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古今文献对鼻鼽的论述,归纳鼻鼽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针灸的古今治疗,认为对鼻鼽的辨证分型、针灸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规范化,以利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 (以下简称肝癌 )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为 2 0 .37/10万 ,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 2位[1] 。目前仍以早期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 ,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放射治疗、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等方法亦有一定疗效。然而肝癌恶性程度高 ,发展变化快 ,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发展到中晚期 ,此时多数病人的肝功能和体质状况较差 ,难以耐受上述治疗。因此 ,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治疗 ,对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全面了解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现状 ,探索其中的应用规律 ,笔者自 2 0 0 2年 11月至 2 0 0 3…  相似文献   

3.
心律失常的中医药辨证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痛风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过去认为本病是欧美地区的常见病,在我国发病较少。但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报道日趋增多,取得了很多新经验。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概况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5.
消渴病总属津液代谢异常之疾,津亏、津停均可为之.对于消渴病的病因,历代医家比较一致的认识有饮食不节,积热伤津;情志失调,郁热伤阴;禀赋不足,五脏柔弱;房劳过度,肾精亏耗;过服温燥,耗液伤阴等.对于病机大都认为是阴津亏损,燥热内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质腺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青少年 ,发病率高 ,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近 1 0年来 ,中西医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主要从中医方面综述如下。1 发病情况  有报道 ,青春期和围青春期寻常痤疮的发病率为3 9 .6% [1] ,1 3岁以前患病率女高于男 ,1 3岁以后男高于女。随着年龄增大逐年增高 ,至 1 5~ 1 6岁达高峰。 1 0~1 2岁均为丘疹型 ,1 3岁以后男女丘疹型者分别为 90 .9%和 95 .8% ,结节或囊肿型分别为 9.1 %和 4 .2 % ,多为前额发际下横向分布。目前其发病年龄已由青年型转向非青年型。总体女性多于男性[2 …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的论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血管性痴呆(VD)是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血管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的总称,是在智能获得充分发展后,因中风造成智能退化的结果。临床表现以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为主,还有性格、情感、记忆障碍以及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呈现出阶梯性恶化和波动性病程。由于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痴呆的发病率逐年上升,VD是老年人痴呆的两大原因之一,在欧美占老年人总数的8%~18%,日本占60%~70%,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质量。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本病或控制本病发展的方法和药物。近年来,笔者根据中医学理论,结合血管性痴呆的现代…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是一种常见和多发的代谢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它是导致动脉硬化的始动因素,因此有效地防治HLP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目前运用纯中药治疗HLP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近年来的主要文献综述如下。  一、中医对HLP病因病机的认识  HLP属中医痰浊血瘀范畴[1~3]。中医对HLP的认识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因虚致实: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主导病机为肝脾肾亏虚,致痰阻血瘀,日久则从寒从热而变生它证。如邵氏[4]认为本病为年老体衰,久病不愈,嗜食烟酒…  相似文献   

9.
慢性呼吸衰竭指在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基础上,呼吸功能障碍逐渐加重,致缺氧或合并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及代谢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若虽有缺氧或合并二氧化碳潴留,但仍能坚持日常活动,称慢性呼吸衰竭代偿期;一旦有呼吸道感染,加重呼吸功能负担,出现危重症状,称慢性呼吸衰竭失代偿期。祖国医学虽无慢性呼吸衰竭的病名,但据其临床表现似属“虚喘”范畴,其诊治散见于“喘证”、“痰饮”、“肺胀”、“水肿”、“闭证”、“脱证”等病证中。近年来,对慢性呼吸衰竭的中医诊治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综述于下。1 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心肌病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肌病 (包括扩张性、肥厚性、限制性、药物性心肌病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心脏疾病 ,属祖国医学“心悸”、“水肿”、“胸痹”、“痰饮”等范畴。近年来 ,中医药治疗心肌病有了较大进展 ,现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心、脾、肾虚损或功能低下是心肌病发生的根本原因。秦氏[1] 认为 ,气虚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 ,由气虚而引起水气凌心 ,痰浊犯肺 ,水湿泛滥 ,瘀血阻滞。吕氏[2 ] 认为 ,心肺气虚则血脉瘀阻 ,久则脾肾必虚 ,水无所主 ,滞留体内或泛滥肌肤而致水气凌心。徐氏[3 ] 认为 ,本病为先天不足 ,后天失养 ,复感风、热、毒邪 ,由表…  相似文献   

