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腿抬高试验和拉塞克氏征的检查方法在诊断腰间盘突出症时众说不一。 1932年Barr和Mixter证实腰间盘突出症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重要原因。此后 ,直腿抬高试验和拉塞克氏征作为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常用检查方法。并在直腿抬高试验的基础上 ,引伸出其它一些体征 ,及直腿抬高相关试验。1 直腿抬高试验及相关试验检查方法1.1 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 ,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踝部 ,另一手置于其大腿前方 ,使膝关节保持于伸直位抬高肢体到一定角度 ,患者感到腰部疼痛或腿痛加剧时为阳性 ,并记录其抬高角度。1.2 拉塞克氏征患者仰卧 ,屈髋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5年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8例初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组(47例)和减重步行训练组(51例).常规康复治疗组仅接受常规步态康复训练,减重步行训练组除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外,尽早开始接受减重步行训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AC量表、Fugl-Meyer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康复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但减重步行训练组FAC、FMA积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组(FAC、FMA积分比较P<0.01,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较常规康复治疗能更大程度地提高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腰椎病突出椎间盘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表达水平及其直腿抬高的相关性.方法 ELISA法检测35例腰椎病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物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分泌因子表达水平,CT测量突出组织的突出指数(ST),并分别与患者的直腿抬高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椎间盘突出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7.03±1.22 )pg/g和分泌因子水平(15.97±4.14)pg/g分别与直腿抬高程度(32.98°±11.64°)呈明显负相关(r1=-0.563,r2=-0.864,P<0.01);突出物相对大小ST值(19.57±5.60)%与直腿抬高程度间(32.98°±11.64°)没有统计学相关性(r=0.19,P>0.05).结论 腰椎病突出椎间盘的物理压迫作用并非直接病因,局部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分泌因子加剧了椎间盘的退变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炎性细胞在各型突出椎间盘中出现率以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染色法和各种炎性细胞的单抗.免疫染色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用卡方检验或F检验.结果205例标本,17%发现T细胞,17%发现活化T细胞,16%发现B细胞,37%发现巨噬细胞.在脱垂游离型中发现的各种炎性细胞是突出型中的2~3倍.25%(4/16)的突出型标本只见到巨噬细胞.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与直腿抬高角度≤30°的病人相比较各种炎性细胞的出现情况,活化T细胞和巨噬细胞与直腿抬高角度≤30°有显著的相关性(CD68,P<0.025;CD25,P<0.04).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与双侧阴性比较,四种炎性细胞与之都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6;P=0.029).结论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和脱垂游离型病人标本中炎性细胞最常见.直腿抬高试验与炎性细胞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与阴性相比较.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与四种炎性细胞均有相关性,而直腿抬高角度≤30°与巨噬细胞也有相关性.表明炎性细胞可能与坐骨神经痛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腿抬高试验(SLR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病史3~6个月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腰腿痛患者120例进行SLRT的观察,内容包括:观察SLRT在LDH诊断中的阳性率;SLRT在诊断LDH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SLRT在不同节段的LDH中的差异性;SLRT与髓核压迫神经根的位置的关系;SLRT与LDH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程的关系;SLRT在LDH手术后的随访分析。结果 SLRT在LDH临床诊断中有很高的阳性率和敏感性,但特异性并不太高,不同节段的LDH其SLRT阳性度数不同,SLRT阳性与椎间盘突出的间隙、突出物的位置有关,但与LDH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无关,LDH患者术后的SLRT阳性对其预后有临床意义。结论 SLRT在LDH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直腿抬高试验5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保守治疗在其治疗方法中占首要地位。直腿抬高试验是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直腿抬高运动是靠大腿、小腿、脚通过髋、膝、踝3个关节来实现的,其姿势是通过附着于关节上的肌肉呈现某种张力状态,以维持上述3关节具有一定的角度而获得的。从生物力学角度看,整个人体运动是以关节为支点,通过肌肉的收缩,使其绕轴转动来实现的。我们根据这一生物力学模式分析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直腿抬高运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直腿抬高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应用的适应证.方法 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术并做神经根管减压术后,根据术中减压和神经根病理改变适时适量应用直腿抬高训练.手术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进行评定,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6个月时的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 术前JOA平均(8.1±0.3)分,术后2周JOA平均(13.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JOA平均(14.8±0.3)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改善率:优17例,良20例,可8例,差0例,优良率82.22%.术后平均随访2.5年,未发生1例再次手术.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适时适量应用直腿抬高训练能有效的预防神经根粘连,提高术后疗效,避免神经根副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成减重步行训练组39例和对照组33例.通过电话访问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减重步行训练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或稍有好转共22例(100%),明显高于对照组19例(79.2%),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相对常规康复治疗手段,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临床中应结合患者的病情,早期及时应用减重步行训练的康复治疗方法,利于患者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主动直腿抬高锻炼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97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摸球法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8).两组均采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采用持续性主动直腿抬高锻炼.比较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  相似文献   

10.
