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精子活力和形态与常规IVF-ET胚胎质量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分析251对在本中心接受IVF治疗的不孕夫妇男方患者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和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对IVF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和早期流产率的影响。结果当前向运动精子总数〈20×106时,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活力正常组(P〈0.05),对IVF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无影响(P〉0.05);当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4%时,受精率显著低于精子形态正常组(P〈0.05),对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早期流产率无影响(P〉0.05)。结论精子活力和形态与胚胎有一定关系,但是仅凭精子活力和形态预测胚胎质量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精液质量对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不孕症夫妇151对共进行294个IUI治疗周期,分析精子正常形态率和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对妊娠率的影响。结果:294周期基础正常形态精子〈4%组与〉4%组比较,妊娠率分别为7.86%和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94周期精液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10×106、~30×106和〉30×106的3组妊娠率分别为16.2%、15.1%和9.3%。前向运动精子总数〉30×106时妊娠率下降,但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正常形态率和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影响IUI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处理后精液参数对夫精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子形态学变化及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PTMS)对以男性因素为主的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共266个男性因素为适应证的IUI周期,依照注入活动精子数分比较各组妊娠率,同时按Krüger’s精子形态学严格标准法比较精子正常形态率对IUI妊娠率的影响。结果 266个周期中,临床妊娠39周期,周期妊娠率为14.66%,PTMS<10×106(A组)、10×106≤PTMS<20×106(B组)、PTMS≥20×106(C组)这三组发热妊娠率分别为8.57%、12.87%和21.05%,其中A组和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精子正常形态<2%(Ⅰ组)、2%~4.5%(Ⅱ组)、5%~14.5%(Ⅲ组)、≥15%(Ⅳ组)这四组的妊娠率分别为3.03%、15.23%、15.11%和20.83%,第Ⅰ组和第Ⅳ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男性因素为主的IUI周期中,精子正常形态率<2%及精液处理后PTMS<10×106时周期临床妊娠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促排卵前常规精液检查以及优化处理后的各项精液参数对常规体外受精(IVF)结局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63不孕不育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各项常规IVF治疗周期数据,以及取卵日次日的常规IVF受精结局.将804例受精率<50%的患者纳入低受精率组,12759受精率≥50%的患者纳入正常受精率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精液参数对受精结局的影响,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精液参数对常规IVF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低受精率组常规精液检查和优化处理后的各项精液参数均低于正常受精率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常规精液检查中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以及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优化处理后的活动精子百分率是IVF受精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常规精液检查中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及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优化处理后的活动精子百分率预测受精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3、0.635、0.625,灵敏度分别为73.25%、81.35%、81.41%,特异度分别为74.31%、84.25%及85.03%.结论 常规精液检查中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和优化处理后的活动精子百分率对常规IVF受精结局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浆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测定在评估不育男性精液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6例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标本,按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分为A1组(前向运动精子总数≥7.2×106)和A2组(前向运动精子总数<7.2×106);按照精子密度分为B1组(精子密度≥15×106.mL-1)和B2组(精子密度<15×106.mL-1);按照精子畸形率最低界限划分为C1组(精子畸形率≥96%)和C2组(精子畸形率<96%)。用改良巴氏染色法测定出精子畸形率,用比色法测定得出MDA浓度。计算出每106个精子所产生的MDA含量(MDA/精子密度),然后比较不同组之间的MDA/精子密度和MDA浓度差异,以及MDA/精子密度与以上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1、B1、C2组中MDA/精子密度分别小于A2、B2、C1组(P<0.05);A1、B1、C1组中MDA与A2、B2、C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A/精子密度与前向运动精子数目、精子密度和精子畸形率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378、-0.645和0.295(P<0.05)。