11.
呼吸衰竭是导致内科危重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属于中医学喘证、闭证、脱证、心悸、水肿等疾病的范畴。其临床表现以喘、闷、厥、痉、闭、脱为特点。近年来,随着中药制剂的不断改革及中医治疗急症研究的深入,对该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从心肾相关理论探析心力衰竭中医辨治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中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中医虽无此病名,但归属于"心悸""喘证""水肿""胸痹"等范畴。基于心肾相关理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治思路,认为心力衰竭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血瘀水停,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以温阳益气治其本,活血利水治其标,从肾论治心衰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药治法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充血性心力衰竭修复性治疗策略的立论基础是:慢性衰竭心脏结构功能的内源性缺陷能有真正的生物学的改善。在此背景下,中医界在总结和反思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亟须更新观念。中医药对心衰的防治不应只满足于短期症状的改善,而应以阻断神经内分泌、阻断心肌重塑作为靶目标,从而降低心衰的病死率的和住院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的不断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这些新兴科学思想,对于中医学复兴的重要意义。它们尽管从不同的领域、角度来认识世界,但是,对于中医来说,真有志同道合、"相见恨晚"之意。它们的科学内涵,中医学大多已经具备,而解剖实证以还  相似文献   

15.
杨凯晶  修一萍  薛一涛 《世界中医药》2022,(18):2659-2662+2668
心力衰竭(HF)是一项世界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该病作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晚期心血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通常预后差且生存率低。其病理生理复杂,涉及血流动力学、神经体液、心肌重构、能量代谢等方面的异常,尤其是大多数HF患者都存在心肌功能失调的问题。由于心肌是高度耗氧的组织,线粒体在维持心脏的正常生理活动中起着核心作用,线粒体动力学决定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故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受损如异常的线粒体动力学可以直接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肌收缩功能障碍,进而发展为HF。因此通过相关药物治疗后改善或恢复其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平衡,有助于改善HF症状。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临床终末状态,也是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效果显著。基于中医三焦的生理病理以及功能特点,从上、中、下三焦构建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三焦辨证体系,对临床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因病机、慢性心衰证候分析与辨证精要、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治则治法、慢性心衰的西医治疗现状及要点等对中医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RRTI)是指小儿平均每年有 6次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或有 2次以上的下呼吸道感染。占门诊呼吸道感染的 30 %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对小儿身心健康 ,智力发育不利[1 ]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 ,其发病机制在肺脾肾三脏虚损的基础上 ,感受六邪而致营卫失和 ,脏腑失调而发病[2 ] 。我们根据“肺朝百脉”、“气血相关”等中医理论及多年临床经验提出 ,本病主要病机为肺脾肾不足而致气虚血瘀[3] 。由于反复发作 ,久病及肾 ,肾虚致肺脾不足。“久病必瘀” ,同时复感儿又存在咽红 ,扁桃体肿大 ,指纹淡紫滞 ,甲皱微循环障碍等气虚血瘀…  相似文献   

19.
裴蓓  徐晶钰  张璇  秦志丰 《吉林中医药》2014,(11):1081-1083
中医对冠心病的辨治历来有重瘀轻痰的倾向。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其中医证型谱发生改变,治疗上也有了从重瘀轻痰到治痰为先转变的趋势。痰湿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可贯穿于胸痹一证发生发展的始终,痰湿阻滞可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气滞血瘀、心脉痹阻,又可进一步因实致虚,产生心气不足、心阳虚衰等证。将"痰"作为冠心病发生的基本病因病机,治痰为先,见微知著,发挥未病先防、早治防变、瘥后防复的作用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运用消痰法辨治冠心病,对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阻止疾病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学明 《陕西中医》2006,27(12):1462-1463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分为3型(表寒里热型、痰瘀阻肺型、肺肾阳虚型,分别以麻杏石甘汤加味、千金苇茎汤加减、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加减)施治本病34例,并设对照组予以观察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66.67%,血气分析PaO2及PaCO2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有缓解症状,改善血氧浓度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