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中医证候,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并分析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中医证候。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夜尿增多、口干多饮、目糊、乏力等较为多见。在气血津液辨证中以气虚证为多见,在脏腑辨证中以肾精亏虚证多见;肝、脾、肾受损与本病密切相关,兼痰浊瘀血及肝肾阴亏、心肾不交者多见昼夜节律异常。血压增高与糖尿病并发症的数目、血糖控制不达标以及血脂代谢异常等显著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证候以虚证为主,病及肝脾肾三脏;血压增高与糖尿病的并发症及血糖控制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在病证结合的思想指导下,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证候要素为基本研究单位,以《神经病学》第6版《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标准》为诊断标准,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348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组合规律、中医证候分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肝豆状核变性常见证候要素为肝、脑髓、脾、肾、痰浊、血瘀、血虚、湿热。中医证候分型出现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痰瘀互结、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覆盖全部病例的94.5%。肝豆状核变性证素组合形式7种,单证形式前3位的为肝、脑髓、痰浊,两证组合形态前3位的为肝、脑髓,痰浊、瘀血和瘀血、肝;三证组合形态前3位的为痰浊、肝、脑髓,痰浊、瘀血、肝和痰浊、瘀血、脑髓;而四证组合以痰浊、瘀血、脑髓、肝和内湿、内热、脑髓、肝最多见。结论:肝豆状核变性的核心病位为肝、脑髓,与脾、肾、胆关系密切,而痰浊、瘀血是该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与内湿、内热关系密切,血虚、气郁等因素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痤疮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特点,分析其规律,为痤疮中医证候客观化提供依据,指导痤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近1O年以来痤疮相关文献统计分析。建立数据库,将文献数据录入,运用SPSS19.0软件对证型及证素进行频数及频率统计。结果:痤疮的常见证型前五位分别为肺经风热、脾胃湿热、痰湿阻滞和痰瘀互结、热毒炽盛;常见病位证素前4位为肺、胃、脾、肝;常见病性证素前六位为热、湿、血热、痰、气滞和血瘀。结论:临床上痤疮辨证差异较大,证型分布数量多,离散率大,而证素的分布则较集中,可见证素可以更好概括痤疮的证候特征,指导痤疮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收集卒中相关性肺炎文献,提取证候要素,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以及相互组合规律,为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中医证候要素规律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1981年1月-2019年1月卒中相关性肺炎在中医证候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应用NoteExpress、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共收集文献30篇、72条记录。影响卒中相关性肺炎辨证的主要证素共有15个,病位因素中以肺为主,病性因素中以痰湿为首。文献记录的卒中相关性肺炎中医证候要素组合形式有3种,两证素最多,构成比59.72%。单一证素与证候位点的组合:证素多见痰湿、气虚,作用位点在肺、脾;两证素组合中,以痰湿的频率最高,其次为火热、气虚、阴虚,其组合类型为痰湿+火热、气虚+阴虚,它们的作用位点在肺和大肠;三证素的证候要素中,以风出现频率最高,组合类型为风+痰湿+火热、风+痰湿+瘀血,作用靶点均在肺。结论:痰湿、火热以及气虚是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最突出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5.
