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淡色库蚊对化学杀虫剂的交互抗性,为合理有效地进行蚊虫化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生物测定方法测定3种抗性品系淡色库蚊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结果DDVP抗性品系淡色库蚊抗性水平为8.38倍,对氯氰菊酯、三氯杀虫酯、残杀威和溴氰菊酯的抗性分别为52.50倍、7.61倍、4.74倍和0.75倍;残杀威抗性品系淡色库蚊抗性水平为11.34倍,对氯氰菊酯、DDVP、三氯杀虫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分别为8.08倍、2.85倍、2.00倍和1.80倍;氯氰菊酯抗性品系淡色库蚊抗性水平为243.00倍,对溴氰菊酯、三氯杀虫酯、残杀威和DDVP的抗性分别为28.90倍、17.28倍、1.49倍和1.38倍。结论蚊虫对某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可能对其它杀虫剂也产生不同的交互抗性,用药前应作抗性测定,注意选择药物品种和确定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山东省单县淡色库蚊对常用5种化学杀虫剂的抗性状况,为合理有效地进行蚊虫化学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生物测定方法,测定2012~2013年淡色库蚊敏感品系和现场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及增效系数。结果现场淡色库蚊种群对氯氰菊酯、残杀威、溴氰菊酯、三氯杀虫酯、DDVP的抗性指数,2011年分别为395.60、3.20、238.33、4.24和8.27倍,2012年分别为339.30、2.70、254.00、4.01和7.19倍。DDVP+三氯杀虫酯、残杀威+三氯杀虫酯复配增效系数分别为160.27~173.82和190.22~230.47。结论单县境内淡色库蚊对5种常用化学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应采取多种杀虫剂复配和增效剂与杀虫剂合用措施,以克服或延缓蚊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静 《中国热带医学》2006,6(4):742-743
目的了解杀虫剂复配对不同抗性品系淡色库蚊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WHO生物测试法,测定了五种杀虫剂两两复配对三种抗性品系蚊虫的增效效果。结果残杀威十三氯杀虫酯、残杀威十氯氰菊酯、DDVP十三氯杀虫酯三种复配形式对抗残杀威品系蚊虫增效效果较明显。DDVP十三氯杀虫酯、DDVP十氯氰菊酷、残杀威十三氯杀虫酯、残杀威十氯氰菊酯四种复配形式对抗DDVP品系蚊虫增效效果较明显。氯氰菊酯十残杀威、氯氰菊酯十DDVP、DDVP十三氯杀虫酯、残杀威十三氯杀虫酯四种复配形式对抗氯氰菊酯品系蚊虫增效效果较明显。结论当淡色库蚊产生抗药性后,应用有机磷类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与拟除虫菊酯类或有机氟类杀虫荆混用,能取得较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延缓和克服蚊虫抗性的发生和发展,更好地选用卫生杀虫剂控制蚊虫,测定了常用杀虫剂复配对微山湖区韩庄镇淡色库蚊幼虫的杀灭作用。方法采用WHO生物测试法,计算LC50回归方程、增效系数。结果 DDVP+三氯杀虫酯、残杀威+三氯杀虫酯复配共毒系数,分别为164.39~171.08和188.28~221.84,显示出较好的增效作用。DDVP+残杀威复配效果较差。结论当淡色库蚊产生抗药性后,采用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与有机氯类杀虫剂混用的方法,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毅  付加才  赵方明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1):1313-1314
目的为了延缓和克服蚊虫抗性的发生和发展,更好地选用卫生杀虫剂控制蚊虫,测定了济宁市三现场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混用的敏感性。方法采用WHO生物测试法,计算LC趴回归方程、增效系数。结果DDVP+-三氯杀虫酯、残杀威+三氯杀虫酯复配共毒系数分别在123.24~196.79和186.17~248.89之间,显示出较好的增效作用。DDVP+残杀威复配效果较差。结论当淡色库蚊产生抗药性后,采用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与有机氯类杀虫剂混用的方法,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常用苏云金杆菌(BT)与5种常用化学杀虫剂联合作用对淡色库蚊幼虫的灭杀效果。方法采用生物测试法测试敏感品系淡色库蚊幼虫对BT、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敌敌畏、残杀威、三氯杀虫酯的LC_(50),采用简单复配法测试BT制剂与5种化学杀虫剂的增效效果,选择效果较好的两种复配方式以共毒系数法进行配方验证。结果 BT与5种化学杀虫剂进行简单复配时对实验室敏感品系淡色库蚊幼虫均具有增效效果,其中BT与残杀威复配效果最为明显,增效效果为18.59,其次为氯氰菊酯,增效效果为11.59。选择残杀威、氯氰菊酯与BT以不同比例复配,以共毒系数法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和评价。