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刺对糖尿病大鼠F—ERG和OPs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STZ诱发的DR大鼠46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22只,针刺组24只,同时设同批次同种属大鼠9只作为空白对照组。针刺组给予电针治疗,模型组与空白组不予治疗。结果:针刺治疗后针刺组F—ERGa、b、OPs各子波OP1、Op2、Cp3波延迟的峰潜时、振幅得到明显恢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或极显著意义(P<0、05或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或极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针刺组降低OPs波总振幅恢复,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肯定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之一是使异常的视觉电生理得到改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后糖尿病大鼠针利F—ERGa、b、OPb各予波OPl、OP2、OP3波延迟的峰潜时、振幅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而模型组的上述改变不大,甚至进一步恶化。由视觉电生理理论可以推论,针刺治疗通过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循环,增强视网膜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减轻高血糖对视网膜的病理学损害,从而起到保护糖尿病大鼠视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脉糖眼明胶囊对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及其振荡电位(OPs)的影响。方法DR患者84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43只眼,对照组41只眼,同时收集同年龄健康者40只眼作为空白组。治疗组予通脉糖眼明胶囊治疗,治疗前后3组分别进行F-ERG和OPs振幅、潜时的对比。结果DR患者F-ERG及OPs振幅降低,峰潜时延迟,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OPs波总振幅,F-ERGa、b,OPs前3子波振幅与峰潜时均得到明显恢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通脉糖眼明胶囊可明显改善DR患者的视网膜功能。  相似文献   

3.
麝香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振荡电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运用视网膜电图的振荡电位 (OPs)对麝香注射液肝俞肾俞穴位注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 (RP)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 TEC- 15 0 V+电生理检测仪 ,对 RP16例患者 32只眼进行治疗前后 OPs的检测 ,并对其各子波振幅、潜伏时及 OPs总振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 OP1 、OP2 、OP3 及Σ OPs治疗后振幅明显提高 ,OP1 、OP2 治疗后峰时较前缩短 ,经 t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而 OP4振辐及 OP3 、OP4峰时虽较治疗前改善 ,但经 t检验 ,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麝香注射液肝俞肾俞穴位注射治疗 RP可有效地改善 RP患者视网膜内层的循环状态 ,促进其神经突触活动 ,增强视细胞活性 ,对延缓病情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刺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病理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STZ诱发的DM大鼠46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22只,针刺治疗组24只,同时设同批次同种属大鼠9只作为空白对照组。针刺组给予电针治疗,模型组与空白组不予治疗。结果:(1)针刺可提高STZ诱发DM大鼠的生存质量,其体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针刺治疗后DM大鼠的血糖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3)针刺治疗可改变周细胞核的形态和减少其衰亡。治疗组周细胞数目明显高于模型组,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仍低于正常组。结论:针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显著,可能是通过抑制周细胞衰亡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活血解毒方对糖尿病早期大鼠模型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 ERG)和大鼠视网膜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 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65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SD大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活血解毒方低(3.85 g/kg)、中(7.70 g/kg)、高剂量组(15.40 g/kg)及西药组(羟苯磺酸钙胶囊,0.167 g/kg),每组8只。另设正常对照组(8只,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各组均灌胃给药20周。测定ERG,检测暗适应眼最大电反应的a、b波振幅及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 OPs)振幅总和。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积分光密度值(integral optical density, IOD)、GFAP蛋白及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ERG a波、b波和OPs振幅降低(P<0.01), IOD、GFAP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解毒方各剂量组b波和OPs振幅升高, IOD、GFAP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活血解毒方中、高剂量组a波振幅值升高;西药组b波振幅值升高, IOD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西药组与活血解毒方各剂量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活血解毒方可减轻糖尿病早期大鼠视觉电生理功能损害,对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及氮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DM)模型的36只大鼠随机分成单纯DM组和针刺治疗组(每组18只),同时设同批次同种属大鼠10只作为对照组,针刺治疗组给予电针治疗,单纯DM组和对照组不予治疗。结果:①针剌可提高STZ所诱发DM大鼠的生存质量,针刺治疗组大鼠体重与单纯DM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②针刺治组大鼠血糖明显低于单纯DM组(P〈0.01);③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针刺治疗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面密度明显降低,氮能神经元的密度及吸光度明显则增高(P〈0.01)。结论:针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显著,可能通过抑制DM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的增生和提高氮能神经元的密度及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景天对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的影响。方法 101例NPDR患者(均为双眼)随机分为两组,红景天组53例(106只眼),予口服红景天水煎液;对照组48例(96只眼),予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ERG各项参数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红景天组治疗后,视杆细胞反应b波振幅增加;最大混合反应a波振幅增加、潜伏期缩短;视锥细胞反应b波振幅增加、潜伏期缩短,a波振幅增加;30 Hz闪烁光反应振幅、振荡电位(OPs)总振幅增加(P0.05)。