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时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肢体缺血2h再灌注3h肺损伤模型。6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姜黄素组(Cur)、缺血再灌注组(I/R)、姜黄素+缺血再灌注组(Cur-I/R)和锌原卟啉IX(ZnPP)+姜黄素+缺血再灌注组(ZnPP-Cur-I/R)。ZnPP-Cur-I/R组于缺血前24h经腹腔注射ZnPP 20mg/kg,Cur组、Cur-I/R组和ZnPP-Cur-I/R组分别于缺血前2h经腹腔注射姜黄素200mg/kg,其余各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除Sham组和Cur组外,其余各组行肢体缺血再灌注。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肺组织损伤评分、湿/干重比(W/D)、中性粒细胞(PMN)数目和HO-1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肺组织损伤较重,肺损伤评分、W/D及PMN计数升高,HO-1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I/R组比较,Cur-I/R组肺组织损伤减轻,肺损伤评分、W/D及PMN计数降低,HO-1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Cur-I/R组比较,ZnPP-Cur-I/R组肺组织损伤加重,肺损伤评分、W/D及PMN计数升高,HO-1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姜黄素预处理可通过上调肺组织HO-1的表达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肺损伤。  相似文献   

2.
褪黑素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外源性褪黑素(MLT)对在体大鼠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及缺血再灌注+褪黑素(I/R+MLT)组,I/R组及I/R+MLT组在体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完全阻断10min,再灌15min,术中监测记录心电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随后测定局部受损心肌中MDA(丙二醛)的含量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并用电镜检查心肌结构。结果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I/R+MLT组好于I/R组(P<0 .01);I/R组MDA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及I/R+MLT组(P<0.01 ),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及I/R+MLT组(P<0 .01),I/R+MLT组MDA含量及SOD活性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 .05);电镜下I/R组心肌细胞结构损伤明显,而I/RMLT组心肌细胞结构基本正常。结论 褪黑素对在体大鼠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与抗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在多器官损伤中的作用,PMN活化抑制药己酮可可碱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PTX组(n=15)、缺血-再灌注组(I/R,n=15),假手术组(n=15)和对照组(n=15). 用戊巴比妥钠(40 mg.kg-1)腹腔注射麻醉后,消毒腹部皮肤,铺无菌巾. PTX组和I/R组动物行剖腹术,分离并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 h后松夹,PTX组立即给予己酮可可碱(50 mg.kg-1,腹腔注射),I/R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关闭腹腔. 再灌注5 h后采集门、体静脉血,取小肠、肝及左肺组织,行右肺灌洗并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假手术组仅行剖腹术和肠系膜上动脉分离术,不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关闭腹腔6 h后取标本. 对照组麻醉后立即取标本. 观察指标:肠组织病理分级; 门、体静脉血内毒素测定; BALF中蛋白含量测定; 肠、肺组织中髓过氧化酶(MPO)含量测定及肝组织中PMN浸润程度. 结果 肠缺血-再灌注可导致肠及远端器官肝、肺中PMN聚集明显增加,并伴有这些器官的损伤; 己酮可可碱可明显抑制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PMN聚集,同时肠、肝、肺组织损伤的指标明显改善. 结论 肠缺血-再灌注造成PMN在肠及远端器官中的聚集增多,是导致多器官损伤的重要原因; 己酮可可碱可减轻肠缺血 再灌注引起的多器官损伤,这一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抑制PMN的活化和聚集而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噬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SPF级Wistar大鼠(体质量200~220 g)分为4组(n=6):伪手术组(sham组)、缺血组(I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自噬抑制剂组(I/R+3-MA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 h构建缺血模型,再灌注2 h建立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病理改变并行Chiu评分;比色法检测Fe2+含量;ELISA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脂质(LPO)含量;Western Blot检测铁蛋白重肽(ferritin heavy polypeptide, FTH)1、核受体共激活子(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 NCOA)4、LC3-II/I表达,透射电镜检测线粒体形态。结果:与sham组比较,其余3组小肠组织Chiu评分均增高(P<0.01),LC3II/I表达上调,FTH1、NCOA4表达下调(P<0.01),I组、I/R组LDH、Fe2+含量升高(P<0.01),I/...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库普弗细胞(KCs)功能封闭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只开腹,不做其他任何处理;缺血再灌注(I/R)组:术前24,48h经鼠尾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pH3.5);三氯化钆(GdCl3)+I/R组:术前24,48h经鼠尾静脉注射0.5%GdCl3溶液(10mg/kg)。第3天进行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手术(约70%肝血流)。缺血45min后,再灌注3,6h,乙醚麻醉后,开腹进行无菌无热源腹主动脉采血,肝左叶用10%甲醛溶液固定,肝中叶包裹后置-70℃冰箱保存,制备匀浆用于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测定。结果缺血45min后,再灌注3,6h,GdCl3+I/R组血浆丙氨酸转氨酶活性、肝脏MDA及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I/R组(P<0.01),而GSH含量则明显高于肝损伤组(P<0.01)。结论GdCl3可保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王健  刘振芬 《中国药业》2013,22(15):33-34
