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该院治疗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将两组肢体肿胀程度、骨折愈合时间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对比。结果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37.81±1.52)cm低于对照组(40.25±1.5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36.64±2.25)d和DVT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伤口愈合时间,降低DVT出现概率,缓解患者手术后肢体的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2.
早期中药干预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中药干预临床意义。方法:将39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用药组17例,除了常规性用药之外,于术后24小时内开始加用中药;对照组22例,常规性用药。对其效果进行对照观察。结果:用药组17例中1例发生DVT,发生率为5.88%;对照组22例中7例发生DVT,发生率为31.82%。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药干预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妇产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以该院妇产科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126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干预,观察组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90 d内DVT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比例低于对照组,30d、60d、90 d内均具有较高的差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仅出血一例出血并发症,而对照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出现6例,另有3例患者出现了肺栓塞并发症。临床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术后患者形成DVT下肢深静脉血栓,与患者血流缓慢、静脉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存在较大的关联度。因此,需要在妇产科术前做好预防措施,早诊断早治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骨科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选取30例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该院骨科收治的盆骨骨折或下肢骨折的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将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按照一般的预防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则在一般的预防护理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加强预防,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分别在术后24 h、术后1周时的Autar评分(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评估),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15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7%;对照组的15例患者中有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0%。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1周时的Auta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健康知识得分和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高出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骨科手术患者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对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降低效果明显,并且能够时骨科手术病人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消肿止痛汤调控骨科大手术后炎症因子水平的作用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机制。方法:选择行骨科大手术患者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治疗组(常规治疗结合消肿止痛汤)进行术后DVT防治。比较2组患者DVT发生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4例DVT,发生率14.81%;对照组5例,发生率19.23%。2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天2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7天,治疗组上述炎症因子水平较术后2天时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则未见明显下降(P>0.0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骨科大手术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DVT发生率相关,中药消肿止痛汤可显著的降低骨科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该院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住院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术后DVT发生率。结果术后经过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94%,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7.65%,观察组胸外科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下肢骨折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骨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和术后下肢肿胀发生情况,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和术后下肢肿胀情况和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促进患肢消肿,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腰通经汤在预防脊柱骨折并截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脊柱骨折并截瘫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健腰通经汤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两组患者均指导主被动活动锻炼、术后给予IPC治疗。手术前后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第10天行双侧下肢彩色多普勒血管检查,抽血检测D-二聚体指标,诊断DVT,统计各组中DVT的发生率。结果:60例患者中,共有3例发生DVT,总发生率5.00%,其中试验组2例(7.00%)发生DVT,对照组1例(3.00%)发生DVT,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0天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0天血浆D-二聚体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两组发生皮肤散在出血点例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腰通经汤具有明显的抗凝功能,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高凝状态达到防治脊柱骨折截瘫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腹部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将220例腹部大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静滴,两组治疗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连用7 d。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平均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发生率为10.91%,治疗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率为3.64%,两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附注射液治疗14 d后,治疗组下肢肿胀消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对腹部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微循环,促进侧支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活血逐瘀汤预防脊柱脊髓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单纯脊柱或脊髓损伤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活血逐瘀汤治疗,对照组28例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2组的DVT发生率及切口的总引流量、失血量及失血指数。结果:治疗组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偶尔鼻出血,2d后未再发作。2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48h引流量、失血量及失血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逐瘀汤预防脊柱脊髓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后进行静脉镇痛对患者术后恢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40例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并将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手术后未进行静脉镇痛,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后常规进行静脉术后镇痛,两组均辅以手法按摩,对两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恢复满意度以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组6.7%,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满意度:观察组93.3%,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8~10 d,对照组10~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此老年患下肢骨科手术后早期静脉镇痛有利于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够提升患者术后恢复满意度,可明显缩短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陈友银  代亮 《河南中医》2014,(9):1730-1731
目的:观察活血通脉汤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8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预防,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手术前1~2 h腹壁皮下注射5 000 IU,手术后每日腹壁皮下注射5 000 IU,连续7 d。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活血通脉汤,每日1剂,疗程14 d。每天观察DVT形成情况,计算两组DVT发生率;观察第7天和第14天伤肢肿胀程度;检查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结果:术后第7天,观察组DVT发生率为4.82%,对照组为14.28%,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4天观察组DVT发生率为6.02%,对照组为20.78%,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7天和第14天观察组肿胀程度均轻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T和APTT与治疗前变化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FI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活血通脉汤可预防骨科大术后DVT的发生,减轻肿胀程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作用。方法:以93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低分子肝素防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比2组术后DVT发生率;并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指标活性。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有所延长,且观察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P0.05);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缓解骨科患者术后凝血,改善血液流变性,对预防下肢DVT形成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处理方法与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近年来收治的40例骨科创伤术后患者临床完整资料为分析依据,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20),观察组接受DVT的预防性处理,对照组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对于发生DVT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药物抗凝与导管溶栓。结果: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手术取栓与导管溶栓的效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3.02),但与药物抗凝效果相比(P0.05,t=1.286)。结论:骨科创伤术后即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为避免术后DVT的关键,对于已并发DVT者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挑选合适治疗方案,手术与导管溶栓均为有效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方剂温经通络汤在预防骨科髋部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7月~2011年6月间采取温经通络汤预防DVT的113例髋部手术病例为观察组,2007年7月~2009年6月间未采取中药预防的103例髋部手术病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术后引流量、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血流变、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血流变、凝血酶原时间、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探查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特别在改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2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经通络汤可以安全有效预防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消栓汤"预防性治疗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脐周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口服中药消栓汤,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肢体肿胀周径、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情况,统计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2.94%),对照组出现9例(13.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日,2组患者VAS评分、血浆D-二聚体均明显低于术后第1日(P0.05);观察组术后第7、14日,对照组术后第14日,患肢周径差明显高于术后第1日(P0.05)。组间比较,术后第7日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肢周径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期血浆D-二聚体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术后加用中药消栓汤可以更早改善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症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消栓饮穴位贴敷预防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将106例脊柱手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术后2组患者均行西医常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消栓饮穴位贴敷,对照组加用糊精粉贴片(安慰剂)穴位贴敷,观察2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干预前后腿围平均周径、血液流变学指标、D-二聚体以及数字疼痛评分表(NR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为1.89%,低于对照组的3.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小腿周径、大腿周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D-二聚体以及NRS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手术后采用消栓饮穴位贴敷能有效预防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光明中医》2021,36(17)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作者医院住院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简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DVT预防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综合护理措施。记录2组术后14 d下肢DVT发生情况,并观察术后1 d及14 d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双侧下肢腿围差值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14 d下肢DVT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1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4 d,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下肢周径差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预防肿胀,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预防骨科大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骨科大手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患者使用桃红四物汤预防,对照组30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观察2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等,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可迅速改善和消除髋部大手术术后DVT症状体征,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消栓饮穴位贴敷预防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将106例脊柱手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术后2组患者均行西医常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消栓饮穴位贴敷,对照组加用糊精粉贴片(安慰剂)穴位贴敷,观察2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干预前后腿围平均周径、血液流变学指标、D-二聚体以及数字疼痛评分表(NR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为1.89%,低于对照组的3.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小腿周径、大腿周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D-二聚体以及NRS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手术后采用消栓饮穴位贴敷能有效预防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