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脉搏波速度,心-踝血管指数和踝臂指数评价血管早期病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宏宇  芦娜  李丽红  王敏  刘康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9):953-956,959
目的:探讨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和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在男性健康人群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人群中血管早期病变评价的应用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56例男性受检者入选此研究,平均年龄(57.8±9.8)岁(范围41~78岁),其中23例为健康志愿者(健康组),36例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组).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和血压脉搏测量装置测定颈动脉-股动脉PWV(CF-PWV)、CAVI和ABI作为反映受检者血管早期病变的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动脉粥样硬化组CF-PWV和CAVI明显升高分别为(12.61±2.99) m/s比(10.87±1.40) m/s(P=0.005);7.34±0.78比8.63±1.57(P<0.001),ABI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1.08±0.12比1.09±0.13,P=NS).相关分析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组CAVI与CF-PWV显著相关(R=0.612,P<0.001),ABI与CF-PWV显著相关(R=-0.454,P=0.012),ABI与CAVI显著相关(R=-0.697,P<0.001).健康组上述各指标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人群中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指标CAVI与PWV密切相关,并与下肢动脉阻塞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经降压治疗前后的动脉血管功能的比较.方法 对我院2007年~2010年期间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病志愿者进行左旋氨氯地平为主药物降压治疗,在12个月的降压治疗过程中监测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脉压(pulse pressure,PP)和血管功能检测,主要项目包括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结果 根据年龄分为3组(〉65岁组,45-65岁组,〈45岁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经降压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各年龄组P<0.05).且经过降压治疗后,动脉血管功能的检测指标中,各年龄组的PWV均有明显下降(P<0.05)、各年龄组的ABI均有升高(P<0.05),〉45岁的两个观察组CAVI有明显下降(P<0.05),但〈45岁组CAVI下降不明显(P=0.078).结论 动脉硬化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患者经降压治疗后,动脉血管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涿州地区社区居民血管功能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入选社区居民444人,根据心踝血管指数(CAVI)水平分为两组:CAVI<9组(n=331),CAVI≥9组(n=113)。CAVI由Vasera VS-1500动脉功能检测装置测定。结果:入选人群高血压、冠心病(CHD)、糖尿病(DM)发病率为48%、18%、20%。CAVI≥9组年龄、收缩压(SBP)、脉压(PP)、血糖(FB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总体人群中CAVI与年龄、FBG、SBP、PP呈显著正相关性(r=0.640,0.150,0.298,0.379,P均<0.05),而与体质指数(BMI)呈显著负相关性(r=-0.249,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CAVI与年龄、SBP、BMI、FBG有关(β=0.492,P<0.001;β=0.238,P<0.001;β=-0.261,P<0.001;β=0.159,P=0.005)。结论:涿州地区居民高血压、CHD、DM的发病率明显升高,CAVI≥9组人群年龄、SBP、PP、FB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和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lower limbs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LAOD)介入治疗前评估和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及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1~12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LAOD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07)》对LAOD的诊断标准,应用血压脉搏测量装置检测CAVI和ABI作为治疗前评估和治疗后疗效的评价及随访的指标。结果 CAVI和ABI在介入治疗后和治疗前分别为(5.20±2.85)、(6.65±2.78)(P<0.05);(0.35±0.18)、(0.85±0.13)(P﹤0.05)。介入治疗前CAVI与ABI相关分析显示呈正相关(r=0.648,P<0.05),介入治疗后CAVI与ABI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AVI和ABI测定在LAOD介入治疗前评估和治疗后疗效评价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心-踝血管指数评价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在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僵硬度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入选11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06例受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9例,其中男性36名,女性83名,平均年龄(55.71±6.84)岁(范围35~76岁);正常对照组106例,其中男性32名,女性74例,平均年龄(55.32±9.24)岁(范围40~76岁).应用血压脉搏测量装置测定上述人群的左侧CAVI(L-CAVI)和右侧CAVI(R-CAVI),作为评价动脉僵硬度的指标.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年龄、性别和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而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blood pressure,MBP)和脉压(Pulse pressure,PP)在高血压组明显升高(均为P<0.001).高血压组双侧CAV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R-CAVI:8.13±1.13比7.48±0.92,P<0.001;L-CAVI:8.07±1.09比7.51±0.91,P<0.001).相关分析表明高血压组中双侧CAVI仅与PP相关﹙左侧R=0.316,P<0.05,右侧R=0.24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论高血压组还是正常对照组,年龄是影响CAVI的主要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明显增大,CAVI为评价动脉僵硬度改变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和踝臂指数(ABI)在健康人群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人群中血管早期病变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方法随机选择心内科住院的11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或具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危险因素者入选动脉粥样硬化组,对照组系同期在该科住院血压正常患者100例,采用VS-1000型血压脉搏测量仪检测210例患者的CAVI和ABI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采用HP-SONO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动脉粥样硬化组CAVI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I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正常血压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左右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动脉粥样硬化组较正常血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相关性分析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组CAVI与LVEF呈正相关(r=0.612,P<0.05),ABI与CAVI呈负相关(r=-0.697,P<0.001)。健康组上述各指标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压的变化对动脉硬化的发病有一定影响,而CAVI...