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7,(9):1176-1177
目的:观察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老年人夏季外感发热的疗效、退热时间、症状、体征的改善及不良反应。方法:观察组54例,用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新康泰克美扑伪麻片。两组病例观察时间为3d,观察两组疗效、退热时间、症状、体征的改善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85%(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为(12.74±7.55)分,对照组症状积分(19.16±8.6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16.73±7.84)h,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为(18.56±8.91)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发热、出汗、咽痛、流涕、咳嗽、咯痰、身重肢酸、头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加减可以提高老年人夏季外感发热的疗效,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足部熏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退热疗效。方法将50例外感发热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降温治疗,观察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药足部熏洗治疗。将两组的体温变化情况、症状积分、C反应蛋白(CRP)水平、临床疗效、退热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30min、1h、4h、6h、12h的体温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部熏洗应用于小儿外感发热治疗中的退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柴葛解肌汤加减和奥司他韦治疗外感发热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清远市中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12例外感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使用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头痛缓解时间、身痛缓解时间、鼻塞缓解时间)改善情况及治疗前、治疗5 d后两组患者血常规〔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头痛缓解时间、身痛缓解时间、鼻塞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5 d后,两组患者NEU、LYM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柴葛解肌汤能有效治疗外感发热,且退热时间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小柴胡汤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88例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退热治疗。治疗组单纯给予加味小柴胡汤治疗5 d,观察疗效及退热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2%(47/48),高于对照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为(1.4±0.7)d,低于对照组(2.1±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小柴胡汤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石银退热灵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外感发热患儿2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2例与对照组128例,2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予自拟石银退热灵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口服液,2~3天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退热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银退热灵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不仅起效快,且作用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小儿病毒感染性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选取病毒感染性外感发热患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观察组以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及对症治疗,对两组热退时间及症状缓解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为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开始热退时间、热退时间分别为(4.0±1.11)h、(25.3±4.1)h,对照组分别为(7.6±1.48)h、(47.7±3.2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体温超过39℃而需服用退热药物紧急处理的次数,观察组为(0.94±1.05)人次,对照组为(1.84±1.28)人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葛解肌汤加减能有效治疗小儿病毒感染性外感发热,退热时间快,且平稳,不易反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外感发热基于中医辨证中药药浴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60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中医辨证的中药药浴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7%),退热时间(41.4±4.8)h明显低于对照组(50.6±5.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中医辨证的中药药浴治疗可以显著的提高外感发热患儿的治疗效果,大幅缩短患儿退热所需时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临床观察拔罐(负压罐)配合中药足浴对小儿外感发热之风热证的辅助退热疗效。方法 178例外感发热之风热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91例,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拔罐、中药足浴治疗。共治疗3 d。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百分数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拔罐配合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有明显退热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孙氏针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孙氏针法,对照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3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发热程度和退热时间,比较两组的退热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8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孙氏针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优于喜炎平注射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陶氏柴葛解肌汤治疗妊娠外感发热的疗效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药物为柴葛解肌汤,对照药为扑热息痛。观察2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为(20.15±2.13)h,对照组退热时间为(25.65±5.36)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发热及其他症状的改善有较好疗效,对发热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为70%、96.6%,优于对照组的47%、80%。2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均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陶氏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妊娠外感发热是有效、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伴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60例急性支气管炎伴发热的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支持基础治疗,采用布洛芬退热,地西泮抗惊厥,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退热情况,症状消失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免疫功能指标:IgA、IgM、IgG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4.8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及退热后上升次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咳嗽、鼻塞、咽干、纳少、肺部啰音等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CRP、PCT、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gA和IgM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伴发热疗效较好,退热较快,并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中药方剂在小儿外感发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热速清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柴芩灌肠液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退热起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芩灌肠液与热速清颗粒应用在小儿外感发热治疗中均有很好的疗效,柴芩灌肠液疗效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柴葛退热汤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合并高热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上呼吸道感染合并高热的患儿纳入本次研究,经随机法将入选患儿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以布洛芬退热,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柴葛退热汤治疗,治疗1疗程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情况,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儿血清中的CRP、PCT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良好(P0.05)。观察组退热起效时间、退热时间及首次退热后上升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RP、PCT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PCT表达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葛退热汤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并高热疗效理想、起效快,并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CRP、PCT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退热合剂直肠给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儿采用小儿退热栓塞肛进行退热,观察组100例患儿应用退热合剂直肠给药进行退热,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退热时间、主要症状,并分析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6%),且主要症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退热时间比对照组短(P0.01),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前血常规异常,经治疗明显改善(P0.01);而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并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退热合剂直肠给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其退热效果快,改善血常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拟柴葛解肌汤对外感发热患儿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外感发热患儿100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自拟柴葛解肌汤治疗。治疗3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后积分、退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中医证候积分低,完全退热时间、解热时间、退热起效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柴葛解肌汤治疗外感发热患儿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缩短退热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加减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方治疗,对照组给予抗感染,退热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主要症状消失时间,血清反应蛋白(CRP)、β_2-微球蛋白(β_2-MG)、前白蛋白(PA)及血沉(ESR)、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反复次数(2.36±0.62)次,平均发热时间为(1.24±0.73)d,咽部充血消失时间(2.12±0.24)d,咳嗽消失时间(2.89±0.22)d,流涕停止时间(2.14±0.24)d,咳痰停止时间(2.65±0.59)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各症状消失时间(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β_2-MG、ES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体征发热、咳嗽、咳痰、鼻塞、纳少等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_4~+、CD_3~+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CD_4~+/CD_8~+值明显大于对照组,IgG、IgM、Ig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显著,可在短时间内降低患者体温,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幼科升降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外感发热风热夹滞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幼科升降汤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成药小儿感冒退热糖浆治疗。以3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显效病例退热起效时间、发热消失时间、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45/50),对照组为74.0%(3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显效病例退热起效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主要症状流涕、食欲不振、腹胀消失时间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幼科升降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证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崔雪琴  金芙蓉 《新中医》2016,48(4):147-149
目的:观察热速清颗粒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随机分为2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利巴韦林颗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速清颗粒治疗。统计2组患儿退热起效及完全退热时间,患儿中医症候积分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退热起效、完全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对照组为6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药物过敏、腹泻等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中药热速清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退热合剂治疗外感发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80例外感发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2例,采用自拟退热合剂治疗,早晚各服1袋,对照组88例,采用利巴韦林0.3 mg口服,3次/d。两组均治疗3d。比较两组退热后体温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治愈率(23.9%)及总有效率(92.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7.0%,79.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发热、咽痛、流涕、鼻塞症状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退热合剂退热效果和缓解外感发热伴随症状的作用比对照组效果明显,本方退热迅速并且使用方便,显效快捷等特点,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充分发挥中医整体治疗优势,是理想的外感发热退热方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原地区居民基于三焦玄府理论结合辨体论治思想,使用中药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伴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色达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URI伴高热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病毒及吸氧、止咳、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药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开始退热时间、发热总时间、退热后复发热比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退热后发热率低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和退热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高原地区基于三焦玄府理论结合辨体论治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