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体系中预防医学的精髓,其主要包含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的以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为特征的疾病,疾病本身及其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借鉴中医经典的"治未病"的思想,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进行防治,建立中医特色的AS健康管理模式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12,(3):584-584
温长路教授指出:中医治未病说的基本含义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康复三个方面。包括着疾病微而未显(隐而未现)、显而未成(有轻微表现)、成而未发(有明显表现)、发而未传(有典型表现)、传而未变(有恶化表现)、变而未果(表现出愈或坏、生或死的紧急关心)的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3.
"治未病"理论在临床上用于预防小儿感冒的发生和传变具有巨大优势。根据不同小儿的体质特点和季节变化,在流感高发季节进行适当的中药药物预防治疗,是预防小儿感冒尤其是流感的有效方法,既可单独应用,亦可联合西医免疫预防的手段共同应用,是中西医结合预防小儿感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红 《河南中医》2010,30(5):518-519
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通过对冠心病人及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有关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建立有利的健康行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患者自我监测能力及自我保健意识,对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减少冠心病的复发,控制冠心痛患者的病情发展,起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治未病理论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科9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接受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与对照组的心理症状水平、MACE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水平低于对照组,MACE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冠心病护理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治未病”理念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是中医学先进和超前的医学思想,是中医学追求的最高学术境界.导师闪光勋近1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五行学说用于治未病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以下是笔者对导师理论经验的一些总结.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黄帝内经》预防与治疗学的精髓,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的理论与临床发展中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治未病"理论的内涵为线索,并针对中风病的致病因素,探讨"治未病"理论在中风病防治中的应用,充分反映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思想。  相似文献   

8.
刘彩云  朱红 《河北中医》2010,32(6):936-936
<正>痔是一种最常见、最多发的肛肠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1]。痔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同一部位的齿状线上下均发生,临床兼有内痔和外痔的症状者为混合痔。混合痔的病因为湿热下注肛门,阻滞脉络,或脏腑本虚,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治未病"理论的内涵和优势及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旨在将治未病理论作为循证依据引入护理领域中,丰富中医护理内涵,拓展中医护理思路,最终建立中医特色的护理服务模式。本文旨在对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做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以便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红永 《河南中医》2011,31(7):712-714
中医药在治疗肺癌方面独具特色。尤其在肺癌的预防即“治未病”方面别有特色。“治未病”内容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痛防变两个方面。未病先防是指在未病之前,采用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肺癌的发生;既病防变是指在肺癌术后辨证论治,积极配合中医药治疗可加速术后康复,减少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1.
霍新华 《河南中医》2010,30(8):824-825
通过应用治未病的指导原则,对哮喘患者实施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护理措施,配合治疗,提高治愈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西药物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均缺乏特效的根治方法,因此对该病的积极预防尤为重要。中医治未病理论内涵丰富,对生活方式致病认识独到,所采取的措施简易可行,可以对骨质疏松症的现代预防进行有效的指导。故结合古代文献论述和现代研究成果,对骨质疏松症的治未病内容概括为:精神内守、心理平衡,谨和五味、膳食合理,起居有常、适度运动,因人制宜、有效指导,这4个方面在具体运用中必须密切结合,才能发挥最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和养生。"治未病"的理论在当前由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的过程中日益引起重视。研讨中医古籍,联系临床,试从"治未病"的核心内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角度浅析其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杨蕾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113-113
目的:减少血液透析感染的发生,保证透析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方法:将“治未病”理论运用于预防和干预血液透析感染中,针对常见感染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严格执行,观察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各种感染的发生率,并与既往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治未病”理论的运用,近3年内各种感染的发生明显减少,发生率较以往显著降低。结论:“治未病”理论虽有两千多年历史,但仍可运用于现代医学之中,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感染的发生,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社区卫生服务 1.1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丁强 《吉林中医药》2013,33(8):763-765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针对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各环节,从未病先防、病后防复、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等4个方面,可防治哮喘的发作及进展.其中,“未病”指未发展成典型哮喘阶段,“病后”指典型哮喘缓解期的阶段,“欲病”指哮喘未发作向发作过渡期阶段,“既病”指典型哮喘发作期的阶段,针对4个阶段不同病因病机,配合中药辨证施治,可达到“治未病”目的.  相似文献   

17.
宫腔粘连是一种严重的生殖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疗效较差,且术后复粘率较高。导师姜丽娟教授在“治未病”思想及“和畅”思想指导下,基于“宫络”学说,以“和畅子宫络脉法”为治疗大法,中医内外合治,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复粘率,对宫腔粘连所致的低妊娠率及反复移植失败的低着床率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骆继杰教授"治未病"思想在慢性肾炎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骆氏"治未病"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两方面,"未病先防"具体体现在:认清肾虚本质,同时注重后天脾胃,脾肾双补,治病先安未受邪之地;"既病防变"具体体现在:有病早治,久病、重病防变。结果:在该思想的指导下,临床疗效显著,许多危害肾脏的危险因素都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延缓了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程进展。结论:骆老治未病思想在慢性肾炎的防治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未病"理论在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计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2)和对比组(n=32),对比组患者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予以"治未病"理论干预,对比分析不同组别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用药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遵循医嘱用药、坚持运动、检测血压、血糖,健康饮食等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均优于对比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率为84.37%,对比组患者用药依从率为40.62%,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高于对比组,经统计学对比分析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3.75%,对比组患者总满意率为71.87%,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比组,统计学对比分析有差异(P0.05)。结论:"治未病"理论下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好,能够在有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提高用药依从性,最终实现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最大限度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概率,可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广泛推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虚劳病的临床护理工作,使患者掌握虚劳病的易患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监测和自我保健。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对预防虚劳病的发生,防止虚劳病的发展,减少虚劳病的复发,起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