目的 观察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在小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新西兰白兔I/R损伤模型,将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I/R损伤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各15只.阻断肠系膜上动脉(SMA)1 h后,药物治疗组立即给予颈外脉注射甲磺酸加贝酯30 mg/kg,I/R组立即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再灌注6h后采集体静脉及门静脉血,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取肝、肺及小肠组织;假手术组仅行SMA分离术,术后6h取标本;对照组麻醉后立即取标本.测定门、体静脉血内毒素及肺、肠组织中髓过氧化酶(MPO)舍量,观察肝组织中PMN浸润程度;肠组织病理分级,测定BALF中蛋白含量.结果 肠I/R损伤可导致肝、肺、肠等远端器官中PMN聚集明显增加(P<0.05);甲磺酸加贝酯可以抑制肠I/R损伤引起的PMN聚集,减轻组织器官损伤.结论 PMN在肠I/R损伤中活化聚集是导致全身炎性反应及多器官功能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甲磺酸加贝酯通过抑制PMN的活性及炎性介质的释放而减轻组织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不同时间P-选择素(P-selectin)、E-选择素(E-selectin)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脑组织的情况,探讨粘附分子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1 h后拔出栓线进行再灌注,假手术组除不插线外其余手术操作同模型组。分别于再灌注后4、8、12、24、48 h,将动物麻醉下处死,快速取出脑组织,采用HE染色的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脑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再灌注不同时间脑组织中P-selectin、E-selectin和ICAM-1的阳性表达数及表达部位;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P-selectin、E-selectin和ICAM-1的表达及其定位;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P-selectin、E-selectin和ICAM-1的表达;采用生化法测定缺血侧脑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以反映白细胞浸润的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脑组织发生明显的病理学形态改变,并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病理学形态改变逐渐加重。缺血再灌注后P-selectin、E-selectin、ICAM-1共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与假手术组〔P-selectin:(4.99±0.08)channel;E-selectin:(4.17±0.13)channel;ICAM-1:(4.17±0.13)channel〕相比,I/R 4 h〔(5.46±0.09)channel;(4.60±0.14)channel;(4.56±0.12)chan-nel〕、I/R 8 h〔(5.87±0.24)channel;(5.08±0.14)chan-nel;(5.41±0.22)channel〕、I/R 12 h〔(6.48±0.18)chan-nel;(5.72±0.18)channel;(5.66±0.16)channel〕、I/R 24 h〔(7.16±0.11)channel;(6.09±0.09)channel;(5.61±0.09)channel〕及I/R 48 h〔(5.82±0.28)channel;(5.37±0.25)channel;(5.27±0.16)channel〕各组均升高(P<0.01),且表达峰值出现在缺血再灌注后24 h左右。在缺血再灌注后4~24 h大鼠脑组织中P-selectin(r=0.975,P<0.01)、E-selectin(r=0.977,P<0.01)和ICAM-1(r=0.749,P<0.01)的表达增加具有时间依赖性。脑缺血再灌注后MPO活性明显升高,I/R 4 h组(0.107±0.015)U.g-1、I/R8 h组(0.202±0.010)U.g-1、I/R 12 h组(0.242±0.010)U.g-1、I/R 24 h组(0.273±0.006)U.g-1和I/R 48h组(0.294±0.006)U.g-1与假手术组(0.043±0.008)U.g-1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其峰值出现在缺血再灌注后48 h左右。在缺血再灌注后4~48 h,MPO活性增高具有时间依赖性(r=0.982,P<0.01)。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粘附分子E-selectin、P-selectin和ICAM-1表达增加最明显,而MPO活性在脑缺血再灌注后48h增加最明显,E-selectin、P-selectin和ICAM-1上调共同参与炎症反应,介导白细胞浸润,引起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①假手术组(sham组):不施加缺血及再灌注处理;②缺血再灌注1组(I/R1组):给予缺血30min,再灌注24h;③缺血再灌注2组(I/R2组):给予缺血30min,再灌注48h;④缺血后处理1组(Post1组):给予缺血30min,缺血后处理后再灌注24h;⑤缺血后处理2组(Post2组):给予缺血30min,缺血后处理后再灌注48h。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实现脑缺血,撤夹实现再灌注。在再灌注即刻给予双侧颈总动脉松夹15s/夹闭15s,如此3次,实现缺血后处理。实验结束制作脑组织匀浆,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作石蜡切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I/R1、I/R2、Post1、Post2组MDA含量增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I/R1组相比,Post1组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与I/R2组相比,Post2组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sham组可见少量凋亡细胞。与sham组相比,I/R1、I/R2、Post1、Post2组凋亡指数升高(P<0.05);与I/R1组比较,Post1组凋亡指数降低(P<0.05);与I/R2组比较,Post2组凋亡指数降低(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异氟烷预处理离体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与内源性抗氧化酶变化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随机分为6组(n=14):空白对照组(CON组)、1.44MAC异氟烷对照组(I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0.72MAC(I1组)、1.08MAC(I2组)和1.44MAC(I3组)异氟烷处理组。除CON组和ISO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心脏均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异氟烷预处理在心脏缺血前25min时进行,用不同浓度异氟烷充分饱和的K-H液预处理20min,冲洗5min。记录平衡末,缺血前即刻,再灌注30、60min时的心功能指标,测定再灌注末心肌组织中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活性,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并检测I2组大鼠心肌在平衡末,缺血前即刻,缺血后即刻及再灌30min组织中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活力。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使离体大鼠心脏的LVEDP明显升高,HR、LVDP、dp/dtmin及dp/dtmax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再灌注末,I2组和I3组LVEDP和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降低,HR、dp/dtmin、dp/dtmax以及各抗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平衡末相比,在缺血后即刻心肌组织各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活性明显降低;而在再灌注30和60min时,其活性较缺血后即刻升高(P<0.05),但仍未达到平衡末水平。