结论在评估不育男性精液质量方面,与单纯测定精浆中MDA浓度相比,计算得出的MDA/精子密度将有着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精子形态学变化及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PTMS)对以男性因素为主的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63例共266个男性因素为适应证的IUI周期,依照注入活动精子数分比较各组妊娠率,同时按Krüger's精子形态学严格标准法比较精子正常形态率对IUI妊娠率的影响.结果 266个周期中,临床妊娠39周期,周期妊娠率为14.66%,PTMS< 10× 106(A组)、10×106≤PTMS<20×106(B组)、PTMS≥20× 106(C组)这三组发热妊娠率分别为8.57%、12.87%和21.05%,其中A组和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精子正常形态<2%(Ⅰ组)、2%~4.5%(Ⅱ组)、5%~14.5%(Ⅲ组)、≥15%(Ⅳ组)这四组的妊娠率分别为3.03%、15.23%、15.11%和20.83%,第Ⅰ组和第Ⅳ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男性因素为主的IUI周期中,精子正常形态率<2%及精液处理后PTMS< 10× 106时周期临床妊娠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常规体外授精(in.vitro fertilization,IVF)中正常受精率患者处理前后精液的参数范围及其对受精结果 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且获得正常受精及移植胚胎的408个周期的精液参数及其与受精结果 的关系.结果 精子密度正常者399人次(97.79%),而活力正常者仅21人次(5.15%).处理前精液量0.2~8 ml,精子密度(3~400)×10~6个/ml,活率10%~85%,前向运动精子比率(progressive motile sperm,PMS%)2%~40%,前向运动精子总数(total progressive motile sperm count,TPMSC)2~597×10~6.处理后的精子活率、PMS%及精子总数与处理前精子密度、活率、PMS%以及A+B级精子总数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处理后的精子活率与受精率明显相关(r=0.132,P=0.008).结论 常规IVF正常受精者精液参数波动范围大,轻、中度的弱精或少精可能不影响正常受精,但处理后的精子活率可影响受精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不育和精子形态分析对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中受精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对634例接受IVF的男方精液进行分析,观察精子形态与IVF受精率间的相关性;建立精子正常形态预测受精率的截点值(cut-off值),以正常形态cut-off值分组,比较其IVF受精率、妊娠率和流产率的差异;比较原发不育和继发不育组精子参数及IVF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①精子形态与IVF受精率呈显著正相关性.②精子形态分析预测受精率的cut-off值为12%;正常形态≥12%和正常形态<12%组间IVF受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原发不育和继发不育组间精子密度、前向运动率、存活率、正常形态率及IVF受精率、妊娠率、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原发不育组正常形态≥12%和正常形态<12%组间IVF受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建立自己中心的正常形态cut-off值可以对IVF受精率进行预测,对原发不育患者应结合精子形态综合判断来选择合适的助孕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细胞精子症患者精液质量参数的变化。方法根据WHO推荐方法对120例男性患者的精液质量进行分析,采用白细胞过氧化物酶法检测精液白细胞浓度,并将患者分为白细胞精子症组(白细胞浓度≥1×106/ml)和对照组(白细胞浓度<1×106/ml)。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白细胞精子症组精液体积(3.5 ml vs 3.8 ml)、精子浓度(112.4×106/ml vs 113.7×106/ml)和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48.8%vs 4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正常形态率(7.1%vs 10.4%,P<0.05)和精子存活率(73.8%vs 83.3%,P<0.05)较低,精子DNA碎片指数较高(15.9%vs 7.4%,P<0.05);而且,白细胞精子症患者的精子正常形态率和精子存活率均与白细胞浓度呈负相关(R=-0.56,P<0.01;R=-0.622,P<0.01);精子DNA碎片指数与白细胞浓度呈正相关(R=0.886,P<0.01)。结论精液中白细胞浓度对精液体积、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无明显影响;精液中白细胞浓度高于正常可导致精子正常形态率和存活率降低,精子DNA碎片指数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促排卵方案、子宫内膜因素、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和活动率、受精次数对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9-2010年收治的677对病人促排卵方案,子宫内膜类型及厚度,受精次数,将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分为7组,即A:(4~9)×106,B:(10~12)×106,C:(13~15)×106,D:(16~20)×106,E:(21~25)×106,F:(26~30)×106,G:>30×106,分别比较各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活动率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 677个周期共获得88例生化妊娠,79例临床妊娠,平均生化妊娠率为13.15%,临床妊娠率为11.81%。促排卵方案以HMG组最好,子宫内膜类型为三线征及内膜厚度大于8mm是妊娠达到10%以上的必要条件。双次人工授精妊娠率(15.27%)明显高于单次(7.57%)。各活动精子数量组妊娠率分别为0、14.37%、11.92%、15.09%、8.33%、20.34%、6.06%,A组临床妊娠率最低,与其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活动率和妊娠率最高,与其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促排卵方案以HMG组最好;三线征子宫内膜且厚度大于8mm、(26~30)×106精子密度和84%以上的活动率是获得高妊娠率的先决条件;双次人工授精优于单次。  相似文献   

11.
