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索血液对涂层血管支架作用的基本理论。方法①现今运用的不锈钢支架(ss)以新型生物材料氧化钛(Ti-0)涂层;②(Ti-0)通过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的活性氨基偶联将清蛋白和肝素(ALB)再涂层在改性支架的表面;③体外血小板(PL)粘附试验;④动物犬股动脉内植入双涂层(SS+Ti-0+Alb)试验片分别与单涂层(SS+Ti-0)试验片和光祼(SS)试验片作对照。6个月后扫描电镜观察支架表面粘附的PL的数量和形态。结果体外和体内试验的扫描电镜观察支架表面吸附和发生形态变化的PL量呈SS+Ti-0+Alb〈SS+Ti-0〈SS。结论纤维蛋白原(FIG)对涂层支架不传出电子,并且与涂层支架表面材料有相近似的界面张力,保证了FIG与PL本身结构正常的构象稳定,在构象正常的FIG内对PL的作用靶位与FIG相互连接的位点不被暴露,不引发凝血。通过预处理使清蛋白与肝素以化学键方法与支架结合,FIG更难被支架吸附,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聚左旋赖氨酸(PL)对大鼠肢芽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大鼠肢芽细胞在含不同剂量PL的培养液中培养4 d,根据培养细胞所形成的软骨集落形成情况、与阿尔新蓝结合量和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判断PL促进肢芽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现象;根据不同时间添加PL来推断其发挥最大作用的时间;用免疫组化检测神经钙粘附蛋白的表达。结果:PL促进培养中大鼠肢芽细胞软骨集落的形成的最佳剂量可能为10μg/mL;PL发挥最大作用的时间为培养的第24 h内;免疫组化显示:5μg/mL组中Ⅱ型胶原和神经钙粘附蛋白的表达增强。结论:PL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促进大鼠肢芽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且可能是通过增强神经钙粘附蛋白的表达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研究将适配子固定在去细胞瓣支架表面加速瓣膜再内皮化的作用。方法 制备3组主动脉瓣膜支架: 去细胞瓣组、适配子固定的去细胞瓣组(适配子组)、戊二醛交联的去细胞瓣组(戊二醛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适配子与 内皮祖细胞的结合效率;荧光显微镜检测适配子在去细胞瓣表面的固定;通过混合培养粘附实验检测内皮祖细胞在支架 上的粘附和增殖能力。结果 适配子与内皮祖细胞的结合实验显示适配子对内皮祖细胞具有特异性;荧光显微镜显示 适配子被固定于去细胞瓣支架上;细胞培养实验显示适配子组支架上粘附的内皮祖细胞数量高于其余两组支架并且增 殖较快。结论 适配子能够促进内皮祖细胞在去细胞瓣支架上的特异性粘附和增殖,从而促进再内皮化。  相似文献   

4.
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对胆管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长宏  王曙光  李大江  刘利 《重庆医学》2002,31(11):1053-1055
目的 探讨层粘连蛋白受体反义寡核苷酸 (AS OD)对胆管癌细胞体外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层粘连蛋白受体反义寡核苷酸片段转染胆管癌细胞高转移性亚群 ,RT 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层粘连蛋白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 ,体外粘附实验和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粘附和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后可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下调层粘连蛋白受体的表达 ,且下调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及顺义寡核苷酸转染组比较相差均显著 (P<0 0 5 )。体外粘附和侵袭实验显示转染后细胞粘附和侵袭能力均较之转染前有显著下降 ,两者间相差均显著 (P <0 0 5 )。结论 层粘连蛋白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可降低胆管癌细胞体外侵袭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荜茇酰胺(PL)在体外和体内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PL干预MDA-MB-23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2(Bcl-2)、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1A(CDKN1A/p21)、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存活素(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以MDA-MB-231细胞构建裸鼠荷瘤模型并给予PL干预,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PCNA、p-STAT3、STAT3、HIF-1α、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P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PL下调MDA-MB-231细胞中PCNA、Bcl-2、p-STAT3、HIF-1α及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21蛋白表达水平。体内实验结果显示,PL可抑制裸鼠肿瘤增殖,下调肿瘤组织中PC...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雷帕霉素靶向抑制mTOR并探讨其对大鼠心瓣膜间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大鼠瓣膜间质细胞后 培养并鉴定;细胞随机分为两组:雷帕霉素组与对照组;MTT法检测并绘制大鼠瓣膜间质细胞用药前后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 仪检测雷帕霉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 检测细胞中S6、P70S6K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 检测细胞中S6、 P70S6K、P-S6、P-P70S6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分离获得的大鼠瓣膜间质细胞分离培养成功;对照组细胞活性显著高于 加药组细胞(P<0.05),加药组细胞生长变缓。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加药组和对照组细胞的各周期占比均没有明显差别;加药组 细胞的S6蛋白与P70S6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结论雷帕霉素能抑制瓣膜间质细胞的增殖其原因,可能不是通过 改变细胞周期而是通过抑制mTOR后下调其靶蛋白S6和P70S6K的磷酸化水平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建心阻抗图AO分量的阻抗变化与主动脉容积变化的关系.方法 用心导管刺激狗的左室后壁心内膜,诱发室性早搏,改变射入主动脉的血量,用六导联同步检测狗的胸部体表阻抗变化,通过波形重建得到狗的重建心阻抗微分图,分别测量正常时、早搏时对应的AO、PL和PR分量的C波幅度.结果 与早搏前正常的C波幅度相比,早搏时AO分量的C波幅度下降(80.4±20.0)%,PL分量下降(25.4±21.4)%,PR分量下降(21.8±29.6)%;这表明主动脉容积变化对AO分量的影响比对PL、PR分量的影响大得多(P<0.001).结论 重建心阻抗图AO分量的阻抗变化能够间接地反映主动脉的容积变化.  相似文献   

8.
