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推进医疗联合体发展是分级诊疗制度改革的重点与热点。借助ROCCIPI技术,从政府、核心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患者四个维度,分析了甘肃省医联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改革建议,以期为甘肃省医疗联合体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医联体双向转诊问题。方法:分析地市级综合性三甲医院为龙头组建的松散型医疗联合体双向转诊现状,召集不同人群运用头脑风暴法分析转诊困难原因。结果:上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人、政府行政部门、松散型医联体内部等五个方面与导致松散型医联体双向转诊困难有关。结论:对区域医疗联合体如何有效发挥作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效果,为成都市医联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TOPSIS法对医联体与非医联体的各11家基层医疗机构的相关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基层医疗机构在加入医联体后综合效益(0.6295)有所提升,超过了非医联体(0.6262)。结论医联体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未做到精准帮扶,相关政策配套措施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4.
医改下一步重点建立医疗联合体,解决日益突出看病难的问题。建立医疗联合体,对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笔者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发展区域医联体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省以县域为单位组建医联体,促进城乡医疗机构协同发展,逐步建立上下联动、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方便群众就医,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无为县人民医院与12家中心(乡镇)卫生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作为医联体的牵头单位,无为县人民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人员培训、业务指导等。  相似文献   

6.
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的生命力,是病人选择就医的最直接、最重要标准。在国家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形势下,如何实现区域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内各层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同质化,是实现医联体价值—资源优化、分层级诊疗,破解基层群众就医难题的关键问题之一。结合郑州市某医联体医疗服务同质化实践,并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分析如何构建医联体框架下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同质化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紧密型医联体下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对紧密型医联体医疗集团成立以来,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具体实践探索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和提炼。结果经过3年多的改革实践,取得了留住基层人才、增强服务能力、提升医疗质量、赢得群众满意的初步成效。结论紧密型医联体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提供了机遇,通过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医保打包付费、优势资源下沉、绩效考核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等举措,可以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医联体内患者选择基层或非基层医疗机构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基层首诊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距离近"是患者选择就医机构的首要因素,选择非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患者还关注医疗...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全国各地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医疗联合体随之出现。卫健委根据国家政策方针,推动区域资源共享、分级诊疗的医联体、医共体等模式,S区以此为契机,以辖区内三甲中医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省级三甲医院、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以及民营医疗机构构建了城市医联体。通过对该区医疗联合体牵头单位及成员单位运行情况的分析,发现医联体模式运行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鉴于此文章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就当前医联体模式运行的现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从而充分发挥医联体模式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紧密型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对医联体的满意度评价及现存问题的认识,为进一步推动医联体建设,提升区域内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对“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内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计调查855名。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基本特征、对医联体的满意度现状及医联体现存问题,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医联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68.3%的基层机构人员对医联体的满意度高,满意度平均得分为(60.7±10.2)分。机构类型(β=0.298,P<0.05)、编制(β=0.088,P<0.05)、行政业务管理职务(β=0.150,P<0.05)、每周工作时间(β=-0.091,P<0.05)对满意度有影响。医联体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全科医生数量不足(52.3%)、医疗资源下沉困难(51.6%)、基层机构基础设施差(50.6%)和信息共享平台不完善(48.1%)。结论 “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中的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对医联体的满意度较高,但其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建议继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和设备投入,推进薪酬和绩效制度改革,完善基层人员晋升与聘用制度,重视医联体内人才队伍和体系建设,健全医疗资源下沉管理机制,完善信息平台和网络建设,进一步提高医联体的整体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1.
医务人员如何规范诊疗行为防范医疗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医疗纠纷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医疗纠纷发生原因多是由于医疗行为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或医疗未达到预期效果所致,少数是因医疗过程中双方沟通或告知不够所引起误解、质疑和不满。还有不能预见和防范的意外,如猝死、过敏、垂危抢救、实验性及创伤性检查治疗等,也易引发医疗纠纷。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冷漠引起误解和积怨亦能导致医疗纠纷,故对医疗纠纷的防范应是多方面的。本文结合医疗纠纷的实际案例,仅从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方面来论述医疗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医疗纠纷从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层次上寻找原因有很多,但在此我们只探讨一些常见的不规范的诊疗行为,对医务人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使其在日常的诊疗行为过程中防范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2.
13.
医疗安全与医疗设备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医疗仪器和设备已经成为当今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医疗诊治不可或缺的工具,仪器设备性能和质量的好坏与医院医疗工作的质量、效率和安全密切相关。 医院购买新设备的动力有以下几点:* 提高了诊断和治疗水平,* 降低了患者的损伤和痛苦,* 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医疗设备的装备水平以成为评价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年来,各级医院为了提高竞争力以及自身的发展,纷纷大量引进各类医疗设备,使我国的医疗仪器市场出现长盛不衰的景象;有时为了突出特色,强调在国内领先的新技术和新业务,一些医院甚至引进一些国外仍然处…  相似文献   

14.
医务人员在医疗保险中的医疗行为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医务人员在医疗保险中出现的医疗行为不规范所造成的医院经济损失、信誉下降和医疗纠纷等问题 ,结合医疗保险部门对定点医院采取的监督检查方式 ,探讨了医务人员在医疗保险过程中加强自身医疗行为规范与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 ,是维护参保人权益 ,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重点介绍了驻湘铁路医疗保险中心在医疗监管实践中的经验 ,并提出了监管过程中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医学计量与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医疗设备的管理包括从产品购买、安装验收、使用、维修、计量及其档案管理等分支,本文从计量与其他管理分支的关系,阐述了医学计量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医疗保险与非医疗保险住院脑梗死病例医疗费用进行比较,分析医保病例的费用特点及相适应的费用控制办法。方法分析患者住院信息数据,对医保患者的社会学特征、病情特征及费用特征进行统计描述,同时对相同病种病情条件下的医保病例和非医保病例进行了配对费用比较分析。结果医保脑梗死住院患者费用偏高,但与其病情有关。其他各项指标之间比较无差异。结论控制医保患者的医疗费用,特别是药费,是医院占有医保市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19.
医学物理学科、医疗机构和数字医疗核心装备事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医学物理的目标是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改善人类的健康服务。它的发展涉及把物理学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许多方面。医学物理研究的领域很广,物理学研究的各个层次,从声、光、热、电、磁到核物理和核技术,以及理论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电动力学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4大力学涵盖的理论和方法也是医学物理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论医疗纠纷中对医方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医疗纠纷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社会热点问题,社会各佃往往只强调对患方利益的保护,却忽视了对医方合法权益的保护。因此,阐述了实践中发生的各种侵害医方合法权益的行为,以及应采取的相应的法律保护措施,并提出发生医疗纠纷后医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