对照组组治疗后,最大混合反应a波振幅增加;视锥细胞反应的b波振幅增加、潜伏期缩短,a波振幅增加(P0.05)。两组间比较,最大混合反应和明适应a波振幅的变化量、30 Hz闪烁光反应的振幅和峰间时变化量、OPs总振幅的变化值,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红景天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结论口服红景天可以使NPDR眼部分F-ERG反应波的振幅增加,时值缩短,波形好转程度好于口服羟苯磺酸钙,提示红景天对NPDR眼光感受器细胞功能和视网膜循环障碍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糖目宁为主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46例(90只眼)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服用糖目宁加减方,对照组服用2,5-二羟苯磺酸钙.于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视力、眼底彩照、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野、电生理等检查.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9只眼中24只眼有效,有效率48.98%,20只眼稳定,稳定率40.82%,5只眼恶化,恶化率10.2%;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视网膜电图OPs波振幅提高,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野平均光敏感度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目宁可以有效控制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情,延缓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针刺联合依达拉奉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视网膜游离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依达拉奉组和联合(针刺+依达拉奉)组.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于造模后1 d,行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查,取视网膜组织,运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各组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甘氨酸(Gly)、牛磺酸(Ta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 ①ERG a、b波振幅相对恢复率:联合组、针刺组及依达拉奉组与模型组相比,a、b波振幅相对恢复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与针刺组和依达拉奉组相比,联合组作用更为显著(P<0.05).②氨基酸含量:联合组、针刺组及依达拉奉组与模型组相比,Glu、Asp、Gly、Tau、GABA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针刺组或依达拉奉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依达拉奉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视网膜形态改变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视网膜游离氨基酸水平的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偏侧纹状体立体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胺的方法制备PD模型大鼠,将制备成功的模型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针刺组、美多巴治疗组及针刺结合美多巴治疗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针刺组:针刺百会、风府和双侧阳陵泉;美多巴治疗组:给大鼠灌胃美多巴;针刺结合美多巴治疗组:除了针刺治疗外,按照美多巴治疗组的剂量给予大鼠灌胃;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治疗。观察针刺前后PD模型大鼠阿朴吗啡诱导的行为学及纹状体多巴胺(DA)及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针刺组、针刺结合美多巴治疗组、美多巴治疗组PD大鼠旋转次数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组大鼠纹状体DA、HVA、DOPAC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组、针刺结合美多巴治疗组、美多巴治疗组大鼠纹状体DA、HVA、DOPAC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并且可以提高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进一步证明针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及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大鼠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分别以针刺及胰岛素治疗,并设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于3个月及6个月取大鼠血清及视网膜,检测血糖,胰岛素含量,电镜观察视网膜变化,结果:血糖、胰岛素含量,针刺组、胰岛素组及正常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模型 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电匀观察针刺组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得以改善。结论:针刺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正常兔眼视网膜急性缺血模型视网膜电图(ERG)最大反应、振荡电位(OPs)的影响及对兔视网膜小动脉平滑肌细胞环腺苷酸(cAMP)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川芎嗪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均予结扎右眼视神经lh制作兔视网膜急性缺血模型.造模前记录右眼ERG最大反应和OPs。川芎嗪组于视网膜缺血造模后0h、24h、48h及72h给予耳缘静脉注射川芎嗪注射液,复查ERG指标,模型组同期进行ERG检查,不予其他处理。视网膜缺血造模后72h处死动物,取右眼,免疫荧光技术观察cAMP在视网膜小动脉平滑肌细胞上的表达情况。结果视网膜缺血造模后24~72h,2组实验兔的最大反应振幅同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川芎嗪组OPs振幅在缺血造模后24h、72h时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川芎嗪组缺血造模后72h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cAMP表达强于模型组。结论川芎嗪对缺血视网膜的Ops振幅有改善作用,可能与促进视网膜小动脉平滑肌细胞cAMP表达,改善视网膜血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网康对视网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糖网康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分别灌胃2 mL蒸馏水、150 mg/kg糖网康、300 mg/kg糖网康、600 mg/kg糖网康。每日灌胃1次,连续给药1个月,记录大鼠明视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a波、b波和Ops波,并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用药后中药中高剂量组比其他各组用药后的a波、Ops波振幅提高,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a波波峰潜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潜时缩短;中药中低剂量组比其他各组的b波振幅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波峰潜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潜时缩短。中药糖网康能提高糖尿病大鼠fERG的振幅,缩短潜时,尤其是对Ops干预作用明显。结论:中药糖网康对糖尿病模型的早期视网膜功能损害,尤其是视网膜内层血液循环状态的改善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益气明目口服液对光损伤大鼠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延东  唐细兰  吴伟  叶成添 《中药材》2005,28(9):805-808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明目口服液对大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后视网膜电图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除阴性对照组外,各组实验大鼠均接受1900±106.9 Lux绿色荧光灯24h持续光照射,建立大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模型.