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某男,28岁.因发热、消瘦、乏力1月入院.T39℃,消瘦,贫血貌,皮肤粘膜苍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牙龈无增生.胸骨无压痛.双肺无干湿鸣,心律齐无杂音.肝肋下未扪及,脾肋下5cm,软.血常规RBC2.6×1012L.HB73g/L,WBC3.2X109/L,LO.56,NO.44,PLT56~109/L.肝、肾功无异常.骨髓涂片报告:骨髓增生活跃,网状细胞15%.有吞噬血细胞现象.诊断:恶性组织细胞病.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50岁.腹胀伴消瘦,乏力半年于1989年8月24日入院.体检:T37℃,消瘦,皮肤无出血,无化脓灶,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听诊正常.腹略隆,软,无压痛,肝肋下5.0cm,剑下6.0cm,脾肋下16cm,质硬,无触痛.血Hb102g/L,WBC220×10~9/L,N70%,中晚幼及带状核22%,原早幼3%,L5%.尿蛋白±,白细胞 ,红细胞(-);尿培养:大肠杆菌生长.B超示肝脾显著肿大、脾短径8.9cm.骨髓像示有核  相似文献   

3.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62岁,因"反复头晕10余年,发现白细胞升高10余天" 2009年10月11日入院,伴腹胀.入院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胸骨无压痛,肝肋1 cm可及,脾肋下12 cm可及,甲乙线 12 cm,甲丙线 22 cm,丁戊线+7.5 cm,质中,无触痛.血常规:白细胞138.7×109·L-1,血红蛋白116 g/L,血小板152×109·L-1.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68岁,农民。因畏寒、发热20余天伴咳嗽、咳少量白色痰于1995年6月14日入院。无咯血、胸痛,曾在当地医院予洁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抗炎治疗,3天后咳嗽咳痰消失,但体温呈弛张型热,高达39℃,尤以午后明显,无盗汗。20年前有血吸虫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体检:发育中等,慢性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痴蛛痣及肝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未及包块,肝肋下刚及,质中,轻触痛,肝区有叩击痛,Murphys征阳性,脾肋下2cm,质中无触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血Hb 102g/L,WBC 3.1×10~9/L,N 0.69,L 0.24。肝功能ALB 29.2g/L,GLO 33.5g/L,ALT 68 IU/L,ALP 176IU/L,GTP 224IU/L。蛋白  相似文献   

5.
病人,男,67岁。发热5 d,服罗红霉素3 d,未见好转。查体:淋巴结无肿大,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WBC 98.6×109/L,Hb 148 g/L,BPC 160×109/L。血涂片分类:原始淋巴细胞2%,幼淋巴细胞23%,淋巴细胞35%,分叶粒细胞40%。骨髓涂片检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淋巴细胞3%,幼稚淋巴细胞69%,形态特点:细胞体积较大,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15岁,主因"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牙龈出血半月余"于2012年12月27日入院,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皮肤未发现出血点、结节、皮疹,右侧颌下可及一花生米大小肿大淋巴结,质中,活动度可,触痛(+),胸骨压痛(-),心肺无征,肝肋下及边,脾肋下6.0 cm,质中,触痛(+),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白细胞6.3×109/L,血红蛋白76 g/L,血小板计数15×109/L,中性粒细胞0.20,淋巴细胞0.36,幼稚细胞0.44。骨  相似文献   

7.
男性,37岁,农民。因间歇性畏寒、发热、双膝关节酸痛12天而于1996年5月8日入院。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晚上体温较白天高,体温最高达39.8°C,伴咽喉痛及两膝关节酸痛。按“上感”治疗,疗效不佳。体检:T38°C,精神稍软,躯干皮肤可见散在分布的充血性点状小丘疹。右颈后多个淋巴结肿大,质中,无触痛,最大1.0cm × 0.8cm。咽后壁明显充血,两侧扁桃腺无肿大。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及,边缘锐,表面光滑,质软,轻度触痛。侧卧位脾肋下及2cm,边圆钝,表面光滑,质中等,无触痛。四肢大关节无红肿热痛,运动自如。血WBC19.2×10~9/L,N 0.89,L0.11。血沉72mm/h,肥达反应阴性,抗“O”250U,类风湿因子及C反应蛋白均阴性,粘蛋白29mg/L。3次血培养均阴性,骨髓涂片呈感染象,骨髓培养阴性。B超示脾稍增厚。CT检查示脾肿大,慢性胆囊炎征象。入院后先后予青霉素、泰星、环丙沙星、菌必治及灭滴灵等抗炎、支持及对症处理。患者入院第2天体温降至正常,双膝关节酸痛等症状缓解。但此后分别间隔6~8天,体温间歇升高2次,每次持续2~8天,血象仍高,血沉升至96mm/h,予足量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8.
余本宽  姜蔚  谢志杰  孙可望  肖家全 《浙江医学》2005,27(9):F0003-F0003
患者 男,61岁,因大便带血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0/86mmHg.心肺检查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未扪及包块.肛门指检距肛门4cm左侧直肠壁可触及一肿块,约3cm×3cm大小,突向肠腔,中央有溃疡面,质硬,活动度差,指套上有陈旧性血迹.活检病理诊断为直肠中分化腺癌.辅助检查:血白细胞5.6×109/L,中性白细胞56.1%,淋巴细胞34.9%,血红蛋白144g/L,癌胚抗原145.27μg/L.B超示右肾上腺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约3cm×5cm大小.入院诊断:直肠癌;右肾上腺肿瘤?在全麻下行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和直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9.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8岁,汉族,因"皮肤巩膜黄染25年,体检发现胆囊结石1月余"入院,既往有"痛风"病史.食体: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腹平坦,无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Murphy征阴性,左肋下缘触及肿大脾脏,边缘圆钝,质中,下极至脐平面,未过中线,肝脏肋下未及,肝脾区轻叩痛,肋脊点无压痛,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辅检:血常规:白细胞5.46×109/L,红细胞3.72×1012/L,中性粒细胞58%,血小板149×109/L,血红蛋白111 g/L,红细胞平均体积85 fl;肝功能:总胆红素126.6 μmol/L,直接胆红素19.9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15 U/L.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1岁,因皮肤轻度黄染15年,加重伴右上腹隐痛2周,于1998-11-23入院。查体: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莫菲征阳性,肝肋下2.0cm,质中等,无触痛,脾肋下3.0cm,质中等,边缘锐,无触痛。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Hb104g/L,WBC4.5×109/L,N0...  相似文献   