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型相关文献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中医中药在防治亚健康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疗法对亚健康的防治,为临床治疗亚健康状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综述目前临床关于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证与证候概况,为亚健康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提供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1996-01/2005-12研究亚健康证型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亚健康,中医,证”,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文献年代、期刊分布、亚健康证型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资料选择:亚健康证型文献选择,纳入标准:中医药防治亚健康相关文献,并且有确切的辨证证候分型。排除标准:综述文献,无确切证侯分型的文献,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获取中医防治亚健康文献83篇。纳入有确切中医辨证及证候分型的文献15篇,对综述文献及无确切中医证候分型的文献共68篇予以排除。资料综合:文献综合分析表明:①研究亚健康的文献以及运用中医研究亚健康的文献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共报道亚健康中医辨证分型139种次,整合后共22个中医证型。②亚健康的病性属虚证为主,虚证、虚实夹杂证者分别占证型总数的51.80%,36.70%,其中报道肝郁脾虚、脾虚湿盛、心脾两虚、肝肾两虚证4种证型共84次,占证型总数60.43%。③亚健康所涉及的病位以脾、肝、心、肾四脏为多,在此四脏当中,多数文献又认为与脾脏和肝脏的关系尤为密切,涉及此四脏的证型分别占总数的48.92%,31.65%,19.42%,13.67%。④亚健康的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脾虚湿盛、心脾两虚、肝肾两虚四种证型为主,占证型总数的60.44%;湿热内蕴、脾肾两虚、气滞血瘀、脾肺气虚、肾阴亏虚、心肾不交及脾虚证等7种证型占证型总数的30.92%。结论:肝郁脾虚、脾虚湿盛、心脾两虚、肝肾两虚证可作为亚健康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孕症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与中医证候特点及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法,结合中医经络检测技术,同时结合中医理论辨证分型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90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中医证候及相关因素的调查,探讨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候的相关性。结果900例不孕症患者中气郁质205例(23%)。各类型出现的频率依次为气郁质>痰湿质>平和质>血瘀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阳虚质>特禀质。900例不孕症患者中,中医证候出现的频率最高的依次为肝郁肾虚>肾虚血瘀>气滞血瘀。不孕症患者体质类型分布与年龄、不孕类型、饮食偏嗜有关(P<0.05)。900例不孕症患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有相关性,其中平和质、气郁质、痰湿质均以肝郁肾虚证为主;湿热质以湿热瘀滞证主;血瘀质以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为主;阳虚质以脾肾阳虚证为主;阴虚质以肝肾阴虚证为主;气虚质以脾肾两虚证为主。结论不孕症患者体质类型以气郁质、痰湿质最为常见,证候特点以肝郁肾虚证最为常见,体质类型与本病临床表现证候具有明显相关性,这些体质和证候的形成可能与年龄、不孕类型、饮食偏嗜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理论探讨火龙罐疗法在更年期综合征合并睡眠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15例更年期综合征合并睡眠障碍女性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103例)和观察组(11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方法同对照组,并采取火龙罐疗法。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睡眠质量、焦虑抑郁、多导睡眠图(PSG)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肝肾阴虚型、心肾不交型、心脾两虚型病人的焦虑程度高于脾肾阳虚型病人(P<0.05),脾肾阳虚型、心脾两虚型病人的抑郁程度高于肝肾阴虚型、心肾不交型病人(P<0.05);肝肾阴虚型、心肾不交型病人睡眠潜伏期时间及思睡期、浅睡期占比与脾肾阳虚型、心脾两虚型病人有差异(P<0.05);与治疗后相比,病人睡眠潜伏期、思睡期普遍较长、夜间觉醒次数较多、睡眠效率较低。治疗后,两组病人各证型证候积分、睡眠质量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体来看,病人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下降、思睡期缩短、慢波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期延长、觉醒次数减少、睡眠效率提高,且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多层螺旋CT特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为肝硬化中医证型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对126例6种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尾状叶、左、右叶的左右径及前后径,肝、脾CT值,脾大小,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等CT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26例6种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肝右叶前后径在不同证型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肝右叶左右径,尾状叶、左叶左右径及前后径,肝、脾CT值,脾大小,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在不同证型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肝硬化多层螺旋CT数量化诊断与中医证候的相互对应关联,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文献中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股骨头坏死相关文献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内容提取和分析,建立股骨头坏死证候文献数据库,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8篇,出现频率较高的7个证候依次为: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气血两虚证、痰湿阻络证、痰瘀互结证和肾虚血瘀证。结论: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候和症状的多样性反映了该病的复杂性,其病位涉及肝、肾、筋骨和经络,病性涉及虚、瘀、痰、湿、热、寒等。  相似文献   

10.