苦参碱对HeLa细胞粘附和移动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rine)抑制HeLa细胞粘附和移动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苦参碱作用HeLa细胞24h后,粘附实验检测细胞粘附率,划痕损伤实验检测迁移速度,Westernblotting检测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水平,PKA试剂盒检测蛋白激酶A(PKA)活性。结果:5,50,100,250和500μg/ml苦参碱处理24h后,HeLa细胞粘附率分别为74.68%,48.97%,45.66%,40.68%和32.61%,总体呈下降趋势,50μg/ml组分别与5μg/ml和500μg/ml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1);与100μg/ml和250μg/ml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50μg/ml苦参碱处理24h后HeLa细胞迁移速度明显降低(P<0.01),PKA活性明显降低(P<0.01),VASP处于非磷酸化状态。结论:苦参碱抑制HeLa细胞粘附和运动,并降低其PKA活性及抑制骨架调节蛋白VASP磷酸化,发挥了抑制肿瘤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苯妥英钠(PHT)对大鼠牙周膜干细胞(rat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rPDLSCs)粘附于牙根面的影响,为PHT应用于牙周重建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为牙周炎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方法提取大鼠rPDLSCs,培养并纯化。通过多项诱导分化、表面标记物鉴定后,使细胞在不同浓度PHT刺激条件下,与牙骨质片共同培养,检测粘附于牙骨质片上的细胞量并作比较。结果 20~80 mg/L浓度范围内的PHT能够促进rPDLSCs的粘附数量,40 mg/L PHT组促进粘附的效果最强。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适合浓度的PHT可以促进rPDLSCs粘附于牙骨质表面,40 mg/L PHT组促进粘附的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10.
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对体外培养条件下,卡介苗(BCG)对膀胱癌细胞株EJ的粘附作用及纤维粘连蛋白(FN)对BCG粘附作用的影响,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BCGJ对EJ细胞株具有较强的粘附作用,最大粘附率出现于培养后第48小时;纤维粘连蛋白可促进BCG的粘附,使其最大粘附率从61.24%提高至74.22%。BCG与FN对癌胞的增殖速率均无影响。实验中未见BCG对EJ细胞株培养上清液中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血小板对内皮细胞在心血管植入物表面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生物材料钛(Ti)和低温各向同性热解碳(LTIC)分别制成试片作为A、B组,钛片表面涂层肝素(Hep)-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内皮祖细胞抗体(CD34)-胶原(Col)作为C组。采用乳酸脱氢酶(LDH)试验法测定试片表面黏附血小板的量,GMP-140试验测定试片表面血小板被激活的量;试片表面黏附的血小板作扫描电镜(SEM)观察,记录其形貌。取3只动物犬左右股动脉分别置入A组及C组试片,另3只犬左右股动脉内分别置入B组及C组试片,3个月后取出试片,SEM观察其表面内皮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C组黏附血小板的量和激活血小板的量均少于A组与B组(均P〈0.05),A、B组黏附的血小板形貌有明显变形并有伪足。3个月后动物体内取出的试片SEM观察,A、B组表面未见到内皮细胞生长,C组表面有排列整齐成熟的内皮细胞。结论内皮细胞必须在无血凝的条件下生长,减少血小板的黏附与激活以及构建具有抗凝作用的细胞外基质是内皮细胞在心血管植入物表面生长增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医用高分子材料表面血浆蛋白吸附对血小板粘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电泳法研究了五种高分子材料表面对血浆蛋白的吸附,使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材料表面的血小板粘附状况。研究表明,疏水性的高分子材料表面有较高的白蛋白吸附浓度,其表面粘附的血小板数目较少,变形较轻,可以获得较好的抗凝血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体外内皮化和体内内皮化,探讨沉积胶原包埋羟基磷灰石(HA)涂层人工机械瓣膜的可行性及其在人工机械瓣膜支架体内的再细胞化能力。方法制备犬血管内皮细胞(VEC)悬液,接种在胶原包埋 HA 涂层人工机械瓣膜材料上,置培养箱内分组培养如下:①37℃孵箱中静态培养2周;②动态旋转培养装置中培养2周,比较两组 VEC 分泌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水平;再分别将人工机械瓣膜植入犬右心房,术后6周,取出部分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 VEC 在 HA 材料上的附着情况,了解 HA支架材料在体内的再细胞化能力。结果与静态系统相比,人工机械瓣膜在动态旋转系统构建胶原包埋 HA 涂层 VEC分泌 NO 、PGI2水平显著升高(P <0.05);在犬右心房人工机械瓣膜取出材料中,动态旋转系统构建胶原包埋 HA 涂层VEC 层均匀分布,并有心脏内皮细胞附着,而静态培养系统中 VEC 层分布不均匀,胶原包埋 HA 涂层有心脏血管内皮细胞附着,而单纯人工机械瓣薄膜表面出现较多的血栓形成。结论动态旋转系统中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瓣膜模型中, VEC 可能成为组织工程化机械瓣膜材料;胶原包埋的 HA 涂层人工机械瓣膜有利于 VEC 的黏附和生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抗人von Willebrand因子(vWF)单克隆抗体SZ—29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血管内皮下层及血浆vWF在血小板与血管壁粘附中的作用。