11.
周和平  吴海华 《广西医学》2006,28(9):1478-1479
皮下脂膜炎T细胞性淋巴病临床罕见,笔者最近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0岁,因颊部肿块伴间断性发热2月入院.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颊部肿块,均2 cm×1 cm,伴发热,在当地医院抗感染后,体温恢复正常.颊部肿块逐渐增大.1个月前再次发热,左眼睑水肿,经抗感染后体温恢复正常.3 d前又发热,伴纳差,疲乏,双下肢水肿,体重下降,血WBC2.0×109/L,以"白细胞减少"收住院.查体:T 39.5℃,左眼睑、颊部皮肤潮红、肿胀,左颊部肿块3cm×3 cm,边缘不清,质中,轻压痛,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血Hb 98g/L,WBC 2.0×109/L,肝功:AST 129U/L,TP 58.1g/L,肾功正常,B超:肝脾未见异常,胸片:心肺无异常,骨髓象:为反应性增生.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性,3岁,因发热1月伴面色苍白10d,于2005年4月22日入院.入院前曾多次在当地医院给予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患儿生后母乳喂养至10月,1年前患儿有反复感冒病史,无输血史,父亲有吸毒史.入院查体,t 36.1℃,体重12kg,神志清晰,营养中等,面色苍白,双耳前、耳后、颈部、腋下、腹股沟区均可触及蚕豆至拇指大小淋巴结,质软,活动可,口腔黏膜可见较多散在白色膜状物,心肺正常,腹软,肝大右肋下3.0 cm,脾大左肋下4.5 cm,质偏中,稍有触痛,关节无红肿.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3.1×109/L,Hb 58g/L,RBC 2.4×1012/L,PLT 21×109/L,血沉95 mm/h,总蛋白52.9g/L,白蛋白17.9g/L,球蛋白35.0g/L,免疫球蛋白测定IgG 15.32g/L,IgA1.79g/L,IgM 1.66g/L,骨髓象示,反应性网状细胞增多症,腹部B超示,肝、脾增大,腹腔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输血前检查,血抗HIV抗体( ),后送父母及患儿血标本到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确认试验,均为阳性,确诊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乔彦  何明海 《西部医学》2012,24(8):1640-1640
病例男性,48岁,因"发现血糖高4年,心悸、气促半年"入院。既往有股骨骨折病史。入院查体:T 36.8℃,P 98次/min,R 20次/min,BP 180/80mmHg,重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可及湿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律齐,第一心音亢进,肝肋下1cm,质中,脾脐下2cm,质硬,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查血常规示:WBC 1.95×109/L,RBC 1.60×1012/L,HGB 42g/L,PLT 87×109/L;血生化:肝功正常,  相似文献   

