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应用不同种类的抗心律失常药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选择适当的药物组合是发挥有益的协同作用,避免毒副作用相加的关键。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外联合应用抗心素失常药的研究进展,以供临床用药时参与和深入研究时借鉴。 相似文献
2.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人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十分常见,其发生率与是否存在基础心脏病及其严重程度相关。Pomerance统计资料显示心律失常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6%~36%,甚至高达75%,其中2/3为室性、1/3为室上性。早搏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4.
5.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妊娠期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妊娠期的运用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内科张玉平综述山西省长治市卫生学校内科崔效忠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科江智文审校妊娠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运用应考虑母体疾病的需要和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用药不当可导致胎儿畸形或其它潜在危害,而心律失常未能得... 相似文献
6.
7.
8.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药理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照抗心律失常作用进行分类颇为适用,但有很大局限性,因为某一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有多种作用,Ⅰ类作用药物是抑制内向快速除极钠流从而延缓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的局部麻醉剂。再按抑制钠通道的强度,以及药物对于动作电位、传导速率及复极的作用,进一步分为 IA、IB 及 IC 亚类。Ⅲ类作用药物延长复极及不应期。因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广泛,所以安全有效的治疗要求熟悉所给予的每种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并仔细评估病人的现状及病史。联合用药,例如 IA 类和 IB类合用,延缓传导的作用增强,延长不应期,而副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9.
10.
戚文航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1,18(2):86-90
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中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并不少见,本文对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定义、发生率、发病机理及目前所用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专集由六篇论文组成,分别从初始剂量选择、血浆浓度监测、Holter 监测、运动试验、心电图监测和电生理测试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临床评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曹克将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9(11):721-722
1老年患者心律失常的流行病学老年人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十分常见,Pomerance统计资料显示,心律失常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群中心律失常发病率为16%~36%,甚至高达75%,其中2/3是室性心律失常,1/3是室上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60岁患者室上性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病率分别为5%和10%,>65岁患者分别为10%和6%~11%,>70岁老年人群中约有3/4的患者可见单个室性期前收缩(PVC)。心房颤动(AF)在>80岁的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可超过8%,老年人传导系统常发生退行性变和纤维化,由此导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较多见,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传导… 相似文献
13.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若干临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物治疗仍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手段。80年代以来,在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领域,涌现了许多新问题,新认识,本文就这一方面的若干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临床最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的联合疗法,包括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之间的相互联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与β阻滞剂及胺碘酮的联用;钙通道阻滞剂与β阻滞剂、奎尼丁及胺碘酮的联用及其利弊。控制心律失常用药总的趋向是联合疗法优于单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法。临床选择抗心律失常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徐楚材致心律失常作用(proarrythmia)是指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的新的心律失常或使原有心律失常加重恶化。如室性早搏的频度增加,室性心动过速的速率加快,由非持续性室速变为持续性,由单形性... 相似文献
16.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药理同济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龚培力综述曾繁典审校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的临床,对控制心律失常症状和预防心律失常复发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现有抗心律失常药大多存在治疗指数(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的比值)较小的特点,不同患者因原患疾病及心律失常类型... 相似文献
17.
李霞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7,16(3):307-309
心律失常使心脏泵血功能受损。是严重的心脏疾病。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也不少见。其他原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相似文献
18.
19.
滥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而且可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指征许多心律失常(如各种类型的过早搏动、窦速、窦缓等)可能因吸烟、饮酒、情绪刺激、过度劳累、胃肠道功能紊乱等所诱发,且常为一过性。当诱因解除后,心律即随之恢复正常,一般不需用药物治疗。但对心律失常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并伴有以下情况时,则需采用药物治疗:①有明显的症状,特别是能诱发心肌缺血、脑缺血或充血性心衰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