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收集了12例经证实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重点讨论了肝脏FNH在三期螺旋CT中之非典型表现,并与以往文献所述之典型CT征象作了比较。12例肝FNH的三期螺旋CT扫描方法是先以5ml/s的速度团注20ml对比剂,在腹腔动脉水平扫描,以测定主动脉强化峰值时间,然后团注180ml对比剂在峰值后5s、注药后60s以及12~15min时分别作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层厚5mm。结果仅2例FNH符合常规增强CT的典型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4例肺叶萎陷病人行胸部CT扫描,层厚8~10mm,间隔1cm,获取屏息平扫影象。2例团注50ml Conray-60后在预选层面行动态扫描,另外2例团注50ml Conray-60后在快速静注150ml Conray-60期间重复扫描。作者见到,4例不张的肺叶内增强扫描均显示有低衰减的管状分支结构,伴支气管走行,从肺门向外延伸。横断面呈椭圆形或圆形,2例平扫中发现甚少。病理证实CT所见的低密度管状结构相当于扩张的支气管。2例标本上所见到的支气管壁增厚CT未能发现。  相似文献   

3.
作者前瞻性分析了50例临床疑诊胰腺癌病人的CT和1.5T MR检查。男1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7岁。41例(82%)进行了CT平扫和增强扫描,34例系动态扫描。平均层厚5mm,层间距5.7mm或10mm。增强扫描层厚和层间距均为10mm。动态CT扫描于静脉快注60ml造影剂(2ml/s)后开始,另继续团注入40~90ml造影剂连续作3~6次动态扫描。48例(96%)行MR检查者均采用1.5T超导系统,假门控自旋回波:T_1加权象TR250~300,TE20;T_2加权象TR2000,TE70;梯度回波成象翻转角为30°~50°,层厚10mm,间距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不同团注速度对肝脏增强效果。方法 临床拟诊为肝内病变的132例病人,采取不同的团注速度对肝脏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团注速度1.5ml/s9例,2.0ml/s27例,2.3ml/s29例,2.5ml/s32例,2.8ml/s20例,3.0ml/s15例。结果 团注速度越大,肝增强效果越好,但副作用越明显。团注速度在2.0~2.8ml/s,临床应用效果最好。结论 为了减少副作用,提高对肝内病变的诊断质量,应选择合适的团注速度。  相似文献   

5.
作者复习了20例证实有食管静脉曲张病人的CT扫描,男性14例,女性6例。大多数病人在CT检查前已做出食管静脉曲张的诊断。用20mm间隔10mm层厚连续扫描。增强方法为静脉内团注60%碘造影剂60ml后再快速点滴30%造影剂300ml。5例仅行快速点滴。病人均在扫描前45~60分钟口服2%稀释钡剂700—800ml。作者见到,13例CT显示了食管和/或食管周围静脉曲张。4例静脉曲张仅累及食管壁,食管壁增厚,轮廓略呈分叶状,增强后表现类似于主动脉和上腔静脉的增强,静脉曲张突入食管腔表现为单一的充盈缺损或环绕食管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328例病人的410个卵巢肿块行术前CT扫描。扫描时间4.8s,层厚10mm,矩阵340×340。病人于检查前30分钟口服1%胃影葡胺1L,检查期间尽可能使膀胱保持充盈状态。所有病例先行盆腔平扫,以确定肿块的位置,然后快速团注60ml泛影葡胺行动态非增强CT扫描,在第二次团注后行完整的腹盆腔CT扫描。由两名放射学专家各自在不参考临床和病理的情况下,以随机的方式,对检查结果作了回顾性的分析。所有病例的CT平扫,动态及延迟CT扫描能对囊性肿块作出诊断。62个子宫内膜瘤中,9例发现有局灶性高密度区(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作者随机选择69例恶性肿瘤患者,男性36例,女性33例,年龄22~86岁,中位年龄60岁,应用CT和MR对肝脏转移灶作了前瞻性对照研究。CT检查包括平扫(NC-CT)、进床式动态团注增强CT(DIB-CT)和延迟CT(D-CT),团注增强方式用150~180ml碘造影剂,以2~3ml/s或5ml/s注射10s后改用1ml/s。扫描速度为7~10层/分。层厚8~10mm。D-CT则在静脉注射60g碘造影剂后4~6小时检查。69例中,NC-CT34例,DIB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旨在分析唾液腺肿瘤行双期动态螺旋CT扫描的强化特点。64例唾液腺肿瘤病人(男31例,女33例,年龄15~82岁,平均49岁)行双期螺旋CT扫描。腮腺肿瘤53例,颌下腺肿瘤11例。均经病理学证实(手术62例,穿刺活检2例)。用高压注射器以3.0ml/s速率经肘前静脉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90ml,分别于注入对比剂后30s、120s行早期及延迟期扫描。扫描范围自颅底至胸廓入口水平,扫描参数为:35s采集时间,5mm层厚,5mm/s床进速度,利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螺旋CT早期增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初步探讨螺旋CT早期增强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11例活检或临床证实的前列腺癌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90-100ml,3ml/s,延时30s螺旋扫描,层厚5mm,Pitch1:1。结果 11例中4例显示早期较明显强化灶位于周围带,7例未见早期强化。前列腺分区显示较好有助于观察结节增生等情况。结论 螺旋CT团注动脉增强能够显示部分前列腺癌的早期强化,可提高检出率及分辨率。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18例有肝外恶性病变的病人分别行肝动态CT,延迟CT、T_1加权及梯度反转回波MR检查以比较几种方法在发现病变数目、肝与病灶对比和图像质量三方面的差异。动态CT经肘静脉给60%碘造影剂150ml,速度为4 ml/s,注药后20~30秒开始扫描,扫描时间为4.5或3秒,每分扫描6~11层,全肝检查在3分内完成。延迟扫描为在动态  相似文献   

