ,并与用西药治疗的 48例作对比观察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人均为住院病人 ,两组共 96例 ,男性 6 9例 ,女性 2 7例 ;年龄 18~ 6 8岁 ,平均 2 8.6岁 ;发病诱因多为饮食不节 (洁 )或劳累过度 (占 76例 ) ,其余为不明原因者 ;全部患者的原发病均经胃纤维镜检查而确诊 ,其中十二指肠溃疡 6 8例 ,胃溃疡 12例 ,胃粘膜病变 16…  相似文献   

6.
黄涛 《光明中医》2022,(22):4071-4073
目的 研究三黄泻心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自鹰潭市人民医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选取6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34例)与试验组(3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三黄泻心汤治疗,2组患者均以1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2组临床疗效(治疗后),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中医证候积分及凝血功能(治疗前后)情况比较。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胃脘痞满、精神疲乏乏力,中医各项证候积分、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FIB、D-D水平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APTT、PT缩短,且试验组短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三黄泻心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与降低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加味泻心汤治疗溃疡病出血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42例轻度或中度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采用加味泻心汤与大黄粉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1994年1月~1999年10月,共收治34例轻度或中度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采用加味泻心汤与止血粉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4例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72岁;发病时间最短者2小时,最长者6天;单纯黑便10例,伴呕血24例,上腹疼痛20例。病人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例,胃溃疡7例,复合性溃疡2例,急性胃粘膜病变4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胃癌2例。出血量500ml~1000ml者3例,100ml~500ml者31例。2 治疗方法加味泻心汤组成:黄芩、黄连各9g,大黄6~9g,牡丹皮、生地黄、紫珠草、蒲公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三黄泻心汤治疗非门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三黄泻心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门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12.
泻心汤为主治疗中晚期肝癌上消化道出血40例临床观察金红,蒋益兰我科自1991年以来以泻心汤为主治疗中、晚期肝癌所致上消化道出血40例,并设单纯西药对照组3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0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泻心汤加西药组)40例和对...  相似文献   

13.
三黄泻心汤合西米替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三黄泻心汤合西米替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常州市中医院(213003)高彩娥,王厚泽,沈镇苍1988—1993年期间,我们收治了上消化道出血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进行治疗观察。第1组为单纯西米替丁组(简称A组);第2组为单纯三黄泻心汤组(简称B组...  相似文献   

15.
加味泻心汤治疗消化道出血临床体会冷水滩市中医院(425100)洪庆兰主题词消化性溃疡出血/中医药疗法,泻心汤/治疗应用泻心汤由大黄、黄连、黄芩3味药组成,有泻火解毒、化瘀泻热之功效,在内科疾病中应用极为广泛。笔者运用本方加味治疗实热型消化道出血取得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三黄泻心汤联合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与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实施随机分组,甲组单用三黄泻心汤治疗;乙组单用消化内镜治疗;联合组联合应用三黄泻心汤,消化内镜治疗,比较3组疗效。结果 3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0. 05)。3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红蛋白、尿素氮、Rockall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3组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尿素氮、Rockall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尿素氮、Rockall评分改善更优(P 0. 05)。结论三黄泻心汤和联合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杨俊波 《新中医》2015,47(5):84-85
目的:观察泻心汤联合十灰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6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泻心汤联合十灰散治疗,7天为1疗程,治疗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65%,对照组72.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不良反应率治疗组4.41%,对照组11.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大便潜血转阴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心汤联合十灰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显著,缩短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余用蒲黄泻心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2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均在30—50岁之间。其中消化性溃疡20例,急性胃炎2例,慢性胃炎3例。临床特征为恶心,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呕吐棕褐色咖啡渣样胃内容物,大便呈柏油色样。就诊时均无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治疗方法方药组成:鲜蒲公英大黄各50  相似文献   

19.
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不寐1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松豹  刘丽莎 《四川中医》2004,22(11):48-48
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对肝胃不和不寐症疗效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 ,设立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组 130例和西药对照组 12 1例 ,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 5 % ,对照组 74 %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加味半夏泻心汤对不寐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随访得知 ,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正> 上消化道出血,属中医呕血、便血范畴,是临床常见而多发的血证之一。我们在1981年7月~1982年7月以泻心汤为主治疗该病6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小结于下。一、一般资料60例中,男50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5∶1。发病年龄19岁以下者7例(其中最小者14岁),20~30岁24例,31岁~40岁10例,41~50岁7例,51~60岁9例,61岁以上者3例(其中最大者70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