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以期获得胆囊息肉样病变不同病理类型的声像图特征,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3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固醇性息肉2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5例、腺瘤4例、早期胆囊癌4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 胆固醇性息肉及腺肌瘤样增生病灶直径多〈1cm,腺瘤及早期胆囊癌直径多1cm。RI〉0.6可作为判断恶性病变的标准。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胆囊息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自然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息肉样病变常见于无症状患者。本研究首次用超声检查法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自然史进行了研究。 方法:1988年4343例门诊患者中B超检查发现111例有胆囊息肉样病变,其中2例有胆囊癌,其余109例列人观察。以后B超随访每年1~2次,共5年,记录息肉数目与最大息肉的直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标准为,由囊壁突向囊腔的无声影不移动的回声。 结果:61%患者有多个息肉样病变,39%为  相似文献   

3.
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大多数是胆固醇息肉,超声诊断胆囊息肉的特异性为93.9%,是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有用手段。但术前早期诊断胆囊癌仍比较困难。因此需要探寻更精确地区分良、恶性息肉样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超声检查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由传统的二维灰阶超声到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内镜超声、腹腔镜超声等多种技术,使其诊断正确率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将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特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胆囊息肉样病变115例临床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沈阳,110001)王炳元沙文阁本文通过收集到的近3年来以胆囊息肉为由进行手术切除的病人,进行临床、影像、手术及病理所见等简要的分析。1病例资料收集因胆囊息肉而行手术切除的病例115例。男55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恶性倾向的危险因素、超声造影表现及其在鉴别良、恶性息肉样病变中的应用。方法收集35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病理与术前超声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征。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显示,假瘤样息肉是胆囊息肉的最主要病理类型335例(94.1%),其次为良性腺瘤和恶变息肉,分别是12例(3.4%)和9例(2.5%)。在胆囊息肉恶变组中,年龄>50岁居多(占88.9%),其息肉病理类型以乳头状或乳头管状腺瘤为主(OR=17.5,P<0.01)。随着息肉的增大,恶性率逐渐增加。息肉直径≥2cm时,恶性率≥50.0%。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分析发现,合并胆囊结石是影响胆囊息肉超声诊断的重要因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指标是预测良恶性息肉的独立因素。结论年龄>50岁、胆囊直径增大以及CDFI指标是胆囊息肉恶性倾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慢性肝炎患者合并胆囊病变的意义。方法在416例慢性肝炎患者和60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腹部B超检查,分析胆囊图像的改变。结果在乙型肝炎患者中发现胆囊病变187例(52.5%),丙型肝炎患者发现7例(28.0%),乙/丙型肝炎及乙/丁型肝炎患者共发现6例(17.1%);在正常组发现胆囊病变77例(12.7%,P〈0.05)。在416例慢性肝炎患者中发现胆囊结石58例(13.9%),胆囊壁增厚97例(23.3%),胆囊息肉样变45例(10.8%),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肝炎患者易合并胆囊病变,超声检查是诊断慢性肝炎患者合并胆囊病变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性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摘录15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中有关实验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女性、年龄〉50岁、病变大小≥10 mm、单发病变、无蒂息肉、伴随临床症状的病变、合并胆囊结石7个研究因素的合并比值比(OR值)分别为1.51、7.27、54.65、6.34、15.79、2.37、2.57。结论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的危险因素为(1)女性;(2)年龄〉50岁;(3)病变大小≥10 mm;(4)单发病变;(5)无蒂息肉;(6)伴随临床症状的病变;(7)合并胆囊结石的病变。  相似文献   

9.
胆囊息肉样病变(PLC)是胆囊黏膜局限隆起性病变的总称,临床上称为胆囊息肉。PIG是胆道常见、多发病,分为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胆囊腺肌病,以胆固醇样息肉多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为治疗胆囊疾病的“金标准”。2006年8月-2008年3月,我们采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发病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院住院的625名糖尿病患者。对照组选择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625例。依据腹部B超检查结果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25例糖尿病患者合并胆囊息肉样病变144例,占23%(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13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者9例,占6.8%;2型糖尿病患者493例,胆囊息肉样病变者135例,占27%);健康体检者625例,其中胆囊息肉样病变者36例,占5.8%。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发现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和1型糖尿病患者(P<0.01);1型糖尿病患者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发病率与健康人无差别。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异常是其发生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主要原因,而胆囊的植物神经病变、胆囊壁超微结构的改变亦是其可能发病的机制。因而在强调降血糖治疗的同时,积极地调脂治疗,则可降低糖尿病患者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发病率,进而减少急性胆囊炎及胆囊癌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单发胆囊息肉样病变55例,经B超和病理类型综合分析,提示癌危息肉与病变单发、大小、部位B超形态、年龄五个因素有关(P<0.05)。以期通过B超表现来推断单发息肉样病变的病理类型、并进行了B超分型。本文对33例前瞻性考核的符合率为93.9%,避免了盲目性胆囊切除,又未使癌危病变漏诊。  相似文献   