结果显示,残杀威与BT以1∶3复配的共毒系数最高,为195,增效效果最好,其次为残杀威与BT以1∶1复配,共毒系数为133,再次为氯氰菊酯与BT以1∶3复配,共毒系数为132。结论联合应用BT与化学杀虫剂尤其是残杀威,对敏感品系淡色库蚊幼虫具有较好的增效效果,在蚊虫防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实验选育抗性品系的蚊虫,探讨抗药性的发生发展规律,为抗性媒蚊的防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残杀威以LC50的剂量处理IV龄幼虫,选育残杀威抗性品系。按照WHO生物测定法,测定抗残杀成品系对多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选育到23代时,抗性比敏感品系增加11.12倍,之后抗性趋于稳定。通过测定发现残杀威抗性品系对其它化学杀虫剂有交互抗性。讨论使用杀虫剂可在短期内使蚊虫产生抗性,抗性水平增长较快,而且对作用机理相近的杀虫剂也产生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在不同种类和不同品系蚊虫间的差异,为应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蚊虫的抗药性提供依据.方法:以碘化硫代乙酰胆碱为底物,5,5′-二硫-双(2-硝基苯甲酸)为显色剂,测定单个蚊虫AChE,以残杀威为抑制剂测定AChE不敏感性.结果:4种类敏感蚊虫AChE活性,Ⅳ龄幼虫间和3日龄雌成虫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3日龄雌成虫的AChE活性均明显高于其Ⅳ龄幼虫(P<0.01).抗敌敌畏(Rd)、抗残杀威(Rp)品系淡色库蚊AChE活性水平高于敏感(S)品系(P<0.01),抗氯氰菊酯(Rc)品系淡色库蚊AChE活性与S品系相近(P>0.05).Rd、Rp品系淡色库蚊不敏感AChE个体频率高于S品系(P<0.01),Rc品系淡色库蚊不敏感AChE个体频率与S品系相近(P>0.05).结论:测定AChE可用来判断蚊虫抗药性状况,而测定对象宜选择3日龄雌成虫.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城镇地区淡色库蚊抗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调查山东省城镇地区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研究抗性产生的规律。方法:用WHO生物测定法,测定敏感品系和现场淡色库蚊ⅠⅤ龄幼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抗性。结果:我省主要蚊虫抗药程度高,分布范围广。主要蚊虫对常用的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对DDVP的抗性在6.10-21.18倍之间,对溴氰菊酯抗性在8-42倍之间.对残杀威的抗性在3.46-6.64倍之间。部分地区的抗性水平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结论:加强抗性的监测和治理工作具有非常紧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山东省城镇地区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研究抗性产生的规律。方法:用WHO生物测定法,测定敏感品系和现场淡色库蚊?V龄幼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抗性。结果:我省主要蚊虫抗药程度高,分布范围广。主要蚊虫对常用的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对DDVP的抗性在6.10~21.18倍之间,对溴氰菊酯抗性在8~42倍之间,对残杀威的抗性在3.46~6.64倍之间。部分地区的抗性水平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结论:加强抗性的监测和治理工作具有非常紧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转苏云金杆菌CrylVD基因蓝藻实验室对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不同龄期幼虫杀灭效果. 方法 利用不同浓度的工程藻,分别作用于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敏感品系Ⅲ龄幼虫,以及它们不同龄期的幼虫,并设计阴性及空白对照,分别于24H、48H计数死亡率,从而分析基因蓝藻的杀蚊幼毒效.结果 工程藻对三种蚊种Ⅲ龄幼虫均具有杀灭作用,对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幼虫杀灭效果较高,对中华按蚊幼虫效果较差.48H对以上三种蚊虫Ⅲ龄幼虫的杀灭率分别为100%、100%和42%;工程藻对低龄幼虫的杀灭效果高于高龄幼虫,即龄期越低对工程藻的敏感性越高,杀蚊毒效与龄期呈负相关. 结论 转苏云金杆菌CrylVD基因蓝藻具有明显杀蚊幼效果,为今后蚊虫防治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洛阳市城区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以提出预防对策。结果用WHO生物测定法,测定敏感品系和现场淡色库蚊4龄幼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及抗性。结果洛阳市城区淡色库蚊对双硫磷、仲丁威、氯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的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11.63、1.94、2.69、22.94和19.62。