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血管超声与动脉硬化检测指标踝臂指数(ABI)和心踝血管指数(CAVI)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在北京市第二医院进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的320例患者,依据病变情况分为3组(无病变组、轻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比较各组间动脉硬化检查指标ABI和CAVI的差异,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探讨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三组间AB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肢动脉病变与ABI呈负相关,而与CAVI呈正相关(P=0.00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性别、糖尿病、脉压差是影响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ABI和CAVI可以作为筛查血管闭塞和动脉硬化的可靠指标,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提高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辛伐他汀组45例,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压、PWV、AB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SBP、PP减少(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WV较治疗前减少,ABI较治疗前增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ABI增加的程度更加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减少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PWV,缩小脉压,增加ABI,改善外周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人群的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影响因素.方法 总共搜集了1 110个广州常住人口的体检数据,包括年龄、性别、血压、脉压差、心率、血糖、血脂、体质指数(BMI)、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以及CAVI等,将男女各分为5个年龄段(分别是<30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结果 男女组间年龄和脉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血糖、BMI、心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ABI及CAVI 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管是男性组还是女性组,年龄 (P<0.001)和BMI(P<0.001)是CAVI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在女性组中脉压(PP)(P<0.001)、TG(P=0.003)和ABI(P=0.009)也是CAVI的影响因素.结论 年龄和BMI是CAVI的重要影响因素,可见,控制体重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尿微量白蛋白与动脉僵硬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高血压早期靶器官损害的敏感指标.方法 根据蛋白尿情况将8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非蛋白尿组(A组,n=42)和高血压蛋白尿组(B组,n=38),另选择正常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3组研究对象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体质量指数(BMI)及血脂等指标;测定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采用快速免疫比浊法测定尿白蛋白/尿肌酐比(ACR);应用VS-1000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心踝血管指数(CAVI);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组与B组的ACR、CAVI、颈动脉IMT均升高(P<0.05);与A组相比,B组的ACR、CAVI、颈动脉IMT均高于A组(P<0.05);ACR与CAVI、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1).结论 ACR、CAVI可用作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性、早期靶器官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甚至导致死亡率增加。不同性别的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可能不同。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和全科医学科门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6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测量心踝血管指数(CAVI)和踝臂指数(ABI)。结果 166例患者中,男113例,女53例。男性患者中,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均与CAVI、ABI、运动后ABI下降百分比呈正相关(P<0.05);收缩压、空腹血糖均与CAVI、ABI、运动后ABI下降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女性患者中,年龄、LDL-C/HDL-C、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均与CAVI、ABI、运动后ABI下降百分比呈正相关(P<0.05);收缩压、空腹血糖均与CAVI、ABI、运动后ABI下降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是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CAVI、ABI、运动后ABI下降百分比的影响因素(P<0.05),空腹血糖是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CAVI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LDL-C/HDL-C、空腹血糖是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CAVI、ABI、运动后ABI下降百分比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吸烟是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的影响因素;年龄、LDL-C/HDL-C、空腹血糖是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应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CAD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ICD组)和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对照组)PWV、ABI及相关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CAD组患者年龄、四肢收缩压及左、右两侧的PW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四肢的平均动脉压、舒张压和ABI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ICD组患者年龄、四肢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和左、右两侧的PWV均高于CAD组及对照组(P〈0.05),而ABI及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WV测量可以定量反映血管的损伤,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存在差异,临床治疗可能需要差异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高血压患者脉压/踝臂指数比值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2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及临床表现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2组间的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脉压/踝臂指数比值及冠心病高危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脉压/踝臂指数比值预测冠心病的截断值?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冠心病组患者和非冠心病组患者之间比较,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踝臂指数等均未显现出统计学差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吸烟?糖尿病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脉压和踝臂指数分别与脉压/踝臂指数比值存在相关性?脉压/踝臂指数比值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显示脉压/踝臂指数比值对冠心病有独立的预测价值?通过对脉压/踝臂指数比值的ROC曲线分析发现,当脉压/踝臂指数比值≥55.9时,预测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敏感度为65.9%,特异度为32.9%,阳性预测值为53.7%;阴性预测值为77.3%?结论:使用脉压/踝臂指数比值预测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敏感性高于单纯使用踝臂指数或脉压?