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三基三严"培训作为新形势下医院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提高医务人员总体素质的途径,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1].2005年3月国家卫生部与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在将"三基三严"培训提到了"医疗管理"的重要地位,并完善了护士"三基三严"培训的内涵,包括了护士规范化培训、在职继续教育、急救知识技能培训.这无疑对护理工作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护士分层次培训,提高临床护士核心能力,培养高素质护理队伍,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职称,制定分层次培训的目标和计划,成立分层次培训小组,负责理论及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并对计划进行评价和修改.结果 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技术理论考核成绩、护理质量检查等均有显著提高(P<0.05),护理科研论文笔上一年增加36.84%.结论 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是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力的需要;分层次培训对提高临床护士的核心能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毕业后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夯实护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按照规范化培训标准,制订培训计划,组织落实.结果 通过规范化培训,新护士的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结论 规范化培训模式,加快了新护士的培养,促进了护理"三基"水平和护理质量的提高,为今后新护士培养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核了解不同层次护士"三基"理论掌握情况,探讨应对策略,为提高护理质量创造条件。对全院护士近几年"三基"理论考核成绩进行分析,发现考试成绩先降后升,编外合同制护士"三基"理论成绩相对较差,明显暴露出基础知识不过硬、业务技能不系统、综合素质不全面等问题。高学历护士"三基"理论考核成绩明显优于低学历护士,受教育年限和层次作用显著。加强新进护士的岗前培训和上岗后的继续教育与考核力度,完善培训与考核制度,根据不同编制、学历等条件突出重点开展针对性教育,加强护士培养,以提高全体护士"三基"理论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全院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5.
王燕玲 《当代医学》2016,(16):162-163
目的:探讨病房护士分层次培训的体会。方法采用病例护理查房、组织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重视临床培训,提高实践能力等方法对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结果护士考试成绩均优秀,患者满意度高。结论使护士得到全方位的培养,提高了专科护理水平,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年轻护士“三基”理论掌握情况。方法对82名年轻护士全年“三基”理论考核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考试成绩随工作时间的增长而明显提高,尤其护龄为0~1年的护士对“三基”理论的掌握明显不足;正式编制的护士“三基”理论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合同制护士。合格率由第一季度的69.51%提高到年终的91.46%。结论加强新护士的岗前培训和考核力度,完善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个性化教育,重视合同制护士的管理和培养,是提高年轻护士“三基”理论水平,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护理人员实行分层次培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方法:成立护理技能培训指导小组,对护理人员定期实行分层次培训与考核,重点加强低年资护理人员(护士和护理员)的基本技能的培训考核。结果:通过分层次技能培训,护士的技能考试成绩平均分达95.2分。结论:科学合理的分层次对护士培训,是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探索护士分层次培训模式下的护理交接班流程,明确不同层次护士在交接班活动中的责任;发挥专业护士在交接班活动中的骨干作用,促进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护士群体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而保证护士分层次培训模式下的交接班质量,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9.
探讨提高在职护士综合素质的方法,认为抓好在职护士培训、执业考试训练及规范化分层次培训,通过实践与全方位的培养,能使在职护士综合素质提高,使护理队伍迅速成长.  相似文献   

10.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6):F0003
“三基三严”培训不仅是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的基本途径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医院管理的主要内涵。强化“三基三严”,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技能,是深化医疗质量的基础。中卫市人民医院一贯重视在全体医务人员中开展“三基三严”训练,经过十多年的摸索、探讨和总结,“三基三严”工作逐步走向系统化和规范化,达到了“三基三严”培训工作“制度化”、“三基三严”考核“分级化”。  相似文献   