结论洛阳市城区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均已产生抗药性。今后应结合当地情况,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预防和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致倦库蚊发育各期卵、幼虫及蛹匀浆中的游离氨基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致倦库蚊不同发育期虫体匀浆游离氨基酸的动态。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致倦库蚊的虫卵和Ⅰ、Ⅱ、Ⅲ、Ⅳ期幼虫及雌、雄蛹等虫体匀浆中的游离氨基酸进行检测。结果:1.虫卵随发育时间的不同,其氨基酸的种类发生明显变化,色氨酸在发育8h后才出现,谷氨酸逐渐减少,而蛋氨酸、赖氨酸等逐渐增多,但总量变化不显著。2.幼虫随着虫龄的增加,虫体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多,Ⅳ期幼虫的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期幼虫。蛋氨酸含量最高,鸟氨酸、天门冬氨酸等次之。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苏氨酸、精氨酸等在Ⅳ期幼虫体内的氨基酸含量达到最高峰。3.蛹体内的氨基酸总量与蚊蛹性别关系不明显,但在雌、雄蛹间天门冬氨酸、苯丙氨酸、鸟氨酸、组胺酸等氨基酸的含量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发育期致倦库蚊匀浆内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杨惠  邓兵  李宏  贾琳  付强  马婧 《医学动物防制》2009,(11):820-821
目的观察大蒜粗提液对蚊蝇幼虫的杀灭效果,为寻找新的植物源杀虫剂提供思路。方法大蒜鳞茎磨碎后用蒸馏水浸泡,用水稀释后测定其对淡色库蚊和家蝇幼虫的毒效。结果在测定浓度下,大蒜粗提液对淡色库蚊幼虫和家蝇的1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而且存活的幼虫大多延迟化蛹。但低浓度的粗提液对3龄家蝇幼虫无明显杀灭作用。结论大蒜粗提液对蚊蝇幼虫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实验过程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表明,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四龄幼虫虽然对多数杀虫剂产生抗性,但1龄幼虫和2龄初期幼虫仍敏感,其中致倦库蚊4龄幼虫景谷株对杀螟硫磷和元阳株对DDT的LC_(50)分别是一龄幼虫的65.2倍和34.9倍。最后文章分析了所得实验结果的原因,并对蚊虫抗药性在幼虫个体发育中的形成过程及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杜秋丽 《中国热带医学》2009,9(5):799-800,966
目的探讨淡色库蚊残杀威抗性品系对几种化学杀虫剂的抗性发展及交互抗性,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标准生物测试法,计算LC50、回归方程及抗性指数。结果经过43代的选育,抗残杀威品系的抗性达11.21倍。在21代时,对残杀威、DDVP、氯氰菊酯、三氯杀虫酯、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是9.54、2.68、7.00、1.74、1.70倍;到第30代时,分别是11.34、2.85、8.07、2.00、1.80倍;到39代时,对残杀威抗性为11.78倍,对DDVP、氯氰菊酯的抗性分别为3.35倍、9.71倍。经过43代的选育,抗DDVP品系的抗性达12.17倍,在21代时,对DDVP、残杀威、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是6.55、4.16、43.27、0.70倍;到第30代时,分别是8.17、4.74、52.48、0.75倍;到39代时,对DDVP的抗性为10.37倍,对残杀威、氯氰菊酯的抗性分别为6.96倍、160.43倍。结论长期使用一种杀虫剂易产生抗性,亦对其他杀虫剂产生交互抗性,用药时应注意种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行不同品系蚊转铁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分析。方法据二维电泳获得肽段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基因片段,荧光定量PCR检测在淡色库蚊抗性品系品系、敏感品系、现场采集品系蚊体内的表达水平差异。结果成功扩增淡色库蚊转铁蛋白基因片段,荧光定量PCR表明转铁蛋白基因在抗性品系蚊体内的表达量是敏感品系的13.52倍,现场品系是敏感品系的7.48倍。结论淡色库蚊转铁蛋白基因可做为新的抗性检测及治理基因靶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行不同品系淡色库蚊铁离子应答元件结合蛋白1基因表达量的分析。方法据二维电泳获得肽段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基因片段,荧光定量PCR检测在淡色库蚊抗性品系、敏感品系、现场采集品系蚊体内的表达水平差异。结果成功扩增淡色库蚊铁离子应答元件结合蛋白1基因片段,荧光定量PCR表明该基因在抗性品系蚊体内的表达量是敏感品系的8.22倍,现场品系是敏感品系的5.17倍。结论淡色库蚊铁离子应答元件结合蛋白1基因可做为新的抗性检测及治理基因靶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