当内皮细胞剥脱后,血管壁表面有大量血小板粘附;当用SZ—29单抗阻断血管内皮下层或血浆vWF作用时,血管壁仍有大量血小板粘附;当血管内皮下层及血浆vWF同时被阻断,则血管壁上粘附的血小板显著减少(P<0.005),表明血管内皮下层和血浆vWF在血小板与血管内皮下层粘附中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表面修饰对纳米晶胶原基骨细胞相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索纤维蛋白(fibrin,FB)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支架材料上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黏附、增殖及分化的情况。方法: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纤维蛋白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FB-nHAC);对照组,单纯的纳米晶胶原基骨(nHAC)。将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为成骨细胞,种植于支架材料上,体外复合培养。通过检测支架材料的细胞黏附率、不同时间点(3,7,10,14 d)支架材料中细胞数、碱性磷酸酶表达量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状况,比较分析不同支架材料与细胞生物相容性差异。结果:大鼠MSCs经诱导培养14 d后,I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为阳性;实验组支架材料的细胞黏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相同时间点实验组支架材料中的细胞数及碱性磷酸酶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电镜观察发现两组材料上均有细胞生长,但实验组的细胞生长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表面修饰纤维蛋白后的nHAC支架材料具有更好的细胞黏附、增殖及促成骨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支架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 采用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构建的生物支架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共培养,用材料的细胞毒性、细胞黏附率、细胞增殖活力指标以MTT法、倒置显微镜及电镜观察来评价.结果 细胞在支架材料上黏附、生长良好,分裂增殖活跃,细胞毒性检测CTG均为0级,实验组与时照组细胞黏附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增殖活力随着时间增加,细胞在支架增殖速度增快.第1、3、5、7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细胞培养7天后生长良好,分裂正常,与支架材料黏附紧密.结论 支架材料对细胞无毒性,具有很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膀胱平滑肌细胞与聚羟基丁酯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酯 (PHB)与兔膀胱平滑肌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探索PHB作为支架材料构建泌尿系组织的可行性。方法 :将膀胱平滑肌细胞与PHB共同培养 ,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粘附和生长情况 ,利用MTT法检测细胞的粘附与增殖 ,并利用扫描电镜检测细胞在材料上的空间生长情况。结果 :膀胱平滑肌细胞在PHB上粘附良好 ,粘附率为 83.6 % ,PHB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无影响。结论 :兔膀胱平滑肌细胞与PHB细胞相容性好 ,PHB作为构建泌尿系组织的支架材料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口腔修复材料表面粗糙度与血链球菌早期粘附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口脸修复材料表面粗糙度影响微生物粘附的问题,因长期缺乏令人信服的客观实验依据,一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此研究采用表面轮廓仪量化测定了口腔义齿修复材料的表面粗糙度,通过将不同粗糙度级的试件与口腔血链球菌在体外厌氧孵育24小时后,测定细菌粘附量,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试件表面形态及细菌粘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口腔修复材料表面粗糙度影响微生物粘附的问题,因长期缺乏令人信服的客观实验依据,一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此研究采用表面轮廓仪量化测定了口腔义齿修复材料(湿热固化基托塑胶及CoCr合金)的表面粗糙度,通过将不同粗糙度级的试件与口腔血链球菌在体外厌氧孵育24小时后,测定细菌粘附量,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试件表面形态及细菌粘附情况。结果显示血链球菌的24小时粘附量与修复材料表面粗糙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塑胶=046(P<001),r合金=025(P<001)。从而提示临床修复体的打磨抛光应尽可能获得光滑表面,以期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小其表面的菌斑积聚量,达到保护其周围口腔组织健康并延长修复体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