高血糖与脑梗死预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汝香 《海南医学》2004,15(7):76-76
目的 通过对 10 0例脑梗死病人预后的回顾性分析 ,研究早期血糖变化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全部病例均在发病三天内入院 ,既往有糖尿病史不包括在内 ,所有病人均于 72小时内进行空腹血糖测定 ,将病人分为高血糖组与非高血糖组 ,观察两组间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结果  10 0例病人中 ,高血糖组 43例 ,非高血糖组 5 7例 ,两组未见统计学差异。死亡组 15例 ,存活组 85例 ,其中死亡组血糖平均值为 8.46± 3 .71mmol L ,存活组血糖平均值为5 .81± 1.86mmol L ,两者优势检验可见统计学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高血糖与脑梗死预后存在相关性 ,早期血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脑梗死病人的预后。高血糖可加重脑组织损伤 ,使脑梗死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步行训练矫正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社区康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GYKF-Ⅰ型步行训练矫正仪进行辅助步行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佩戴踝足矫形支具、绷带进行辅助步行训练。训练30 min/次,2次/d,每周5d,疗程6周。比较两组训练前后10 m自然步行时间、步行速度、步长、步宽及上下楼梯时间等。结果 6周末,试验组各项步行功能参数均较训练前改善(均P<0.05);对照组步行速度、步长、步宽、上下楼梯时间均较训练前改善(均P<0.05);两组10 m自然步行时间、步行速度、步长、上下楼梯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步行训练矫正仪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直腿抬高手法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直推抬高手法治疗,两组均以10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而对照组仅为67.39%,两组比较,P〈0.05。结论直腿抬高手法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王琴苗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2):3297-3298
偏瘫是脑血管意外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它严重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行走几乎是每位患者最大的愿望,所以恢复患者的步行功能就成了偏瘫康复的重要内容。1步行训练的基本条件站立平衡达到Ⅲ级或接近Ⅲ级;患侧下肢有足够的持重能力;最好能单独支撑体重,至少在患肢负重小于1/2体重时不应进行训练;患侧下肢具有主动屈伸髋、膝关节的能力[1]。2步行前准备训练偏瘫患者在不具备步行条件时过早行走,会引起划圈等异常步态并影响步行的稳定性、协调性与安全性。为了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与步行质量,要先进行步行前准备训练,在…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偏瘫患者往往因步行功能丧失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恢复步行功能是患者最迫切的要求,也是脑卒中康复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1-2].该研究就早期部分减重步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脑梗死患病率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1].脑梗死可导致偏瘫、步行障碍、言语失调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严重负担.减重步行训练对帮助偏瘫患者恢复步行有积极意义[2].床上体操是可直接在床上进行操作的康复运动[3].本研究旨在探究减重步行训练联合床上体操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步行训练的时机选择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病人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在早期肌张力不低下的条件下开始进行科学的步行训练,对照组在具备一定的条件(站立平衡等级超过3级、患肢能够支持3/4以上体质量、患肢具有主动屈/伸膝、屈/伸髋、踝关节背屈功能)后进行步行训练。2组在训练前、训练2个月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thel指数(MBI)、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定病人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步行能力。此外,通过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定法获得病人的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等步态参数来评价步行质量。结果:训练2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BBS、FMA、MBI以及FAC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训练后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步行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步行训练时机的选择,对于肌张力恢复正常的偏瘫病人来说有重要意义,尽早开始科学的步行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平衡及步行能力,进而提高病人的步行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并发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 group,DM)患者病情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4例,DM 组111例,非糖尿病(non diabetic mellitus group,NDM)组103例,对2组患者并发其他疾病情况、临床症状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M 组并发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率高于 NDM 组,意识障碍发生率高于 ND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NDM 组临床预后明显优于 D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有 DM 者发生脑梗死年龄较早,2型 DM 影响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不同肌力训练方法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的肌力训练方法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3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等速训练组、等张训练组,分别在入组时、治疗1个月后采用BET多关节等速测试训练系统评定患侧下肢肌力,采用二维BIODEX型步态分析仪测量患者的步幅、步行速度。结果①2组偏瘫患者治疗后患膝屈、伸肌的峰力矩无显著性差异。②2组偏瘫患者治疗后步速、步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等速训练与等张训练均可以改善偏瘫患者步行能力,但疗效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探讨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训练的结果。方法 运用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训练(治疗组)与常规疗法(对照组),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进行步行能力训练的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疗法步行能力训练的结果(P<0.05)。结论 偏瘫患者经运动疗法进行步行功能训练后,运动能力明显提高,运动疗法是降低致残率、提高运动功能较好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对其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结果:康复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有显著提高。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以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残疾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的意义[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