11.
胰岛细胞瘤的CT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1例临床疑为胰岛细胞瘤病例进行了CT 检查,其中27例手术证实的肿瘤中,CT 查出21例(阳性率为78%),余14例CT 除外了胰岛细胞瘤。CT 检查装置为GE7800或GE8800。方法是先行普通扫描,然后快速注入60%造影剂50~100ml,注射期间进行增强扫描,为保证必要注药速度而行肘前静脉插管,层厚5mm,共查15~25个层面。CT 检查共显示21例肿瘤,其中5例非增强检查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1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人做了经皮活检。13例由CT导向、2例由超声导向穿刺。穿刺针为20号Fromseen切割针。肝内进针、旋转时以10ml空针给予负压吸引。取出肝组织芯最长达15mm。12例为门诊病人,检查结束后在放射科观察2小时。无合并症发生。2例有轻度右上腹痛,10~20分钟后自行缓解。15例全部得到病理诊断证实。作者指出,肝海绵状血管瘤有增强后动态CT  相似文献   

13.
CT多层面重建和三维重建用于术前评价胸主动脉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评价了胸主动脉增强CT多平面和三维重建对术前制定治疗方案的价值。53例胸主动脉病变患者采用螺旋扫描方式采集数据,用19号针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Iopramide(300mg/ml)100ml。扫描方式或采用5ml/s的快速手推注射,在注入40ml后即开始扫描,或是在100ml团注后立即扫描。扫描层厚5~10mm,螺旋CT的螺距为1,扫描间隔15~20s。图像用Advantage Windows1.2重建。对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122例135个肾上腺肿块作了螺旋CT研究,男71例,女51例,年龄12~87岁。经病理或随访证实74个肿块为腺瘤,61个肿块为非腺瘤。螺旋CT层厚5mm,床进速度7.5mm/s,在完全吸气时获得整个肾上腺的平扫。然后静脉团注120ml对比剂,行第二和第三次扫描,根据延迟扫描时间将病人分成30s和90s组共48例,60s和180s组共74例。10min后获得第四次扫描39例,30min扫描69例。对所有肿块,计算衰减值增加的绝对百分  相似文献   

15.
为初测螺旋CT血管造影最佳扫描延迟时间,作者对2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男11例,女9例,年龄20~79岁(平均55岁)。使用Somatom Plus-S CT扫描机于胰腺及脾静脉水平以10mm层厚扫描,首先对患者“实验性”团注12ml造影剂(Telebrix 38-380mgI/ml),4~10min后再团注90ml。造影剂采用高压注射器经插于患者肘静脉的20G导管注入。测量主动脉、脾静脉及胰腺两次注射的绝对强化值。作连续密度测量的时间间隔在前30s内为3s,30~65s内为5s,剩余时间内为7s。分析两次注射的时间-密度曲线,测量从“实验性”团注开始到主动脉增强高峰的时间间隔,并与团注90ml造影剂后主动脉增强50HU、100HU及150HU所需时间比较。最后记录两种注射  相似文献   