12.
胆囊息肉样病变6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目的分析总结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病理、诊断等特征.方法我院及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胆道外科学术会议资料共报道胆囊息肉样病变612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胆囊息肉样病变612例占同期胆囊切除术的42%;30岁~50岁占785%;结石合并率285%;病理类型中以胆固醇息肉最多,占537%;腺瘤性息肉恶变率极高,达285%;临床表现无特异性,B超的诊断率最高,达925%.结论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相对年轻;病理类型以胆固醇类多见,腺瘤性息肉易恶变,特别是合并结石的息肉;临床诊断以B超为首选  相似文献   

13.
胆囊息肉样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息肉样病变(简称胆囊息肉)过去认为罕见,由于B型超声显像普遍的应用证明本病并非罕见。两年来我院检出77例,其中92.67%经胆囊B超检查。本文讨论以下几个问题。一、息肉的类型1962年Selzer等将良性胆囊的病变分为四型。腺肌瘤、炎性息肉,胆固醇息肉及肿  相似文献   

14.
对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1月超声诊断 ,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6 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进行分析 ,以探讨其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6 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其中男性 4 2例 ,女性 2 0例 ,平均年龄 4 6岁。病程最长11年 ,最短 6个月。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右上腹间歇性隐痛、腹胀或不适者 5 6例 ;无症状者 6例 ,仅在体检时发现。全部病例均由超声诊断 ,并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所用仪器为SSH - 14 0A ,LOGIQ2 0 0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 3 5Hz ,检查前空腹 8- 12小时 ,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 ,必要时采取坐位探测…  相似文献   

15.
胆囊息肉是一组胆囊壁向腔内的局限性病变,目前尚无统一命名。有称之为胆囊息肉样病变,也有称胆囊瘤样病变。因其具有一定的癌变可能性,近年来已渐被人们所重视、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胆囊息肉的诊断已明显升高。临床上成为胆囊疾病中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价值。方法 2019年4月~2022年4月我院诊治的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患者71例,使用HD11型高频超声和SONOLINE Premier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有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胆囊息肉切除术,取组织行病理学检查。以后者为金标准,采用Kappa系数检验,分析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71例PLG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良性病变67例,腺癌4例;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良性病变66例(98.5%),高频超声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分别为64例(95.5%)和63例(94.0%),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PLG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8.5%、100.0%和98.6%,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Kappa=0.881),显著高于高频超声诊断(分别为95.5%、75.0%、94.4%,Kappa=0.571)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94.0%、75.0%、93.0%,Kappa=0.510)。结论 使用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治疗绝经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病理证实的绝经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85例,其中增生型43例,硬化苔癣型32例,混合型10例。年龄42~69岁,平均54.69岁,病程〈3年20例,3~10年56例。〉10年9例。随机分为超声组55例,对照组30例。聚焦超声治疗功率为4.0-4.5w,采用连续直线扫描方式,治疗时间20-30min,通常治疗1次。对照组用药物治疗,使用3个月。于第l、3和6个月依近期治愈标准判断疗效。结果 超声组临床治愈10例(18.2%),显效39例(70.9%),好转6例(10.9%),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治愈1例(3.33%),显效5例(16.7%),好转19例(63.3%)。无效4例(13.3%),但停止治疗1~2个月,复发21例(70%)。结论 聚焦超声治疗绝经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快速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胆囊息肉样病变(PLG)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是指向胆囊内突出的局限性、息肉样、隆起性病变的总称。多为良性病变,分为非肿瘤性、肿瘤性两大类,大部分为非肿瘤性息肉样病变;常见的如胆固醇样息肉、炎性息肉,少见的如腺肌性增生、黄色肉芽肿、异位胃粘膜或异位胰腺组织。肿瘤样息肉病变常见的包括肿瘤和腺癌,此外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内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胆囊内息肉样病变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本组胆固醇性息肉34例(47.2%),炎性息肉6例(8.3%),单纯性腺瘤14例(19.4%),乳头状腺瘤16例(22.2%),肌腺瘤2例(2.9%);胆囊壁有强回声或中等回声团突人胆囊腔内,不伴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呈单发或多发;部分回声团表面不光滑,少数可见有乳头状突起,少数回声团或与胆囊壁以蒂相连。结论多数胆囊内息肉样病变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有助于为临床提供明确的诊断,但超声在判断良恶性病变或对微小病变有无癌变方面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胆囊息肉样病变4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来源于胆囊粘膜凸入胆囊腔内的各种突起状疾病的统称。本院自1984年5月至1991年8月七年间共施行胆囊切除术1008例,其中胆囊息肉样病变43例。为了明确手术指征,尤其是恶变病例的诊治,特对本组病例作临床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