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胃止痛膏对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脘疼痛、腹胀、呃逆嗳气、形寒肢冷等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临床诊断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用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治疗;治疗组在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的基础上,配合使用温胃止痛膏穴位贴敷治疗,每日1贴,第1天贴敷神阙穴,第2天贴敷中脘穴,第2天后改为两穴交替贴敷,痛甚者可直接贴患处,两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疼痛有效缓解的时间为(2.18±1.42)d,治疗显效率78.0%(39/50),对照组对应的数据分别为(4.96±1.26)d和58.0%(29/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配合温胃止痛膏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脾胃虚寒胃脘痛,其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采用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治疗,患者疼痛得到缓解的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显效率更高。温胃止痛膏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有效辅助外用纯中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临床辨证属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疗法,两组均以28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穴位贴敷具有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俞晓露  赵浩靖  叶露  孙夏莹 《新中医》2024,56(4):156-15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胃虚弱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8例脾胃虚弱型胃脘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替普瑞酮胶囊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脾俞、胃俞穴位贴敷治疗。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5%,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胃脘胀满、隐隐作痛、泛吐清水、纳呆便溏等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各项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为5.9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俞、胃俞穴位贴敷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胃虚弱型胃脘痛,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胃脘痛(脾胃虚寒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住院的160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给予艾灸、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脘痛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艾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痛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结论: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应用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可明显缓解症状,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温经姜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抑酸护胃等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穴位贴敷联合温经姜疗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胃脘痛缓解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与胃脘痛缓解情况,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温经姜疗能提高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有效缓解胃脘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隔姜艾灸配合穴位贴敷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我院在2014年2~9月接收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共61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和温中健脾汤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接受以上治疗的同时使用隔姜艾灸配合穴位贴敷的方法进行治疗,在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90.00%,有效率为6.67%,无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61.29%,有效率为6.45%,无效率为32.26%,总有效率为67.74%,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1例出现皮肤过敏,无患者出现口干的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有4例出现皮肤过敏,有8例出现口干的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8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姜艾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效果比较明显,症状基本消失,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较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灸结合辨证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奥美拉唑)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艾灸结合辨证食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和疼痛程度,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和疼痛评分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降低,且联合组更低(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34/35)高于对照组(80.00%,28/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采用艾灸结合辨证食疗,利于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程度,相比常规西药治疗总有效率80.00%,联合使用艾灸结合辨证食疗后可提高至97.14%,临床疗效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穴位贴敷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显著,可较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隔姜灸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住院患者,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遵医嘱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隔姜灸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胃脘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隔姜灸护理干预能提高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胃散敷脐联合西药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儿童功能性腹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山莨菪碱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胃散敷脐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胃散敷脐联合西药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胃散敷脐联合西药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儿童功能性腹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山莨菪碱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胃散敷脐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胃散敷脐联合西药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阳虚寒凝证膝关节痹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温针灸联合穴位贴敷的方法,选取60例阳虚寒凝型膝关节痹评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温针灸联合穴位贴敷组,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治疗组及对照组主症治疗前后的积分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主症经M-W秩和检验,提示两组治疗后主症怕冷程度、疼痛程度、功能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痛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穴位贴敷组联合治疗后患者怕冷、疼痛、功能改善积分较温针灸组降低明显,但改善患者膝关节压痛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钱细友  罗展  胡佳俊 《新中医》2016,48(5):90-92
目的:观察天灸散穴位贴敷治疗急性胃肠炎的患者,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天灸散穴位贴敷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确诊为急性胃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及天灸散穴位贴敷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解痉止痛及护胃治疗,穴位贴敷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天灸散穴位贴敷。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5 min、30 min、60 min由医生和患者自己对疼痛强度进行判断,观察疼痛积分情况,并观察记录2组的证候疗效。结果:在1 h的观察周期内,穴位贴敷组治疗有效率84.2%,对照组4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穴位贴敷组显效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组在缓解时间、VAS评分降低程度、情志评分改善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灸散穴位贴敷治疗急性胃肠炎收到良好疗效,起效迅速,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运用温胃散寒热奄包双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相同基础治疗及护理情况下.治疗组给予热奄包(附子、毕澄茄、肉豆蔻、干姜)敷于神阙穴、命门穴同步热敷;对照组给予热奄包(制厚朴.大腹皮、粗盐)热敷神阙.操作方法同治疗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胃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胃散寒热奄包双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制温胃贴进行穴位贴敷加艾灸治疗腰痛病人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片、雷尼替丁胶囊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自制温胃贴进行穴位贴敷加艾灸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制温胃贴进行穴位贴敷加艾灸治疗腰痛病人胃脘痛操作简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伏贴治疗不同证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胃脘痛患者179例分为脾胃虚寒型组(60例)、脾虚湿蕴型组(65例)及脾胃虚弱型组(54例),分别予以健脾温胃暖肠贴、健脾和胃化湿贴和健脾益胃固元贴穴位敷贴治疗,并在初伏、中伏、末伏各予以穴位贴敷1次.比较3组初伏、中伏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TDP疗法辅助治疗胃脘痛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诊疗及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诊疗及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护理穴位贴敷配合TDP疗法措施,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TDP疗法对胃脘痛脾胃虚寒证的临床效果、护理依从性明显优于常规护理,能较迅速缓解主要临床症状,护理工作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温中健脾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自拟温中健脾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痛(VAS评分)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70%,高于对照组74.42%(P0.05);治疗2周、4周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温中健脾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较好,有利于缓解胃痛,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天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天炙贴敷治疗,对照组以西药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天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为临床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9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穴位贴敷联合隔姜灸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47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复发情况、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 74%、76. 59%,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及病情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更佳,且不良作用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