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型相关文献统计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中医中药在防治亚健康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疗法对亚健康的防治,为临床治疗亚健康状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综述目前临床关于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证与证候概况,为亚健康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提供依据。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1996-01/2005-12研究亚健康证型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亚健康,中医,证”,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文献年代、期刊分布、亚健康证型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资料选择:亚健康证型文献选择,纳入标准:中医药防治亚健康相关文献,并且有确切的辨证证候分型。排除标准:综述文献,无确切证侯分型的文献,重复研究。 资料提炼:共获取中医防治亚健康文献83篇。纳入有确切中医辨证及证候分型的文献15篇,对综述文献及无确切中医证候分型的文献共68篇予以排除。资料综合:文献综合分析表明:①研究亚健康的文献以及运用中医研究亚健康的文献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共报道亚健康中医辨证分型139种次,整合后共22个中医证型。②亚健康的病性属虚证为主,虚证、虚实夹杂证者分别占证型总数的51.80%,36.70%,其中报道肝郁脾虚、脾虚湿盛、心脾两虚、肝肾两虚证4种证型共84次,占证型总数60.43%。③亚健康所涉及的病位以脾、肝、心、肾四脏为多,在此四脏当中,多数文献又认为与脾脏和肝脏的关系尤为密切,涉及此四脏的证型分别占总数的48.92%,31.65%,19.42%,13.67%。④亚健康的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脾虚湿盛、心脾两虚、肝肾两虚四种证型为主,占证型总数的60.44%;湿热内蕴、脾肾两虚、气滞血瘀、脾肺气虚、肾阴亏虚、心肾不交及脾虚证等7种证型占证型总数的30.92%。 结论:肝郁脾虚、脾虚湿盛、心脾两虚、肝肾两虚证可作为亚健康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以药测机”理论分析2型糖尿病3期的不同病机。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分别治疗2型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及糖尿病并发症期的文献,经过统计分析治疗疾病3期的不同药物分类、功效主治、性味归经的频次与频率,再通过药物的性质反推出疾病的病机。结果:糖尿病前期共检出中药369频次:以补虚药(105频次)与清热药(69频次)为主;功效以补虚、清热、利水渗湿、解表为主,频率为62.6%;药性以寒凉为主,频率为43.75%;五味以甘、苦、辛为主,频率为81.5%。归经以肝、脾、肾、肺、胃为主,频率为79.7%。糖尿病期共检出中药262频次:以补虚药(97频次)与清热药(78频次)为主;功效以补虚、清热、利水渗湿、活血化瘀为主,频率为80.5%;药性以寒凉为主,频率为67.06%;五味以甘、苦、辛为主,频率为87.5%;归经以肝、肺、脾、胃、肾为主,频率为79.1%。糖尿病并发症期共检出中药380频次:以补虚药(121频次)与活血化瘀药(87频次)为主;功效以补虚、活血化瘀、清热、解表为主,频率为73.9%;药性以温热为主,频率为58.2%;五味以甘、苦、辛为主,频率为83.2%;归经以肝、脾、肺、肾、胃为主,频率为80.8%。结论: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期治以清热益气养阴为主,且解表与利水渗湿并举。糖尿病并发症期治以益气补血、活血化瘀为主,且息风止痉与祛风寒湿并举。总体上以调理肝脾、补益肺肾治其本,重用清热、利水、行气、凉血、活血类药物治其标。从病机上看,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期的病机主要是气阴两虚、肺脾失调。随着疾病进展,“瘀”逐渐加重。当疾病发展成为并发症期时,其病机主要为气血两虚,痰瘀互结,肝肾失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四诊信息,研究湿性AMD中医证素特征,为临床治疗湿性AMD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选取确诊为湿性AMD的患者200名,收集四诊信息,根据证素辨证学计算证候权值,得出各个患者的证素分布特征及常见证型。结果:病位证素为肾、肝、脾、心,其中肾、肝、脾常见;病性证素为阴虚、湿、气虚、血瘀、热、血虚、痰、气滞,其中阴虚、湿、气虚、血瘀常见;证素组合常见肝+肾+阴虚、脾+湿、痰+血瘀、阴虚+热、肝+肾+气虚+血虚、脾+气虚、气滞+血瘀、气虚+血虚。结论:湿性AMD病位主要在肾,肝、脾次之;病性以阴虚为主,湿、气虚、血瘀次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中医临床文献的检索,来分析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中,以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作为检索词检索2000—2008年文献,选出与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相关的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文献。根据文献研究的内容,将其分为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综述三类。从证型出现频率、病例数进行整理归类,按出现频率统计,对证候进行分析。结果:理论与临床研究共11篇文献中出现证候名称20个,其中虚证9个,实证8个,虚实夹杂证3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前7个依次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湿热阻滞、脾肾阳虚、肝气郁滞、痰湿阻滞、肾阳不足。基本方治疗的文献共20篇,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专方主要是通心络胶囊、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消痞汤、复方参冬丸等,以方测证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常见证型是气阴两虚血瘀、脾肾两虚、脾胃虚弱、气虚血瘀为主,气阴两虚次之。出现频率较高的前8味药物依次为黄芪、白术、茯苓、人参、丹参、川芎、薏苡仁、麦冬。显示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时,常用具有益气健脾、滋阴活血作用的药物,主要针对气阴两虚血瘀之证。结论: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血瘀阻滞、脾肾两虚、脾胃虚弱为多;但文献资料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原发性肾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肾癌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是否手术分为手术后组与未手术组2组,分别对2组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进行频数统计及聚类分析。结果:肾癌手术后组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以气血两虚证、脾肾两虚证多见,其中以气血两虚最为多见;肝肾阴虚居第三位,湿热蕴脾最为少见。肾癌未手术组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以肺肾两虚、湿热蕴脾多见,其中以肺肾两虚最为多见;瘀血内阻居第三位,肝胃不和最为少见。结论:临床上肾癌手术后患者与未手术患者辨证存在差异,手术后患者以虚证多见,治疗时应以扶正为主;未手术患者以虚证及虚实夹杂证多见,治疗时扶正的基础上,需辨证兼顾祛邪。中医药辨证治疗肾癌患者,旨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开展手足口病普通型病例进行中医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分析临床及其特征。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研究方法,对837例手足口病普通型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证候、病情演变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以男性、农村患者为多;年龄多见于1~3岁之间;症状:疱疹、皮疹为最多见,其次口腔溃疡与疼痛、纳差;一半以上有发热、乏力等,其余症状为非特异性的;中医病位多在肺、脾、心;病理性质:热毒夹湿;一般5d左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论:手足口病普通型多见于婴幼儿,有皮疹、口腔溃疡与疼痛、纳差、发热四大表现;病位在肺、脾、心;性质:热毒夹湿;病程:5d左右症状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6.
