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刀闭合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针刀闭合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以针灸治疗,分别治疗两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有效率76.1%,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观察组在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纠正棘突偏歪和改善椎间隙的宽窄度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闭合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针刀松解术再进行手法整复治疗的过程及疗效。结果本组63例患者中痊愈48例,好转8例,无效7例。结论针刀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颈椎病分型,也是现代上班族高发病之一,笔者探讨针刀配合颈舒颗粒在临床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骨伤三科门诊确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药物组和治疗组,治疗观察两周,运用SPSS 19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药物组和针刀组。结论针刀配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针刀或服药,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刀松解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用针刀行枕下三角松解术治疗门诊确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人45例.结果 临床治愈34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结论 针刀松解枕下三角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操作安全.  相似文献   

5.
<正>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韧带退行性病变所致失稳和压迫邻近组织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目前95%以上的颈椎病患者依靠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牵引、理疗为该疗法中的重要措施,下面就我们的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颈椎病患者85例,除外脊髓型颈椎病,男38例,女47例,年龄31—65岁,神经根型39例,椎动脉型25  相似文献   

6.
针刀结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刀结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刀结合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结合手法治疗.5d治疗1次,4~5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有效率为76.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计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各项症状评分中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颈肩部疼痛不适、颈部活动度、上肢及手指麻木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明显.结论:针刀结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任丽娟  秦凤英  殷淑萍 《吉林医学》2006,27(7):819-819,821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体后缘、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骨质增生或椎间盘向后外侧突出,刺激、压迫颈神经根所引起的以颈痛、上肢疼痛、麻木、无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据统计,颈椎病的发病率约为3.8~17.6%.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60%。由于颈椎解剖结构精细,所处部位重要,病变时症状复杂,发病率高,故颈椎病越来越受到重视。我科采用氙光低周波、高压电子笔、牵引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朱含章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0):1380-1381,1384
目的:探讨应用等离子刀联合髓核化学溶解术(胶原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应用等离子刀手术系统时突出的颈椎间盘进行汽化减压,实验纽在此基础上注入溶于1 mL无菌生理盐水的胶原酶600U以溶解椎间盘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术联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针刀组及联合治疗结3组各30例。针灸组予以针灸治疗,针刀组予以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术治疗,联合治疗组予以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术治疗,疗程均为3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完成2周后的VA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优于针刀组和针灸组,针刀组优于针灸组(P0.05);3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联合治疗组显著优于针灸组和针刀组(P0.01),针灸组和针刀组表现相当(P0.05);联合治疗组疗效为90%,针灸组73.33%,针刀组为8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针灸组和针刀组(P0.05),针刀组又优于针灸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术联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更佳,将超声、针刀、针灸联合运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变及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而引发的各种症状和体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其以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为常见。2006年以来,我科采用颈自动牵引配合热矿泥埋敷、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臭氧靶点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 4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在CT引导下行臭氧消融治疗。盘内注入浓度为60-70μg/ml臭氧5-15ml,CT穿刺退针出纤维环至椎间孔附近,注入浓度为40-60μg/ml臭氧0-5ml。结果 48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按照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8例(37.5%),良28例(58.3%),差2例(4.2%),优良率95.2%。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臭氧注射颈椎间盘溶解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颈前路锁定钢板(CSLP)在颈前路砬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颈脊髓病、颈椎创伤、肿瘤及结核患者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行CSLP固定并分析其结果。结果:23例患者,切除椎体48个,完成减压71个间隙,平均3个间隙,术后植骨稳定,早期活动。随访6-16个月,平均8.7个月。颈脊髓病患者术前平均JOA评分8.1分。术后14.8分,恢复率为75.3%,优良率为87.5%,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减压融合术后。SAIA分级平均提高1.5级,结论:颈前路锁定钢板能保证植骨稳定,减少并发症,简化手术程序。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脊髓型颈椎病与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的关系,测量了60例正常人和100例脊髓型颈椎病颈推侧位X线片的椎管矢状径和椎体矢状径,测量范围从C_2~C_7。结果:60例正常人椎管矢状径平均值为(16.69±0.25)mm;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椎管中矢径平均值为(15.7±0.17)mm。C_3~C_7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矢状径之比值平均值正常组为0.906,颈椎病组为0.774。颈椎3节以上比值小于0.75者在正常组中无1例,脊髓型颈椎病组有41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提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是脊髓型颈椎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综合疗法组和对照组,综合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中药拔罐、颈椎牵引、针刺、推拿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手法治疗。共治疗28 d。[结果]综合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2.73%。[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疗效短,疗效快,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术前臂丛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定位突出颈椎间盘位置辅助经皮颈椎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精准减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39例行PPECD的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依据术前是否行臂丛MRN分为MRN组及常规组。纳入患者MRN组18例,对照组2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患者上肢感觉、肌力较术前减退发生率,术中开骨窗左、右最长径及上、下最长径长度,患者术前、术后、术后6月、术后12月VAS评分、JOA评分、C2~C7 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结果 MRN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优于常规组(P<0.001)。两组术后6月、12月患者JOA评分、VAS评分、C2~C7 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PPECD术前臂丛MRN精准定位突出的颈椎间盘位置可降低术中磨削开窗对关节突关节等结构的破坏,避免为寻找突出的颈椎间盘对颈神经及硬脊膜牵拉、推挤加重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创伤更小,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患者康复更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前路三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骨融合率及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脊柱外科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 A、B、C 三组,其中 A 组31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B 组29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C 组30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cage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比三种手术方式术前、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植骨融合率差异。结果对90例患者进行8~15(平均12)个月随访,无失访者。三组患者术后3、6个月随访时,颈椎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组较 cage 植骨融合内固定组与钛网内植骨并钢板内固定组植骨融合率高,12个月时,三组融合率分别为 A 组96.5%,B 组94.6%,C 组95.7%,A 组与 B 组、C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术后 JOA 评分、Odom's 临床疗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C 三组术后 JOA 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5.2%、85.3%、86.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疗效评定(Odom's 标准),A 组:优者17例,良者6例,中者8例,优良率为74.2%;B 组:优者17例,良者7例,中者5例,优良率为82.7%;C 组:优者18例,良者7例,中者5例,优良率为83.3%。B、C 组优良率较 A 组高, B、C 之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前路三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期植骨效果及临床疗效都较好,其中,A组手术耗时长,供体区疼痛发生频繁,但 A 组短期植骨融合率高于其余两组;B、C 组操作相对简单,固定牢靠,12个月时植骨融合率相对 A 组无差异,无供体区疼痛,术后恢复好,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宋杰  赵勇  许圣犬 《农垦医学》2010,32(5):439-44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自体髂骨植入结合颈前路带锁钢板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颈椎X线片、自我感觉、临床功能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手术后恢复满意,患者生活基本自理。神经功能改善依据JOA评定标准,优12例,良3例;JOA评分由术前(9.52±1.22)分上升至术后的(14.83±1.25)分。结论:应用自体髂骨植入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支撑稳定手术椎体节段和诱导成骨的优点,术后颈椎即时稳定性好,椎间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钛板同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3例,均给予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钛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略低于末次随访时(P〈0.05);颈椎弧度D值方面,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问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术前(P〈0.01)。本组患者术后总优良率为86.0%。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钛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肯定,椎管减压充分,神经症状缓解满意,植骨融合率高,可达到迅速而持久的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3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后肢体功能及全身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20个月,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椎间植骨全部融合,无断钉、断板及内固定松动。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手法治疗联合电动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CSR病人,采用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动牵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共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