11.
罗德宝 《吉林医学》2011,(17):3556-3558
目的:探索新形势下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科室基础护理的体会。方法:以1例"淤阻型肝炎伴右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典型病例为例,通过宣传教育,培养护理人员的人文精神,采用PDCA循环培训护士,建立和完善基础护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护士长全程跟踪指导并示范该病例的护理工作。结果:通过典型病例的护理实践及示范,使人文关怀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患者得到良好护理。结论:宣传教育、加强培训和示范教育能够提高科室人文关怀式的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蔡飞虹  王勤  苏海鸥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113-114,152
目的了解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对相关信息的需求的侧重点,以指导临床护士调整健康宣教内容和提高服务质量。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5月对我院3个骨科病区需要关节置换的患者117人发放问卷调查,并对结果总结分析。结果患者渴望了解疾病的一般知识,希望能掌握有利于康复的锻炼方法,对术后的期望值较高。结论通过调查了解患者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PDCA循环引入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工作中,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ek)、处理(Action)的具体措施的实施,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的实验组,在理论知识、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工作能力、患者和医生满意度测评分别与采用传统方法培训的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有效地提高低年资护士急诊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护理工作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本院护理部专门设立护理质量评估项目,护理人员自发地以护理科室组圈,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十大基本步骤,进行计划、执行、评估和处置。结果:护士能够自我提高护理水平和效率,实施品管圈活动6个月后,护士个人护理投诉、医用耗材使用都有显著提高,从而大大推动了医院的整体运作。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既能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够增强护士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我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15.
钟伟娥  林秋霞  谢碧娴 《当代医学》2012,18(15):138-139
目的 探讨核心能力训练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能力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依据护士核心能力层级管理的方法,采用新的优质管理模式,制订核心能力培训的内容及目标,主要包括一对一培训、集中培训、个案分享以及自学等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进行核心能力训练。结果 我院采用新的优质管理模式训练后,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技术操作、相关知识应用能力评分分别为(74.5±3.4)、(84.2±4.6)、(71.4±5.3),而采用传统方法训练的护理人员评分分别为(79.3±2.5)、(89.4±3.1)、(79.5±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我院新进的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核心能力训练中应用优质管理模式,可激励新毕业护士依据制定的目标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学习相关工作基本技能和专科知识。  相似文献   

16.
庞映芹 《基层医学论坛》2013,(24):3137-3138
目的分析急诊科护士压力源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院急诊科46名护士现存工作压力源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压力源从高到低依次为工作强度大、护理人员不足、护患矛盾、社会支持不足、职业暴露的危险等。结论通过增加急诊科护理人员编制、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增强护士心理调适能力、加强专科技能训练、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加强职业防护措施,使护士充分释放压力,带着良好的情绪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从而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就神经外科优质护理服务中护士执行力培训提出有关的建议和对策。方法:以本院神经外科优质护理建设有关情况作为依据,在对执行力和执行力培训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后,总结护士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训建议。结果:神经外科优质护理服务中要提升护士执行力,需要注重交际沟通建设、技能培训建设、自我学习建设、考核制度建设。结论:优质护理服务需要护士具有较高的执行力。护士要加强技能能力、交际能力、学习能力建设,同时完善有关的考核制度,以推动护士执行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在心血管内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以提高心内科护理人员的技能。方法选取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心内科的学历为本科和专科的、资质3年以内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用德尔菲法设计的“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进行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观察培训前后护理人员操作能力、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基本技能操作合格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留用率和离职率情况。结果经过规范化的护理培训后,新护士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操作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经考核后发现,基本技能考试合格率由上一年的78.9%上升到9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士获奖率没有,科室留用率均比上年有所提升,与去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本研究还发现,通过规范化培训,新护士离职率大幅度下降,与同期相比,下降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新护士的临床基本护理能力和专业胜任度,为其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熊国英 《吉林医学》2009,30(20):2505-2506
目的:为探讨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将"5S"管理模式运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培养护士自律性,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医疗护理安全,达到护患双赢的目的。方法:制定"5S"管理活动计划、实施方案、考核标准,并对基础护理质量、护士综合素质等进行检测,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差异性。结果:实施"5S"管理活动的基础护理质量、物品随意取放率、患者满意度、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等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示"5S"管理理论的持久应用,可营造整齐、清洁、美观、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减少浪费,减少库存,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骨科护士岗位管理对提升护士早期辨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力及护理预防技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任职的2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从2015年4月起实施骨科护士岗位管理,比较实施前后1年护理工作质量、下肢深静脉血拴相关知识、护理预防技能以及护理不良事件。结果骨科护士岗位管理实施1年后的护理工作质量总分、下肢深静脉血拴知识水平总分、下肢深静脉血拴预防技能总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76.59±14.41)分、(34.85±2.99)分、(43.32±3.05)分、0.39%与实施前的(336.16±35.76)分、(22.32±8.56)分、(27.26±11.43)分、1.08%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科护士岗位管理实践通过岗位分级、培训、评价等,能增强护理人员早期辨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力,提高护理预防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