王仲奇系新安医家的杰出代表,临证精于辨证,以经络、脏腑为依据,重肝脉,补脾肾,擅从心论治,调奇经、奇恒之腑,方灵活,药轻灵,善用花类,屡起沉疴。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387-338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Bosdon积分及证候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CHE患者175例,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中医辨证的分型分为心肺气虚、气阴两虚、心肾阳虚、气虚血瘀、阳虚水泛、痰饮阻肺及阴竭阳脱各25例。对不同证型患者的RDW、N端前脑钠肽(NT-proBNP)和Bosdon心衰积分进行比较,采用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RDW、NT-proBNP和Bosdon积分与证候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175例不同证型的CHE患者RDW、NT-proBNP、Bosdon心衰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竭阳脱、阳虚水泛、痰饮阻肺、气虚血瘀、心肾阳虚、气阴两虚和心肺气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RDW、NT-proBNP、Bosdon心衰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CHF患者的RDW、NT-proBNP、Bosdon心衰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型与性别、分化程度、分期、年龄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将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中心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351例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等信息,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中医证型与性别、分化程度、分期、年龄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中医证型包括脾肾两虚、肝肾阴虚、脾虚气滞、肝脾不调、气血两虚;年龄、性别、分期与中医证型分布有相关性(P<0.05);分化程度与中医证型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是脾肾两虚证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分期与年龄为肝肾阴虚证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分期为脾虚气滞证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中医证型以脾肾两虚、肝肾阴虚、脾虚气滞为主,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相关。根据患者术后不同证型选择合适的中医药辅助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还能减轻放化疗导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佛山市高明区肺结核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中医辅助治疗及减少抗结核药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肺结核病患者四诊信息,分析其证素,并将证素进行聚类分析,提炼出基本证型,分析其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共纳入265例肺结核病患者,经聚类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别是:痰浊阻肺证60例,肺气阴虚挟湿证119例,肺脾两虚挟湿证86例.结论:佛山市高明区肺结核病辨证分型存在实证,且多挟湿.  相似文献   

20.
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阶段的中医证候学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进入规律血液透析(血透)后中医证候学的变化,为该阶段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分型标准及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制订尿毒症中医证候研究调查表.对106例血透患者进行疾病诊断、中医辨证、证候积分等内容的调查.结果:透析频率每周1次者,虚证以阴阳两虚为主,邪实以水湿、湿浊为主;2次者虚证以脾肾气虚和气阴两虚为主,邪实以瘀血为主;3次者虚证以肝肾阴虚为主,未见阴阳两虚和气阴两虚,邪实以风燥为主.不同透析频率患者的中医虚证或邪实分型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透析3次的肝肾阴虚与透析1次和2次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透析不足3次的脾肾气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和气阴两虚例数比透析3次者多,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透析不足3次的水湿、湿浊和瘀血例数比透析3次者多,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透析频率增加,患者的虚证、实证和总积分逐级减少.结论:尿毒症进入规律血透阶段的中医证候与透析前有很大不同;每周行3次血透且较为充分者应以滋肝肾之阴和祛风止痒为主,每周不足3次血透且不充分者应注意气阴或阴阳双补,同时增加利水化湿和降浊化瘀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