精子形态与精液其他参数的关系及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精子形态在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调查在本生殖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者共397个周期的精子正常形态率,397个周期按精于正常形态率不同分为A组(≤5%)、B组(5%14%),按IVF 临床结局分为临床妊娠、未妊娠及未移植组,分析其与精液其他参数的关系以及对IVF结局的影响.结果 精子正常形态率与精液其他参数如精子密度、活率及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MS)望显著的正相关(r分别为0.188、0.197、0.190,P<0.01),精子正常形态率、精子密度、活率及PMS与受精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237、0.171、0.155、0.187,P<0.01).A、B组及C组间受精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未移植组的精子正常形态率为(15.53±7.54)%,明显低于临床妊娠组的(20.05±9.51)%(P<0.05),但临床妊娠组与未妊娠组(19.06±9.1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继发不孕患者中,A组年龄[(41.4±14.1)岁]明显大于B组[(35.4±6.4)岁]和C组[(34.7±4.6)岁](P<0.05,P<0.01).结论 精子形态对IVF受精率和结局有影响,精子正常形态率可能是预测IVF结果更好的参数;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子正常形态率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中严格精子形态分析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与受精率之间的关系,分析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对常规1VF受精率的影响。方法:IVF前3个月内分析拟行常规IVF的精液标本156人份,进行常规精液分析、严格精子形态分析。观察156个常规IVF周期,按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分为3组:A组,≥5%~≤10%,45周期;B组,〉10%~〈15%,68周期;c组,≥15%,43周期。比较各组间的MⅡ卵受精率。结果:A、B、C组相对应的各组卵子受精率分别为78.88%、86.24%、92.13%,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在A组中出现1周期,获MⅡ卵5个,卵子全部不受精外,其余各组各周期受精率均≥30%。结论:在常规IVF中,精子的形态对卵子的受精率有着明显的影响,在精液精子密度≥20×10^6/mL,活动率≥5%,a+b级精子≥5%;或精子密度〉5×10^6~〈20×10^5/mL,同时a+b级运动精子〉20%条件下,正常形态精子≥5%,可选择常规IVF治疗;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高,卵子受精率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采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ICSI)和常规体外受精 (IVF)联合治疗畸形精子症的疗效。方法 对 72例精液分析轻度异常的患者采用常规IVF和ICSI联合治疗方案 ,根椐精子形态分为精子形态正常组和畸形精子症组。结果 精子形态正常组共 3 9例 ,其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分别为 71 7%,86 7%,43 4%;常规IVF分别为 68 2 %,89 0 %,47 0 %。精子正常形态组的ICSI与常规IVF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畸形精子症组为 3 3例 ,其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分别为 73 9%,92 5 %,5 6 9%;常规IVF分别为5 3 2 %,86 8%,3 9 2 %。畸形精子症组的ICSI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高于常规IVF(P <0 0 1,P <0 0 5 )。结论 ICSI与常规IVF联合治疗畸形精子症 ,可保证较高的受精率 ,避免全部受精失败现象。采用ICSI方法治疗畸形精子症优于常规IVF。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精子形态和部分精子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精子的各种形态缺陷与各精子动力学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2 233份精液标本,进行精液常规检测和精子形态学分析,对异常精子的形态缺陷和精子动力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精子正常形态率与精子动力学参数均呈正相关性(P<0.05);精子头部畸形率(除精子浓度、非向前运动精子百分比)、中段畸形率、主段畸形率、过量残留胞浆精子率(除非向前运动精子百分比)与精子动力学参数均呈负相关性(P<0.05)。精子浓度与精子正常形态率呈线性相关(P<0.05);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与精子正常形态率、中段畸形率、主段畸形率、过量残留胞浆精子率呈线性相关(P<0.05);非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与精子中段畸形率呈线性相关(P<0.05);精子总活力与精子正常形态率、中段畸形率、主段畸形率、过量残留胞浆精子率均呈线性相关(P<0.05)。结论 精子形态学与精子动力学参数间存在一定相关性,部分参数间呈线性相关。精子形态学检测与动力学参数检测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评估精子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患者年龄,不孕年限,输卵管通畅度和注入宫腔内前向运动精子总数(NMSI)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AIH)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835对夫妻1 237个AIH周期,按年龄分为:≤35岁、36~39岁、≥40岁组;按不孕年限分为:<2年、2~4年及>4年;按输卵管通畅度分为:双侧输卵管通畅、单侧输卵管通畅和双侧输卵管不全通畅组;按处理后NMSI分为<2、2~5、5~10及>10×106组.结果:临床妊娠175例,周期妊娠率为14.1%,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的成功率随着患者年龄及不孕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入宫腔内前向运动精子总数(NMSI)小于5×106时临床妊娠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及单侧榆卵管通畅组妊娠率高于双侧输卵管不全通畅组.