16.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sclerosinghemangioma,PSH)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有关本病的影像学研究报道尚不多。我院收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文男2例,女8例,年龄34~65岁,平均49岁。6例位于左肺,4例位于右肺。临床表现患者无自觉症状,偶为X线检查时发现6例,咳嗽、痰中带血2例,2例自觉胸部不适。临床10例患者均摄X线胸片检查,其中7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CT扫描层厚、层距均为10mm,病灶局部加薄扫及靶放大,增强用76%复方泛影葡胺80ml静脉团注。6例术前均诊断为肺良性肿瘤,1例诊为球形肺炎吸收期…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诊断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血管瘤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应用方法。方法:搜集50例肝血管瘤患者行螺旋CT普通扫描后进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资料。扫描范围:全肝,层厚8mm,p=1.5;均采用高压注射器团注法单相期注射离子型或非离子型造影剂80—100ml(1.5—2.0ml/kg),流率为2.5—3.5ml/s,扫描延迟时间为:肝动脉期:20—30S;门静脉期:60—70S;延迟扫描分两步走,第一次延迟时间为3—5min第二次延迟时间为:10—15min。结果:螺旋CT普通扫描:表现为肝内边界较清楚的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病灶大于1cm的44例,其中大于5cm的12例,均可见典型的肝血管瘤的CT表现。其中15例为多发,而其中5例是在倒置期中检出小于1cm的多发病灶。单发小于1cm者6例,虽无明显肝动脉期结节样强化,但具有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典型改变。结论:肝血管瘤在三期增强各期中大多数有典型表现,根据肝血管瘤的强化特点将期强化过程分为四期,即边缘结节强化期、向内部充填期、密度倒置期、等密度期。根据增强各个时期病灶的动态变化特点即可定性诊断,而且在显示病灶全貌尤其对倒置期的显示,大大提高了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血管瘤的检出率以及与肝癌的鉴剐能力。  相似文献   

18.
至今没有一种单一的影象检查方法完全适合于有可能切除的肝肿瘤病人。因此,放射检查已发展为包括一系列项目的联合检查。为了术前的正确估价,团注造影剂所获得强化动态连续CT扫描是必要的。扫描前口服造影剂充盈肠腔。尽管在选择最佳给药方式及扫描时间上仍存在着争议,作者选择静脉给药,并选用肝内病灶最大层面强化,观察给药后最初2~3 min的变化。利用高压注射器以2~3 ml/s的速率注入60%含碘造影剂150ml,注药后30~45s开始扫描,以10mm层厚连续扫描整个肝脏。这种检查可以排除患有弥漫性肝病、肝内多发病变及有肝外病变的病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动态扫描胰腺实质强化时相优化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利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探讨胰腺实质最佳强化时相。材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排除胰腺病变而行上腹部CT检查者 40例。选择胰腺实质显示最完整一层作动态增强扫描 ,扫描周期为 4s(其中扫描时间 1s ,间隔 3s) ,团注对比剂后 ,延迟时间 15s ,持续扫描至 71s ,共作 15层动态扫描。结果  40例正常胰腺实质高峰时相的分布为 :36例 ( 90 % )在 39~ 5 1s之间 ,1例 ( 2 .5 % )小于 39s ,3例 ( 7.5 % )大于 5 1s。腹主动脉 38例 ( 95 % )在 33~ 47s之间达到高峰 ,2例 ( 5 % )小于 33s。结论 经螺旋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 ,当采用 2ml/kg体重对比剂剂量 ,注射速度为 3ml/s时 ,正常胰腺实质最佳强化时相为 39~ 5 1s ,即胰腺实质期。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最佳强化时相为 33~ 47s  相似文献   

20.
电子束CT双期扫描评价肝脏血管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电子束 CT(EBCT)双期扫描技术评价肝脏血管瘤 ,拟期提高 CT诊断血管瘤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 :经影像学检查怀疑肝脏病变者 32例均行 EBCT动静脉期扫描和病灶延迟扫描。应用 EBCT SS模式 0 .3 s SVS扫描程序 ,静注造影剂10 0~ 15 0 ml,速度为 3.5 ml/ s,动脉期扫描为注射造影剂后 15~ 2 0 s,静脉期为 5 5~ 6 0 s,延迟扫描为注射造影剂后 5~ 15 min。确诊方式为手术 ,穿刺和随访。结果 :EBCT诊断血管瘤 47个 (32例 ) ,直径为 1.0~ 10 cm。 CT表现为 :动脉期呈一致性高密度、实质性增强、低密度 ;静脉期呈一致性高密度、实质性增强和向心性充盈。动脉期门静脉显影 16个。结论 :血管瘤的增强类型与其内部结构相一致 ,双期扫描结合病灶延迟扫描技术可提高诊断血管瘤的准确性 ,特别适于不常见血管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