结论异氟烷预处理可以增强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活性,明显改善心功能,并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羟异黄酮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和三羟异黄酮组。模型组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被夹闭1 h,然后开放2 h。三羟异黄酮组大鼠在肠缺血前5 min,静脉注射三羟异黄酮1.0 mg.kg-1。假手术组仅暴露肠系膜上动脉。再灌注2 h处死动物取肠标本,观察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肠组织湿/干重比(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血浆D-乳酸含量,检测肠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三羟异黄酮组肠损伤严重,W/D、MPO活性、血浆D-乳酸含量和ICAM-1表达升高(P<0.05或0.01);与模型组比较,三羟异黄酮组肠损伤明显减轻,W/D、MPO活性、血浆D-乳酸含量和ICAM-1表达降低(P<0.05或0.01)。病理学结果显示假手术组肠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损伤严重,三羟异黄酮组轻度损伤。结论:三羟异黄酮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ICAM-1的表达而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肠组织的聚集、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氧化损伤以及瑞芬太尼预处理对氧化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组)。Sham组只结扎单侧肾脏,另一侧只穿线不结扎;I/R组结扎右侧肾脏,动脉夹夹闭左侧肾蒂45min后开放,于再灌注30min、1、2、3h处死大鼠;R组为缺血前以1μg·kg-1·min-1微泵输注瑞芬太尼30min进行预处理,余同I/R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活力变化。结果I/R组、R组与Sham组相比,心肌组织MDA含量升高,SOD、GSH-Px活力降低,且在1、2、3h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与I/R组比较,心肌组织MDA含量降低,SOD、GSH-Px的表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可造成心肌细胞氧化损伤,而瑞芬太尼预处理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倪程耀  陈新  吴胜军 《中国药房》2014,(45):4259-4261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炎症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取9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预处理(1 mg/kg)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建立左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预处理组大鼠建模前15 min注射利多卡因。各组大鼠均于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再灌注120 min时采集标本,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蛋白总量(TP)、白细胞(WBC)数目、中性粒细胞(PMN)比例,肺组织的湿/干质量(W/D)比值及其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和IL-8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再灌注60、120 min时和预处理组再灌注120 min时TP、WBC数量、PMN比例、W/D比值及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1、IL-6及IL-8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预处理组大鼠再灌注60、120 min时TP、WBC数量、PMN比例、W/D比值及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1、IL-6及IL-8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可能通过抑制免疫反应改善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阿霉素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霉素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健康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阿霉素组(A组)。每组分别在缺血45min,再灌注60、120min3个时点处死6只大鼠,留取血浆和右肺组织,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肺组织干湿质量比值(D/W)、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肺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再灌注期间IR组MPO活性、AI、血清MDA升高,D/W降低,而预先给予阿霉素干预后可以减弱缺血再灌注诱导上述指标的变化。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阿霉素预先给药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阿霉素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氧自由基生成、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IL-32)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n=20)、缺血再灌注组(I/R组,n=20)、缺血前IgG抗体预处理组(IgG+I/R组,n=20)和缺血前IL-32抗体预处理组(Anti-IL-32+I/R组,n=20)。采用夹闭双侧肾蒂30min后恢复血供的方法制备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3h、6h、12h、24h分别处死大鼠收集血样和肾脏样本,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肌酐(Cr)、尿素氮(BUN)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32、TNF-α、IL-1β的表达,化学比色法检测肾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结果:与S组比较:1、血清Cr、BUN浓度,I/R、IgG+I/R组均显著升高(P0.05),Anti-IL-32+I/R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血清IL-32、TNF-α、IL-1β水平,I/R、IgG+I/R组均显著升高(P0.05),Anti-IL-32+I/R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肾组织MPO活性,I/R、IgG+I/R组显著增强(P0.05),Anti-IL-32+I/R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32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大鼠血清中高表达,阻断IL-32能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抑制中性粒细胞聚集,减轻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5.