结论:年龄≥40岁,不孕年限>4年,处理后注入宫腔内前向运动精子总数(NMSI)小于5×106或双侧输卵管不全通畅的患者,不适合继续尝试IUI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化率(DFI)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SCD)对139例接受体外受精(IVF)的男方进行精子DFI检测,并根据精子DFI值将上述IVF患者分为:A组(DFI<17.6%)、B组(17.6%≤DFI≤30%)、C组(DFI>30%),根据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方法分析各组IVF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正常形态精子率、精子前向活动力([a+b)%]、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均降低(P>0.05 vs B组,P<0.05 vs C组);与B组比较,C组正常形态精子率、精子前向活动力([a+b)%]、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均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受精率均降低(P<0.05 vs B组,P<0.05 vs C组);与B组比较,C组受精率降低(P<0.05);A、B、C 3组间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DNA碎片率升高不仅会导致精子前向活动力下降,还可导致IVF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下降,但对临床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广州及其周边地区健康男性的精液质量情况。方法选择广东地区1040例正常男性志愿者进行精液质量检查及流行病问卷调查。结果1040例健康男性的精液量、精子总数、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率和精子正常形态率的第5百分位数值分别为1.5 ml、51.58×106/一次射精、20.30×106/ml、20.29%和4%,其中所有参数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精液分析正常值标准有740例(71.15%),≥40岁组精子前向运动率和精子正常形态率与<30岁组及30~39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地区健康男性精液参数中精液体积、精子总数、精液浓度以及精子正常形态率的第5百分位数值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精子的前向运动率则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评估男性精液质量时要考虑年龄对精液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子形态联合精子DNA碎片率(DFI)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江西省九江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实施IVF-ET治疗的231例IVF新鲜治疗周期,取卵当日对精液标本进行精子形态及DNA完整性检测。依据精子形态分为正常组164例及畸形精子组67例,纳入精子DFI后分为A组(MNS≥4%且DFI<30%)、B组(MNS≥4%且DFI≥30%)、C组(MNS<4%且DFI<30%)和D组(MNS<4%且DFI≥30%),对比各组间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的差异;比较DFI与男方年龄、精液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形态组总受精率、2PN受精率显著高于畸形精子组(P<0.001),2PN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在不同形态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纳入精子DFI后,C、D两组的总受精率、2PN受精率显著低于A、B两组,D组2PN卵裂率显著低于A、C两组,B组、D组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A组、C组,B组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A组(P<0.0083);DFI与年龄及其他精液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中,DFI与男性年龄呈显著正相关,与前向运动精子率呈显著负相关(P=0.002,0.001)。结论:精子核DNA联合精子形态评估能为IVF-ET的治疗结局带来更为高效准确的预测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同时在IVF-ET的治疗中,也要关切男方年龄,避免高龄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TPMSC)对促排卵周期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促排卵周期IUI治疗的4 1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妊娠率与处理后TPMSC的关系.结果 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中TPMSC偶见活精至100×106.TPMSC<0.15×106 有15例,有1例妊娠(IUI日精液处理后偶见活精);TPMSC>60×106有10例,均未妊娠.对TPMSC (0.15~60.00)×106的共4 154例病例进行分析.各组女性年龄、不孕年限、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为13.5%(576/4 154),最高的组为(5.00~<10.00)×106(16.0%),各组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结论 处理后TPMSC在(0.15~60.00)×106行IUI均可达到较好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梗阻性无精子症(OA)患者附睾精子DNA损伤情况,并与后续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结局进行对照分析。方法选取OA患者121例(OA组),均拟行ICSI治疗;另选取配偶于1年内自然受孕,且精液参数正常范围的38份精液标本作对照组。OA组患者进行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后镜检分析,对照组进行常规精液分析,同时进行穿刺液/精液吖啶橙试验。以精子DNA损伤指数(DFI)<30%为正常,两组进一步分为高DFI亚组(DFI>30%)和低DFI亚组(DFI<30%)。对OA组患者后续ICSI治疗的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OA组整体精子密度、前向运动精子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整体(均P<0.01);OA组两个DFI亚组间精子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DFI亚组前向运动精子比例显著低于低DFI亚组(P<0.01);OA组与对照组整体相比,吖啶橙(AO)试验阴性率较低(P<0.01);OA组患者的ICSI治疗结局,高DFI亚组与低DFI亚组受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DFI亚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低DFI亚组(P<0.01)。结论 ICSI前对精子DNA进行评估十分必要。OA患者通过对诊断性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获取的附睾精子进行DNA损伤分析,是预测ICSI结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