14.
1病例报告 患者,男,24岁.因头晕、乏力1周于1993年12月15日第一次入院.入院前有1年左右X射线接触史.查体:T38.8℃,P90次/分,R20次/分,BP16/8kPa.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及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检查:WBC3.0×109/L,N 0.50,L 0.45,E 0.02,M 0.03,Hb109g/L,Plt72×109/L,Ret0.008,血清酸化溶血试验(Ham)阴性,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阴性,抗碱血红蛋白(HbF)0.029,血清铁蛋白(SF)79.6μg/L,骨髓活检示骨髓造血组织增生低下,但有约1/3的骨髓组织中造血细胞增生相对活跃.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简介 患者1,女,30岁,因"反复头晕、乏力、皮肤黄染20余年"于2002-09-27入院.患者20余年前开始自觉头晕、乏力,伴皮肤、巩膜黄染,近10余年中多次检查血常规均提示贫血(具体不详).其父母及兄妹否认贫血、黄疸史.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明显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触及3 cm,质硬,无压痛.血常规:白细胞7.2×109/L,血红蛋白43 g/L,血小板141×109/L,球形红细胞占18.0%,网织红细胞占19.5%;尿常规:尿胆原(3+);肝功能检查:乳酸脱氢酶(LDH)232.1 U/L,总胆红素 71.7 μmol/L,间接胆红素 60.4 μmol/L;肝炎病毒标记物阴性.骨髓细胞学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比值2:5,红系增生活跃,见球形红细胞,考虑溶血性贫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开始溶血0.60%(对照0.46%),完全溶血0.32%(对照0.28%).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例1.女,11岁,因右上腹疼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乏力,尿黄20 d于2002年1月26日收入传染病房.查体:T 36.5℃,P 76次/min,R 19次/min,BP 12/7 kPa,神志清,精神差,巩膜及全身皮肤重度黄染,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肋下2 cm,剑突下3 cm,质中缘钝,触痛明显,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痛(+).肝功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659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 670 U/L,直接胆红素(DBIL)295.55 μmol/L,总胆红素(TBIL)458.06 μmol/L,HBsAg阴性,腹部B超符合急性肝炎声像图表现.入院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给予相应治疗,病情逐渐加重,且出现发热,T 37.0~38.1 ℃,鼻出血不止;血常规:RBC 3.69×1012/L,HGB 95 g/L,PC 70×109/L,WBC 1.2×109/L,Lym 0.59,MID 0.08,Gr 0.33;甲肝抗体、乙肝五项均阴性.住院第7天,行骨髓穿刺示:原、幼淋巴细胞占71%,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住院第10天,患儿死于脑出血.  相似文献   

17.
<正>例1.女,65岁,因左下肢肿痛伴发热1周于2011年9月1日入院。查体:双侧颈部及腋下可扪及多发淋巴结肿大,无压痛,直径约2 cm×1 cm,无贫血貌,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血WBC 11.08×10~9/L,L 0.88,PLT 141×10~9/L,Hb 118 g/L;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_3~+98.2%、CD_3~+CD_4~+5.8%、CD_3~+CD_8~+91.8%,CD_(19)~+1.9%、CD_(56)~+0.3%;抗核抗体1:1 000(+);外周血涂片:幼稚淋巴细胞3%,成熟淋巴细胞93%;骨髓涂片:成熟淋巴细胞65%,可见大量颗粒淋巴细胞。B型超声提示脾  相似文献   

18.
例1 男37岁。左上腹包块伴不适16个月。查体脾肋下4cm,左右活动,边缘钝,无触痛,肝未触及。血像正常。B超:脾大,脾实质回声欠均质。疑脾多发性囊肿。剖腹见脾暗红色,25cm×25cm×10cm大,质中,部分与左腹壁粘连,下极有直径1.5cm的丘状突起。 例2 男19岁。因鼻衄、牙龈出血6个月以“原发性脾功能亢进”入院。查体脾刚触及。Hb90g/L~105g/L,WBC3.5×10~9/L~4×10~9/L,分类正常,BPC40×10~9/L~50×10~9/L。骨髓检查示增生  相似文献   

19.
患女,38岁.以"乏力半年,腹胀2周,加重伴发热尿量减少1周"之主诉住院.查体:慢性病容,贫血外貌,颜面浮肿,眼睑结膜苍白,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稍粗,心率103次/min,A2>P2,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膨隆、软,肝肋下2cm、质软、边缘稍钝,脾大、肋下约6~7cm、质偏硬.移动性浊音(+),双肾区叩击痛(-),双下肢呈轻度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查血常规:Hb 66g/L,RBC 2.07×1012/L,WBC 2.12×109/L,PCT 18×109/L;尿常规:蛋白(+),pH 6.0;肾功:BUN 26.9mmol/L,CREA 543umol/L;肝功:GGT 113U/L,TP 52.7g/L,ALB 30.8g/L,GLB 21.9g/L,余(-);乙肝系列,丙、丁、戌肝抗体(-);连续3次尿蛋白定量0.48、0.575、0.56;胸片示:左侧胸腔积液,胸膜肥厚;B超:门静脉14mm,脾静脉13mm,肝光点增多,脾大、腹水、双肾皮质变薄;CT检查:肝脏右叶增大,肝裂增宽,轮廊光整,密度均匀,脾8个肋单元,疑肝硬化、脾大、腹水、胸水.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男性,40岁,因头昏、无力、鼻衄、龈血6月于1994年4月18日入院。体验:重度贫血貌,皮肤粘膜无瘀点瘀斑,两侧锁骨上有数个黄豆大小淋巴结,质软,无触痛,巩膜无黄染,牙龈有血迹,心肺正常,肝肋下2cm,剑下3cm,脾肋下2cm,质软,无触痛,双下肢轻水肿。实验室检查:Hb 32g/L,WBC 3.5*10_9/L,晚幼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