伍火志  张浩  袁茂溪  袁江 《安徽医药》2013,17(6):929-931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后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时肺血管内皮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mRNA表达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8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n=8只)和卡托普利后处理组(CAP组,n=8只)。I/R组阻断左肺门1 h后,恢复通气再灌注1 h。Sham组开胸游离左肺门,通气及灌注2 h。CAP组于再灌注前20 min腹腔注射卡托普利(10 mg.kg-1)行药物后处理,恢复通气再灌注1 h。留取静脉血及左侧肺组织,分别测定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ACE mRNA的表达量及静脉血中ET-1的含量,测肺湿/干重比(W/D)及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CAP组肺组织MPO、MDA的含量及ACE mRNA的表达量、血清ET-1含量及肺W/D明显低于I/R组(P0.05);CAP组肺组织中SOD含量明显高于I/R组(P0.05);CAP组肺组织形态学损伤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卡托普利后处理可以明显减轻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鼠肺组织中ACE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张浩 《中国药房》2010,(45):4246-4248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方法:取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前列腺素E1(PGE1)高、中、低剂量组(20、10、5μg·kg-1);假手术组和I/R组给予0.5mL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给药1h后建立肺IRI模型,再灌注6h后处死大鼠提取标本。检测各组肺组织湿/干重比(W/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核因子-κB(NF-κB)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I/R组W/D、MDA、MPO和NF-κB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I/R组比较,PGE1中、高剂量组肺W/D、MDA、MPO和NF-κB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PGE1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调节炎症反应对肺IRI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灯盏花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Akt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Akt/(PK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Zea—Longa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8只)、灯盏花素治疗组(Br,32只)、缺血再灌注组(I/R,32只)。Br治疗组和I/R组依据缺血后再灌注的不同时间点再细分为3、12,24、48h4个小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在缺血再灌注3h时,大鼠海马Akt蛋白的阳性表达已明显降低,在24h时表达量最低,随后表达开始上升(P〈0.05);与相同时间点的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比较,3h时,Br治疗组的Akt蛋白阳性表达未见明显降低(P〉0.05),其余各时间点则明显降低(P〈0.05);蛋白印迹法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结论灯盏花素很可能通过上调Akt蛋白的表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万英  吴劲波  邹平  黄珀  叶运莉  李著华 《中国药房》2010,(33):3111-3113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P选择素(P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后2组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前治疗组尾静脉一次性注射rHuEPO3000u·kg-1,其余2组给予生理盐水,各组再按再灌注时间分为1、6、12、24h取材组(n=6),测定各时间点肾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肾组织ICAM-1和Ps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MPO、ICAM-1和Ps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rHuEPO可能通过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连芳  金夏  梁孟秋  郑小兰  徐国海 《江西医药》2014,(4):293-295,318
目的评价罗格列酮预先给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g,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加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取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罗格列酮组(R组)。于I/R模型建立前给药,R组给予罗格列酮3mg/(kg·d)灌胃,S组和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10d。给药结束后I/R组和R组采用切除右肾,夹闭左肾动、静脉45min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切除右肾,不夹闭左肾动、静脉。分别于再灌注24h时抽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浓度,然后处死大鼠取肾,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组织学评分,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R组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浓度、肾组织学评分及NF-κB表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R组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浓度、肾组织学评分及NF-κB表达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