对于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早期识别,脉压/踝臂指数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心踝血管指数早期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2年9月入院接受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30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病史的采集,监测患者血糖生化指标,同时进行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踝血管指数(CAVI)测定,分析CA-VI同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以CAVI为因变量,年龄、血压、体重指数、血脂、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体重指数、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AVI值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VI同受试者的IMT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CAVI同年龄,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值,HbA1C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 CAVI同糖尿病患者的IMT呈正相关,早期进行CAVI的测定可以预测大血管的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及血压正常人群中心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探讨哪种血压指标与动脉僵硬度及血管损害标志物更
密切相关。方法从北京地区社区人群中筛选出820名高血压患者,同时入选820名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血压正常者。采用
脉搏波传播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股动脉PWV和颈-桡动脉PWV;应用张力测量法测量中心动脉压和中心动脉脉搏
波增强指数(AIx)。同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被测定。结
果无论是高血压患者还是血压正常人群,中心动脉收缩压和脉压显著低于相应的肱动脉收缩压和脉压,这种脉压扩增在血压
正常组9.85±6.55 mmHg明显低于高血压组12.64±6.69 mmHg,但在脉压扩增比上两组未见差异。大动脉僵硬度受血压及年龄
的影响,高血压组具有较高的颈股动脉PWV和中心动脉AIx,脉压扩增比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单因素分析见中心脉压相对
其它血压指标与动脉僵硬度和血管损害标志物的相关性更强;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股动脉PWV和中心动脉AIx受中心脉
压的独立影响而外周平均动脉压及脉压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中心动脉脉压相对其它血压指标可能是中心动脉僵硬度更直
接的指示器和更好的血管老化的标志,未来的临床试验中可能更多地将中心动脉压作为治疗的靶目标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为临床有针对性的干预PP、预防高血压并发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老年高血压及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动态PP进行比较,同时对老年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组与正常组的动态PP进行比较。结果1)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的24h动态脉压(24hAPP)、白昼脉压(dPP)、夜间脉压(nPP)水平显著增大,24h平均收缩压(24hA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水平显著升高,24h平均舒张压(24hAD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水平显著下降,而两组间dSB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老年高血压患者IMT增厚组的24hAPP、dPP和nPP水平均显著增高于IMT正常组;3)与动态PP〈60mmHg者比较,动态PP≥60mmHg的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显著升高;4)与动态PP〈60mmHg者比较,动态PP≥60mmHg的单纯高血压患者的IMT显著增厚。结论动态PP增大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未来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背景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证实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可以比单一的血脂指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比值更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关于TG/HDL-C比值在高血压人群中评估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较少,不同TG/HDL-C比值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特点的研究也较少。目的分析不同空腹TG/HDL-C比值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动态血压及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情况,并探讨TG/HDL-C比值与ba-PW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病房的439例(18~8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资料,测量患者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测定患者血肌酐、总胆固醇、TG、LDL-C、HDL-C、血尿酸、空腹血糖,并计算TG/HDL-C比值;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收集24 h、日间及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平均心率。计算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夜间下降率并记录勺形血压波形,所有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采用ba-PWV进行评估。根据TG/HDL-C比值将患者等分为低分位组(n=219)及高分位组(n=220),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有无差异,并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ba-PWV的影响因素。结果高分位组男性比例、BMI、高脂血症史比例、吸烟史比例、血肌酐水平、总胆固醇水平、TG水平、血尿酸水平、空腹血糖水平高于低分位组,年龄、HDL-C水平低于低分位组(P<0.05)。高分位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心率、ba-PWV高于低分位组,收缩压夜间下降率、勺型血压比例低于低分位组(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12.35,95%CI(10.307,14.401)〕、空腹血糖〔β=20.69,95%CI(1.532,39.854)〕、TG/HDL-C比值〔β=20.99,95%CI(6.176,35.810)〕、24 h平均收缩压〔β=7.57,95%CI(5.656,9.493)〕是ba-PWV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TG/HDL-C比值高分位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低分位组,且TG/HDL-C比值与ba-PWV独立相关,因此监测TG/HDL-C比值有助于早期发现动脉硬化和血压升高,促进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全面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影响 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踝肱指数 (ABI)和脉搏波传播速度 (PWV)的因素。 方法  10 0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 :T2DM合并高血压 (DH组 ) 72例 ,正常血压 (DNT组 ) 2 8例 ;对照组 5 0例。应用动脉硬化诊断仪测量ABI和PWV。 结果  (1)ABI的危险因素为性别 (OR =6 1± 0 2 6 ,P =0 0 0 9) ,空腹血糖(OR =7 4± 0 6 3,P =0 0 0 0 7)。 (2 )T2DM组PWV均比对照组快 (P <0 0 1) ,DH组PWV比DNT组快 (P <0 0 1) ,DH组脉压差比DNT组高 (P <0 0 1) ,男女患者PWV无差别 (P >0 0 5 ) ,3组间血脂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WV与年龄正相关 (r =0 4 87,P <0 0 1) ,PWV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明显的正相关 (r1=0 70 0 ,r2 =0 4 89;P1<0 0 1,P2 <0 0 1) ,PWV与体质量指数负相关 (r =- 0 2 2 3,P <0 0 5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收缩压和体质量指数是 2型糖尿病患者PWV的影响因素。 结论 空腹血糖高的女性患者ABI值低 ;高龄、高血压和消瘦为PWV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