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于光照前7d分别予以不同剂量益气明目口服液灌胃给药,阴性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光照后6h、6d、14d各组视网膜电图中a波及b波的变化.结果:阴性对照组大鼠左、右眼ERGa波及b波的振幅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大鼠ERGa波及b波的振幅于视网膜光化学损伤后6h及6d均持续降低,至14d时仍无显著恢复;益气明目口服液低、高剂量组对实验大鼠光化学损伤后ERGa波振幅的降低均有保护作用,高剂量组益气明目口服液可有效保护实验大鼠光化学损伤后ERGb波振幅的降低.结论:益气明目口服液对视网膜光化学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关、神门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脑电波的影响。方法三月龄SD大鼠60只(雌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内关组和神门组,每组15只。采用睡眠剥夺制备大鼠失眠模型,持续72h。内关组和神门组针刺治疗于造模结束后第1天分别取内关穴和神门穴治疗,1次/d,20min/次,共7d。所有大鼠于相应处理结束后,采用BL-420F生理记录仪分别于实验第1、4、7和10天对所有大鼠分别进行30min脑电图记录,分析并记录各波频次。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δ波极显著增多,β波极显著减少,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与模型组相比,内关组和神门组对睡眠改善明显,δ波极减少,β波显著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神门组疗效显著,和内关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或神门穴能有效调节睡眠剥夺,与内关穴比较,神门穴为佳。  相似文献   

16.
复方光明胶囊对光损伤SD大鼠闪光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光明胶囊对SD大鼠视网膜光损伤后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60只眼),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通过手术显微镜光源持续照射造模,以形成实验性SD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治疗组以高、中、低不同剂量的复方光明胶囊混悬液灌胃,空白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造模后连续灌胃给药2周,并于灌胃前、后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观察闪光视网膜电图a、b波振幅值变化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的视网膜电图a、b波振幅均较模型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剂量组a、b波振幅值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a、b波振幅值较低、中剂量组振幅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光明胶囊对视网膜光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曲美布汀对抑郁大鼠胃电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不予刺激和治疗;模型组未予治疗;针刺组电针针刺双侧足三里穴;药物组采用曲美布汀灌胃;联合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观察比较5组大鼠胃电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同针刺组、药物组和模型组相比,在胃电收缩波频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针刺联合曲美布汀对抑郁大鼠胃电收缩波频率的影响强于单用针刺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糖尿病大鼠下丘脑神经肽Y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测针刺对STZ所导致的糖尿病大鼠下丘脑NPY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 3只,1 3只为正常对照,另30只行链脲左菌素腹腔注射造模,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治疗组(针刺“胰俞”“足三里”“关元”) ,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取脑,运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下丘脑NPY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STZ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弓状核NPY阳性纤维较正常组大鼠明显增多,下丘脑外侧区NPYmRNA表达较正常明显增多(P <0 .0 5 ) ,针刺治疗后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弓状核NPY阳性纤维及下丘脑外侧区NPYmRNA表达明显减少(P <0 .0 5 )。结论:针刺可以降低STZ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增多的NPY的合成及其含量,这可能是针刺改善糖尿病能量代谢的中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特征。方法对临床确诊的RP患者21例42只眼和正常对照组36例50只眼进行了mf—ERG检测。分别对两组中5个环的N1、P1波振幅密度和潜伏期后极部P1波总振幅值和总潜伏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RP患者mf—ERG从中央到周边5个环的P1、N1波振幅密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黄斑区(第1环)呈降低反应,黄斑外区(第2—5环)呈较平坦反应。P1、N1波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延长,但与第1环潜伏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2-5环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1波后极部总振幅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RP的mf—ERG表现为整个后极部视网膜功能的损害,各个区域不尽相同,以周边病变早而严重。mf—ERG检查具有局部定位和定量功能,能发现RP患者的黄斑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光照节律改变对大鼠视网膜的影响及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 SD大鼠45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为自然光环境,模型组与中药组饲养在光照控制箱内,光照明/暗交替时间为18 h/6 h,中药组予以中药灌胃,实验时间4个月,观察大鼠视觉电生理、视网膜组织学改变,并对视网膜过氧化物以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模型组最大混合反应(maximal combined response,Max-R)a、b波振幅下降54.3%、65.4%,明视视锥反应(cone response,Cone-R)a、b波振幅下降35.8%、38.5%,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OS2值、30Hz闪烁光N1-P1振幅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模型组相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光学显微镜下见视网膜各层分界清晰,排列整齐,模型组与中药组视网膜普遍萎缩变薄,层次不清。对照组视网膜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高,与模型组及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SOD活性比模型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照节律改变对大鼠视网膜结构功能有一定影响,中药可能对视网膜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作用位点及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